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不少人還在嘲笑耶奶說我們“產能過剩”的事,因為這事實在是太諷刺:耶奶本人是搞經濟學的,她老公也是搞經濟學的,而且成名作是1986年夫妻聯袂出版的《勞動力市場效率工資模型》。
怎么說呢?不拿別的經濟學書籍,當耶奶說我們“產能過剩”時,光拿著她38年前寫的這本書,當著她的面,念上一遍,恐怕上面的很多話,就足夠打她的臉了。
如果光搞辯經大賽的,昨日之耶倫,足以擊敗今日之耶倫。
但她這次來,顯然不是為了辯經,人家是拿著大棒來的,踐行的是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打二戰的那位是小羅斯福,曾經說過的那句話:說話要和氣,但手中要有大棒。
所以網上有些人,說她挎著個大包,表現啥啥啥的,就請閉嘴吧。
她就是這么一副場景里的主角,有個強盜,敲開一戶人家的大門,然后彬彬有禮地說:我能把你家的錢全部搶走,順便把你女兒也擄走嗎?
前天說到耶奶為啥會這樣,是因為美國發現如果按照正常規則,它是越來越競爭不過我們了,所以必須用陰招。
到這里,有人可能要說了:美國那塊地都是大平原,土地資源很好,別的不說,光美國的耕地就是我們的3倍,如果好好去搞,養活2、30億人口沒問題。
反過來看我們自己,高原、沙漠、戈壁、山川、鹽堿地,就占據了全國的大半面積。而且美國很多他們稱的沙漠,也和我們不同:我們是真的沙漠,他們其實不是,就是旱了點。
美國內華達州沙漠
于是問題就來了:既然美國資源這么多、這么好,尤其是它的土地資源,簡直不要太多啊,想想我們這里搞個廠房,是多么地不容易,為啥它搞制造業,就搞不過我們,以至于要出陰招呢?
其實如果細細去看,就會發現:美國的自然條件,早就決定它的經濟,只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走向衰落。
為什么這么說呢?
讓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美國的地形。
看出沒?美國國土,被好幾條橫亙南北的大山脈給擋住了。這些山脈是真的大。
圖中那條比較短的,名叫阿巴拉契亞山脈,它有多長?
3200公里!
從沈陽到海口,就是3200公里。
大家能想象我們的海岸邊不遠,就是一條超級巨大的山脈,從北京橫到深圳,對我們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嗎?這條山脈不光是長,還挺寬,寬度從150公里到200公里!山區的景象,差不多是這么一副模樣。
你這就很難搞了嘛!
美國的西部,尤其是落基山脈,這里就不說了,因為它大致長這么一副模樣。
看著風景挺美,但你要搞經濟,那就是一大片天塹。
直接就把美國,劈成好幾塊了。
但我們的地形,就不是這樣。
雖說高原、沙漠、戈壁、山川、鹽堿地很多,但我們是各處均可連通啊,就算祁連山脈之下,本來應該挺難通的,結果跑出一個河西走廊,還是能通到新疆。
之前我們說過:美國平原面積很大啊,那美國就靠自己中部那一大塊平原,難道就不能突破發展極限嗎?這塊土地確實不錯,但問題是它的平原面積,實在太大。太大就帶來一個問題:這地方特別容易生龍卷風,還是超級大的那種。
除了龍卷風外,還容易有雷暴氣候。美國氣候歷史學家肖恩.波特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1萬多次雷暴天氣,1000多次龍卷風,全球80%以上的龍卷風發生在美國。怎么說呢?
美國中部大平原是雷暴天氣重災區,是著名的龍卷風走廊。但這還不算,還有更倒霉的事:因為它的山脈都是南北走向,所以北極來的冷空氣,根本沒阻擋,非常容易一桿子插到底,直接沖到墨西哥灣,氣溫驟降驟升是常事。
像曾經有記錄,美國東北有個城市,早上還是攝氏20多度,結果冷空氣來了,晚上就成零下20多度了,一天氣溫變化40多度。
反過來也有這樣的記錄:有個城市,早上還是攝氏零下20多度,結果暖空氣來了,到晚上就是零上10多度了,第二天成20多度了。
像2021年,老天爺用力稍微過猛了一點,美國德克薩斯州就爆發了大雪災,氣溫驟降到零下20多度,弄得一團亂。
你能想象我們的廣東,會在一夜之間,就從暖洋洋的天氣,突然變成這么一副天寒地凍的景象嗎?
北美土著為啥一直沒能發展出大規模的文明來,最后被這些殖民者剝頭皮?其實歷史上,他們文明曾經好幾次,發展到挺高的程度了,眼看就要突破了。
但因為美國這地方的氣候,就是個小型的三體,就在這關鍵時刻,突然來上一場大寒潮,持續給幾十年、上百年,把它們的文明打回到石器時代。
為啥哥倫布1492年就到了美洲,之后西班牙人一直在拉丁美洲跑馬圈地,死活不到北美?以至于在100多年后,還能讓英國人來撿個漏?就是因為美國的這種糟糕氣候,如果沒有一定的工業文明的加持,是很難克服的。
其實在工業革命前,殖民者也就在北美沿海一帶混,不怎么肯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到這塊大平原去搞開墾。所以這塊大平原的開發,是和工業化聯系在一起的,沒有工業化,就沒有這個大糧倉。
既然美國的條件不過如此,那在過去兩百多年,它為啥能從一片蠻荒之地,發展成世界第一大國呢?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從1600年左右開始,歐洲各國一直在干什么事?
戰爭!
什么英國內戰、三十年戰爭、大北方戰爭啦一大堆的,你要把名字記全,恐怕都記不住。別的不說,光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之間,就發生了11次俄土戰爭,有人能把這事講清楚,都不容易。
這種戰爭頻乃,帶來什么呢?
就是苦難。
光三十年戰爭這一場,德意志各邦國的人口,少的被干掉了25%,多的是40%。這還只是一場戰爭,加上歐洲之后那上百起戰爭,大家就想想那副慘狀吧!
這種時代,美國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它孤懸海外,遼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就是兩道超級護城河,而且南北均無強國,天然的避亂天堂,所以大批人為了躲避戰火,移民美國,大量資本為了避險,也進入美國。
之后歐洲越打越兇,鬧出了兩場世界大戰來,那人和資本,就更往美國跑了。
所以怎么說呢?
美國這地方,它是亂世天堂。
只要歐亞大陸,戰亂不斷,那美國就肯定是個讓人向往的地方,于是一個問題就產生了:如果歐亞大陸不怎么打仗了呢?
那就是另外一副場景了。
再上圖。
看到沒?
現在全球人口約80億,其中亞洲約45.5億,歐洲7.5億,歐亞大陸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6%。
而美國所在的北美洲約5.4億,只占全球人口的6.7%,南美洲4.3億,只占全球人口的5.4%
南北美洲就算加在一起,合計只占全球人口的12%。
而且更神奇的是: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就在上面這圖的黑圈里。
所以亞歐大陸變得越來越和平,對美國來說,它的噩夢就將到來,因為北美將成為一個在寒風凄雨吹拂下的孤島,遠離世界人口重心,遠離世界消費市場。
為什么從1970年代起,美國會出現去工業化的趨勢?就因為它遠離地球的都市區,也就是歐亞大陸,尤其是上面這張圖中的黑圈,企業如果在美國生產,沒有成本優勢。
結果我們就看到:在過去幾十年里,先是沒啥沒有成本優勢的中低端產業,在日本發展起來,之后在亞洲四小龍,然后又在中國。
最后,連高端產業也逐漸地,在東亞開始蓬勃發展,而美國的產業,卻在不斷地去工業化,空心化。
其實主要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不行。
中國和美國,各自都有條大河。一般來說,從一個國家的內河航運量,大致能看出這個國家的實力,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先看中國。
簡直是密密麻麻,航船數都數不過來!
美國呢?
我用的圖,美國的比例還是大一點,但就算這樣,還是能看出它的密西西比河上的航船,是稀稀疏疏。
到這里,我們就看出未來的趨勢了:美國成為全球霸主,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僅僅因為過去亞歐大陸戰亂不斷,它作為避亂之地,才興旺發達起來,只要亞歐大陸能大體實現和平,那美國經濟就肯定被邊緣化。
最后再上一張東亞的地形圖。
大家應該不難看出:
我們西面是喜馬拉雅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兩個超級大雪墻,就算我們的西南面,存在著強敵,它的大部隊也極難越過這兩道雪墻;
北面是則是東西伯利亞這個地球的“寒極”,人類極難生存,所以人口稀少,在工業時代沒啥強敵;
東面是串串島鏈,如果我們和外面來的敵人,在技術上存在代差,那會成為對方攻擊我們的起點;如果不存在,它們遲早會成為我們的海上長城;
南方則是東南亞,可以為我們提供資源、人力和市場,但和我們之間,又相隔著蒼茫高原和茂密叢林,很難傷害到我們。
只要能維持住四周的和平,不管是在全世界的地理位置、氣侯條件,還有其他方面,我們發展經濟,搞工業什么的,各種條件都遠遠優于美國。
最后還是中國那句古話: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因為過程雖有反復,但這種昭昭天命,美國根本沒法抵擋!
任何掙扎,都是徒勞的,留給它的時間,其實早就不多了。
文章來源于S叔說 ,作者S叔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