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黃衛東:為什么美國和西方極力打壓俄羅斯?
點擊:  作者:黃衛東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發布時間:2021-01-30 07:45:27

 

1.webp (1).jpg 


美國和西方的統治者都是來自北歐的日耳曼人,英國只是上層是盎格魯薩克森人,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僅占英國5%人口,并非西方一直宣傳的,所謂英國人主要是盎格魯薩克森人。這是近年來基因檢測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按照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斯蒂芬•奧本海默出版著作《英國人起源:遺傳學偵探記》[1]介紹,四分之三英國人祖先是來自西班牙的白人,盎格魯薩克森人是征服者,而不是主體民族,歷史上普通白人長期是英國貴族統治下的農奴。

西方各國情況都類似,俄國歷史上只有留里克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其中留里克王朝是由來自北歐瑞典諾曼部落的瓦良格人建立的,其首領名為留里克,是基輔羅斯的建立者,后來的俄國國王都是其后代。羅斯人本來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耳曼部落――諾曼人(意為北方人),和統治英國至今的諾曼人來源相同,俄國上層貴族實際都是日耳曼人。留里克王朝的最后一位沙皇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于1598年去世后,該王朝最主要的一系遂斷絕。此后,與留里克王朝有血緣關系的羅曼諾夫家族繼承王位,尤其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之妻著名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有直接血緣關系,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彼得三世來自德國荷爾斯泰因家族(德國北部靠近丹麥地區),在1762年登上了俄國皇位,是第一位只會說德語的俄國沙皇。后被其妻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取代,女沙皇同樣來自德國,是德國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爵之女。他們的后代一直統治到20世紀初,沙皇制度被推翻,蘇聯成立。

按照西方歷史介紹,日耳曼人受匈奴人壓迫南遷,最初羅馬帝國還比較強盛,部分日耳曼人部落被羅馬消滅,但后來受匈奴人打擊,只好與日耳曼人妥協。最先是西哥特人,為躲避匈人的鐵蹄進入帝國東部避難。但西哥特人不甘羅馬官員的欺壓,發動暴亂,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戰勝羅馬軍隊,皇帝瓦倫斯戰死。繼位的狄奧多西一世被迫與西哥特人訂立和約,將色雷斯和馬其頓的土地劃分他們定居,供給糧食,起義才平息下來。4世紀末,西哥特人在其首領阿拉里克率領下,蹂躪巴爾干半島,然后進軍意大利,沿途許多奴隸、隸農和農民加入西哥特人隊伍,聲勢浩大。羅馬406年從萊茵河調軍回援,卻引起更大規模的其他日耳曼部落的入境。

408年阿拉里克包圍羅馬,勒索大量錢財才暫時退兵。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圍困羅馬,城內起義的奴隸打開城門,放進西哥特人,于是羅馬城在奴隸和蠻族的內外夾攻下首次陷落。西哥特人入城后大肆劫掠。不久,他們向西進入高盧南部,繼而將前已占領西班牙的汪達爾人逐走,于419年建立以土魯斯為都城的西哥特王國。而汪達爾人在5世紀初越過萊茵河侵入高盧,后又南下西班牙,被西哥特人打敗后,渡海進入北非,于439年攻克迦太基城,建立汪達爾王國。他們占領北非,等于切斷羅馬的一個重要的糧食來源;汪達爾人的海盜行為也打破地中海地區平靜,進而破壞羅馬帝國本身本已十分脆弱的商業網。

455年,汪達爾國王蓋薩里克率領大批艦隊渡海北上,攻陷羅馬,又把羅馬洗劫一空。劫后羅馬僅存居民7000人。此時,法蘭克部落和勃艮第人已經成為高盧的新居民和征服者。5世紀中期,匈人在阿提拉的領導下跟蹤而進,狂掃東羅馬帝國、意大利和高盧,要么以求和之名勒索錢財,要么進行殺戮和劫掠。羅馬人聯合西哥特人、法蘭克人和勃艮第人進行抗擊。后軍中瘟疫,又逢阿提拉去世,匈人便引兵而退。西羅馬帝國在其風蝕殘年里的勢力僅限于亞平寧半島,在其他地方已經完全被日耳曼人領導的軍隊所占領。

整個中世紀都是北歐日耳曼人作為封建貴族,建立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國、公國,統治了歐洲,而原居民則成為被統治的農奴。英美種族結構是類似的,美國和英國上層都是來自北方的盎格魯薩克森人,作為征服者,成為統治原居民的貴族。美國在殖民地時代主要是英國貴族們復制的英國制度,而英國當時的制度是盎格魯薩克森征服本地土著,建立的封建農奴制。美國精英取消了封建貴族制度,但一樣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權力。19世紀中葉,托克維爾在其著名著作《論美國的民主》中雖然承認[2],美國沒有封建社會的過去來根除,卻揭露了美國有一個封建式的現在,那就是貴族式類似物存在于美國,暗示它們有類似的繼承性。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斐歐娜·戴維恩(Fiona Devine),在其著作《美國和英國的社會階級》中綜述了大量社會學文獻,通過實證數據和理論分析指出[3],美英兩國的社會階級狀況雖有不同特點,但社會階級在塑造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認同、政治態度和行為等方面卻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對那種關于“美國是一個無階級社會”與“英國是一個階級劃分明顯的社會”的習慣性看法提出了質疑。美國本是英國貴族及其后代驅使農奴建立的移民國家,繼承英國制度和文化,顯然是十分正常的。

歐洲包括英美和沙皇時代俄羅斯上層精英本都來源于北歐日耳曼不同部落,雖因利益爭奪而長期縱橫捭闔,征戰不休,同時又一直通過相互聯姻來加強彼此關系,形成了錯綜復雜的利益共同體,共同對付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就英國來看,英國國王多次來自今天的其他國家,包括敵對國家。例如,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死后,都鐸王朝絕后,繼任的國王是與英格蘭持續為敵八百年的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是英王亨利八世妹妹的曾孫,而蘇格蘭與英格蘭和解成立聯邦是一百年后。一戰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則是現在德國境內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和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的路易絲公主幼子和維多利亞女王夫婦的孫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喬治五世為了安撫民心,舍棄了自己的德國姓氏,將王室姓氏改稱“溫莎”。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多年,共育有五男四女。到晚年時,她已是四世同堂的老祖母,共有37個孫子、近80個重孫。兒孫們的婚姻都是在女王安排下,與外國王室聯姻。于是女王的子子孫孫就成了德意志、挪威、瑞典、西班牙、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國王或王后。一張驚人的皇家親屬國際網就這樣被織成。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柯堡家的祖母,也是歐洲各國王室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嫁到德國皇室,后來成為德國皇后。她的兒子即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是德皇威廉二世,竟然統轄德軍與英國開戰,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被稱為“親戚間的戰爭”。英國王室盡管經歷了許多王朝,但實際上前后王朝之間都有直系的血緣關系,王室成員之間的血親關系從沒有中斷過。

歷史上,英國雖有紅白玫瑰等盎格魯薩克斯貴族內部的殘酷斗爭,但自美國南北戰爭以來,英美上層貴族很少進行這種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其根源就是貴族們是占人口很少的日耳曼人組成,他們需要聯合起來,對付當地白人土著,掌控社會。這是美國南北戰爭后南方精英們很少被追究戰爭罪行的主要原因,如南方軍總司令李將軍在戰后仍然終身擔任華盛頓學院校長,地位很高,并一直被美國人推崇,從沒因戰爭受到美國法院審判。盡管李帶領南方軍隊,曾大量殺傷美國聯邦軍隊,只因死亡者不過是普通白人,而沒有被追究。直到20世紀末,英國政府曾經幫助間諜殺死包括底層官員在內的四十多個英國民眾,從而幫助該間諜成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北愛爾蘭共和軍總司令[4],顯示英國貴族根本不在乎英國普通白人的人權,其原因就在于英國的貴族和平民本就不是一個種族,英國本就是一個殖民地化的國家。英美精英的寬容和人權,僅僅是針對同族的北歐日耳曼人,而不是其他民族,包括西方普通白人。

馬克思觀察到西方上層的合作關系,號召無產階級團結起來,是十分自然的。近年來,我國著名學者何新多次談到共濟會統治西方,其實質就是日耳曼上層統治者合作統治西方。

蘇聯是西方第一個打破日耳曼人統治的國家,是第一個被統治的農奴們翻身解放成為國家領導人的國家。開國領袖列寧的祖父母都是普通蒙古人;第二任領導人斯大林則是歐亞交界的格魯吉亞小城一位農民出身的普通鞋匠的兒子。第三任領導人赫魯曉夫出生于俄羅斯庫爾斯克一位貧苦農民家庭。第四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烏克蘭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一個冶金工人家庭。末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則出生于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一個農民家庭。如今的俄羅斯領導人普京的祖父則是一名農民出身的廚師;前任領導人·葉利欽出生于俄羅斯一個農民家庭。相反,昔日的日耳曼統治者很多被殺害,例如,沙皇一家都被殺死。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作為主要繼承者,遭遇西方30年如一日的打壓,曾經每年人口減少100萬人,男性人均預期壽命曾下降7歲之多。近年來,更是遭遇西方經濟封鎖,經濟實力被嚴重削弱,國民產值僅和我國廣東一省差不多,但美國仍然繼續全力打壓。1月23日,數千人走上俄各大城市街頭,舉行“非法示威行動”抗議反對派納瓦利內被捕。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示威演變為暴力活動。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美國使館發布的游行信息甚至早于活動的組織者,如果俄方也作出類似舉動,美國政客將在全球范圍內“歇斯底里般恐俄”;美國大使館不顧俄羅斯反對肆意在俄羅斯境內煽動暴力活動,甚至試圖將未成年人卷入這些非法集會,美方的種種行為將會對兩國關系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俄總統普京上月表示,納瓦利內得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支持。這些都顯示,美國又在俄羅斯發動了顏色叛亂,試圖推翻俄羅斯合法政府。30年前美國發動的顏色叛亂,徹底推翻了與美國爭霸的龐然大物蘇聯。這一次美國試圖使俄羅斯再次陷入內戰和分裂,更大程度削弱俄羅斯。

其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打破了西方的統治秩序,讓昔日被征服的本地農奴們變成了統治者,而昔日的征服者貴族們變成平民。世界上擺脫日耳曼人殖民統治的重要國家,只有中俄和印度,但印度因被英國殖民200年,上層早已被西方殖民主義思想所統治,加上國內種姓制度與民族眾多,對西方不構成威脅,因此,中俄成為現代西方最大敵人。
 
參考:
俄多地爆發非法游行,俄外交部嚴厲質問美方 - 國際 - 紅歌會網
http://www.szhgh.com/Article/news/world/2021-01-24/259340.html
 
注釋:
1.   Oppenheimer, S., The Origins of the British,參考:DNA中的證據,英國人口歷史變動考 DNA中的證據,英國人口歷史變動考 網頁鏈接 原文作者:斯蒂芬•奧本海默(Stephen Oppenheimer) 英國... - 雪球
https://xueqiu.com/4106327074/135477219. 2006,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Ltd.
2. (美)謝爾頓·S.沃林著;段德敏,毛立云,熊道宏譯, 兩個世界間的托克維爾 一種政治和理論生活的形成. 2016: 南京:譯林出版社. p. 219-230.
3. 姜輝編譯, 美國和英國的社會階級. 2010: 重慶:重慶出版社.
4. 徐冰川, 英國超級“007”亡命倫敦. 知識文庫, 2003(第11期): p. 24-26.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有修訂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