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6月19日,印度總理莫迪主持召開了約20個黨派參加的“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莫迪在會上親口表示,“沒有什么對實控線邊境印度官兵行動能力的限制,交戰規則已被修改。”對此,印度北部前陸軍司令BS Jaswal的解讀是,允許實控線附近官兵在“特殊情況下”使用槍支。
在6月15日及以前多次發生的中印邊境摩擦中,之所以都是肢體沖突,是因為雙方都有“不打第一槍”的硬性規定,這一默契有效地把雙方沖突的規模限制在了特定范圍內,嚴格的邊防政策規定,有效地防止了小規模肢體沖突演變為大規模武裝沖突的可能 。
莫迪政府聲稱給予邊境部隊使用槍支武器的行動自由,目前尚不知僅是口頭宣示,還是已經作為具體的軍事命令落實到印度基層部隊。但不管怎樣,他的講話無疑發出了非常危險的信號,大大增加了肢體沖突上升為交火沖突的可能。這與印度外長蘇杰生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同意“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邊境地區爭端,緩和邊境地區緊張局勢”的表態是自相矛盾的。
對印度政府首腦的最新邊境問題政策性表態,中方只能信其有,不會信其無。
多年來,“邊防無小事”、“海防無小事”已經成為中國從中央到基層、從軍隊到地方一致遵守的原則。特別是基層一線官兵嚴格執行外事、邊防政策規定,面對外方多次挑釁滋事,保持高度克制、忍讓,在中央統一的大政方針政策指導下,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為國家建設發展確保周邊安全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個別周邊國家卻視中國的克制忍讓為軟弱可欺,誤認為中國嚴格的邊防管理政策規定有可乘之機,甚至認為中國在營造周邊安全環境上有求于自己,所以屢屢挑事要挾中國。印度的最新政策改變,可能迫使中國做出相應邊防政策調整。
堅持不打戰略第一槍。戰略上不打第一槍是指不主動挑起戰爭。只要不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事件、重大“臺獨”分裂問題等危及國家安全的特殊情況,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國防御性國防政策不會改變,仍然會堅持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維護國際及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這一政策對于印度同樣適用。但如果印度主動挑起大規模戰爭,中國在特定時期內就不得不把中印方向調整為主要戰略應對方向,不給印度打第二槍的機會。
靈活把握戰術第一槍。不打第一槍的戰略要求,或許不再束縛基層官兵使用武器進行自衛,甚至面對明顯外軍入侵,中國軍人也不打第一槍。對于蓄意越境滋事的惡意對手,要求基層一線官兵既要嚴格執行邊防政策規定,又要保證不丟失一寸土地,實際操作中往往不可能兩全其美。基層官兵遇到重大危情時不可能像外交紳士一樣彬彬有禮、以禮相待,因為那樣會貽誤戰機,甚至在自己手中喪失主權!特別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當官兵生命即將垂危時,有必要賦予權力動用手中的武器進行自衛。尤其是特定的對手,如果首先“改變交戰規則”,允許打第一槍挑起沖突,中國就不得不相應調整交戰規則,也允許自衛性地打第一槍。
動用武器驅離越境印軍。運用海空力量驅離,在南海與美艦機較量中一直在實踐,這在中國邊海防政策中本來就沒有障礙。過去一直沒有動用武器驅離越境印軍,是因為中方一直抱有良好愿望,希望印方能與中方配合努力使邊境沖突降溫。但印方“改變交戰規則”后,印軍越境滋事時可能首先動用武器,中方就不得不動用武器來進行防御性的識別、查證、驅離。邊境摩擦增溫的后果完全應該由印方來承擔。
中國在以文明對野蠻的同時,將敢于以王道對霸道!
作者:王云飛 (作者是中國軍事專家) 來源:三策智庫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