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法國的騷亂從7月4日開始逐漸平息了,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召開會議的時候的表述叫:法國騷亂“高峰期”已經過去了。
看看數字,發現這個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
法國騷亂從6月28日開始到7月2日,警方一共在全國逮捕了3200人,平均一天逮捕超過600人。
然而,從7月3日晚上到7月4日早晨,只逮捕了72個人,大約是前幾天平均每天逮捕人數的1/10多一點。
看來,騷亂的“高峰期”好像真過去了。
據不完全統計,這次騷亂有超過200個商業實體被洗劫,300家銀行網點被燒毀,250家煙草專賣店被毀壞,5900輛汽車被焚燒,1.2萬個垃圾桶被燒毀,1100座建筑物被縱火或破壞,270起襲擊警察的事件,總損失超過10億歐元。
那么,法國這一次是用了什么魔法,在一夜之間,讓騷亂的高峰過去了呢?
他們有什么秘訣、高招,或者大殺器呢?
其實沒有。在他們像過去幾天一樣努力平息騷亂的同時,在7月3日晚上加了一個很簡單的招,那就是:斷網。
斷網了,沒網絡了,社交平臺打不開了,看不到信息了,于是人們再也看不到關于煽動騷亂的胡說八道了,也看不到那些所謂警察鎮壓百姓的血腥場面......想繼續騷亂的人,想在網上討論一下集合地點和方式方法,也沒法討論了……
于是,前幾天每天抓600多人,斷網之后只抓了70多人,抓的人只有此前的1/10,可是控制騷亂的效果卻很神奇,騷亂居然平息了。
你說,簡單不?
昨天一個朋友聽了我發出這樣的感慨之后,用滿腹狐疑的眼神看著我,然后問我:“難道斷網真的起了這么大的作用?”
我看他對我的眼神不太對勁,于是我的心也有點慌。于是我略略鎮靜一下,整理一下思路,跟他這么嚴謹地說:“反正我所知道的,7月3日晚上到7月4日早晨,法國能使用的控制騷亂的方法,都是前幾天都用過的,唯一增加的方法就是斷網。反正沒聽說天兵天將下凡幫助法國政府控制騷亂,也沒聽說他們的上帝顯靈,更沒聽說外星人是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親戚幫助了馬克龍平息騷亂......
“所以,我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我說完之后還不放心,接著又補了一句:“如果你認為不是,那你可以去找一下原因,然后給我分享一下啊?”
總之,按照我現有的邏輯思維能力,我能找到的原因就只有這一個,那就是斷網。
既然斷網的效果如此神奇,我們接下來繼續做邏輯推理。一斷網,騷亂就平息了,那反過來說,網肯定是推動騷亂的重要推手。
這個邏輯分析沒毛病吧?
如果沒毛病,我們繼續追問,法國網絡上的那些社交平臺是些什么平臺?其實沒什么特別的,也就是臉書啊,推特啊,ins啊之類……總之,都是我們熟悉的。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簽,那就是它們都是美國的平臺。中國的微信、頭條什么的,沒聽說在法國被廣泛使用。
事實上,就全世界而言,擁有大規模的社交平臺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其他國家,包括歐洲、俄羅斯等,雖然有類似的平臺,但是影響力不大。我們在討論重大事件的時候,如果沒有特殊的信息做支撐,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此說來,請允許我把法國的騷亂與美國掛起鉤來。
朋友們不用猜,我這樣說的意思很明顯。我就是想說,美國對法國的這次騷亂進行了煽風點火。我就這意思,沒別的意思,咱也不藏著掖著。
有的朋友可就納悶了。美國和法國可是盟友啊,如果說美國煽動一下中國或者俄羅斯國內的騷亂,邏輯上很好理解,要說美國煽動法國的騷亂,似乎不好理解。
你這樣說,說明你有正常的敵我觀念,有正常的陣營劃分,也有正常的邏輯推理......但是你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
那就是,最近這幾個月,法國總統馬克龍總是跟美國唱反調。
4月6日,馬克龍訪問了中國。
其實單就訪問中國來說,算不上跟美國唱反調。最要命的是他訪問中國的時候說了些啥。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比如關于我們中國人最關心的話題臺海問題。4月9日結束訪華以后,馬克龍在乘專機返回法國途中接受了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的采訪,他說,“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并避免卷入美中在臺灣問題上的對抗。”
這簡直是旗幟鮮明的反美啊,表現還比不上日本和韓國的一半。要知道,日本僅僅是美國的一條狗,而法國咋說都還算是友啊(朋友的友),結果,友的表現,還不如狗,狗在這個問題的表示是“臺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而馬克龍的這番表態充分說明了,這個曾經的小帥哥、現在的老帥哥又在重提他自2016年開始宣傳的那個理論:歐洲的戰略自主。
這確實是馬克龍訪問中國之后的鮮明的政治觀點,不是說客氣話、漂亮話,不信你看美國政治新聞網發布這次對馬克龍采訪的報道的標題是:《馬克龍稱歐洲必須頂住成為美國追隨者的壓力》。都說要定出追隨美國的壓力了,這不是頭上長了反骨嗎?
文章還說,馬克龍認為,法國可能會主導落實(歐洲戰略自主)理論,從而成為第3個超級大國。請注意“主導”這個詞,那就是在這個事上法國要扛旗、當頭。
總之吧,自從2016年馬克龍大聲疾呼歐洲戰略自主以來,新冠疫情這幾年他似乎不咋說這個事兒了,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也沒聽他怎么說,反正最近他又對他所熱衷的這個歐洲戰略自主變得突然感興趣了。
在剛才所說的那個報道之前,也就是在馬克龍訪問中國期間,他接受法國回聲報的專訪的時候,也說歐洲必須擁有戰略自主權。他強調歐洲必須進一步推動戰略自主,具體要達到什么目標呢?那就是成為中美之外的第三級。他還明確地說,這就是為了避免歐洲國家成為附庸。誰的附庸呢?天下人都知道,要避免歐洲成為美國的附庸。
妥妥的,法國不想聽美國的,要自主。不想當美國的附庸,要成為除了美國和中國之外的第三極。這些表述都是馬克龍的原話。
看來馬克龍現在重提戰略自主,那是玩真的。
如果你懷疑他只是嘴上說說,那么再說一個事情:
6月6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北約計劃在未來一年在日本設立辦事處。
這個消息可了不得。俄烏沖突爆發的原因,就是北約東擴擴到俄羅斯邊上了。但不管咋說,俄羅斯畢竟在歐洲,跟北約的國家離得很近,有的還挨著。中國跟歐洲離多遠啊,跟北約也是八竿子打不著啊,可是如果北約越過千山萬水在日本設立辦事處,那不就是北約東擴到中國周邊了嗎?
那么看看馬克龍對這件事情的反應。反應很簡單:反對。他說,北約這個跨大西洋安全聯盟應該繼續專注于自己的北大西洋地區,而非亞太地區,他還對北約如此“工作失去焦點”表示擔憂。什么叫失去焦點?那就是不干正事兒。馬克龍認為北約的正事兒是什么?不管是什么事兒,反正在北大西洋地區,不在亞太地區。這跟中國的觀點類似。當然也不一樣,中國的觀點是北約根本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因為他當年是對付蘇聯的,蘇聯都解體了,你還對付個鬼呀,你不解散還干嘛?
那你猜一猜拜登這老頭看了馬克龍這老帥哥的這番表態,他是什么心情?
要知道,在北約如果非要按國家排個老大老二老三的話,那么排名第一是美國,第二呢?英國人覺得他是第二,法國人又覺得他是第二,那么再不濟,法國也可以排在英國后面排個第三吧,那是北約的核心領導層啊。
如果你還不相信馬克龍真想搞歐洲戰略自主,那么再看一件事。
我們都知道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5次會晤將于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法國言論報6月12日報道,馬克龍本月初同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南非總統拉馬福薩通電話,提出參加本屆金磚峰會的想法。
這個消息也有點雷人吧?法國作為西方國家的典型代表,他竟然想參加金磚國家峰會。金磚國家峰會,這個以中國和俄羅斯為支柱的組織,可是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啊。
有非洲媒體在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直截了當地說,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對于馬克龍的這個請求“頗感意外”。
不要覺得這個消息是假的,法新社報道說,法國外長科隆納6月20日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托利亞說,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參加今年8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5次會晤。
所以這個消息不是媒體瞎說的,那是法國外長親口證實了的。
當然,可能馬克龍的愿望很難實現,因為路透社6月22日報道說,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表示:“對于金磚峰會來說,馬克龍并不適合成為嘉賓。”這個俄羅斯副外長還說:“我們沒有隱瞞自己的立場,我們已經告知南非同行,希望我們的觀點能夠被充分接受。”為啥他要告訴南非呢?因為今年的這一次金磚峰會是由南非作為輪值主席國具體組織的,按照組織規則,最終是要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拍板。正常情況下,俄羅斯堅決反對,南非大概率不會邀請馬克龍參加。
但是,馬克龍想參加金磚國家峰會的意向,已經大白于天下了。
你想想,美國的拜登總統看到這些消息那該有多生氣啊。換成是我當美國總統,我也很生氣。太不像話了,簡直是有組織無紀律,反了你了。
而我要說:因為這些因素......,于是,法國就騷亂了。
你是不是會覺得我這有點狗扯羊腿啊?
如果你這樣想,我很理解你,因為你可能沒把有些事情聯系起來。
法國這一次騷亂之后,我看到很多分析法國騷亂的原因的文章。那些文章寫的都非常好,知識淵博,邏輯縝密,博古通今。有的分析了經濟不平等的因素,有的分析了政治失去信任的因素,有的分析了文化發生沖突的因素,還有人分析了法國人就是有搞騷亂的傳統,我看到寫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是從拿破侖說起,從法國大革命說起,說法國悠久的騷亂傳統。
這些文章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都是有道理的,我從這些文章當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這些文章無法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法國的騷亂為什么總是跟馬克龍的歐洲戰略自主理念成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法國騷亂,都是發生在馬克龍大聲疾呼歐洲戰略自主的時候。
比如當下這次騷亂,那就是馬克龍在過去幾個月在高調推動歐洲戰略自主。
另外,這幾年法國還出現了一次大的騷亂,那就是2018年的法國黃馬甲運動。2018年馬克龍政府準備對燃油稅提高6.2%,燃油稅上調自然會導致油價上漲,于是法國就騷亂了。
這場騷亂從2018年11月17日開始,一直延續到2019年11月,差不多斷斷續續搞了一年。騷亂的第1天就有28萬人上街。這是法國巴黎50年以來的最大騷亂。
這兩年我也看到了很多文章,在分析法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騷亂,說的也都很有道理。
但我就是不明白一個事兒: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就是因為民眾不滿油價上漲,具體來說,按照法國交通部長伊麗莎白伯恩的說法,那就是柴油稅每公升上漲了7歐分,汽油稅每公分上漲了4歐分。我們簡單點,就按7歐分來說事兒。
因為油錢漲價了7歐分,于是騷亂了。上漲7歐分,相對于當時的油價1.5歐元來說,就是上漲了大約5%。
那我弱弱地問一句:
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天然氣和電費上漲了9倍。你聽說過法國騷亂了嗎?零星的騷亂好像有過,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重復強調一下:油價上漲5%,騷亂了,可是天然氣和電費價格上漲9倍,達到原來的10倍,上漲幅度達到900%,沒事兒。
那你說這是為什么呢?
我看到那些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多個角度來分析法國發生騷亂的原因的文章,我覺得都有道理,可問題是,2018年油價上漲5%的時候,那些原因存在,騷亂了;到了2022年,電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900%的時候,那些原因不也都存在嗎?那怎么就不騷亂呢?
一個是上漲5%就騷亂了,一個是上漲900%不騷亂,天下太平。
那你說這是為什么?
以我這個不咋復雜的簡單對比方式,我只能又把它扯到馬克龍的歐洲戰略自主上。
2016年馬克龍開始提歐洲戰略自主,2017年他當選總統之后,就更加是大聲疾呼歐洲戰略自主,于是2018年就騷亂了。哪怕只是上漲了幾歐分的油價,只上漲了5%的油價,也騷亂了。
然后呢?然后馬克龍就學乖了,接下來的幾年就沒咋說歐洲戰略自主啥的。尤其是俄烏沖突爆發以后,他壓根不提歐洲戰略自主了,美國人想打那就跟著打唄。雖然他也做了很多阻止開戰的工作,但是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美國。尤其是戰爭開始之后,他熱烈擁護美國的英明決策,跟著美國一起對烏克蘭提供大力的軍事援助和人道主義援助。
到現在為止,美國給烏克蘭的援助金額大約是300多億美元,而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給烏克蘭的援助是美國的兩倍,高達700多億歐元。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俄烏沖突而導致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買不了俄羅斯的便宜天然氣,只能買四倍于美國國內價格的美國天然氣,于是天然氣價格上漲,再導致電價上漲,天然氣和電費價格上漲900%,可是法國就不騷亂,就不騷亂。
原因無它,因為堅決擁護美國挑起俄烏沖突,所以由此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和電價上漲,怎么可能導致法國騷亂呢?
有的朋友可能就問了,那美國人這種神奇的功夫在哪兒呢?他是怎么發功的呢?
我們想想今天節目開頭說的那個主題:網絡。
當馬克龍聽美國話的時候,誰要是因為電價上漲900%而呼吁騷亂,你的帖子都發不出去啊,因為法國網絡上的那些社交媒體都是美國人的媒體啊。
你要是想在網絡上交流一下對電價上漲9倍的感想,大約就是這種情況:如果你大罵美國,說美國不該挑起俄烏沖突導致你現在受罪,那么,你的帖子根本發不出去。你要是瞅著空子發出去了,產生了不良影響,你的賬號就被封了。反過來,如果你高度贊揚美利堅成功挑起俄烏沖突,現在漲點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咱能忍受,咱要和烏克蘭同甘共苦,烏克蘭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你要戰斗到最后一歐元......那么,你的帖子就能夠被平臺大力的推廣,實現天量的閱讀量,說不定還能賺點小錢。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騷亂呢?
所以我們發現,盡管法國從拿破侖時代開始,從法國大革命開始,就有悠久的騷亂傳統,但是在當下的法國,騷亂不騷亂,仍然有一只無形的手在調控著,這只無形的手就是美國駐扎在法國網絡上的那些社交媒體。
所以,這一次,一斷網,騷亂立刻平息;不斷網,每天抓600多人,就是平息不了騷亂。
我這樣說是不是尺度有點大啊?我100%的堅信,肯定有朋友不信我這個推理。一定有朋友可能會說:你這樣分析,你要拿出點證據出來,比如在法國網絡上的那些美國社交媒體,是怎樣對法國騷亂煽陰風點鬼火的,你舉個例子我才信。
我覺得,能這樣說話的網友,都是能夠進行理性思考的網友,我很佩服。
但是很遺憾,我今天確實舉不出來例子。但是我可以舉一個類似的例子讓朋友們感受一下。我舉不出來這一次美國的那些社交媒體在法國的網絡上是怎樣對法國騷亂煽陰風點鬼火的,但是我舉一個柬埔寨的例子,行不行?
而且,我這個例子涉及到柬埔寨的人還很特殊,他是柬埔寨首相洪森。
也就是在這一次法國正騷亂的時候,6月29日,臉書母公司meta的審核部門聲稱,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臉書賬號發布了一個視頻,存在著對柬埔寨反對派的暴力威脅,于是建議臉書刪除柬埔寨首相洪森的這則帖文,并對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臉書賬號實施半年的封禁。
我們看看柬埔寨首相洪森是怎么說的。洪森批評臉書長期縱容對他本人和家人的侮辱性言論,而且在平臺上至少有20個仿冒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賬號,但是臉書對這些東西都不處置。
簡而言之地說,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視頻被刪了,賬號被封了,但是那些罵柬埔寨首相的言論正常存在,仿冒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賬號正常運營。
原因沒別的,看看他封殺洪森的理由,洪森的視頻存在對反對派的暴力威脅。
國家的首相在社交媒體上對反對派進行一下威脅,說些硬話,你一個社交媒體管得著嗎?反過來說,那些在社交媒體上侮辱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家人,你卻不管。你啥意思?難道地球人看不出來嗎?
于是柬埔寨的郵電部隨后發布通告稱,他們通過審核發現,平臺對假冒賬號、個人隱私數據泄露,以及對用戶信息的采集、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長期缺乏監管,他們還干涉柬埔寨內政,于是將臉書公司駐柬埔寨的代表驅逐出去。并且從當天起,正式停止柬埔寨政府以及私營部門與臉書的所有合作。在發布這個通告之前,柬埔寨首相洪森注銷了他的臉書的官方賬號。
從這個信息可以看出,那些社交媒體平臺確實存在著拉誰幫誰以及打誰壓誰的問題。即便他們在這個國家運營,也未必對這個國家的領導人能網開一面。唉,別說網開一面了,很多時候他們就是打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因為他們唯恐這個國家不亂,因為這個國家現任領導人不聽他們的。我們都知道,柬埔寨長期以來是中國的鐵哥們,跟美國不對付。
把這個邏輯運用到法國,那就是當老帥哥馬克龍大聲疾呼歐洲戰略自主的時候,那些社交媒體就去煽動騷亂,即便是燃油費漲了7歐分,也就是漲了5%,他也能把這個騷亂給煽起來。而在馬克龍緊跟美國的步伐,支持俄烏沖突,支持烏克蘭按照美國的意思“為了美國利益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的時候,即便是法國電價和天然氣價格漲了9倍,上漲900%,法國也騷亂了起來。即便是有悠久的騷亂傳統,有著諸多政治、經濟、文化、種族矛盾的法國,也騷亂不起來。
最后簡單回答一個有些朋友問了我一年多的問題。我說“一年多”,是因為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后,就有朋友持續不斷地問我這個問題。那就是,歐洲為什么這么傻?歐洲為什么不阻止俄烏沖突,因為俄烏沖突讓歐洲倒了大霉,首先是失去了俄羅斯廉價的方便的能源,其次是他自己的安全環境變得更嚴峻了(本來俄羅斯是想跟歐洲好好過日子的,結果現在成了敵人。)
那么我今天想分享給朋友們的一個觀點是,歐洲不是沒有明白人,比方說馬克龍,他就在大聲疾呼歐洲戰略自主。可是你想戰略自主你就能戰略自主嗎?一個歐洲領導人,你想戰略自主,不當美國的附庸,脫離美國的控制,那你國家就要騷亂,騷亂時間長了,你這總統的位置還保得住嗎?
而我要說,這還是輕的。
那重的是什么呢?重的,比如給你編一個丑聞直接把你整下來。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那丑聞是你想編就能編得出來的嗎?請看這則消息:
美國滾石雜志網站2022年8月29日刊文稱,兩名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向他最親密的助手吹噓,他對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性 生活的私密細節很了解,特朗普還說他是通過自己收到的美國政府情報部門簡報得知這些消息的。
堂堂法國總統的性 生活的私密細節,都被美國總統掌握得一清二楚,那從中分析點丑聞出來,還是一件難事兒嗎?
就看他愿不愿意了。哥倆好就不分析,哥倆不好立馬給你分析一個出來。分析一個整不死你,就再分析一個。分析兩個出來還整不死你,就再分析一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堅持。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歐洲哪個國家的領導人,你敢說不聽美國的嗎?
所以,不要說歐洲人蠢,是歐洲人必須裝蠢。像馬克龍這樣,最近這幾個月突然把明白擺到桌面上來了,于是他就倒了大霉了。
我們接下來看馬克龍的表現,搞不好他又會收斂很多。畢竟總統總要當下去吧,如果總統都當不成了,他那個歐洲戰略自主的理論還怎么推行呢?
這就是當下可憐的歐洲強國法國,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法國,一個頭腦異常清醒,一心想搞歐洲戰略自主的法國。
法國這樣的國家,想搞國家戰略自主尚且如此艱難,那世界上其他國家呢?難處就更大了。
來源:靜思有我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光滿:援烏集束炸彈、操縱法國騷亂、向臺當局出售布雷系統,美國下的三步大棋能贏嗎?
2023-07-0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