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長五發射成功!
這對中國空間站建設意義重大,否則大部件無法上天。
在航天領域,蘇美中三國各領風騷——蘇聯第一個發射衛星、美國第一個登月(存疑)、中國第一個在月背軟著陸!
令我自豪的是,我曾經參與過這個事業,雖然貢獻實在是微不足道——1994年,我畢業分配到某火箭發動機基地。
我的大學專業是渦輪機——火箭發動機在工作時,需要用泵把燃料和氧化劑打到燃燒室,驅動這個泵的就是一個小渦輪,火箭發動機在正常工作時,渦輪的動力取自火箭燃氣、而啟動時的動力則靠一小塊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
下圖來自網絡,描述了火箭發動機的主要結構:最下部逐漸膨大的部分是噴管,右側染黃的就是渦輪泵——
我當時所在的工作小組就是負責渦輪泵的設計的,這個工作小組是某火箭發動機研究所的一部分,這個研究所是某火箭發動機基地的一部分,這個火箭發動機基地是三線工程的一部分。
既然是三線基地,那自然坐落于崇山峻嶺、荒郊野外,避免被敵人輕易發現、就是發現了彈道導彈也打不到、萬一打到了也有超強的生存能力!
三線建設大約是這個風格——
前人不易啊!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在“和平和發展是世界兩大潮流”的判斷下,這個基地的主體從山溝里搬到大城市,只留下無法放在城市的試車臺。
下圖就是試車臺,一工作起來整條山谷隆隆作響、煙塵滾滾。當時我們沒有液氧煤油或液氧液氫,使用的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燃燒后會產生有毒氣體,以至于負責試車的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婚生完孩子后才能上崗。
我是在基地搬到大城市后分配到這里的。同批的大學生大約140人左右——以基地的人員規模,一下子接收這么多大學生、足以說明人員結構了:當時青黃不接啊。
一起上課的新員工除了畢業的大學生、另外還有接班的基地子女,基地流傳的口號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自己獻子孫——這種現象在三線項目中普遍存在。
青黃不接的程度從我所在的小組就能看出:要么是臨近退休的老同志、要么是剛生小孩的小同志、還有我這新兵。由于部分零件在東北某城市加工、需要我們這些設計人員常駐指導,所以我這個單身漢自然被派出去了。常駐期間每天往返于招待所和車間之間,負責零件的接收確認和超差、選配之類。這個活倒不是很難,自己能解決的就解決、解決不了的打長途回去請教老同志——那時打電話可真是不易,要到廠長室申請、然后打開鎖電話盒子的鎖、露出按鍵,這才能使用。
伙食是工廠提供的客飯,基本是酸菜粉條燉白肉之類、好點還有鍋包肉;周末廠里偶爾會請請客、改善一下生活。
我當時每天能拿到20塊的出差補助——這在那時已經很不錯了。導致有位熱心的大姐在幫周圍的年輕人介紹對象時、每次都把我作為第一推薦:首先當然是因為我的人品和相貌(廣告哈、信不信由你),其次是因為我工資基本不花而且每天有補助、是個小土豪。此外還有一條最關鍵:她是我組長的愛人。
工廠的工人師傅們比我就差遠了——那年月正值下崗狂潮、東北的工廠很不景氣,中午帶飯的工人師傅打開飯盒就是一片白:白米飯加白菜而已。他們的月工資大約不到500,而當地買雙好點的皮鞋也是這個價。
除了工作輕松、出差的業余生活也很愜意:那時剛開始實行大小禮拜,所以我常在大禮拜出去四處亂竄,東北的大城市算是走遍了,甚至到大連坐船過海到威海訪同學,在甲板上看海上日落、海鷗尾隨,張開雙臂感受海風、比泰坦尼克都早。區別是他們兩人、我一人,他們沉了、我沒有。
由于這些特殊有趣的經歷,我對東北那個城市很有感情。多年以后,我講課到了這里,忍不住去尋訪過原來住的招待所,不料舊貌新顏、哪里還找得到!
只有靜靜的流水依然、仿佛當年的模樣。
那時的工作除了日常的設計、出差指導零件生產之外,每年的大事就是發動機裝配了。當時任務少,每年才裝四臺發動機,發射任務自然也少,直到1999年5月8號美國轟炸了南聯盟大使館后基地的任務才漸漸上量了,可惜我那時已經因為個人原因辭職快三年了,現在想想還是有點遺憾。
裝好的發動機要么用于發射、要么用于試車。發射要去靶場(太原、酒泉、西昌,那時還沒海南文昌靶場)、試車則要回到原來的山溝。靶場我一次也沒去過,試車倒是看了一眼。
發射完或試車完就是各個工作小組分析數據,剛開始主要是手工加計算器、計算機很稀有,后來逐漸買了些COMPAQ386、每個小組一臺,集中放到機房、有專人看管,操作系統是Windows3.1。最受大家喜愛的是挖地雷,有段時間我在周末偷偷整天地玩,曾經在99顆的難度下用68秒挖完,手腕都磨出繭子了。
寫報告的字處理軟件是WPS、然后劃表格的CCED還是我從學校帶來的,更受大家歡迎的是另一個我從學校帶來的軟件GR、可以迅速基于大量數據做折線圖,輔助快速分析參數。畫圖軟件是AutoCAD,而且還配了繪圖儀,這在當時可是很少見的東西。
基地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不出差的時候周末就到同事家里混飯、看甲A。
現在的同事的孩子已經大都畢業工作了,而我那些同批的同事們漸漸已經成了骨干——就是那種國家不給辦護照、不讓出國那種。前年回去講課恰好在基地不遠,匆匆聚了一下,親切仿佛昨日。
航天工作的兩年是我畢業后最初的兩年,印象深刻。雖然陰差陽錯地離開,但我很懷念那段日子,猶如一個人懷念自己的童年——那時遇到很多人、很多事,自己還有更多的選擇。
然而選擇就是放棄、放棄就是選擇。沒有那時的歷練、我大概也就沒法成為現在的質量專家。記得剛入職新員工培訓的時候,講質量的老師唉聲嘆氣的,現在我要是遇到他,可就能好好給他上上課嘍!
祝我的老同事們順利!
祝中國航天快速發展!
我們已經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我們在大航天時代必須領先!
所幸我們已經開始做到了——
加油,中國航天!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國企公開課|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講述為何“沒有愛國之情干不了航天,也干不好航天”
2019-06-2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