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反擊,以及德黑蘭方面“若無其事”的回應來看,這場導彈互射的回合或許已經結束,但有些事情已經永久改變,即使區域沖突升級的風險暫時消退,全面戰爭的威脅卻仍然存在!第一個重大變化是,隨著伊朗上周六直接襲擊以色列,以及此前以色列對大馬士革伊朗外交大樓的打擊,雙方跨越了一條無法挽回的紅線。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它意味著下一次其中一個國家感到需要用武力傳遞信息時,將會不再猶豫。而下一次可能很快就會到來……第二個變化是,約旦、沙特阿拉伯以及美國、法國和英國都參與了攔截伊朗的導彈彈幕。這種合作可能是整個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它表明,無論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問題和加沙地帶的看法如何,當風險過高時,他們會與以色列聯手對抗伊朗。伊朗一定會注意到這一點。分析人士對伊朗導彈襲擊的效果存在分歧,一些人認為,考慮到幾乎所有的導彈都被成功攔截,這次襲擊是一次徹底的失敗,暴露了伊朗的弱點。但也有人警告說,伊朗——通過事先通知、分批次攻擊以及使用不到 200 枚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其武器庫估計至少有 3000 枚)——并非試圖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壞,而是為了起到威懾作用,如果動真格的,下一次的情況可能會大不相同。正如溫和派華盛頓智庫“國防優先事項”的研究員 Michael DiMino 告訴我的那樣,如果這次襲擊是為了造成真正的破壞,那么以色列會遭到北部邊境的真主黨的炮擊。此外,據報道,擊落 350 架無人機和導彈的成本高達 13 億至 15 億美元,不僅遠遠超過了伊朗發射它們的成本,而且在當前美國攔截彈(其中一些每枚價值數百萬美元,生產周期需要數年而不是數周)需求量很大的情況下,也難以維持。畢竟美國不僅要補充以色列的防御力量,還要補充烏克蘭的防御力量。沒有人知道以色列的武器庫中還有多少攔截導彈,或美國在該地區還剩下多少攔截導彈可以發射,更不清楚伊朗還有多少最先進的導彈可以用于作戰。所有這些未知因素都可能促使雙方繼續保持克制,因為雙方都在重新評估沖突升級后各自的弱點。但這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根本性的問題沒有改變:伊朗和以色列的敵對關系更加緊張。如果說雙方能從這次沖突中學到什么教訓,那就是它證明了,如果受到足夠的挑釁,雙方都不會退讓,都敢于直接攻擊對方。這是一個全新的危險狀況。這兩個國家早在很久之前就一直在進行一場影子戰爭,它們之間的敵意根深蒂固,且看不到任何緩和的可能。而伊朗的核燃料濃縮計劃進展為潛在的局勢升級提供了持續的催化劑。據報道,以色列的回應選擇對伊斯法罕市郊外的一個空軍基地進行襲,擊而沒有將目標對準伊斯法罕的核設施,且使用的是從伊朗境內發射的小型四軸無人機,這可能是為了表明以色列希望將沖突恢復到影子戰爭狀態。然而,雙方依然都邁過了直接攻擊的紅線。正如著名戰爭學者勞倫斯·弗里德曼在本周的一篇文章中所說,通過軍事行動進行此類精細信息傳遞的成功率在歷史上并不高,因為對方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樣沒有改變且危險的是加沙地帶的戰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仍然誓言要進攻拉法。拉法位于加沙與埃及的邊境,現在有 100 多萬人居住在那里,其中許多人是在逃離加沙地帶其他地區的戰爭后住在帳篷里的。以色列現在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他們可以利用伊朗襲擊時出現的“事實上的聯盟”,并以此為基礎,為其在加沙的軍隊制定退出計劃。或者,他們可以繼續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加劇以色列的孤立。這兩種選擇都將充滿挑戰,但其中只有一條路讓以色列有可能擺脫永久性生存戰爭的威脅。在拉法殺死哈馬斯軍事指揮官葉海亞·辛瓦爾(如果他確實在那里的話)并不能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在平民繼續大量死亡的情況下。與阿拉伯聯盟合作,為加沙尋找一條新的道路,或許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編譯:艾文;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原文自彭博社4月19日報道,經華語智庫編譯修改供廣大讀者參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