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君說 :
革故鼎新,中國進入新時代;行至深處,商業面臨再出發。
6月21-22日,“信任鏈-價值鏈”2018創變者年會暨第六屆正和島島鄰大會在北京盛大開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數十個商業熱點話題,150位實力演講嘉賓參與。
在22日的閉幕論壇,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做了主題演講,就如何評價中國企業家,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沖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寧高寧認為,中國的任何一個進步都是被逼出來的,面對今天這樣一個大環境,如果企業自己沒有技術原創性的創造,未來就沒有任何可以競爭的活路和余地。
以下是演講精編:
1 企業家啥都不做,就算有格局也沒用
中國企業家其實很難的,我們到底該怎么評價他們?
首先你自身得有這樣一個認知,你得知道企業家是社會里面最中堅的、最有貢獻的、最能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群體。有了這個認知之后,我們才能去做評價,沒有這個認知,很可能就是損傷甚至是詆毀,這種情況就很難做出公正的評價了。
就中國來講,真正為企業家提供空間的組織不多,正和島就是一個有愛心的組織,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大環境,讓大家去交流與學習。
原則上講,現實社會并不需要這么一個組織,因為企業本身就有自身交流的方式,但中國需要,為什么中國需要呢?在中國,企業家是一個長期被誤解的群體,由于被認知的時間比較短,它的作用、地位以及生活狀態都容易被社會和外界誤解。
最近很多做得還不錯的企業,大都被攻擊過:你們賺了錢積累了財富生活奢侈了;你們要有道德責任、社會責任,你們做的慈善還不夠……甚至很多人攻擊中國企業沒有格局,這種現象在國外是很少見的。
其實,中國企業本身所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創造價值完全被忽視了,他們在評價企業的過程中添加了太多元素在里面。
15年前,夏華(依文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副董事長)就開始帶領團隊穿梭于大山和都市之間,挨家挨戶地尋找繡娘,努力將瀕臨失傳的手工藝保護起來。
這就是真正的企業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分散的社會資源組織起來,讓大山里繡娘的手藝得到市場的認可。這不單單是錢和手藝的問題,背后折射的是真正的文化傳承,是有創造、有內涵的一件事。
對財富的積累與傳承,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里面,中國人是最在意的,中國人的繼承性是最前的。而這個世界本就不是一個純粹的資本的社會,有很多文化交流在里面,每個人都可能會帶來一些所謂的批評。
所以我要提醒創業者、中小型企業,尤其是那些還在艱苦努力的企業,對于這些批評,真的不要太在意。
你自己要堅信,企業家最后一定是對的,你要用你的小格局把事情做好,最后變成大格局。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就什么格局都沒有了,就算有了格局也沒用。
2 應對中美貿易沖突,企業只有一條路
500億+2000億+2000億,美國變本加厲、步步急逼。這也是中國在經貿問題上面臨的史無前例的挑戰。很多企業不僅憂心起來,中美貿易沖突會給中國帶來哪些不確定性?又會給中國企業造成哪些傷害?
所有的貿易爭端,要想最終真正的解決,還是要落實到經濟活動中去,最終靠的還是企業,政府只不過是把規則變了,把企業競爭的戰場環境變了。如果今天真被征稅25%了,企業自身是沒有辦法的,只能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創新,不管采用何種經營方式,都要去對付這25%的稅。
我是相信中國企業的,如果真被征收25%的稅,中國人也一定會找到辦法把成本降下來,再過幾年還會強起來。因為中國有企業家精神,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和外國人是不一樣的,中國的企業家精神根植于中國文化,中國人對財富、對生活、對家庭的重視是與生俱來的。
實際上,企業自身的競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管今天有沒有貿易關系的改變,中國企業家都要去面對這個事情。如果企業本身不能進步,就算關稅降了也沒用。
某種層面上講,國家其實就是企業的國家,城市就是企業本身的城市,如果企業本身不強了,這個國家都不會強大。所以要想國家變得強大,企業就必須變得更強大。
從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才是真正創造的主體。
3技術原創性突破,迫在眉睫
既然企業的創造性,企業家本身的創造性如此重要,為什么企業家還不能受到足夠的認可與尊重?鄭永年教授的一句話也許可以說明問題:我們真正原創性的,尤其是真正技術原創性的東西太少。
真正的探索物質世界的技術創新有沒有?長遠的、癡迷的,在短期內不計較收益的創新有沒有?我們必須得承認,現在短線的創新太多,大家都覺得掙錢越多、越快、越好。
當然,這個問題與所處發展階段不無關系。發展初期,肚子沒吃飽還很餓,自然是抓了飯就吃,吃飽后就會拼命查,琢磨接下來怎么做。
近年來,中化集團也做了幾個比較成功的產品,比如環保制冷劑、橡膠防老劑,都實現了技術突破。其實環保制冷劑在很多年前就已做出來了,因為所謂的“技術侵權”前前后后打了幾年的官司,花了1億美元。
橡膠防老劑也是一樣,打了很久的官司,最終也打贏了。所以,沒有技術突破,在傳統產業里邊想做一個產業出來是很難的。
中國的任何一個進步都是被逼出來的,面對今天這樣一個大環境,如果你自己不去創造,那么未來你就沒有任何可以競爭的活路和余地。
4 結語
我有一個預期,未來10年,中國的技術將涵蓋所有領域,這是勢不可擋的大趨勢。
公司規模大一點,拐彎就慢一點,這是非常大的共識,共識就是任何條件下我們都要轉型。
最近,中化集團在內部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提出一個口號——科學至上。什么意思?未來中化集團將全面以科學的、技術的、研發的、新產品的、創新創造的東西作為唯一的發展方向、投入方向、投資方向、評價方向。
所有東西如果和技術沒有關系、和產品沒有關系,沒有創造、沒有創新,我們就不做了,將集中精力轉向三大技術:石油化工技術、清潔化工技術新材料和生物化工技術。
幾年之后你會發現,這個公司變成了一個新技術公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