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題目,確切地說,應該是「中國與世界的區別」,美國只是其中重要的對照參數。但這個題目的靈感來自和美國朋友的聊天,所以,扯上美國,也說得通。
我經常說,自駕走了四十個國家,去了美國的47個州,三年口罩,我被困在國內,如今回頭看,也算是因禍得福,以前急著往外跑,這三年才靜下心來看看國內的變化。我才逐漸意識到,人類歷史上一個全新的社會組織模式正浮出水面,如果沒有國外旅行的經歷做參照,你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場巨變的發生。
一言以蔽之,中國與世界最大的不同在于,武裝到牙齒的組織能力。很多事情,在中國人看來,稀松平常,但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有時候,甚至感到害怕,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開車去過的外國城市,遠超過中國的城市,原因很簡單,國外,尤其是美國,公共交通很差,開車是唯一的選擇。而國內,高鐵、地鐵四通八達,開車反而擁堵。在我眼里,中外馬路最大的區別在于——行道樹。
寧波市區有一條非常不起眼的道路,叫「前河北路」,可能很多寧波人都沒有聽說過。草皮整齊,大樹參天,夏天行人可以躲開烈日燒灼。樟樹容易滋生病蟲害,每年入冬后,園林工人都要給樟樹刷上一層石灰漿,以防病蟲侵襲。最有意思的是,每一棵樹下面,都種了草本的「蔥蓮」,每到夏季,白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非常漂亮。原則上,就是不能出現一寸裸土。
這不是個例,而是整個寧波的普遍現象,我沒有見過任何其它國家,在城市綠化方面,像中國這樣投入,我們已經到了一種精雕細琢的地步。我小時候,經常聽一個神話,叫新加坡,后來去了新加坡,才發現,人家也沒有把細節摳到這種程度。
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寧波隨便一個街心公園,養護管理水平,都超過紐約的中央公園,美劇里高大上的中央公園,實際上,草地坑坑洼洼,到處積水,垃圾亂飄。美國白宮前的大草坪,遠看也很高大上,走近一看,幾乎和菜地一樣,2019年,我特意拍了一個白宮草皮視頻,發到朋友圈,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就是傳說中的白宮草坪。
在紐約,除了中央公園曼哈頓,幾乎所有的道路,都沒有行道樹。可能有人說了,那是紐約規劃早,寸土寸金,沒有預留樹坑。
其實,規劃整齊的美國首都華盛頓,連接國會大廈和華盛頓紀念碑的獨立大道,綠化也很一般,這可是整個美國最核心的區域。
從空中俯瞰華盛頓,的確綠意盎然,但走近細看,管理養護,非常粗糙。美國的綠化,基本自生自滅,無人管理。但美國命好,自然條件優越,地大人少,工業不多,整體的環境依然不錯。
這就是比較典型的華盛頓街道,整體綠化還不錯,但缺乏管理和規劃,有大樹,也有小樹,樹底下,雜草叢生,樹木夭折后,也沒人管,樹坑長期閑置。
而華盛頓DC的富人區,比如McLean,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座座大house隱藏在森林里,家家戶戶的草坪像地毯一樣平整,但那些都是私人出錢維護的。
如果還是覺得不夠說明問題,那么我們去西部的新城鎮看看,那里也不見得有行道樹,大家有條件的話,可以打開Google街景,隨機去一個洛杉磯市內道路,基本上都是稀稀拉拉種幾棵樹,沒啥規劃,更沒有后期管理,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大量樹坑閑置。
也許有人覺得,是不是只有美國這樣,按照我幾萬公里的自駕體驗,歐洲的情況和美國差不多,甚至在日本,行道樹也不是道路標配。
日本國道一號,既沒有行道樹,也沒有中央隔離帶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整體綠化率高,不需要注重行道樹,的確,我原來也是這樣想的,但仔細研究過數據后,才發現,事實未必如此。
世界森林覆蓋率,有代表性的國家如下:日本64%、韓國61%、挪威60%、瑞典54%、巴西56%、加拿大44%、德國30%、美國30%、法國29%、中國24% 、埃及0%。
看上去中國的覆蓋率并不高,其實這背后的原因是,沒有考慮到中國地貌的復雜性,在西部,我們有大面積的沙漠荒漠、高原、草原,還有一些省份,比如河南、河北、江蘇等,耕地面積大,總之,所有不適合樹木生長的國土面積,粗略估計超過50%。
如果在類似地貌的情況下比較,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早就是世界級水平。
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多地狹,其實日本不小,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甚至比德國還大,人口密度小于中國東南部各省,即便如此,日本「世界第一」的森林覆蓋率也就是64%而已,相比之下,中國人口密度更高的省份,同樣多山地貌,福建(66.8%)的覆蓋率,已經超過日本,江西(61.5%)、浙江(59.43%)、廣西(60.17%)幾乎可以與日本看齊,廣東(53.52%)、海南(57.36%),也超過多數發達國家。
換句話說,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
以前,中國人都喜歡說高鐵、5G,領先發達國家,其實,那些都屬于硬件,只要錢到位,相對容易。難的是環境治理,投入大、見效慢,需要幾十年的長遠規劃。沒想到,我們居然也做到了。如今我看到自家附近,藍天白云下,大樹遮天蔽日,甚至有一種不真實感,也就是短短幾年之前,家家戶戶還在囤積空氣凈化器,如今,早就被大家拋在腦后。
就在二十幾年前,我清晰記得,幾乎所有的河流都是污染的,山上的樹也不多,經常聽說有人盜伐。如今再回老家看看,山頭已經被森林覆蓋,經常傳出野豬傷人的新聞。也就短短二十幾年,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杭州高架花卉
最近,我又發現中國馬路的新技能,再次刷新了我的認知。而這種新技能背后,也是隱藏著不同尋常的「神秘能力」。
因為在國內城市開車機會少,我對于國內公路的印象,依然停留在至少十年之前。舉例來說,我曾經認為,全世界只有上海和寧波的高架上,種植花卉,原本冷冰冰的丑陋水泥森林,因為有了鮮花的點綴,就變得柔美了。每當鮮花盛開的時候,在高架上開車,感覺就是一種享受。
前段時間,我開車去杭州,才發現,原來杭州也是這樣,高架上種滿了月季。后來到網上一查,輸入城市名字+高架+花海,可以查到南方的很多城市,比如,成都、武漢、南京、南昌、深圳等南方城市,高架都種花。尤其是廣州、深圳,因為靠近熱帶,光熱充足,高架上的花卉繁盛。
可能有人說,你也太小題大做了,高架上種花,有這么夸張嗎?大家都知道植樹容易,養花難,尤其是盆栽的花卉,更難。因為土壤層淺,光定期澆水,就很不容易。我敢說,放眼全世界,可能就中國能做到。
要實現高架花海,其實必須具備2個核心能力。
工業能力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啥高架種花也要扯到工業能力。沒錯,花花草草看起來屬于農林業,但本質上卻是工業。
我們有一個北方鄰居蒙古國,地大、人少、牛羊多。上次口罩初期,蒙古國總統親自趕了3000只羊,送給湖北。讓很多網友感動,紛紛表示,禮輕情意重!
對此,我卻看到了外蒙孱弱的工業,大家可曾聽說過,蒙古國的畜牧業產品?比如奶粉、包裝奶、肉制品、羊毛產品?都沒有!因為本質上說,農牧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那就是工業,而且還是高科技工業!蒙古最缺的就是工業能力。
為什么新西蘭既沒有礦業,也沒有工業,卻那么富裕?因為新西蘭的農牧業都是高附加值產品,背后是整個西方工業的支持。比如說,新西蘭的奇異果,發源于中國,但經過新西蘭的培育,就能比中國的獼猴桃賣更好的價格,因為,新西蘭奇異果的背后,是一個漫長而高級的產業鏈,包含育種、種植、篩選、包裝、運輸、營銷、品牌……
中國也有很多好吃的獼猴桃,但是,我們還不能培育出一個像Zespri(佳沛)這樣的品牌,在世界上,知道獼猴桃出自中國的人,寥寥無幾,但幾乎所有城市中產都知道,新西蘭的Zespri(佳沛)是最好的獼猴桃。
同樣是依靠農牧業立國,蒙古國一年的GDP為150億美元,人均才4000美元。而新西蘭的人均GDP為48000美元,是蒙古國的12倍。我國內蒙古的一家企業,伊利集團,2022年的營收就高達1100億(160億美元),超過整個外蒙的GDP。
高架上的花海,背后也是一個工業化運作過程,僅寧波一個城市,需要種花的高架,就長達50多公里。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培育、物流、施工、養護一條龍產業,普通的發展中國家,根本辦不到。
只有具備了工業化能力,才能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達到最好的效果,否則任何城市花卉美化項目,都是不可持續的。
以杭州為例,高架種植月季已經有14年,每年如此驚艷的月季,究竟是如何養護的?是否會有很高的成本?
其實,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根據杭州路橋集團苗圃提供的信息,種月季不但不燒錢,反而還省錢。如果是種植時令花卉,花季少,花期短,一年要換六七次。而月季花,只要養護到位,每個月都能開花,且年年生長。如今,經過機械化、規模化升級,杭州月季花一平方米養護定額僅為10元。
組織能力
那么問題來了,像歐美發達國家,不但有錢,還有工業能力,為什么歐美日不但高架上沒有花,連馬路兩旁的行道樹都很少呢?
但凡在國外自駕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中國之外,幾乎不存在公路綠化的硬性指標。歐美國家有沒有林蔭大道?當然有,法國有香榭麗舍大道(說實話,與寧波的行道樹比起來,養護水平很一般),美國也有很多漂亮的林蔭大道。
在歐美的私人小區,或者重點地帶,綠化搞得非常漂亮。不但城市道路沒有硬性綠化標準,高速公路也沒有行道樹,甚至沒有隔離帶。
至于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組織能力」。
從技術角度看,中國城市的管理水平,已經是世界一流。這種水平和中國人均一萬多美元的GDP,很不相稱。換句話說,就是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能力,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管理水平。這種管理水平背后,是一種獨一無二的組織能力。在我看來,中國誤打誤撞,一方面繼承了計劃經濟的組織能力,另一方面,又結合了市場經濟的高效和創新。
我喜歡研究一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
前幾天,我早起,在寧波鄞州高教園區騎自行車,總里程大約10公里,沿途的道路,最少有2排行道樹,多的,有6排,4排也很常見。保守估計,平均每段路至少3排行道樹,每5米一棵,10公里,至少6000棵樹。
據我觀察,只有4棵樹出現問題:其中,1棵樹已經壞死,樹葉凋謝。2棵樹已經被移走,留下樹坑,等待補種。還有1棵樹是剛剛補種的,樹干上還綁著稻草繩,樹枝上還掛著點滴。用專業的話講,這叫“輸液促活技術”。我也算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走了四十個國家,只有在中國見過這種做法。
我記得二十幾年前,中國的行道樹成活率很低,相關單位,只種不養。當時經濟不發達,游手好閑的人多,很多人手癢,就喜歡破壞公物。而最近一二十年,中國各地的行道樹養護水平,有突破性飛躍。
我們司空見慣的道路綠化,背后有一個非常高效的機構管理,一旦出現樹木壞死,不僅要更換補種,還要悉心養護,保證樹木的成活率。
鄞州區的學府路,是一條非常不起眼的道路,2排行道樹,目測每隔不到5米就有一棵樹,養護得很好,車流很少,只有雙車道,路不寬,樹很高,在行道樹的夾擊之下,學府路幾乎已經形成一個樹洞。夏天的時候,相比附近開闊大馬路,學府路的體感溫度要低3~5℃。
這是寧波鄞州區的一條道路,四車道,路的每邊,各有3排行道樹,一共6排。都是樟樹,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在寧波市區,這樣的道路綠化有多少?我沒有統計,也查不到數據,但根據我在寧波二十來年的生活經驗,4排以上行道樹的道路,大概占30%~40%吧,2排行道樹是標配,到了夏天,道路兩邊總能形成兩堵綠墻!
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查“百度的全景地圖”。
有一年,我去了一趟江蘇太倉,在當地的「太平南路」,隨手拍下一張照片。貌似平淡無奇,其實有很多細節值得看,路邊的綠化帶,不但有喬木,有灌木,還有草本花卉。各種植物,高低錯落,灌木修得非常平整。
我特意去看了百度地圖的實景,就在這同一個地方,草本花卉,根據季節的不同,定期更換。不變的是,灌木修得非常平整。
在江浙一帶,這種綠化標準,非常普遍,以至于很多人熟視無睹。
我查了一下太倉的數據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太倉是一個典型的江蘇小城市,人口大約51萬,知名度不算高,但經濟發達,2020年GDP高達1386億元,人均GDP 高達27萬,折合4.2萬美元,超過臺灣省、韓國、日本。這么富裕的地方,城市管理如此精致,也不足為奇。
這是上海郊區的一條公路,路兩旁是稻田和果園。當時,我開車從寧波去南通,穿過上海西郊,第一次意識到,在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還有大片的農田。
這是廣州越秀老城區的一條道路。當時,我去附近的點都德嘆早茶,兩邊大樹參天,夏天的時候,走在樹下,感覺涼爽不少。老城區雖然比較狹窄,路邊停滿汽車,但煙火氣撩人,生活方便。
這是海南西部的一條不知名道路,種了一共4排椰子樹。
去過海南的人不少,但去過海南西部樂東黎族自治縣的人,應該不多。海南樂東縣和江蘇太倉市的人口規模差不多,太倉為51萬,樂東是48萬。但經濟規模相差巨大,樂東縣的GDP只有151億,相當于太倉的11%。
當地的行道樹雖然沒有蘇南地區那么精致整齊,但,主要道路兩側都有行道樹。
我在海南環島自駕一圈,海南的公路建設水平很高,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除了高速公路,海南的省道、鄉村道路幾乎都是嶄新的,看得出來,都是最近幾年的建設成果,中央的“轉移支付”對欠發達地區的投入非常大。
2023年初,我又去了一趟海南島,這次的行程,主要集中在東部的瓊海,無論高速公路,省道、縣道,還是城市街道,公路兩邊都有行道樹,很多地方已經形成一個樹洞。相比江浙滬,樹木的養護沒那么精致,但海南光熱充足,樹好養,只要不人為破壞,都能獨木成林。
關于全國各地行道樹的例子,我就先說到這里。總而言之,根據我的經驗,行道樹是全中國主要道路的標配。你很難在中國的城市里找到一條光禿禿,沒有綠化的馬路。
這些場景,在很多人看起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是就在這普通的背后,卻是很不普通的組織能力。這是一種舉國上下,從城市到鄉村,步調一致,不打折扣的組織能力!放眼全世界,大概也就中國具備。
寫在最后
在本文開頭,我說,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一個美國朋友,他長期生活在中國,對比自己在美國的經歷,往往能看到一些,我們熟視無睹的事情。比如說,他認為,相比中國的組織能力,其它國家幾乎都可以用「散裝」來形容。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城市的管理能力。
美國上一個對手蘇聯,也具備可怕的組織能力,但蘇聯不具備中國的工業實力,也缺乏創新能力。
冷戰時代,美國根本不擔心蘇聯的滲透,因為當時蘇聯的經濟在西方面前不值一提。而如今的美國年輕人,刷著TikTok,玩著中國的手游,用著大疆無人機,從temu和shein買中國貨,幾乎就在眨眼之間,中國從一個廉價商品的供應國,成為全方位滲透美國社會的巨無霸……xxxx的幽靈在美利堅上空游蕩。
在這位中國通的眼里,美國那些政客似乎都沒有看到中國的本質,在他認為,東方大國的組織能力,才是最可怕的。
現代戰爭比拼的是后勤,需要一種工業產能的爆發力,也就是一種極致的組織能力。他說,美國既沒有工業產能,更沒有爆發力。美國的政客,卻不知好歹地激怒中國,用他的原話說,就是,We are creating what we fear.(我們正在創造我們害怕的東西)。
其實,這個問題美國少數智庫也看到了,比如Elbridge Colby,他就是美國有代表性的鷹派。
前段時間,他發了一則推文:美國海軍在造船方面跟不上PLA,他們的造船廠有更多的容量,一個造船廠的容量比我們所有造船廠的總和還要多,這是個真正的威脅。
Twitter老板馬斯克,在下面跟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但美國少數專家也僅僅是看到問題本身,要把美國的組織能力提高到中國的水平,難如登天。
我的美國朋友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中國把這種組織能力,用在改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那么就是全世界的福氣。(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用這種組織能力去生產武器,對西方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他認為,中國最好的選擇就是,不要跟美國一般見識,以目前中國的能力,只要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有能力成為中國的敵人。
不知不覺,寫了七千多字,現在回頭看,還有一種不真實感。是我夸張了?還是中國的環境質量,真的已經逐漸追上發達國家的水平了?本公眾號的粉絲,來自全世界各地,歡迎你們留言,我一定全部放出來,供大家評判。
作者:eafox ;來源:茶狐看世界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