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已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代步工具,以其靈活、便攜和經濟的特點逐漸取代私家車。
我國過去幾年推行了“以電代油”的政策,鼓勵公眾使用電動車,以節(jié)能減排并減輕個人經濟負擔。
然而,隨著這一趨勢的發(fā)展,也出現了一些治理上的問題。
近年來,交警部門加大了對電動車的管理力度,對未辦理牌照的電動車進行了依法查處。這不僅對年輕人,也對老年人產生了影響。
2023年7月1日,電動車治理條例正式公布,這一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大部分人對此表示不滿,他們使用電動車只是為了生活便利,但現在感到了壓力。
他們認為電動車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生活便利和活動的靈活性。
然而,嚴格的交警治理制度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不得不面對各種規(guī)章制度。
《人民日報》對此表達了關注:為什么沒有積極的變化出現?
許多人對當前的電動車治理模式是否適宜感到困惑。這種嚴格的治理方式已經引起公眾的不滿。
新的治理條例明確規(guī)定:
電動車不得通宵充電,必須辦理牌照,過斑馬線時必須推行,且禁止醉酒后騎電動車。
其中大多數規(guī)定出于安全考慮。
然而,一些人對部分規(guī)定提出了質疑,例如禁止醉酒后騎電動車的規(guī)定。他們認為騎電動車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但現在卻成了違法行為。
很多人認為將電動車歸入機動車類別,并按此標準進行治理有些牽強。
人們對這樣的治理條例,是否得到公眾認同持觀望態(tài)度。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這些規(guī)定仍存在疑惑,因此各種反對聲音的出現并不意外。
甚至有人表示,如果電動車的使用需要按照汽車的標準來進行治理,他們寧愿不再使用電動車。
電動車行駛速度慢,安全隱患相對較小,本應是一種非常好的出行工具,但現在卻受到了過多的限制,令人困惑。
《人民日報》也發(fā)表評論表示,治理電動車應采取全方位行動,不應僅依靠罰款。
通常,我們可以在街上看到,許多交警嚴查電動車是否掛牌和是否佩戴頭盔。
如果電動車沒有掛牌或駕駛者沒有佩戴頭盔,將受到相應處罰。
去年,如果電動車沒有掛牌,交警會罰款50元,并可能要求現場掛牌。
然而,從7月1日起,交警有權沒收沒有牌照的電動車,處罰力度逐步提高,但與此同時,反對聲音也迅速涌現。
對于交警每天罰款的款項去向,是否進入他們自己的口袋,或者增加了財政收入,仍存在疑問。
盡管對違法行為應該處以罰款,但除了罰款之外,我們是否還有其他的懲戒措施呢?
如果只是一味地罰款,恐怕很難讓公眾接受。
對公眾來說,已經存在的眾多規(guī)章制度已引起了他們的不滿,現在又面臨罰款,這令人難以理解。
甚至一些抗拒者,特別是一些年輕人,表示將挑戰(zhàn)這些規(guī)定,甚至拒絕支付罰款。
來源:精英視界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