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個新聞驚到了:我們在英國有1.5萬小留學生,因為遭遇疫情需要回國。這些小小年紀就遠赴重洋到異國他鄉獨立生活的孩子們,忽然之間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出現在世人面前。一方面,我要佩服這些孩子的家長:他們是秉持了什么樣的教育理念,舍得把這么小的孩子送出去?另一方面我又很同情這些孩子: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齡,卻要寄居在外國人家里,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享受所謂“先進”的教育,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在中國孩子到海外留學低齡化對家庭、個人與社會可能產生的諸多負面影響完全沒有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已經有這么多的家長勇敢地開始了偉大的冒險?請注意,這僅僅是英國,僅僅是小學生,就有1.5萬之多,那些去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去了加拿大、美國的,還有澳洲、新西蘭的,那些年齡較大的,大學生研究生,又有多少呢?在教育普及的現代社會,人們不是被教育“成全”了,就是被教育“禍害”了,完全不被教育影響的人,幾乎不存在。正因如此,幾十年來,在中國,吐槽教育都是最廣譜的話題,似乎人人都是專家,個個都是內行。越來越多的留學回來的,或者想留學而不得的人,充當起了海外留學的義務宣傳員。所謂專家學者,所謂各個檔次的媒體,都不約而同圍繞教育做話題、做節目,而這些話題和訪談節目,幾乎無一例外是吐槽中國教育的。有意思的是,當有人給中國的基礎教育一點正面評價,立刻就如踩了貓尾巴一樣,引來各方面公知大V的圍攻和嘲笑。比如幾年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中國的基礎教育不比美國差”,引起軒然大波,至今余波未平;比如央視白巖松說北大清華培養的人才絕大多數送給了我們的競爭對手,立刻就有人用科學無國界的陳詞濫調來反駁。比如關于應試教育。據說西方是素質教育,把個性化和創造性放在最重要位置,而中國相反。但是仔細想一下會發現,道理未必如此簡單。考試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不過是通行的教育手段,不考試的教育不存在,素質教育如此,保護個性的教育如此,實用主義的教育也是如此。考試是人類選拔人才的辦法之一,至今沒有過時。中考、高考仍然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好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之一。如何把握這個分寸和尺度,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那些來自世界各國,能夠通過考試取得到西方發達國家重點大學讀書的機會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祖國”名牌大學里最優秀的學生,他們是以近乎滿分的成績“考試”進入國內的大學,又以近乎滿分的GRE、TOFFLE成績“考試”進入了美國的大學的。有沒有“考試”之外的選拔手段?有,比如名師推薦、社區服務、科學發明、競賽獲獎等等。但是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考試。因為考試也是一種能力。考試題目的創設,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它有無數的類型和方法,有標準化的,也有自主發揮的,還有鼓勵創新的,試卷本身就已經包含了豐富的“選拔學”智慧。每一個題型的設定和不同題型的分配,都不是隨意為之。終于有人披露了這樣的事實:在哈佛、耶魯、劍橋這樣的頂級大學,圖書館是24小時不打烊的,凌晨三四點鐘,也依然燈火通明。這種寒窗苦讀的感人情景與很多中國人對西方大學的想象,大相徑庭。因為我們習慣于把一般公立大學、社區大學的自由散漫當成了西方大學的全部,忽略了他們的等級和類型,也忽略了“寬進嚴出”的西方大學教育的傳統。當我們放棄的,恰恰是西方正經大學孜孜以求的。批評中國基礎教育不行的人們,還喜歡這樣的故事:某孩子在國內成績很差,到了西方就變成了優等生,因為他們更加重視個性,教學方法更先進科學。我覺得未必。應該是西方的評價標準不同,得出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同。而對那些招生困難的野雞和半野雞大學而言,這樣的“勵志故事”,與其說是西方教學方法有點石成金的神力,不如說是他們的招生宣傳手段高明。最近幾年的形勢,又有微妙的變化。中國的崛起事實上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秩序,但是中國所承受的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和來自國內國外的負面評價,關于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也早就位列“批倒批臭”的名單之中,甚至“中國教育失敗論”都出來了。自費留學的越來越多,因為有錢了;低齡留學也升溫很快是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基礎教育不好。沒有條件出國上學的孩子怎么辦?他們看不起自己的老師,家長不理解老師對孩子的嚴格管教,他們一千個不情愿,一萬個不服氣,憋憋屈屈混跡在中國的校園里,成為師生矛盾高發的主要力量。可是,如果中國的基礎教育真的不好,為啥那么多中國學生輕松愉快考上美國的名牌大學?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壓抑個性、排斥創新,為什么那么多中國留學生把美國的考試卷子也做得甘之如飴、嘩嘩作響?從英國1.5萬小留學生迫切需要回國躲避新冠疫情的“新聞”,我們終于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說中國基礎教育不行的人們,那些媒體人和專家學者,終于打造出了一個時代的尷尬和荒唐: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孩子送到西方留學,接受西方教育,享受西方文化,根植西方價值觀,而且越早越好。重視教育是中國人諸多優良傳統之一,利用這個中國人最大的軟肋培育教育產業的市場,毫無疑問是最有效、最精準、最具潛力的。這些小留學生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小財神爺,英國的留學費用是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四五十萬人民幣是很正常的開支,加上往返機票和各種日常開支,普通的工薪家庭十分吃力。但是對于接受中國留學生的國家的教育產業來說,隨著一批一批小財神爺的到來,毫無疑問,教育產業也可以像軍火、能源、操縱匯率等一樣給歐美發達國家的人民創造福祉不是?
二、準許西方到公辦學校“掐尖兒”符合誰的利益?
如果你認為,幾十年如一日為西方的教育產業殫精竭慮、添柴加油、為西方國家輸送人才的,是極少數人的個人行為,是某些特殊群體的突發奇想,那就特錯特錯了。他們是以政府之力持之以恒推動了幾十年的。幾十年來,中國基礎教育在吐槽中艱難前進,“崇洋媚外”的教育理念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反常現象。偶爾也會被中央批評,被有識之士揭露,也會有教育行政部門發布一些加強管理之類的不痛不癢的通知,比如合作辦學、國際學校、公辦學校里的國際班等等出現的問題。遺憾的是,這些無效的管理措施,都如同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完全不能與愈演愈烈的“人才輸出”工程抗衡。君不見,多年以來,全國各地的重點高中校園里邊,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了“國際班”,準許發達國家在中國的公辦學校校園里開辟“小特區”,把中國最優秀的孩子提前“圈”進來,用西方的教材和理念培養三年,高中畢業不用參加國內的高考直接進入美國的大學。把中國最好的孩子,這些連北大清華都看不到眼的孩子提前送給歐美發達國家,其中奧妙早就超出了“基礎教育”孰優孰劣的一般性比較這么簡單了。在大批民族品牌快速消亡的全球化時代,在非常可樂、健力寶、匯源、美加凈、牡丹電視機被外資獵食并快速消亡的時代,教育問題早已經不是教育本身,它不可避免與經濟問題相勾連,甚至與地緣政治也大有關系。2012年秋天,我發布了《美國對中國的人才掐尖兒已經從高一開始》一文,引起不小轟動。觸發我感慨的是朋友家孩子的故事。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北京某重點高中的國際部。春節聚會的時候,這個才高中第一學期的孩子,剛剛結束了寒假美國游學回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已經是一個言必稱美國的小洋奴了。這個孩子眉飛色舞地說,他們班50個學生,高中畢業百分之百會進入美國重點大學讀書。他的志向是讀醫學,留在那里。據我了解,北京最優秀的11所高中學校(市級示范高中)都有這種“國際班”,專門為國外重點大學培養人才。這批全北京最最優秀的學生,這批連北大清華都看不到眼的孩子,家庭條件優渥的孩子,從高中一入學,就提前進入了美國高校的“預備班”。美國人對中國人才的“掐尖兒”,提前到了高中一年級。這種高智商的孩子,如果被洗腦,是非常可怕的。網絡媒體上一直流傳著一個經典案例。2011年,清華畢業的女生高杏欣,赴美留學后輕松破解了中國北斗星的密碼,得到了美國國防部的表彰。中國政府十分尷尬,趕緊修補。從理論上講,美國成功破解他國編碼程序后,就可以通過先進的電子攔截設備捕捉其導航信號,以分析外軍部隊調動或者武器裝備的具體位置,進而通過GPS確認這些數據參數,也能在需要時對導航信號進行干擾。在最壞的情況下,破解別國的衛星導航定位編碼后,美國軍隊指揮官將和外軍指揮官一樣,對外軍的軍事部署和裝備位置信息了如指掌。這對別國未來的軍事行動顯然有很大影響。美國是一個高度重視人才的國家,這個已經成為傳統,并且傳承不斷。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后,美國有一個人才引進工程,那些在歐洲生存困難的科學家,被廉價吸引到了美國。眾所周知的錢學森歸國的故事,就是一例。據說,當時周恩來總理,親自交涉,希望錢學森回國參加兩彈一星建設。讓美國大傷腦筋。他們對這個他們“寧可失去三個步兵師”也不舍得放棄的人才,設置了重重障礙。奧巴馬上臺不久,就到一所中學訪問并發表演講,他敦促孩子們好好學習,不怕吃苦。“否則再過二十年,你們就只能給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孩子打工了”。這些年國內大學的生源爭奪,早已經如火如荼了。各省市高考狀元的資料都被大學提前圈定。港、澳、臺大學也取得了通過內地高考,選拔優秀學生的權利。但是美國更絕,他們直接在中國最優秀的學校設置“國際班”,從高一開始,就把智商最高的孩子圈下來。歷來高度重視人才的美國,從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發,全世界花樣翻新搜羅挖掘搶奪人才,可以理解。我有點不明白的是,這個美國政府提前進入中國中學校園,進行人才“掐尖兒”的工程,竟然得到了中國某些部門的大力支持,一路綠燈,暢通無阻,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毫無疑問,這是自毀長城的禍國殃民的政策。在美國時時刻刻繃緊了人才戰略的弦,想方設法從全世界各國籠絡最優秀人才的時刻,中國教育官員卻反向行動,送貨上門,國門洞開,雙掌朝上,把最優秀的孩子們恭恭敬敬送給美國。中國沒有自己的人才戰略嗎?中國的國家利益不需要保護嗎?美國人時時刻刻把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心上,中國人卻把美國的國家利益當成自己的“國家利益”?這種偉大的吃里扒外的精神,這種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教育漢奸行為,不是發人深省嗎?改開四十多年,我們把物質財富輸送給別人,那是國際貿易,那是互惠互利,說白了對方賺大頭我們賺小頭,那么把最優秀的人才無條件地送給別國,就屬于自掘墳墓。
除了1.5萬在英國的小留學生哭著喊著要回國躲避瘟疫,引發了一系列爭議,暴露了一大堆深層淺層的問題,刺激公眾神經的還有一位公費留學生許可馨,這個2018年被中國藥科大學推薦至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公費留學,貌似品學兼優的學生,卻在近些天多次在網絡中公開對國家和國人進行詆毀辱罵,并且坦然自稱是“恨國黨”!
還有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赴美做博士后研究的麥文鼎,公然不顧事實和后果,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公然承認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并代表中國向美國道歉;
還有2017年5月21日,在夏季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中,中國留學生楊舒平代表中國留學生進行發言,跪舔美國,摸黑祖國的無恥言行……
總之,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刻更廣泛的自信,文化的腐敗危害更為隱蔽,也更加危險。教育的天職是傳承優秀文化,是為文化自信服務的,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鎮,在千年不遇的國際秩序大調整的關鍵時刻,如何打造并掌握一支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優質人才隊伍,是關乎民族興亡盛衰的大事,疏忽不得。(作者單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