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沒有愛國主義,現代國家一分鐘也不能生存。”
01
—
各方面的觀察、調查、統計都表明,在當下香港正在進行的,自封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鬧劇中,主力和前鋒都是大、中學校的學生。
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香港國民教育的失敗,或者說,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失敗。
02
—
從200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開始,傳統國家逐漸向近、現代國家轉型。
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沒有愛國主義,現代國家一分鐘也不能生存。
從邏輯上說,這種感情應該“自發”產生,但由于現代國家的規模通常遠遠超過了“鄉土”,歷史又遠較個人的生命更為久遠,所以愛國主義就必須由國家通過教育的方式來予以“建構”。
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愛國情感方面,所有現代國家概莫能外。
據統計,從1870年到1970年的百年間,在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有義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加到139個。
亨廷頓在他的名著《我們是誰》這本書就承認,美國的愛國主義,主要是通過教育“人為建構”起來的。
美國絕大多數中小學,每天都要升國旗、奏國歌儀式。不愿意向國旗致敬的人都會受到集體的排斥,乃至驅逐。
美國的初等和中等教育雖然沒有專門的政治課,但歷史課的份量卻很重。美國的歷史課實際上承擔了講授美國政治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功能。如果學生接受了美國歷史課講授的內容,也就基本上樹立起了美國公民的國家意識和基本的意識形態框架。
法國的愛國教育偏重法蘭西民族的優秀傳統,突出法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光輝業績,培養法國人獨特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其他如俄羅斯、英國,以及亞洲的新加坡、韓國等國,無不以不同的方式向青少年灌輸愛國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03
—
香港是在二十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才剛剛回歸祖國的前殖民地,英國對香港100 多年的殖民統治及殖民教育對香港同胞的政治認同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理應更加重視愛國教育。
但是,愛國主義教育在香港,卻走過了曲折的道路。
1997年香港回歸時,本應趁熱打鐵,迅速在香港大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直到回歸15年之后,香港的國民教育(即愛國教育)方案,才磨磨蹭蹭地提上日程。
這個為時過晚的方案立即遭到了強有力的阻擊。
2012年5月13日,香港反國民教育的“學民思潮”組織發動“513撤回國民教育課程大游行”;
2012年7月由香港部分家長組成的團體,成立“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要求港府撤回國民教育課程;
2012年7月29日,“學民思潮”、“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及“教協”等團體發動“全民行動,反對洗腦729大游行”;
……
在巨大的壓力下,港府被迫退讓。
2012年9月8日,時任特首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三年開展期的規定,改變為由學校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國民教育科及其教學方式;
2012年10月8日,“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宣布該委員會的建議,請求港府擱置國教科課程指引。
國民教育方案的擱置,是繼23條立法失敗以來,香港特區政府和有關方面遭受的另一次重大挫折,也預演了后來的占中運動和今天的“反送中”運動。
04
—
香港的國民教育為什么失敗?
根本原因就在于港府和有關方面不懂得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的道理,竟然試圖在不觸動殖民文化遺存,不觸動對前殖民宗主國政治、情感認同的同時確立對中國的政治、情感認同。
正如我在《香港的命運會比張國榮更好嗎?》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有關方面似乎完全忘記了香港問題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留問題,香港回歸后居然沒有進行任何去殖民化的工作,居然沒有對英國100多年黑暗的殖民統治做任何的揭露,居然放任原來的殖民文化精英繼續把持教育、輿論、文藝等至關重要的領域,繼續以“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方式,向少不更事的青少年學生描述殖民時代的“美好往事”,并且一講就是二十年——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怎么可能不受到巨大阻力而舉步維艱呢?
05
—
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實事求是地揭露了舊中國的腐朽與黑暗,進行“新舊社會兩重天”的教育,迅速在全民中牢牢確立了對新中國的政治認同。
九十年代之后,雖然“民國范兒”沉渣泛起,但民間也自發興起了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運動,“民國范兒”們盡管掌握了很大一部分話語權,但仍不能根本顛覆對新中國的政治認同。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為了增強“合眾國”的正當性,《獨立宣言》用大量的篇幅把前殖民宗主國英國描寫為一個邪惡的國家,把英國國王形容為一個十足的暴君。
此后200多年,美國的政治、文化精英一直不放棄對英國殖民時期的揭露。比如在2000年上映的電影《愛國者》中,英國殖民軍的所作所為,就與納粹軍隊并無二致。
06
—
這段時間,內地有一些人,對香港發生的混亂,有一種看笑話的心態,甚至主張應該讓他們“亂個夠”。
這種態度是不對的。
持這種態度的人,其實和港獨分子分享了同一種邏輯,即“我們”和“他們”。
沒有什么“我們”、“他們”,只有“我們”——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人民是我們的同胞。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拒絕一切隔離性的透明塑料盒子,要破字當頭,大張旗鼓地幫助香港人民進行去殖民化的工作,要深刻地、全面地、持續地揭露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黑暗。
同時,在目前的事態塵埃落定之后,香港要重啟國民教育,也就是愛國主義教育,這件事情,無論有怎樣的艱難險阻,也必須推行到底。
因為,沒有持續深入、春風化雨、水銀瀉地般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沒有香港的真正回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熊蕾 | 不允許香港對社會主義中國構成任何政治威脅——從英國駐華代辦處致中國外交部的一封照會
2019-07-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