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大家都知道,我國軍隊里都有炊事班。前些年還有個曾經很火的情景喜劇,就叫《炊事班的故事》,講的是一個空軍基地的炊事班的故事,而在其中日常出現的經常到炊事班檢查和指導工作的最高級別的干部,就是連長和指導員。也就是說,在部隊里是以連為一個伙食單位的。
解放前和解放初的幾年里,我國都是以連為伙食單位。也就是說,一個連配備一個炊事班,大約六七個人,行軍時負責攜帶做飯用的炊具等設備,部隊停下來休息時,馬上就要開始埋鍋造飯,給戰士們燒水做飯。在到達戰場之后,炊事班也要在臨時設置的營地負責做飯,并盡量送到前線戰士手中去。
因為炊事班是連隊的標準配置,所以在行軍的時候,如果不是急行軍,一般都是炊事班跟著連隊一起行動,而做飯用的炊具等主要裝備也都是由炊事班自己攜帶的,如果有必要,也可以由連長臨時指定一些戰士協助,這和連隊配屬的機槍和迫擊炮等稍微重一些的武器都是一樣的,行軍時需要統一組織運輸。
不過在戰爭年代這個問題就相對簡單一些,因為那時候其實也沒什么太多的設備和炊具,主要就是燒飯燒水用的大鍋以及比較簡單的設備,基本上炊事班的戰士自己攜帶就夠了。這也就是《亮劍》里李云龍吹牛的時候說的,過草地的時候他因為縱兵搶糧,被降級為伙夫,去炊事班背大鍋,碰上下雹子,他反而因禍得福了。
但在過草地的時候,能像李云龍這樣還和炊事班一起行動的,必然是在前面過草地的戰斗部隊,還有糧可吃,所以還用得著炊事班,還有大鍋,而在后面過草地的人,幾乎叫能吃的野菜都找不到多少了,停下來的時候能找點樹枝用搪瓷缸子燒點熱水,再有幾片野菜,那就已經很好了,根本談不上炊事班做飯的事。這也就是很多人可能還有印象的小學課文《三根火柴》的故事。
建國之后,我國有段時間全面學習蘇聯,曾經一度比較機械化的學習,于是將伙食單位改成以營為單位,結果就出了問題。蘇軍這么做沒問題,因為他們是吃冷飯,但是我國指戰員習慣于吃熱飯,以營為單位之后,幾乎大家都要吃冷飯,因為人太多了,飯還沒送到戰士手里,就已經涼了。一直到1958年以后才又改回去了。邱會作回憶錄里曾經提到過這件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