【摘要】李開復稱高技術領域“中國和美國必須合作”,當年美國搞垮中國汽車、大飛機等都是這個套路與腔調。中國汽車、大飛機等高技術產業在對美國全面開放與合作中自主研發進程中斷、技術流失、團隊解散、自主平臺毀棄、最終附庸于西方壟斷資本就是血的教訓。本文將介紹,對于盟友英國和日本,美國也是盡其所能地坑害:坑日本——在協助日本研制F-2多用途戰斗機中對日本高科技的巧取豪奪;坑英國——在核武器研制上對英國的戕害。更別說美國圍堵遏制的對象中國。
本文針對反共、反華老手李開復的挖抗埋人言論有感而發。
一、高新技術領域“中美必須合作”——李開復給中國挖出大坑
李開復給誰挖坑了?李開復要把誰往坑里推?李開復給中國挖坑了,要坑害中國!證據在這個文章里:《李開復撰文談AI挑戰:中美必須共同打造高科技未來》。
文章題目里,這個反共反華的老手李開復主張中美在高科技領域中要緊密合作。文章里,李開復借由一些淺表的問題在文章結尾說出他的主張:
【我們絕對不能讓人工智能革命變成技術軍備競賽。美國和中國必須要合作起來解決這些共同的問題】
AI技術只是一個包裝,包裝他制販的毒藥——“中美必須共同打造高科技未來”。
按著李開復在文章的題目和結尾的說法,所謂中美在高科技上必須合作不外這樣的意思:如果美國在高科技上有不如中國的地方,中國人應該拉美國一把,中國人如果不如美國人,美國人也應該拉中國一把。他這個話只能糊弄對美國一無所知的蠢貨。
首先,自來美國人在與別國進行科技合作的時候幾乎沒有在自己的強項上幫助過別人,但是厚著臉皮對別國的好東西坑蒙拐騙白拿白占便宜的事情卻做了很多很多!如果按著李開復的主張,中國與美國進行高科技合作的話,中國的高科技成果會被美國以“合作”的名義拿走;但是,中國人不付出天價休想從美國人那里拿走任何一點點好東西,甚至于說付了天價也拿不上東西。這么說是有無數先例證明了的!
其次,美國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就在高科技領域內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封鎖,對此,李開復應該不會不知道《巴黎統籌會》是做什么的吧?這個《巴黎統籌會》就是針對社會主義國家陣營進行高技術封鎖的那么一個國家間強力組織機構,挑頭的就是這個美國。固然,這個《巴黎統籌會》在1994年完蛋了,但是,接手的《瓦瑟納爾協議》接茬扮演《巴黎統籌會》的角色,繼續對中國進行高技術封鎖一直到現在。在此種情況下,中國有什么理由和美國開展高技術領域內的合作?有什么理由不和美國打一場高技術的全面競爭?所以說在高科技領域,中國必須走舉國體制自力更生的毛澤東之路,必須與美國展開競爭!在高科技領域與美國合作必定會吃大虧!
“中國和美國必須合作”,當年美國搞垮中國汽車、大飛機等高技術產業都是這個套路與腔調。中國汽車、大飛機等高技術產業在對美國全面開放與合作中自主研發進程中斷、技術流失、團隊解散、自主平臺毀棄、最終附庸于西方壟斷資本就是血的教訓。
李開復這個反共反華的老手,這個香蕉人,在給中國出餿主意!
對于中國這樣的對手,美國人不遺余力地在高科技上進行封鎖,那么對它的盟友呢?過往的歷史表明,美國人對待盟友是用請君入甕的法子進行坑害的。我在這里先說美國坑日本、坑英國的兩件事情:坑日本——在協助日本研制F-2多用途戰斗機中對日本高科技的巧取豪奪;坑英國——在核武器研制上對英國的戕害。
二、美國如何在合作中坑日本:對日本高科技巧取豪奪
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美國一開始對它的打算就是徹底解除它的武裝。但是,出于共同的反共目的,在1947年開始,美國又開始悄悄重新武裝日本,直到朝鮮戰爭爆發開始公開支持日本恢復相當程度的軍事力量。而日本也借助這股妖風復活“軍神”。當然,美國對日本也不放心,所以在日本軍事力量的發展上,時而助力,時而干擾,時而打壓。在空軍武器的裝備上,這樣的態勢更為明顯。日本從朝鮮戰爭爆發后,先后裝備了引進美國技術生產的F-86、F-104J、F-4J、F-15J等戰斗機。這樣的引進,使日本空軍的裝備水平始終緊跟美國的腳步達到世界一流。但是,這樣的一流裝備并不能使日本滿足,畢竟是人家的“孩子”。日本也要自己研制發展先進空軍主戰裝備。在1970年代初,美國也調整了對日本發展軍事力量的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發展空軍裝備的禁錮。不過礙于周邊國家對日本的戒心與警惕,日本也不敢明目張膽在這個領域發展、研制高性能作戰飛機。最早,日本是在發展超音速教練機T-2的旗號下遮遮掩掩地開始戰斗機的發展研制。在T-2超音速教練機發展成功后,日本又在航空自衛隊的要求下,利用T-2超音速教練機的機體發展出近距支援戰斗機F-1。在F-1發展成功后,日本又野心勃勃地打算在T-2/F-1的基礎上發展作戰能力更強的現代化戰斗機——畢竟F-1只是個練手的東西,戰力太遜了。
當時——1985年,日本的三菱公司提出一種前衛的設計方案JF210,但是,日本人估算下來,研制費用超級貴,這個戰斗機的氣動布局與我們的殲十有類同的地方,都是鴨式三角翼布局,而日本根本沒有這樣的技術儲備。更要緊的,美國人還不同意日本發展太先進的戰斗機,所以這個方案給否了。但是日本自行研制先進戰斗機渴望又極其強烈,能走得路子只有引進外國成熟產品再進行改進了。日本將這款先進戰斗機命名為FS-X。從命名上看,這是一種對空對地兼顧的多用途戰斗機。當時日本考慮的幾個引進機型:
美國F-15
在這些引進的戰斗機中,美國F-15很不錯。本來日本就裝備了大批的F-15J,再引進F-15與美國合作改裝——在美國的幫助下進行適合日本要求的技術改造,就能把麻煩的后勤保障集成整合起來,好處多多。但是,這樣的構想被美國否了,美國的打算——按著日本的作戰要求,改進后的F-15就是類同于美國最先進的多用途戰斗機F-15E了,這是對日本有戒備防范心理的美國不能容忍的!這個打算被否了!
F/A-18
接下來很合適的機型F/A-18乃是美國海軍主力戰斗/攻擊機,落戶日本也是對日本有防范心理的美國不愿見到的。所以這個打算也被否了!
歐洲“狂風”IDS
還有最合適的機型就是歐洲的“狂風”IDS,根據這款戰斗機的技術性能數據,幾乎不必對機體進行改裝就能滿足日本FS-X的所有要求。但是,這個選擇也被美國否了。原因很簡單,日本是美國軍火商的禁臠,別的國家的軍火是絕對禁止在日本行銷賺錢的;而且這個IDS的遠程縱深打擊能力也使美國如芒在背很不舒服!所以美國絕不答應!
剩下的只有美國人用排除法給日本選擇的F-16C了。
可是,這型戰斗機的原版是一種輕型戰斗機,就算是經過改進升級之后的F-16C,它的最大起飛重量也超不過20噸!這與日本野心勃勃的,建立一支有遠程進攻性的戰斗機隊的想法大相徑庭。但是,有美國人壓制,日本還不得不從。這個F-16C的基礎版本F-16A乃是美國1970年代末的貨色,屬于成熟的東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兒,與日本期待的“先進”要求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再有F-16C相對于原初的F-16A,雖然有了不錯的對地攻擊能力,但是,這個改造的最大收益是把F-16A這種簡單的白晝防空戰斗機改進成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戰斗機。超視距空戰能力才是該機升級改進的最大目標,而非日本需要的強大的對地攻擊/轟炸能力。日本需要的是能對地進行轟炸的多用途戰斗機——一種具備戰斗機飛行性能的轟戰機,這兩下里的差距更大更大!美國有專門增強F-16對地攻擊能力的專業改型F-16XL和F-16ES可是美國就是不給,就是要用非專業的F-16C硬塞給日本,要就要,不要也得要!除非你不做研制新飛機的打算。
日本與美國合作研制先進戰斗機,就類同于李開復口中的在高科技領域中與美國合作。但是,美國人的做法就是把日本中意的選項一個個的否決,最后只給一個最差最差的選項給日本,這樣的合作地道么?與其說合作不如說坑人,請君入甕式的坑人!李開復說中國必須要和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合作,這實際上就是讓美國坑害日本人的勾當再在中國這里再上演一次!這個居心可是夠陰狠歹毒的!
美國人的命令日本不敢不從,所以這架被日本寄予厚望的戰斗機以美國的F-16C為藍本進行設計,被命名為F-2開始了研制工作,這型多用途戰斗機實際上就是F-16C的放大版。
既然這架飛機是以引進美國F-16C為母本并加以改進設計的飛機,是美國的貨色,那么,這就是一個美國知跟知底,日本人一無所知的操作平臺,借這個平臺,日本向上堆放自己的好東西,美國只需從這個平臺上以合作的名義挖取自己需要的好東西,空手套白狼套取日本在航空技術上的先進科技成果。其中美國收獲最大者就是套取了日本“共固化整體復合材料機翼技術”。這個技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飛機結構制造技術。這個技術與日本當時的主動相控陣雷達技術一起作為交換條件換取美國的“許可證”——日本參照最差選項F-16C為藍本設計F-2也是要美國的許可的!而且,在整個研制改造過程中美國人參與了40%的工作量。在這個參與過程,就是美國套取日本航空技術的過程。
日本的制造機翼的這個復合材料一體化技術并非是在材料上有新銳突破,而是在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保證上有突出的地方。這個技術中應用的纖維和樹脂材料不比美國人的類似產品有多大優勢,但是日本人卻在工藝上的開發中達到了美國達不到的技術高度。日本人在開發這個技術時,并沒有用美國人采用的計算機模擬技術,而是用最“笨”的,最基礎的實驗室試驗手段作為開發重點。計算機模擬只是作為輔助手段。這樣的辦法雖然“笨”,耗時費錢,但是開發出的技術成熟度與生產實踐的聯系緊密度程度是美國路子沒法比的。而且日本在成型模具上的設計制造優勢也高于美國。日本為F-2機翼整體成型開發的模具以殷鋼和鎳基合金為材料,成本要比普通合金鋼昂貴5倍上下,但是這樣的模具材料熱膨脹系數小,適合大多數復合材料的制造,還能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模具本身的使用壽命也遠高于普通合金鋼模具。綜合計算下來,在產品的成品率和模具的使用壽命上的收益會完全抵消在生產設備上的投入成本。日本在復合材料一體成型技術上的先進依靠的是高素質的生產人員和嚴格的工藝流程,并通過嚴格地技術檢驗手段。憑這些有利條件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可以將成品的廢品率控制在0.4%;而同期美國的這個數字是2-3%。這樣的對比下來,日本在復合材料前期的高投入完全可以在后面大規模的生產中收回。日本在復合材料生產上的優勢如果是他們關起門來“獨家制造”會給外人以“神乎其技”的羨慕。可是,在從F-16C改造成F-2的過程中,美國人也是參與其中的。這樣的工藝上的進步完全瞞不過參與的美國人。美國人在得到日本交來的工藝文件和模具設計方法后,很快領會并掌握,在不到5年之后,就在這個技術領域的整體技術水平上把日本遠遠甩在后邊。
日本有很發達的電子工業,也有很強的電子器件制造能力。但是,裝備F-2的FCR(J/APG-1)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整機性能卻十分低下,有效探測距離還不及設計指標的三分之一,而且在目標顯示上還有嚴重的虛影和丟失目標的缺陷,這樣的雷達根本不能用!毛病在哪里?當然不在日本的電子器件上,而在系統綜合能力和軟件編制上日本有無法補齊的嚴重技術短板。這樣的短板根本不可能通過硬件——電子器件的高質量能解決彌補。既然F-2是美日合作的高科技項目,美國理當在硬件和軟件的整合、綜合上給日本助力,拉日本一把。可是,在這個合作項目上這個雷達系統恰恰是被分配給日本獨立發展的。這就是美國可以為日本下的套、挖的坑:盡管美國與日本在飛機的研制上有分工,但是,由日本人擔綱的獨立項目中也必須有20%的美國人員參與。雷達系統的發展也生是這樣。美國人在雷達的發展中僅可以作為監視著、盜竊者大量倒去日本人在電子資源期間上的優長技術,可是作為20%的少數,美國人卻不對雷達的關鍵技術對日本做老師進行點撥。美國作為合作者,在飛機的研制過程中盡可能地挖走了日本用在雷達上的所有電子元件的所有長處,但是,對日本人不擅長的系統整合與軟件編制上卻袖手旁觀。結果一堆高質量的日本電子元器件只能“堆”在一起弄出來一個雞肋似的玩意兒。性能還不及美國F-16C上的AN/APG68雷達。
在美國與日本的合作里,美國提供給日本的技術支持都是硬件上的,但是對于日本不具備的軟件卻始終處于半封鎖狀態。F-2的飛行控制系統采用的是先進、流行的電傳操縱系統。對這樣的飛行控制系統日本倒是有預先的研究,專門改裝了一架T-2教練機作為實驗平臺——T-2CCV,日本也算是積累了不少的對電傳飛控的使用心得和技術儲備。但是,美國人硬塞給日本F-16C之后,日本就要在這型飛機上吃透該型飛機的氣動特性,為F-2設計相應的飛行控制軟件。可是,缺德的美國人卻不給日本人F-16C飛行控制系統軟件的源代碼。沒有這個軟件源代碼的日本人連F-16C的飛行控制軟件都弄不清楚怎么回事,那么,他們也只能在F-16C的老框架的束縛下對F-2的飛行軟件進行全新的設計、開發。這樣的設計、開發無法做到系統與準確,所以飛行控制軟件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很不夠。而且,這個F-2本身的結構和氣動力設計上也有瑕疵,所以,這型飛機在特殊外掛條件和飛行姿態下會出現失穩,會出事的!這個飛機的飛行控制系統實際上是不成功的,很成問題的。然而作為盟友/合作伙伴的美國人只是袖手旁觀看哈哈笑!
對于日本這樣一個要緊的盟友美國都要耍盡花招戲弄打劫,那么,如中國這樣的美國對手,倘若聽了李開復的忽悠,和美國合理進行高科技項目的合作,那么,下場用一句粗話來形容不為過——會死得很難看!而李開復的主張/忽悠還就是愿意見中國被美國整死!那么,李開復的話能聽么?
三、美國如何在合作中坑英國——在核武器研制上對英國的戕害
日本這個宿仇轉變來的盟友,美國人是這樣的對付,那么對于關系最深的盟友,美國人應該是另一副善良的嘴臉了吧?可是,這么想是錯的!美國對誰都是這樣一副挖坑埋人的嘴臉!
美國稱霸世界不光有趁火打劫打到納粹德國的“榮光”,還有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彈的威懾力。這個原子彈的研制成功,歐洲科學家的貢獻是最大的。這其中貢獻尤其大的是英國在二戰爆發之初就開始的研制原子彈的“管合金計劃”。因為戰爭的關系,研制原子彈的“管合金”計劃已經在英國找不到任何一個安全的凈土。所以,在1943年8月,英美在加拿大魁北克談判,簽訂《魁北克協議》,并根據“協議”成立“聯合政策委員會”開始了英美間的核合作——當時最機密的高科技合作。從1943年9月開始,英國所有參與原子彈研制的人才和資料都去美國參與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在1944年6月13日英美之間又簽訂了關于核彈原料的《托拉斯宣言》,其中詳細規定了戰時和戰后對可利用的鈾礦和钚礦的供應實行控制;在稍后9月19日,羅斯福又和丘吉爾就原子能達成《海德公園備忘錄》,對戰后英美核合作問題做了明確說明——
【美國和英國政府之間在發展軍用和商業性質管合金方面的全面合作應在戰勝日本之后繼續進行,除非或者直到雙方通過協議予以終止時為止】
也就是說英美之間的核合作從戰時延續到戰后。英國在戰后可以從美國分享所有軍用與民用的核技術。
與之同時,在英國和亞洲其他頂級科學家的協助下,美國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研制成功原子彈。這可算是美國與他國合力在高科技領域合作的一個典范。
英美之間這樣的核合作意味著戰時英國的核貢獻可以作為戰后分享原子彈高技術的權利。但是,在1946年7月30日美國通過《原子能法》,這個以國家核管制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極為有效的終止了英美之間的核合作,也剝奪了英國該享受到的對核技術的分享權利,同時也撕毀了英美進行核合作的《魁北克協議》等三個條約。美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壟斷核技術。這個《原子能法》雖然允許與他國交流基本的科研信息,但是拒絕與他國,哪怕是英國這樣的最親密的盟國分享核技術。對此英國并不甘心,通過外交途徑與美國交涉,但是美國人堅決地拒絕豪不容商量。而英國也有骨頭,干脆自起爐灶自行研制原子彈。在獲知英國自行研制核武器的消息和決心之后,美國轉而與英國談判,想要合并兩國的核研究項目——吃掉英國的核武器研制,迫使英國放棄獨立核國家的地位,使英國成為美國的核附庸。英國對美國的態度:絕不放棄自行研制原子彈的計劃,而且,還向美國動議進一步深談,爭取戰時與美國達成的分享核技術的權利。這樣的,旨在“吃掉”英國核研究的談判在1949-1950年間進行,但是美國毫無所得。而英國也在1952年正式擁核,成為核國家。
在英國的擁核路上,受英國恩惠多多的美國反踹英國一腳,心夠黑,皮夠厚!這就是與美國進行高科技合作得來的結果/下場。而這樣的結果與下場,也正是李開復說的:“中美必須共同打造高科技未來”的中國的必然下場!中國堅決不能與美國進行這樣的合作!這是日本的教訓,也是英國的教訓!
固然,李開復實在談及AI技術時談到中美應該合作,但是,他的用意絕不只在AI這個范圍之內。更在于廣義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即便李開復專指在AI上的合作,那么,以美國的人性之卑下與惡劣,無論什么領域內的高科技合作,中國總要吃大虧——問:常扒竊錢包的小偷會不偷別人口袋里的手機么?
美國的人性就是這樣子的,一個絕對的損友的無恥無良的德行!那么,李開復說的“中國必須”在高科技領域中合作,就是要挖坑埋人!美國挖坑,他李開復忽悠,忽悠中國往坑里跳!作為一個在網路上有四千萬粉絲的反共、反華老手,這個李開復在癌癥之后復出還是不改無恥嘴臉,看來上一場病,太輕了!
四、美國如何坑中國?以和平珍珠計劃為例
話到這里不能不提我們中國被美國坑害的一件事,認真地講也是國恥一例:——和平珍珠計劃。
關于這個“和平珍珠計劃”在“搜狗百科”“和平珍珠”詞條有正面介紹,簡言之就是用美國的先進航電改造中國戰斗機落后的航電。但是,負面的慘痛教訓這個搜狗百科卻沒有說!當年的“和平珍珠”計劃之所以夭折,原因是“柳絲”事件。美國借這個暴亂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也累及“和平珍珠”計劃。美國單方面撕毀了合作協議之后,并沒有按著商業規則返還我們預交的定金,更沒有把我們運去的殲-八II飛機退回,反而將之扣下大卸八塊,邀請我國周邊所有敵對國家和地區的軍事、航空專家近距離圍觀、拍照、測量。憑著這些直觀的近距離觀察,懂行的人就可以從飛機的選材用料和制造工藝上把我們的殲-八II的大致飛行性能估算出個八九不離十!須知,這型飛機是當時我國裝備的性能最好的戰斗機。美國這一手,讓我們空軍的最核心機密大白于天下!我們的空軍處于被敵對勢力單向透明的監視狀態了!這一手可真夠流氓的!我們當時實在無可奈何,除了記住這個慘重的教訓中之外,能做的除了加緊研制殲十戰斗機,盡快填補這個空軍核心機密被美國泄露引起的“戰力真空”之外,我們從俄羅斯進口50架蘇-27的用心也大部分源于此。
殲八II
所以說,與美國進行任何的高技術的合作,都是對國家安全極端危險、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這樣做了,那么動機除了出奇的愚蠢,就是居心叵測!現在狂呼亂叫“中美必須共同打造高科技未來”的李開復,就是居心叵測!對于李開復的險惡居心,我們正確的回應就是與美國在高科技領域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的高科技競爭!不如此,我們就會被美國人在高科技領域繼續壓制,對國運產生極端不利的影響。
我們絕對不能和美國在高科技領域進行任何無原則的接觸與合作,不等于我們就要緊閉大門不與國外進行合作、交流了。不是的,起碼,我們和俄羅斯是可以做這樣的合作的。在毛時代,我們和前蘇聯進行過導彈、原子彈方面的合作。雖然,最后以失敗告終,雖然也被前蘇聯卡脖子勒索,但是,不容懷疑的是前蘇聯留下的那些“爛攤子”基本上都還有可利用的價值,在那些“爛攤子”上,起碼我們還培養了一批對導彈、原子彈有初步認識的可造英才!所以,盡管前蘇聯的幫助也讓我們吃了大苦頭,但是也并非一無所獲。在1996年,我們的殲十戰斗機機體、航電等部分都研制成功之后,就等配套的“太行”發動機裝機試飛。但是因為可靠性的原因,“太行”難以上機。當時,早年殲九的總設計師王南壽先生提議先用俄制蘇-27的發動機裝機試飛,不可因為發動機原因拖延其他系統的發展進度。這個建議被采納,再有俄羅斯專家的協助下,我們的殲十順利升空開始試飛,到2006年末,我們的殲十戰斗機完成試飛正式裝備入列成為我們空軍的主力裝備。
從以上兩個事實可以看出,我們倒是可以在某些短板的高科技項目上與俄羅斯進行深度合作達到我們的預想目標。
所以說,對于李開復的狂呼亂叫“中美必須共同打造高科技未來”,我們不光要堅決排斥不聽他的胡言亂語,而且更要反其道而行之,與俄羅斯開展深度的高科技合作!用這樣的行動針鋒相對地把李開復懟得不敢吭氣——你不給美國吹喇叭我盡量自己干,你給美國吹喇叭,我就敲鑼打鼓地和俄羅斯合作!用這樣的行動懟那個給李開復喂狗糧的美國再也不敢作非分之想,這才是王道,這才是上策!
一個簡單明白的結論:我們要與美國在所有領域的高科技上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爭取打贏這場高技術競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