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北部的戰事越來越緊了,越來越擴大化了。
原本這場沖突的區域在于緬甸東北部的撣邦的第一特區,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果敢地區。這個果敢地區相當于中國的一個縣。不管是從管理的層級來說,還是從它的面積、人口的角度來說都是這樣。
從層級來說,緬甸這個國家下面有一個邦,相當于中國的省,叫撣邦,撣邦下面有一個第一特區,也就是相當于一個縣。從面積和人口上來說,這個第一特區,也就是果敢這個地方,面積為2700平方公里,人口大約25萬,這也和中國的一個普通的縣的規模差不多。
這個地區有28個鄉。這一次交戰的其中一方的主力果敢民族同盟軍,原本占據28個鄉當中的一個鄉,名叫紅巖鄉。他和他的幾個盟友一起,向緬甸政府、以及緬甸政府在果敢這個地區的代理人——五大家族的武裝,發起了進攻。
這個果敢民族同盟軍的首領叫彭德仁,他的父親是廣為人知的彭家聲。彭家聲率領的果敢民族同盟軍,原本就是果敢這個地區的實際控制者,2009年被緬甸政府聯合彭家聲手下的幾個叛變者把他趕走了,他只能到這個紅巖鄉去打游擊。去年彭家聲去世,今年他的兒子彭德仁發起了這場沖突。毫無疑問,他的目的是要重新控制果敢這個地區。目前他們已經圍困了這個地區的首府老街,貌似勝利在望。
然而,現在看來,這個沖突好像擴大化了。
11月6日,撣邦隔壁的緬甸實皆省杰沙縣的首府高林鎮,被果敢民族同盟軍的盟友攻占了。
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原本這場戰火的主戰場是緬甸的撣邦下屬的第一特區果敢地區,現在不僅超出了果敢地區,而且超出了撣邦這個地區,蔓延到了撣邦旁邊的實皆省。
這是從地域上來講。從參戰的對象上來說,這一次攻占實皆省杰沙縣首府高林鎮的武裝,已經不是這次緬北沖突的主角果敢民族同盟軍,而是這個同盟軍的盟友,他們分別是克欽獨立軍、若開軍,還有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人民保衛軍第一軍區。
總之,配角成了主角。
歸納一下,原來的主角打的很順手,原來的配角慢慢也變成了主角。所以我說這場沖突在擴大。
這三個配角是哪路諸侯呢?
若開軍,從名字就可以猜得到來歷,緬甸還有一個邦叫若開邦,相當于一個省。若開軍,就是若開邦這個地方的地方武裝。克欽獨立軍,也可以從名字上猜他的來歷,因為緬甸還有一個邦叫克欽邦。
稍微有點復雜的是,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人民保衛軍第一軍區。
這是咋回事呢?2021年年初緬甸軍隊發生政變,推翻了民選政府,民選政府的代表人物是知名度很高的昂山素季,昂山素季背后的組織是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簡稱緬甸民盟。
反過來說,也就是緬甸民盟贏得了大選,他們的首領將會主政這個國家,但是軍隊搞政變了,把他們的首領抓起來了。
那緬甸民盟自然是不同意的,于是在全國到處搞罷工暴動啥的。除此以外,這兩年他們也成立了一個政府,這個政府就叫做緬甸民族團結政府。這個政府就和緬甸軍方政變之后建立的軍政府相對立,總之,一個國家,兩個政府。
既然是政府,下面自然要有國防部,國防部下面自然要有軍隊,由于他這個政府號稱是全國性的政府,所以還要分幾個軍區。這一次,和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一起,對抗緬甸軍政府的,就是這個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國防部下屬的人民保衛軍的第一軍區。
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當然我們還不能忽略另一個問題。目前表面上沒有動靜的緬甸北部的佤邦和勐臘都還沒有什么動作,但他們事實上是這次沖突一方的主角果敢民族同盟軍的堅強后盾,他什么時候動手不好說,一切皆有可能,隨時都有可能。
這就是當下緬甸北部沖突的大概情況。
目前輿論上都在紛紛猜測,搞不好這一次緬甸北部的沖突會導致緬甸北部的幾個地區聯合起來成立一個獨立王國,徹底獨立于緬甸政府,甚至謀求成立一個國際上承認的國家。
我這個人的思路有點不一樣,我喜歡追根溯源,所以我對未來想的比較少,當然這也是因為我能力有限,預測未來實在太難。但我也對過去想的比較多,就自然會想起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就是:緬甸共產黨。
在當下的沖突中,緬共是沒有什么存在感的。然而追根溯源的話,我們會發現,緬甸北部當下的局勢與緬共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今天想跟朋友們說一說,緬甸共產黨。
緬共成立于1939年8月15日。現在回溯起來看,緬共還是挺厲害的,因為它成立以后幾十年的緬甸政局,都跟它有密切的關系。
比如被稱為緬甸國父的那個叫昂山的人,也就是昂山素季的父親,是緬共的創始人之一。1948年緬甸獨立后的第一任總理吳努也是緬共的創始人之一。1962年發動政變后執政緬甸幾十年的耐溫,也是緬共的創始人之一。
雖然他們幾個人后來都退出了緬共,但是我們也能夠感受到緬共的影響。
而且,緬共所高舉的共產主義思想,還繼續影響這幾個哪怕是后來脫離了緬共的人。比如1962年發動政變,后來執政緬甸幾十年的耐溫,在1962年成立了一個政黨,這個政黨的名字叫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感受一下這個政黨的名稱里面的社會主義這個詞,就能夠感受到緬共的影響。
由于這幾個人后來是退黨了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說緬共的影響,是從黨外的角度。
從黨內的角度,緬共一直到1989年,都還是緬甸社會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而我今天要重點說的是,緬共與中國的聯系。
緬共剛一成立,內部就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向當時的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學習,代表人物是德欽巴欣和德欽梭,這兩個人后來成為緬共的主要領導人。另一派主張向中國學習,學習目標很具體,就是學習毛澤東思想,尤其是學習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這一派的代表就是后來脫離了緬共、被譽為緬甸國父的昂山,以及后來發動政變以后,在緬甸執政幾十年的耐溫。
主張向中國學習的這一派很扎實,他們組織了30個人,史稱北上三十同志——這30個同志可是當時緬共的高級干部和精英,他們想干嘛呢?到中國來學習,目的地:延安。這個事兒發生在1940年。
然而造化弄人,他們走海路來到中國,剛到廈門沒聯系上中國同志,反而被日本特務盯上了。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跟日本人一拍即合。隨后他們被日本人帶到當時被日本占領的海南島學習,被日本人洗腦。
回到緬甸之后,1943年,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們搞了一個所謂的緬甸獨立。請注意,當時的緬甸是在英國的統治之下,昂山、耐溫等人謀求的是民族獨立,所以他們的邏輯就是,誰幫他們脫離英國統治,誰就跟他們是一伙的。那個時候日本人想把英國人從緬甸趕出去,自然就假裝要支持緬甸人獨立。
當然,很快到1945年,眼看著日本人不行了,昂山、耐溫等人又開始反抗日本人。于是,這些脫離了緬共的、曾經的緬共創始人,和那時候德欽巴欣、德欽梭領導的緬共,又展開了合作,建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這個事兒的一個最關鍵的會議就是在后來緬甸的首任總理吳努的家里面舉行的。成立的這個名叫“緬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組織,由昂山任最高領導人,而緬共的德欽丹東任總書記,緬共的高級干部德欽梭任政治領導人。
再后來,日本戰敗,1948年緬甸獨立,英國人結束對緬甸的殖民統治。然而,主掌大權的吳努政府執行的是對英帝國主義的妥協政策,這讓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的成員之一的緬共不能接受。于是,原本和昂山、吳努、耐溫等人一起建立緬甸反法西斯人民同盟的緬共,變成了當時的緬甸政府的反抗者,緬共開始上山打游擊。
那時候,緬共又分成兩派,史稱紅旗共產黨和白旗共產黨。紅旗共產黨主張向蘇聯學習,向蘇聯靠近。白旗共產黨主張向中國學習,向中國靠近,尤其是學習中國的毛澤東思想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在接下來大約10年的反抗斗爭中,主張向蘇聯學習的紅旗共產黨的武裝,被緬甸政府消滅,退出歷史舞臺。主張向中國學習的白旗共產黨也失敗了,但是他們從緬甸退到中國境內,被中國政府進行了人道主義安置,事實上保存了革命的火種。這個時間大約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
再然后,1966年中國發生了文ge。文ge的思想極大地影響了緬甸。比如,當時緬甸仰光大學的學生們,尤其是華人學生們,也在胸前佩戴上了紅彤彤的毛主席像章,還在學生中成立了紅衛兵組織,還開展了“革命大辯論”。
這種情形自然在緬共當中也有反應,當時的緬共在他的根據地內的每個村口都搭起竹木做的牌坊,上面掛兩個人的頭像,一個是中國的領袖毛澤東,一個是他們自己的領袖德欽丹東。
從1966年開始,緬共也開展黨內革命,糾正緬共內部的修正主義思想。
當時緬共在輿論宣傳上是這么一個基調:國際共運有ABC之稱。A是指阿爾巴尼亞,B就是指緬甸,C就是指中國。因為ABC分別是阿爾巴尼亞,緬甸和中國的英文單詞的首字母。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在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而緬甸是其中之一。
隨后的這幾年,是緬共的高光時刻,緬甸北部的各派武裝都凝聚在緬共的旗下。中國人熟悉的果敢地區的彭家聲,就是在那個時期歸于緬共的麾下。1969年4月,緬共領導的果敢縣和果敢縣委員會成立,彭家聲被緬共中央委員會任命為果敢縣長。
那個時候,指揮緬甸北部共產黨人民軍的是緬共副書記德欽巴登頂,常駐北京。1970年緬共的總書記德欽丹東被自己叛變的警衛員殺害以后,德欽巴登頂就接任了緬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請注意,這個人曾經常駐北京。他和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在中南海庭院散步的照片,曾經廣為流傳。
我們在上一期節目里面說過,鼎盛時期緬共把他麾下的武裝劃分為4個軍區,東北軍區的地盤就是果敢地區,也是這一次緬甸北部沖突的主戰場。中部軍區的地盤是佤族地區,在果敢的南邊,也和中國接壤。還有一個和中國接壤的軍區,在佤族地區的南邊,叫815軍區。還有一個軍區叫101軍區,雖然不跟中國接壤,但也在緬甸北部,離中國很近。
我今天跟朋友們說緬甸,在紛繁復雜的歷史素材里面,著重講述了緬共跟中國的關系。我的用意是什么呢?我就是想告訴朋友們,這是一個深受中國影響的政黨。
那么,中國黨的宗旨、理念、綱領、路線是什么,我們都很熟悉,按理說應該可以在緬甸復制出一個類似的政黨。
復制出來了沒有呢?答案是否定的。具體的情節是什么呢?這個話題下要說的事實在太多了,怎么辦呢?我選一個有代表性的話題來說,它的關鍵詞是:毒品。
如果問中國人,在中國黨的理念、旗幟、綱領指引下,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會去種毒、制毒、販毒嗎?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而一個深受中國黨影響的緬共,卻在這個問題上走偏了。
要說原因也還是有客觀原因的,那就是緬北這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實在惡劣,種啥不長啥。
但是盡管種啥不長啥,這里也并不原產毒品。中國鴉片戰爭之前,英國人率先在這里種毒品,以便把毒品販賣到中國來,自此以后,毒品就成為緬甸北部這個地區揮之不去的陰影。
先是英國人種,再后來是在解放戰爭當中被人民解放軍趕到緬甸北部的國民黨殘余部隊種。
等到緬共控制緬甸北部這個地盤之后,按理說,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緬共絕對不會接這個茬的,最開始他們也沒接,再怎么說也是信仰馬列的。可是后來他們接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一個字:窮。
緬共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的。
當緬共內部動了要制毒販毒的心思之后,緬共的高層尤其是他們的最高領袖、曾經長期待在中國的德欽巴登頂,是堅決反對的。
但是反對無效,緬共下轄的軍隊從上到下都加入了這樣一個行動當中,他們還專門成立了所謂的“特貨貿易小組”。
這自然是一個灰色的產業,在緬共內部也沒有完全合法化、正式化,但所有的高中低級干部和普通士兵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或明或暗的鴉片貿易當中。
于是,緬共麾下的一個個的無產階級共產主義戰士,紛紛變成了拜金主義者。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到緬共瓦解的1989年,黨的主席德欽巴登頂始終沒有卷入鴉片交易。這充分說明了,這個黨知道正確答案,但是他沒有按正確答案答題。
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有很多人認為1979年中國調整對外政策,不再像以前那樣在人力物力財力和思想上大力支持緬共,導致緬共麾下的軍隊的經濟狀況更加窘迫,確實進一步加劇了緬共麾下的軍隊參與毒品貿易的程度。但是,這應該不是根本原因。因為,中國是1979年才調整對外政策的,而早在1976年,中國就已經破獲了第1起有緬共領導的緬甸人民軍參與的毒品貿易。
我們不需要有太高的水平,就能夠推理出緬共的結局。雖然信仰馬列,雖然是深受中國影響,但是無論本色上是多么先進的組織,只要染上了毒品,它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崩潰。到1989年,結局終于來了。我們在上一期節目里面說了,在半年之內,緬共麾下的4個軍區紛紛宣布脫離緬共,緬共也由此瓦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雖然在30多年之后的2021年,他們又組織起來了,并且在2023年8月15日還舉行了建黨84周年紀念活動,但時至今日,影響力仍然很小。
由于緬共1989年的瓦解,緬甸北部的局勢變得極其混亂,經歷了非常復雜的變遷之后,在2023年10月27日這一天,緬甸北部的撣邦第一特區,也就是果敢地區的緬甸民族同盟軍,發起了對政府軍和當地的五大家族勢力的進攻,由此燃起了這一次的緬甸北部戰火。
烽煙一起,經濟凋敝,交通斷絕,生靈涂炭,國家和地區的未來充滿著無窮的變數。
所以我想說,從歷史上看,緬共與當下的緬甸北部的局勢是有聯系的,而究其具體原因就是,它雖然信奉馬列,雖然也深受中國影響,甚至非常虔誠地把中國當學習的榜樣,然而,他沒有學到真本事。
我們要承認,緬甸北部的自然條件是非常困苦的,窮是他們面臨的真實困難。而在困境中能否堅守自己的信念,能否堅守正確的方向,能夠堅守底線,對于不能做的事情能否堅決不做,是考驗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乃至一個政黨的試金石。
緬共沒有經受住這樣的考驗。
這使我想起了我2018年看到的一部權威機構拍攝的紀錄片。請注意,是紀錄片,不是虛構作品。但是很遺憾,我今天做節目想引述這件事的時候,但我沒有找到資料,但我可以確定這是一個權威機構拍攝的紀錄片里的內容,它的真實性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紀錄片里面講述了這樣一件事。
長征途中,紅軍進入彝族區,沒有吃的,饑腸轆轆。一個指揮員帶領幾個隨從,到一個破屋子里暫時歇息。沒有吃的,怎樣填飽肚子?他們的方式是:喝水。
這一幕被屋子外面悄悄偷看的當地土司的家人看見了。這個家人趕緊跑回去給吐司報告說,來了一支神兵天將,因為他們不食人間煙火,不吃東西,只喝水。
這引起了吐司的極大的好奇,于是吐司拜訪,一問才知,不是因為他們是神仙,而是因為確實沒有吃的,才喝水充饑的。驚訝和感動之余,吐司拿出了一些食物讓他們吃。
可是這幾個人還是不吃這些東西,理由是,他們不能只顧著自己填飽肚子,必須要大家伙都有吃的,他們才會吃。
于是吐司無比感動,又拿出了更多的食物,才讓這支隊伍暫時度過了難關。
長征途中紅軍感人的故事很多很多,這個故事應該不是最感人的那一個,卻是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那一個。
因為他讓我看到了兩個字:堅守。不管是多么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基本信條和信念。
我還想起了紅軍長征途中的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目前被編入了小學教材。
大雪紛飛之下,一個紅軍戰士凍死在路邊。指揮員發現了,很生氣,大聲呵斥說:“把軍需處長給我叫來。”軍需處長就是專門管穿衣服的。很明顯,指揮員準備嚴厲斥責軍需處長保障不力,導致了凍死人。
而身邊的人給指揮員報告說:路邊上凍死的這個人,就是軍需處長。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餓死的廚師200斤。意思是說,廚師負責吃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怎么著也不會餓著自己。然而,真正擁有共產主義信念的紅軍軍需處長,他就是管穿衣服的,卻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衣服穿,把自己給凍死在路邊。
這個故事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兩個字:堅守。無論在怎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必須堅守自己的底線和信念。
我想為緬共的瓦解總結出這么一個教訓: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無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對不能做的事,他們竟然做了。
我再一次不由得感慨,我黨百年歷史我百年輝煌,我們現在看起來似乎都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然而我們在對比中發現,不是所有的政黨,都能做到這樣。
有比較才有鑒別。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像蘋果落在我們頭頂上那樣天經地義、自然而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成功和我們的幸福不是必然,而是特例,因為我們有幸有一個獨特的政黨,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黨。
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和別人比起來,我們是無比幸運的,甚至,還是無比特殊的。
來源:“靜思有我”微信號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