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革命的初心、新中國建國的初心來療救當下的種種弊病,應該成為主旋律電影的最重要主題。”
01
今天我們討論的這部片子,無疑是一部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電影目前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觀點還算正確,也符合官方的要求,但沒有票房,觀眾不買賬;
另一種是靠“全明星陣容”、“小鮮肉”、“戲說”等噱頭,獲得一定的票房,但無論是在藝術品質還是價值觀方面,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02
主旋律電影的這種困境,和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有關。
大環境是什么?就是搞了四十年的市場經濟,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高度世俗化的市民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真正落地的主流價值觀是拜金主義。
主旋律電影所提倡的價值觀——在這里我們用“初心”來表達——和這個市民社會實際的主流價值觀之間存在巨大張力。
那么,是不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就應該向這樣的世俗化價值觀妥協呢?
在現實當中,妥協是普遍存在的,像我前面說的靠噱頭贏得票房的“主旋律電影”,就是一種妥協,甚至是價值觀方面的投降。
但我認為不應該妥協。恰恰相反,這種張力反而彰顯了主旋律電影存在的價值。
一個社會,如果長期把拜金主義做為主流價值觀,最后一定是土崩瓦解。拜金主義價值觀橫行無忌,說明這個社會病了,而主旋律電影所提倡的“初心”,恰恰醫治這種膏肓之疾的一種良藥。
03
這里有必要對初心做一番辯證。什么是初心?
如果說初心就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那些仁人志士所秉持的信念的話,那么我們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革命救國”!也就是毛主席說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
革命救國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方面是階級革命,建設一個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飯吃、有工做,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主義社會;另一個方面是民族解放,驅逐帝國主義出中國。
這兩個方面是遞進關系的。只有階級解放,才有民族解放。
沒有階級革命,就不能凝聚起億萬工農大眾的力量,推翻帝國主義這座最沉重的大山,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和中華民族的自由。
用毛主席言簡意賅的話說,就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現在我一看到“精英包攬救國”的電影電視,就會產生一種抑制不住的惡心,這叫貪天之功為己有。救國的功勞和榮耀,都屬于人民,而且主要是工農大眾。
無論是革命還是救國,都是有風險的,犧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新中國成立時,有名有姓的黨員烈士總數,就已經超過了當時活著的黨員總數,這簡直等于每個黨員都犧牲了一次以上。
這種狀況,要求革命者要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之上,簡單點說就是要有情懷、有獻身精神、有犧牲精神,秉持“為公”的價值觀。
04
今天我們討論的這部電影,主人公是一個當代人物,如果他一出場就是一副“一心為公”的樣子,觀眾是不買賬的,會覺得假大空,這也是主旋律電影不賣座的重要原因。
為什么呢?時代變了。現在不是毛澤東時代了。
毛澤東時代是一個英雄時代,是一個在革命隊伍里、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英雄的時代。
比如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一出場就是智勇雙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高占武、孔淑珍一開始就是一心要把家鄉建設好的優秀青年等,觀眾并不覺得假,也不覺突兀,反而覺得很親切。
但今天的社會是一個俗人社會、甚至是《手機》【點擊閱讀】社會、金瓶梅社會,是一個官員有大面積腐敗的社會,是一個嚴守一、西門慶、潘金蓮等大行其道的社會,是一個老人倒地要不要扶都大費躊躇的社會。
觀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極少遇到過一心為公的人,如果他突然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就會覺得很假,因為這和他們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迎面相撞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現實社會中就絕對不存在秉持“為公”價值觀的人。這樣的人是有的,我們今天討論的這部電影就是有原型的,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珍貴財富,也是這個社會的“珍稀動物”,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占人口、黨員的比例,都不能算高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影視作品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給英雄人物增加缺點,讓他貪生怕死、罵罵咧咧,甚至塑造反英雄,如《集結號》,這種辦法帶來了嚴重后果,是對英雄的解構而不是對英雄的樹立。
05
我們的這部電影,目前這個劇本是不行的。我認為,如果要塑造一個可信的英雄人物,他最好一開始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俗人,但是經歷了某些重要的契機,使他尋回了失落的“初心”,繼而在初心的支配下產生一系列英雄行為,這樣觀眾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舉一個例子。
黑澤明的電影《生之欲》,主人公就是一個政府機關的小課長,名叫渡邊。他勤勤懇懇三十年,上班從來不遲到,也從不請假,但卻什么有意義的事也不做,對市民的要求一律推諉不辦。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現自己得了胃癌,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渡邊才意識到自己的一生都白白虛度了。
這個打擊非同小可。一開始渡邊試圖通過縱欲來獲得彌補,但仍然感到空虛。終于他在年輕同事的啟發下,決定用自己最后幾個月的生命為市民做點有意義的事——把一個垃圾場改建成一個小公園。影片的結尾是他在新建成的小公園里欣慰地死去。
這部電影里,渡邊雖然做出了非同尋常高尚行為,但觀眾并不覺得突兀。為什么呢?因為他的轉折是可信的,生命到了最后的關頭,他必須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
所以,我們的這部影片,要表現初心,也應該是一個失落、尋回、擦亮、依靠初心的支持戰勝腐敗、官僚主義和拜金主義,最后繼續傳承初心的過程,只有表現了失落和尋回,觀眾才可以接受這樣的英雄人物,因為這和現實生活的經驗是相吻合的。
當然,故事框架定下來了,還需要有豐富的、可信的細節做支撐才行,這是不言而喻的。
我認為,應該先為主人公建立一個人物檔案,或者寫一個人物小傳,然后再拉出故事大綱,以此為枝干,豐富細節。人物立住了,故事也就立住了。
06
總之,主旋律電影不應該僅僅是正面宣傳,僅僅是塑造官員的“正面形象”,或“正說歷史”(當然這也是非常必要的);
這樣的影片由于和當下的社會現實存在矛盾,也回避了現實問題,往往不容易為觀眾所接受。
而用革命的初心、建國的初心來療救當下的種種弊病,用革命初心來戰勝諸如腐敗、官僚主義等,我認為這才應該成為當下主旋律電影的最重要主題,應該成為主旋律電影的新浪潮!
這樣的主弦律電影,我深信一定會受到歡迎。
07
最后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新右派已經搶了先。
現在,老百姓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王朔為代表的那種用世俗理性解構崇高、情懷、利他主義精神的那套做法已經受夠了。
我們的精神世界已經是一片廢墟,沒有什么可解構的了。
打個比方說,你可以嘲笑一尊英雄塑像的造型太夸張,但對一堆垃圾,你真的沒什么可嘲笑的。
老百姓需要表現美好、歌頌崇高的文藝作品。
今年上半年上映的《無問西東》,票房、“口碑”都不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表現了情懷、利他主義、獻身精神、犧牲精神等等美好、崇高的價值觀。
但《無問西東》【點擊閱讀】的陰險、可惡之處在于,他們把這些美好價值觀的源頭,歸功于受到美國的影響,把美式自由主義,說成是現代中國得到拯救的“初心”,而革命只是帶來了混亂和殘暴。
《無問西東》完全歪曲了歷史,顛倒了黑白【點擊閱讀】。
近代以來,恰恰是革命的“初心”戰勝了美式自由主義的“初心”,中國才得以完成革命、建國、工業化等一系例極其偉大的宏偉工程,這一點,只要讀一讀毛主席在新中國解放前夕評美國白皮書的系列文章就明白了。
今后,中華民族還要靠革命初心的支持,渡過激流險灘,走向偉大的光明未來。
所以,通過主旋律電影表現革命初心,鼓舞當代人通過尋回革命初心來戰勝現實的各種邪惡,和新右派爭奪對初心的解釋權,是每一個愛國的電影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把初心解釋成美式自由主義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對中國未來的命運是決定性的。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郭松民:期待主旋律電影的新浪潮——在一個電影劇本研討會上的發言
2018-10-28侯立虹:繼續改革開放這場“深刻革命”——三論唱響改革開放主旋律
2018-09-1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