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說法叫“資源的詛咒”,大意是說一個國家物產豐盛,本來是好事,但如果過份依賴資源,那其他行業往往發展不起來。
以前,這話主要是說俄羅斯的,說他除了石油啥都不行,就是個“有核武器的加油站”。
現在的美國慢慢也變成這樣,不過他是被“美元”詛咒了,除了用美元霸權收割世界,其他都不行了。
最近人民幣結算、去美元化的話題刷屏了,這次真不是國內媒體自嗨,除了美國盟友之外,但凡有點實力的國家,不說自己想擺脫美元,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咋就一窩蜂了呢?
以前搞去美元的薩達姆、卡扎菲死得那么慘,難道大家都忘了!
最近到底發生了什么?
根子還是得在美國身上找,這兩年他們經常顧頭不顧尾,大家一看,覺得反正早晚被你玩死,還不如掙扎一下,也許能活!
一、這次,不一樣了!
這么多年,美國利用美元回流收割世界,大家都看明白了。
要說1980年代的拉美經濟危機,搞得還挺神秘,一會兒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會兒說是債務危機,現在看起來就和賣拐的差不多。
畢竟,后邊還有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08年次貸危機,要是還看不懂美國的套路,那就真成了傻子。
不過,美元根基確實深,全球貿易也需要有個國際貨幣,大家看懂了也沒辦法,能做的就是扎好籬笆,只求美帝下次動手時,國家別被搞崩了。
韭菜要是學聰明了,美國的工作就不好做了,收割起來越來越不順手,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美國一直找不到機會回血,拖到2015年才開始加息。
而且加息效果很不好,只加到2.5%就加不動了,癥狀和現在差不多,想收割的韭菜沒倒,盟友卻先倒了:德意志銀行要爆雷。
當時,德銀買了巨量的金融衍生物,超過了75萬億美元,是德國GDP的20倍,利率稍微高一點就受不了了。
但德銀這種并不是美國的目標,他們最想收割的是新興國家,熱錢多、資產價格波動大,收割起來才夠肥,老歐洲們一個比一個狡猾,就算被抓到破綻,也榨不出多少油水。
另外最尷尬的是,還不能真把歐洲盟友搞死了,畢竟平時還得靠他們搖旗吶喊呢…
美國只好罰了德銀78億美元、匆匆收場了,之后很快降息到0.25%,收割宣告失敗。
美帝的機會出現在新冠的爆發。
世界人民忙著抗疫,日常工作難免疏忽,美國趁機拉高大宗商品,石油、銅鐵錫,能漲的都漲了好幾輪,然后借著俄烏戰爭,繼續拉高能源和糧食價格…
兩波操作下來,全世界的物價都上去了。
這三年,中國小伙伴對通脹,應該印象不深,就算偶爾被豬肉嚇一跳,沒多久也會降回去,最近的這波降價,剛過完春節就開始,養豬大廠們叫苦不迭;而隨著春暖花開,綠葉菜等蔬菜也開始跌了。
國外可不是這樣,今年疫情放開,不少同學跑去東南亞玩,發現吃喝交通,比三年前漲了兩三倍,以前200塊吃得挺好,現在500塊都不咋樣。
旅游只是過去玩幾天,貴就貴吧,當地人天天如此,沒意見才怪,歐洲的罷工和散步,規模已經到了幾十萬人,是二戰之后最多的。
但有些同學可能會有疑問:通脹上去,美國自己也難受啊,他們真會拉高物價嗎?
這話本身沒錯,但美國只靠加息已經收割不動了,只有加上通脹,才有機會打崩別人。
至于老百姓有意見,美國的工具箱招數還挺多:經濟上,可以印鈔直接發錢;法律上,可以默許0元購、隨便搶……只要老百姓有吃有喝,就翻不起大浪。
現實也是如此,歐洲、東南亞通脹才一年,就快不行了,而美國通脹了三年多,漲幅也最大,跟沒事人一樣,從沒見因為物價高上街散步的。
這也是拜登敢公開說“通脹是很好的資產”的原因。
美國手握霸權,就是這么囂張:印鈔票、直升機撒錢、爆炒資源、操縱通脹、暴力加息,世界人民除了干瞪眼,沒任何辦法。
不過有件事,美國確實看走眼了,以為能信手拈來,但實際上是自己挖了個坑,然后把自己埋了…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逆全球化是個大坑
通脹和加息,是美國收割的利器。
但乍一看,這倆是矛盾的:通脹就是物價上漲,美元加息剛好能把熱錢抽走,那物價應該下跌才對嘛。
聽起來蠻有道理,現實卻正好相反,去年斯里蘭卡的美元沒了,國內物價迅速暴漲,尤其是沒錢進口糧食,國家一下就亂了。
那么問題來了,為啥市場上的錢少了,物價反而越來越高?
道理其實不復雜,我舉個例子,大家一聽就明白:
全球化經濟就是全球化制造,誰擅長做啥就做點啥,而擅長的最大特征就是便宜,韓國做硬盤、灣灣做芯片,咱們做屏幕,把這些東西湊一起,做出來的手機不僅便宜,質量也最好。
全球化制造的好處是產量大、價格低,缺點是一個國家往往只生產幾種商品。
這在平時沒問題,大家通過買賣互通有無,該吃吃、該喝喝。
但美帝現在不是要收割嘛,連續加息后,很多美元就回美國了,世界各國想做買賣,美元就不夠用了。
斯里蘭卡的糧食短缺,就是這么來的,不是他家真窮到要餓死,只不過他家的錢,國際市場不認。
別說小國,就算泰國、馬來西亞這樣工業還不錯的,日子也不好過,本來要從我國進口上游產品,但現在手頭的美元也吃緊,連正常開工都成問題。
不過,這正是美帝想要的效果:誰家被通脹打爆?正好方便收割……誰家沒法開工?那商品不就少了嘛,世界通脹只會更高。
同學們看出來了吧,拉高原材料的價格,只能小幅拉高物價,加息抽干美元、打斷全球化制造,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全球化制造的集大成者,早就是美國的眼中釘,2018年后,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就沒停過。
這本來是美國收拾老二的習慣操作,但疫情爆發后,美帝突然發現:“打掉中國這個全球制造中心”,竟然有一舉兩得的奇效,不僅能消滅中國崛起的威脅,還能大幅提高收割的效果。
于是,中國的制造業明星,華為、中興、大疆們被輪番打壓,不斷有中國企業被美國列為制裁對象,到了今天,已有639家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制造企業,不是行業巨頭,就是未來的行業巨頭。
而紡織、服裝、光伏等等行業,更是被整體抹黑,無法正常工作,逼著國內企業要么去東南亞換馬甲,要么去東歐、墨西哥開分廠。
看到中國制造業這么“狼狽”,美帝心里美滋滋,一邊等著中國制造業垮掉,一邊等著全世界雪崩,好去收尸。
可惜,美帝等來的全是壞消息,中國制造業不僅沒垮,去年還創造了877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打破了人類有史以來的記錄。
世界也沒雪崩,反而是盟友英國不行了,英鎊暴跌至歷史最低、英國國債和養老金都面臨崩盤。
緊接著,瑞士信貸也破產了。
再接著,美國自己的銀行也不行了,硅谷銀行、第一共和銀行、簽名銀行,這三家銀行可不算小銀行,卻遭到連續擠兌、存款外逃,逼的美國只能印鈔救急、躲過了一劫。
說好的收割世界呢!
怎么世界沒事,反而是美國這一伙紛紛掉進坑里?
三、沒有全球化,就沒有今天的美國
要搞清楚美國為啥不行了,就得先弄明白一個問題:
美國靠什么賺錢?
很多人認為是科研創新。
蘋果、微軟牛X啊,每年賺那么多錢,最近又搞出來GPT4,第四次工業革命要來了……
科技創造財富,這話沒毛病,蘋果也確實能賺錢,去年賺了998億美元。問題是這種牛X公司,美國也沒幾家啊,蘋果微軟臉書這幾個,合在一起號稱是FAANG組合,市值超過納斯達克股市的五分之一,利潤則占到了一半。
看到沒,整個美國也就他們幾家賺大錢,加在一起利潤也就3000億。
這些錢不少了,但遠遠不夠美國揮霍三年,在家躺著、啥也不干,就等著政府印錢、投喂。
神奇的是,大量的美國人沒怎么干活,GDP還蹭蹭往上漲,2022年美國人均GDP 高達7.67萬美元,比2021年暴漲了11%。
這就過份了!
人家德國日本同樣是發達國家,科技也不差、制造業干活也挺認真,人均GDP才4.8萬和3.3萬美元,只有美國的62%和43%。
其實美國經濟去年并不好,科技行業大裁員,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裁,甚至蔓延到了零售、金融、房地產、娛樂、物流、餐飲等行業,幾乎就沒好的。
都這樣了,GDP暴漲的11%,從哪來的!
上邊說了那么多,應該挺清楚的:美國經濟增長,和科研創新有關系,但不大,真正把數據拉高的,就是印錢。
美國GDP統計方法是“支出法”,只要消費增長,數據就能漲,拜登上臺的一年多,印了6萬多億,其中一部分發給了民眾和企業,變成了吃喝消費,人均GDP能漲11%,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如此,美國干脆不用干活了,直接印錢不就行了?
理論上確實可以,只要能撐住美元不貶值,美帝真可以靠印錢活下去。
最近美國財長已經開始放風,說美國債務上限應該從32萬億提高到51萬億,印鈔機根本沒打算停。
美國這么囂張,說到底是金融太牛了,平時常說的美元霸權,本質就是金融霸權。
那金融是什么呢?
金融就是融金,把錢融給那些干活的人,干活的人把產業做大了,才能從利潤拿出一部分,回饋給出錢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干活的人是誰?
主要就是制造業嘛。
企業家想開一個工廠、想挖一座礦山,想進一批原材料,錢不夠才會去銀行借錢。
而企業做得越大,生產、銷售的周期就越長,原材料能不能穩定買到,產品能不能順利賣出去,就成了生意成敗的關鍵,于是就產生了保險和“海琴套期交易”,這就是期貨。
只有期貨和保險還不夠,全球化的大發展,還產生了大量再保險、再再保險的需求,于是就有了金融衍生物。
這些金融產品交易便捷,很適合投機,哦不,是投資,使得它們的交易量遠大于實物交易,比如石油,全球每天交易量約7000萬桶,一年下來,交易金額會超過1.8萬億美元。
可石油期貨有多少呢?
每天約62億桶,是實物交易的90倍,全年交易額超過160萬億美元,即便期貨是高杠桿交易,那市場也沉淀了巨量美元。
這才僅僅是一個石油,大宗商品的品種太多了,全都算下來,整個市場里的美元,就是個天文數字!
如果再把保險、再保險、金融衍生物也算進來,金融市場上到底吸納了多少美元,根本沒人能說得清!
所以,美帝平時一會嚷嚷“債務破32萬億啦”、一會兒又“M2破21萬億啦”,其實是在轉移焦點,搞障眼法……
他們到底印了多少美元,根本沒人知道,只不過瞞天過海,都跑金融市場去了,才沒有變成金圓券。
不過,問題一直都存在:制造業是金融的根,全球化制造垮了,國際金融市場也就垮了,超發的天量美元,將無處藏身!
可美國這幾年,一直都在干刨根的事,還特別努力……
四、美元回流?那是洪水
美國拆全球化的臺,現在力度很大,已經能看到不少效果。
一方面越南、印度的出口,最近增長的很快,另一方面,我國部分企業確實去了東歐、墨西哥,搞個啥分廠、分公司之類的。
一些經濟學家和大V也開始說:今后的世界是全球化退潮+區域化經濟。
這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制造業解除金融杠桿的事,卻是真的,而且每天都在發生,道理很簡單:原來做的都是全球市場,恨不得一家吃光所有單子,現在有了東南亞分部、東歐分部、墨西哥分部,市場還是那么大,工廠卻多了三四個。
生意越小,生產越好安排,原材料、設備、運輸都不要融資和保險了,金融業也就沒飯吃。
這就是全世界窮國、小國還沒啥事,英國、瑞士卻不斷暴雷的原因。
這倆國家金融業成名很早,一百多年前就吃遍全世界,但他們國內的制造業規模不大,一旦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他們。
這一點德國、法國就好得多,人家的制造業不錯,銀行吃不到國際業務,還可以吃國內的飯。
也就是說英國、瑞士的暴雷,只是個天氣預報,只要繼續逆全球化,美國的銀行業今后會天雷滾滾。
美國其實還不如英國和瑞士,超發的美元大都在金融市場,這更要命!
俄烏戰爭爆發后,美帝制裁了俄羅斯,當時很爽,但俄油占了全世界的16%,石油期貨一年的交易金額,就超過160萬億美元,少了16%的實物交易,多出來的美元去哪?
要知道俄羅斯家里,可不只有石油,天然氣、糧食、化肥等等,產量都是世界前列,這些全是期貨的根基,如果都去美元的話,全世界會溢出來多少美元?
看到這里的同學應該就懂了,這么多國家去美元,就是看到了這一點:
美元后邊的問題,不是債務上限又多了幾萬億,而是會有滔天洪水,從各種期貨市場、金融衍生物市場中,噴薄而出、淹沒萬物……
所以,不是大家不怕像薩達姆、卡扎菲一樣慘死,而是這場大洪水太嚇人了,早早跳下美元這條破船,或許可以救自己一命!
信心已經崩了,美國的戲不好唱了。
這也是為什么中美兩家這么尷尬,美國財長一次又一次想來中國的原因。
因為太著急了,人還在美國呢,就把心里話說出來了:讓中國別賣美債,繼續買。
其實美債總量都30多萬億了,中國手里的也就9000億左右,占比還不到3%,就算咱們買一點又能買多少,還不是杯水車薪!
可美國不嫌棄,金融是個信心游戲,所有去美元的國家,第一件事就是搞人民幣支付,中國可不就是那啥,總后臺嘛!
在如今這個大亂局下,中國點一下頭、意思意思、買點美債,對美元信用的幫助,還真不是一點兩點。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會點這個頭么……
文章來源于今視點 ,作者十月蛐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