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沖突,印度死亡人數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已經至少23人,并且還有不少重傷員隨時可能死亡,因此這次印度可謂損失慘重。雖然印度這次重大傷亡根本原因是自己救援能力太弱凍死的,但在印度國內,反華情緒還是很嚴重的,要求報復中國的聲音也較為強烈。尤其是反對黨國大黨,開始大肆批判莫迪面對中國表現太軟。
對莫迪來說,當前情形壓力不止中國,在其身上至少有5重巨大壓力:
一、疫情壓力;每天確診一萬多例,死亡超過2000例,印度疫情實際情況要比現在嚴重得多,但莫迪政府對控制疫情可以說是無能為力。
二、經濟壓力;印度失業人口高達1.2億,未來還會增加,印度經濟2020年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衰退,這個問題對印度來說也是無解,外需萎縮,內需不振,政策轉圜幾乎沒有空間。
三、輿論壓力;印度內部反華情緒高漲,輿論要求報復中國的聲音已經較為強烈,這對一貫以強硬的民粹主義示人的莫迪來說是個巨大考驗,既表現得足夠強硬,又不至于讓局勢失控。
四、來自國大黨的壓力;國大黨在2019年5月的選舉中大敗,這次是一次很好的反擊的機會,他們會不斷拿此事攻擊莫迪的政策,批判莫迪軟弱。
五、周邊局勢壓力;除了來自中國的壓力之外,包括巴基斯坦、尼泊爾都對印度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巴基斯坦與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一直有交戰,尼泊爾借機也搶回了被印度占領的部分領土。
所以,在占豪看來,莫迪現在的確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對中國如果太強硬,那么這次與中國軍隊的對抗已經證明,印軍在面對解放軍時是不堪一擊的。而且,這還是在沒有開槍的情況下,真要是開了槍,印軍被消滅得會更快。在中國這個方向,客觀上印度也是有些騎虎難下,輕了國內壓力大,重了直接被中國掰斷。
坦率說,雖然這次中國教訓了印度,但中方對印度還是很夠意思的。
一方面,中國無論是外交部還是解放軍,表態除了底線清晰外,都是比較柔軟的,給印度留足了空間和面子,中方并不希望兩國矛盾激化,而是希望印度不要挑釁。
另一方面,中方剛剛釋放了印度的10名俘虜,其中包括1名中校和3名少校。之前印度媒體就報道,印軍士兵之前有34名失蹤,這些人實際上是被中國給俘虜了。期間有外媒報道說已經釋放了大部分,這次又釋放了10名,這次應該是全部釋放了,或者說接近釋放完了。
說起印度這些俘虜,綜合各方信息看,中方真的不能算“俘虜”他們,應該是救了他們的命,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據消息稱,這些印度士兵當時被解放軍拿著鐵棒和“狼牙棒”追得慌不擇路,紛紛跳進了加勒萬河逃命。加勒萬河的河水現在零下十幾度,人跳進去很快就不行了,為啥印度死那么多人,基本都是得不到救援又爬不出來凍死的。
所以,這些被俘的人實際上是幸運兒,他們雖然是俘虜,客觀上卻是被解放軍給“搭救”了,真的如果沒有救他們,大概和那些被凍死的印度兵一個結局,死在加勒萬河水里。可能有人會問,為啥那些凍死的人解放軍沒有救他們?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回到了實控線印度一邊,中方人員不方便去救,但誰能想到印度人自己也不救呢?事實上,印度那邊來的部隊好像連個醫療隊都沒有,因為根據印度的建制安排,旅以上才有醫療隊,這次來的大概是一個營。
不知道這次事件會對印軍心理產生怎樣的影響,事實結果是逃跑比投降當俘虜更危險,逃跑的都凍死了,被俘的得到了中方的及時救治,有吃的有喝的。那么,下次雙方再來一個硬碰硬的話,是不是直接投降當俘虜算了,這樣還可以活著回去當“英雄”。對印度兵來說,到底是照片掛在墻上還是活著接受“勛章”,這事相信印度士兵心理也會好好盤算一下,被放回去的士兵應該會好好講述他們的“英雄事跡”。
中印這次對抗,印方為了表現強硬,印軍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沖突后的第二天,就派了大量部隊開往拉達克地區。毫無疑問,印度做賊心虛,一方面擔心中國“乘勝追擊”,另一方面也是需要作出姿態表現“強硬”。而且,為了滅掉國內的輿論之火,莫迪至少也得在姿態上表現足夠強硬。根據外媒的報道,印度已經在中印爭議地區附近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1.5萬名士兵。
但對莫迪政府來說,更大的問題在于自己并不能很好地約束前線軍隊,印度軍隊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接下來如果莫迪政府不能很好地整肅印度軍隊,促使印軍繼續在前線冒險,那么莫迪就可能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所以,中方在聲明中明確要求,印度政府要嚴格約束前線部隊不要挑釁,這顯然是有所指,也是在警告印度政府不要被前線部隊牽著鼻子走把局面搞到不可收拾。
與此同時,國大黨最近在議會表現非常活躍,如果人民黨不能團結自己的政治聯盟形成對國大黨在議會的壓制,隨著國大黨在議會活動的加劇,各邦的基層民意可能被挑起來,到那時莫迪政府可能迫于壓力不得不采取挑釁行動,那到時候倒霉的可就是印度政府了。事情會不會越鬧越大,我們還得繼續觀察,但留給莫迪的時間顯然不多了。
對莫迪政府來說,如果和中國爆發持續對抗,除了中國之外,印度將不得不面臨另外5件痛苦之事:
一、巴基斯坦必然乘機發起對印度的攻擊,爭取在克什米爾的更大控制權
現在印巴在克什米爾是平衡狀態,印度略微占優。但是,如果印度不得不和中國“拼血”,那在克什米爾地區將壓力巨大,丟掉部分領土的控制權是完全可能的。
二、尼泊爾方向的壓力
尼泊爾原來有兩個共產黨,一個尼共聯合馬列,一個是尼聯共毛主義,這兩個政黨后來在大哥的撮合下“組隊”了,2018組成了尼泊爾共產黨,而在之前的選舉中尼泊爾共產黨取得了大勝。現在,尼泊爾與中國關系密切,中國在幫助其進行經濟發展。就在剛剛,尼泊爾方面借中印博弈之際,強勢反擊印度奪下了一部分被印度占去的領土。
尼泊爾深知,印度會不斷蠶食尼泊爾,直到像之前印度吞并錫金那樣吞并尼泊爾,所以尼泊爾大力發展與中國關系。現在,借中印角力之際強勢反擊奪回部分領土,意味著如果印度與中國繼續推高對抗強度,那么尼泊爾也會更加強硬,可能會從印度手里奪回更多領土。尼泊爾境內的布達甘達基大壩項目之前也交給了中國,這個大壩可以調節恒河的水量,如果尼泊爾完全倒向中國,印度將會非常難受。
三、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可能加速倒向中國
近些年,由于中國經濟的發展,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都看到了與中國發展經濟關系的好處。而且,與中國發展關系一定能約束印度對他們的覬覦,因為印度也想吞并他們。過去,這兩個國家迫于印度壓力是比較克制的,但如果事實證明印度面對中國不堪一擊,包括巴基斯坦、尼泊爾都在從印度身上揩油,那么這兩個國家一定會加強與中國的關系,這會讓印度未來很難受。現在,中國在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都在建深水港,斯里蘭卡甚至把科倫坡港全部交給了中國運營,馬爾代夫則在中國支持下正在推進填海造島工程······
如果搞急眼了,這兩個國家都讓中國建軍港,印度的麻煩就大了。因為背面如果面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的“三面打印”,南邊印度根本顧不過來。
四、緬甸和孟加拉也可能給印度帶來麻煩
緬甸之前一度是搖擺的,在軍政府時期都有些搖擺,西方下了大本錢終于讓昂山素季上臺了。但是,昂山素季是真的熱愛緬甸,沒有去當西方的傀儡與中國為敵,恰恰相反與中國保持了友好,中緬關系反而現在是最穩定的時期,緬北的問題也緩和很多。為了讓緬甸穩定,昂山素季甚至連英國的榮譽公民、諾貝爾和平獎都不要了。
除了緬甸之外,還有孟加拉國,中孟已經展開了越來越深入的合作,這些合作都沒有印度什么事,因為印度根本沒辦法和中國拼經濟實力和工業能力,發展這事印度玩不轉。
當緬甸和孟加拉也和中國關系越來越緊密的時候,印度周圍可就剩下一個對印度敢怒不敢言的小國不丹了。
五、印度的經濟民生問題意味著印度耗不起
印度經濟其實是很脆弱的,根本經不起折騰,這個時候如果與中國發生對抗,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這個對印度的國力消耗就太大了。周邊國家如果又都不站在印度一邊,印度內部的壓力就太大了,莫迪政府恐怕也承受不起。
所以,對印度來說,局面的確是既復雜又難受,甚至都看不到希望。這個時候,如果印度與美國結盟,那么將會打破原來在東西方的平衡,徹底得罪中國的結果麻煩很大。
那么,印度的出路在哪里?在占豪看來,印度最好的出路其實是對內壓制國大黨,對外和中國緩和關系,推動印度與中俄的合作,形成一個穩定的關系,以發展國內的經濟和解決民生問題為主。在這方面,中國有經驗,與中國合作還是能解決一些問題的。但現在的問題時,如果任由印度民粹情緒滋長,莫迪恐怕沒有這政治空間。更為重要的是,這次印度死了幾十個人,這實際上已經大大壓縮了莫迪的可轉圜空間。
局面就是現在這樣的局面,留給莫迪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且看莫迪會做怎樣的選擇。如果繼續挑釁中國,那將是最慘的一條路!
來源 |微信公眾號:占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占豪:印度又傳來大消息!5大壓力決定,留給莫迪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20-06-20策辯 | 聯系看闖臺灣,新發地疫情爆發,鼓吹印度邊境優勢,中印邊境沖突升級……美國圖謀昭然若揭!
2020-06-1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