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伙有沒有注意到,曾經大批活躍在印度的中國網紅們,比如著名的「干凈又衛生」,最近都消失了。目前,抖音上只剩下一個留學生在印度孤軍奮戰,據他說,他也是整個尼赫魯大學唯一的中國留學生。他面對如此的艱苦環境,居然能保持皮笑肉不笑的樂觀精神,網友們紛紛表示,將來不給他當駐印大使,都虧待他了。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尼赫魯大學在印度排名第四,前三位都是印度理工學院,分別是IIT本部,IIT班加羅爾分校、IIT德里分校。偌大的一個尼赫魯大學,就一個中國留學生。
至于原因,其實很簡單,印度不僅單方面中止了中國人的赴印旅游簽證。連留學生簽證,都掐得很死。前段時間,在一個旅游群里,大伙都憤憤不平,為什么我們單方面給印度人簽證?當時,我也覺得這樣不合理。
國家和人一樣,有時候,厚道一點,表面上是吃虧,但長遠來說,總有意外的回報,閩南有句老話說得好「天公疼憨人」。那些錙銖必較的國家,雖然眼前出了一點氣,長遠看,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三國演義里心胸狹窄的周瑜,就是活活被諸葛亮氣死的。
我經常在油管上看印度人的節目,以前,印度關于中國的視頻,只要炒作負面題材,就是流量密碼。而最近幾天,油管給我推送了十幾個印度網紅,在中國各地拍的視頻,一夜之間,展示中國正面形象,成了印度網紅的流量密碼,變化來得太快,讓人有點猝不及防。
我看了幾十個視頻后,把我的體會總結為以下4點。
印度人改變了我對中國人的看法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印度博主拍的中國視頻,讓印度人了解到不一樣的中國。而我看了印度人拍的中國視頻,也了解到不一樣的中國人。」是不是看上去有點拗口?且聽我慢慢道來。
看了印度人的視頻,我才意識到,我自己也差點跌入信息繭房,作為一個寫世界見聞題材的博主,在我的認知內,中國人對印度的看法,應該是比較負面的,這種印象其實主要來自微博和公號自媒體。(注:我自認為,我對印度的看法比大多數中國人正面,但也是負面大于正面。)
自媒體上的常見的印度題材,就像這些:三哥又吹牛了、印度人喝牛X治病,滿大街牛糞,到處貧民窟,印度又跌到坑里了……可想而知,經常看這些題材的中國人,不可能對印度有好印象!
其實,真正關心宏大敘事的人并不多,主要就是我們一些中老年人,我的讀者也是以中老年為主。我們這些人,體育活動也慢慢減少了,出遠門旅行的機會也不太多,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大,于是在小屏幕上「指點江山」成了我們最大的愛好。同樣道理,印度那些看中國負面新聞的人,大概率也是中老年為主。而旅游題材的觀眾平均年齡,遠低于時政題材的觀眾。作為旅游博主,他們的粉絲比較年輕,也更能接受一個不同的中國。
在現實的中國社會,看微博和公號的人,其實不多,看時政板塊的更少,多數年輕人對印度的了解,主要來自印度電影。很多印度博主,在街上隨機采訪中國年輕人,絕大部分提到印度,首先想到的就是印度電影。
雖然這也有客氣的成分,但他們也是言之有物,這些中國年輕人能說出很多印度明星和電影的名字,在喀什,還有當地人播放印度歌曲,邀請印度人一起跳舞。在火車上,印度博主甚至遇到印度電影的狂熱粉絲。這樣的場面,讓印度人看了很感動,他們本以為中國人應該反感印度人,萬萬沒想到,寶萊塢電影在中國找到了知音。
我本來對印度電影也沒啥好印象,除了「動不動就跳舞,一跳就是十分鐘」,其余真的沒感覺。但是,有幾次我在飛美國的飛機上,閑著沒事,連續看了大約10部印度電影,對寶萊塢的印象徹底改變,導演、編劇、演員,都非常專業,尤其是題材的選擇,幾乎沒有禁忌,現在,我寧愿看寶萊塢的劇情片,也不愿看空洞的好萊塢大片。在我看來,好萊塢電影沉迷于炫耀技術,而忽略了講故事的能力,印度電影專注于把故事講好,而有些國家,能講的故事太少,條條框框太多。
下面都是幾乎公認的世界級好片: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三傻大鬧寶萊塢 》
《地球上的星星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
《白虎 The White Tiger 》
《我的個神啊 PK》
《調音師》
《孟買酒店》
《宿敵》
另外,我強烈推薦一部節奏如行云流水的印度愛情片《寶萊塢雞尾酒 Cocktail 》,幾乎不看愛情片的我,一口氣看完。
印度音樂和電影的粉絲,遠比我想象得多!中國年輕人對印度的觀感也遠比我想象的好!另外,通過印度人的視頻,我還觀察到,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以前,中國人對外國人,總是帶有一點討好的熱情。現在不同了,尤其是在一線大城市,更多的是一種自信和好奇。印度博主視頻里的中國人,都非常禮貌、自信、大方。
相比那些高鐵、地鐵,摩天大廈,干凈的街道,「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更加讓印度觀眾感到震撼。要改變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很難!要改變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更難!但中國做到了!
中國是印度網紅的首選出國目的地
我去過這么多國家,可以非常有把握地說,中國的住宿和餐飲,是很便宜的。很多經濟遠不如中國的國家,酒店費用卻遠高于中國,歐美日本,那就更貴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前幾天,我做哈薩克斯坦的攻略,發現阿拉木圖的酒店價格是寧波的2倍以上,而當地的收入,卻遠不如寧波。
很多印度博主,也是白手起家,兜里也沒太多錢,來中國,至少還有幾十塊人民幣的青年旅社,沙縣小吃,蘭州拉面,味道好,價格便宜,干凈又衛生。
就算在中國拍視頻不成功,也不至于傾家蕩產,而去歐美就不一樣了,成本太高,有些粉絲不多的小博主,真的不敢貿然前往。對印度的自媒體來說,中國其實是第一次出國的最好選擇。
賺錢的好機會
在網絡廣告投放中,有個概念叫CPM = Cost Per Mille = 每千次展示費用。而各個國家地區由于經濟發展不同,廣告單價有所差異。根據我查到的數據,德國的CPM為2.36,日本為4.6,法國為4.5,韓國為3.2,印度的CPM是2.02,幾乎和德國相同,也就是說,一個視頻播放100萬次,就有2000美元的收入。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明明這些國家的人均GDP是印度的10倍以上,為何CPM卻只比印度高出兩倍左右?這方面,沒有數據可查,我只能根據我的常識來推斷,大家看有沒有道理。
雖然印度整體經濟實力不強,但印度油管的觀眾平均素質應該遠超印度的普通人。因為,印度網紅的視頻下面,留言幾乎都是以英語為主。根據全球語言培訓公司EF Education First的一份報告,大約有10%的印度人口熟練掌握英語。也就是說,油管的印度觀眾,基本上是印度那10%的所謂精英階層,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遠超普通印度人。
經濟利益是最好的驅動力,我記得列寧說:資本家會把用于絞死他們的絞刑架也賣給我們。雖然目前印度國內反中氛圍很濃,但資本家是人,印度網紅也是人,在這么大的合法利益面前,印度網紅顯然把持不住。
目前,根據我的觀察,粉絲數量不到10萬的印度博主,關于中國的視頻有10萬左右的播放率。那些百萬粉絲的網紅,播放量平均可以達到100萬,也就是說一個視頻進賬2000美元,一個禮拜拍3個視頻,收入就是6000美元。在中國待上1個月,收入就有2.5萬美元,約20萬人民幣,這是什么概念?
截止2021年,根據印度規定,公立大學教授的薪資根據教授的級別和職位進行分類。
助理教授:約每年40萬~60萬盧比。
副教授:約每年60萬~90萬盧比。
教授:約每年90~150萬盧比。
按照今天的匯率 1人民幣=11.36 盧比,一個大學教授的收入也就是9萬~13萬人民幣,一個頭部的印度網紅,來中國1個月,拍10個視頻,收入就相當于一個大學教授2年的薪水。
最早來中國掘金的印度網紅是Nomadic Indian(游牧印度人)。口罩之前,他從蒙古國進入中國,拍了很多視頻,平均收視率都在百萬以上。最近,他在澳大利亞,每個視頻的收看量,還不到10萬。也許是榜樣的力量無比巨大,在開山鼻祖Nomadic Indian的帶領下,一大波印度網紅正向中國襲來。
來中國做節目,效果最好的博主叫Travel with AK,簡直就是咸魚翻身,來中國之前他轉遍世界,播放量少得可憐,平均也就幾千而已,來了中國以后暴漲,視頻的播放量動輒超過百萬,甚至還有超過300萬的爆款,這家伙算是開竅了,估計要長期做中國視頻。原因非常簡單,如果一個視頻只有幾千播放量,就只能當業余愛好,連路費都抵消不了。而一旦播放量超過百萬,就是一份金領職業。
國家還是要大氣
雖然印度耍脾氣,至今都沒有對我國普通人開放旅游簽證。如果我們也和印度一般見識,停發簽證,那么,就不會有這么多印度網紅扎堆來中國賺錢。
坦率地說,這些印度網紅對我國軟實力做出的貢獻,比所有國內涉外媒體的總和還要強。我們對外的媒體,其實就那么幾家,具體的名字我就不提了,每年都要維持很大的編制,花費很多的預算,但是效果呢?一言難盡。
這些印度網紅,雖然出發點是為了賺錢,但無形中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印度本土的觀眾來說,可信度非常高,給印度的精英階層打開了一個新世界。這些人以后將成為印度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中印關系的走向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相比對于中國軟實力的提升,印度網紅賺的這點錢,簡直不值一提,再說了,他們賺的也是印度人的錢, 而不是中國人的錢。網上有人說,這些印度網紅,到中國挖到了一座金礦,確切地說,他們是替我們挖到一個金礦,應該感謝他們。
作者:teafox ;來源:茶狐看世界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