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和日本通過各自的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開始了工業化進程。但是,對照上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日本早已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中國還沒有達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中興通訊事件是所謂“中國工業化已經完成”這一幻象破滅的一個縮影。中國的工業化之路還很長、很長。當中國的土地、利率和勞動者生活成本(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生產要素成本遠高于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的時候,中國工業化面臨著中斷的風險。
社會生產力及其權益的歸屬是分析經濟制度問題的出發點。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形態從生產力角度可以劃分為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在農業社會階段,中國曾經登峰造極。但是,在西方國家進入工業社會階段,中國沒有趕上工業化的步伐,從而導致中國的農業文明被西方列強打得頭破血流,民不聊生。因此,發展中國人自己的生產力,建設中國人自己的工業體系和國防體系,擺脫遭受西方列強奴役的命運,成為中國各個政治組織的重要歷史使命,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歷史使命。
中國是在山河破碎的情況下開始工業化的。但是,工業化的歷史車輪一旦轉動起來,就面臨著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選擇。社會生產力、社會制度、意識形態這三者之間從來都是一體的,三者之間相互作用構成了社會的整體。在“一戰”和“二戰”相繼爆發、西方工業化國家相繼進入中國瓜分國內經濟版圖的情況下,中國的民族矛盾爆發了。中國民族矛盾的核心問題是由誰來主導中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即,中國的工業化究竟是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來主導還是由中國人民自己來主導的問題。
俄國、德國、日本、美國彼此之間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戰爭,本質上是爭奪中國工業化主導權的戰爭。西方列強只有奪得中國工業化的主導權,才能有利于這些國家的資本控制中國的產業和市場,才能把中國變成某個國家的工業殖民地。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出局,美蘇之間以及國共兩黨之間產生新的矛盾。國共兩黨的政治對立與全面內戰,本質上屬于中國工業化的道路選擇之爭。國共兩黨作為獨立的政治經濟組織,在選擇中國工業化的道路上存在著根本的分歧。他們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卻選擇不同的道路和答案:面對工業化的潮流,兩個不同的政黨各自選擇了不同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來完成不同的工業化目標。國民黨選擇引進美元資本并由美元資本來主導中國的工業化,走快速融入西方工業體系的產業附庸之路;共產黨則選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由中國人民自己來主導并完成本國的工業化,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防體系。
從一般意義上看,人類社會走向工業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但對于不同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在工業化的具體制度和具體道路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這主要體現在究竟是由誰來主導國家的工業化、究竟是通過怎樣的經濟制度來完成國家的工業化、究竟是選擇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體系還是選擇“融入國際經濟社會、參與國際分工體系”,成為西方工業體系的附庸。從這個角度看,抗日戰爭是一場中國人與日本人爭奪中國經濟版圖上工業化主導權的戰爭,日本是侵略者和殖民者,中國反侵略和反殖民;解放戰爭則是一場中國人內部選擇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戰爭,是兩條不同的工業化道路的斗爭,最后,毛澤東主席領導的共產黨戰勝蔣介石買辦集團領導的國民黨,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代替了私有資本、買辦資本和英美資本所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從而,使得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沒有成為菲律賓和南美洲國家的復制版。
以毛澤東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走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道路,拒絕一切外國的股權投資(但不拒絕債券融資),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了工業化的積累與投入,建立起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防體系,形成了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發展模式。
中國仍然行進在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還沒有擺脫二戰之后美國所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回顧歷史,審視現實,重溫戰后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選擇問題,這對于指導和制定改革開放政策,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國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艱難轉型時期。帶領中國人民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建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防體系,擺脫國內外三座大山的壓迫和剝削,是共產黨的建黨初心,也是共產黨的使命與天命。
如果中國的各行各業允許外國獨資企業和控股企業借助強勢的美元資本進行全面滲透,那么,這將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事實上放棄了基層企業組織的黨的領導,意味著共產黨放棄了自身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和群眾基礎,意味著黨員干部放棄了傳統的成功法寶而走向經濟投機和政治冒險。
在社會經濟現實中,各級政府和官員把“工業化”理解為“工廠化”、“開發區化”和“自貿區化”;把“中國的工業化”搞成“外資在華的工業化”,從而壯大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在華控制力,擠壓了本土企業和國內資本完成工業化升級的市場空間。中興通訊是國有資本控股企業,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主力軍。在中美貿易戰中,中興通訊被美國政府一紙公文輕松打廢。
一個追求工業化的國家必須首先了解工業化的衡量標準,而不能把世界工廠、城鎮化和殖民化當作工業化。中國理論界迄今為止還沒有理解工業化的真實內涵。
中國是否完成了工業化?這需要按照工業化國家的標準來衡量。
假如中國像美國、德國和日本一樣,已經屬于一個工業化國家,那么,這意味著:
(1)中國本土資本應該占據和主導著國內絕大部分產業部門而不是外資;
(2)各個產業的前三名企業是中國本土企業而不是外企;
(3)中國的裝備工業可以持續武裝國內各個產業并保障這些產業擁有全球競爭力而不是依靠進口;
(4)中國企業在各個產業領域應該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和技術革命而不是跟隨;
(5)中國企業背靠大國市場和大國優勢應該擁有全球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采購話語權而不是寄人籬下;
(6)中國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應該主導流通領域并掌控下游產品的定價權而不是貼牌代工;
(7)中國經濟體創造的經濟成果和剩余價值應該歸于本國國民享有(如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或低價住房)而不是以各種方式(包括不公平貿易、跨國公司利潤和美元鑄幣稅等)轉移到海外;
(8)中國應該擁有強大而自主的工業化體系支撐著強大的國防裝備體系而不是國防核心技術、核心裝備和關鍵材料處處受制于人;
(9)中國經濟的“頂層權力”(即基礎貨幣發行權、人民幣匯率定價權和人民幣資產定價權)是由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掌控而不是由美聯儲、美國政府和海外金融機構所掌控;
(10)中國軍隊應該可以保衛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工程技術人員走為上策。
中國和日本通過各自的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開始了工業化進程。但是,對照上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日本早已成為一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中國還沒有達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中興通訊事件是所謂“中國工業化已經完成”這一幻象破滅的一個縮影。中國的工業化之路還很長、很長。當中國的土地、利率和勞動者生活成本(包括住房、醫療、教育)等生產要素成本遠高于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的時候,中國工業化面臨著中斷的風險。
(作者系經濟學博士,曾任海通證券交易總部總經理、德邦證券總裁等職務,現為福建藍田書院理事長、紅果寶戰略顧問、安信信托獨立董事;來源:“察網研究”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蔡啟璧:新中國建國以來工業化發展歷史進程及現狀——誰說毛澤東時代的民生清貧?那是勒緊褲腰帶為國家的工業化奠基!
2017-01-1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