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賴清德于5月20日的就職典禮中,正式宣告“兩岸互不隸屬”。這個說法等于是繼蔡英文和李登輝之后,再一次的新“兩國論”,要讓臺灣脫離中國主權。
賴清德踩踏中國大陸的底線,耗盡大陸的最后耐心。
既然最后耐心耗掉了,我們自然會采取行動。問題是,這會是什么行動呢?
1 顯示決心和決斷力
根據東部戰區消息,從23日早上7時45分開始,解放軍在臺灣周邊海域展開名為“聯合利劍——2024A”的軍事演習。
相較于2022年8月4日開展的環臺軍演,這一次的環臺軍演有幾個不同點:
一,雖然同樣是環臺軍演,但時間上更為迅速。
賴清德于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后,外交部和國臺辦于當天先后抨擊賴清德的頑固“臺獨”立場。
5月21日,國臺辦再次批評賴清德。接著,5月23日解放軍就進行環臺聯合軍演。
這顯示,雖然外界對賴清德的新兩國論有點意外,但中央和軍方早就已經有了準備,擬定了作戰計劃。一聲令下,解放軍海、陸、空軍以及火箭軍立即動員,迅速就位。
這是決策迅速,軍方動員也迅速,解放軍顯示了決心和果斷力,也顯示了驚人的效率。
2 覆蓋范圍更大
二,軍演的覆蓋范圍更廣泛。
不僅是環島,連金門、馬祖、烏丘嶼、東引島等海域,解放軍都在進行軍演。這樣的范圍遠大于2022年8月的環臺軍演。
軍演的范圍擴大,意味了“未來”,解放軍對臺發動全面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這也為將來的“對臺梧桐”進行一番演示。
三,解放軍陸軍參與軍演。
上一次的環臺演習,解放軍出動海軍和空軍,也發射導彈,這一次多了陸軍。
出動陸軍是要干嘛?自然是演練登陸作戰,往陸地推進。這不就是攻陸演練嗎?不就是“對臺梧桐”的宣示嗎?
四,多兵種聯合軍事行動
此次演習,涉及海軍、空軍、陸軍和火箭軍多個軍種,除了規模較大之外,各軍種的協調、指揮、通訊、協同作戰等更甚以往,徹底顯示未來,解放軍在東海、南海等海外發動大規模海空軍作戰的能力。
因此,這次演習除了是對“臺獨”的震懾外,也是針對美國和日本可能的軍事干涉。
最后,演習的名稱“2024A”,也隱含了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環臺軍事演習的可能。
3 可以一夜變天
前天的文章楊風說,賴清德踩了中國的底線,中國的耐心被這些“臺獨分子”耗盡。這就意味了中國必然會有所行動。不要認為中國大陸會隱忍,不采取行動。只是行動的方式如何,規模會多大我們不清楚,但必然會有行動。
這次演習除了環臺外,還包括了金門、馬祖、東沙、 東引、 烏坵,這表示,解放軍可以在一夜之間,徑行將這些島嶼拿下,也可以在未來迅速收回澎湖群島。對于這一點,“臺獨”勢力也不需要懷疑,解放軍已經展示了這樣的能力,也于今次演習中預演了。
環臺軍演是“圍”,在金門、馬祖、東沙、 東引、 烏坵等島嶼也是“圍”。
這不是展示“船堅炮利”。而是徹徹底底地展示圍困和封鎖,以及直接登陸收回主權。還要懷疑什么呢?
難道“臺獨”勢力還要期望美軍航母過來解圍,解封對臺封鎖嗎?
難道賴清德還要冀望美軍和日軍的聯合海空力量,進入臺灣海峽,對臺灣提供軍事援助和物資的運輸補給嗎?
5月10日,日本參議院通過自衛隊法的修正案,除了在和平時期統管日本陸上、海上、自衛隊軍力的運用,并且還與美國協調聯合航空行動的“統合作戰司令部”。
美日兩國搞出“統合作戰司令部”的目的是昭然若揭。然而,就算美日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又能如何?面對解放軍的動員效率,美日“統合作戰司令部”遠道而來,還能夠做什么?
因此,解放軍本次的環臺軍演,也是對美日的警告,針對美日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的警告。
如果到時候美日聯合軍事力量真的趕來援助,那就成了解放軍“圍點打援”。
4 美日進行多次軍力整合
這幾年,尤其是拜登上任后,美國和日本多次整合雙方的軍力,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并不令人意外。
我要清楚指明一點。美國和日本多次進行軍力整合,美國又在菲律賓獲得軍事基地,并且部署導彈,這些行動都是徒勞。
不管美國的目的是想要推動盟友上戰場,打代理人戰爭,還是禍引盟友,還是說美國這是針對其分布式作戰的布局,美國在時間和效率上都遠不及解放軍。
美國花了幾年的功夫勸說菲律賓,整合日本軍力,但就在這幾年,解放軍在南海、東海、臺海的布局,早已經更加完備。在這些地區配置的軍事武器也更加強大。美國對這方面不清楚嗎?
有意思!美方花費大量功夫,看起來在氣勢上贏了,在輿論宣傳上聲勢浩大,但真的有用嗎?
做事情還是要務本,本立而道生。美國盡可以動動嘴巴,從事各種的輿論戰、宣傳戰,也可以和盟友進行各項整合。
這幾年, 并沒有看到美國海軍“整出”(建造)更多的驅逐艦和航母,在中程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方面,也沒有搞出實質的名堂。美國花費大量功夫整合盟友,其實到頭來正真要打仗,還得要依靠美軍,美國這是舍本逐末。
美國所謂的民主國家花費太多功夫在選戰、唇舌上,也花費大量功夫在新聞輿論上,但就是缺乏實質。
在軍事合作方面,美國原本就已經有五眼聯盟,再加上美日、美韓、美菲,以及美澳新防衛合作,美國又在2021年搞了一個美英澳(AUKUS)新印太聯盟,日本也和澳大利亞推進軍事合作。搞來搞去,美國和日本、澳大利亞等盟友,在其各自的軍事能力上又推進了多少?
就以“美日印澳”四方軍事聯盟(QUAD)來說,從特朗普時期到2021年拜登上任后這幾年,搞得風風火火,印太戰略聲勢大漲,似乎大有成為印太的北約。
然而,2022年烏克蘭沖突爆發后,印度做起了倒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生意后, 幾乎沒有聽聞有關美國印太戰略的消息。
期間還有2022年拜登親自揭示的印太新經濟框架,也沒啥消息了。
美方如此不務本,盡搞一些新聯盟、新口號、新的宣傳,實在沒有多大用處,反而是更激勵大陸強化其軍事能力。
5 對臺統一進程往前推進
5月21日的評論楊風說,外交部和國臺辦出聲抨擊賴清德新兩國論的說法,接下來就要看軍方是否會出面。
結果是,軍方二話不說,直接采取環臺軍事演習。其實,這還真沒有什么好說的,解放軍直接進行軍演就是最好的說明。
這也意味了之前的說法,中國大陸早已經推進了對臺統一進程,而且不是玩假的。
美國可能還以為中國是玩假的,想要借由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再測試中國的底線。
結果解放軍以行動證明。這次軍演是歷次軍演中,最接近實質攻臺的一次,從解放軍演習的規模,出動軍種的廣泛來看,隨時可以在一瞬間轉為實質的軍事行動。
賴清德對此可不要心存僥幸,認為中國大陸會輕輕放下,他可以僥幸過關。
上一次的環臺軍演,我們提到中國大陸對臺統一進程,一旦啟動了,就不會停下來。
期間,民進黨還是有機會,有機會和大陸進行溝通,也有機會商談。然而,蔡英文是一次次錯過了。而賴清德一上臺就正式宣告“兩岸互不隸屬”,比蔡英文的“特殊國與國”關系走得更遠。
因此,國臺辦對賴清德定了性,稱他是“臺獨工作者”。那么,中國大陸對臺統一進程只會往前推進,怎么可能會停下來?
這一點,臺灣需要有所覺悟。雖說民進黨人是不可能覺悟,也不會改變,但其他的人真的需要清楚認知臺灣的現況,以及可能的險境。
6 臺灣烏克蘭化撞上對臺統一進程
美國讓賴清德提出新兩國論,美國的盤算是,之前蔡英文和李登輝已經提出兩國論的說法,因而認為,這次賴清德版的兩國論并沒有超出之前的范疇。
這只是美方的想法,楊風前天也對此解釋過了。但重要的是,這也意味了美方把臺灣烏“克蘭化”的進程,也往前推進一步。
這就是美國的臺灣烏克蘭化,撞上中國大陸的對臺統一進程。兩者都往前邁進一步,沖撞的可能性也因而增高。這就是臺灣所面臨的險境。
而且,這險境是越來越接近了。雖然,這或許不會改變一些臺灣人日日笙歌的“樂觀”心境,但臺灣已經實質上距離沖突和戰爭又更近了。
7 未來觀察
接下來兩岸又將各自有什么動作?
對賴清德和民進黨來說,最多是暫時停下“臺獨”的腳步。但這也由不得賴清德,只要美國有需要,賴清德就必須要按照美國的意思做,正如烏克蘭的澤連斯基一樣。
因此,接下來將會是中美兩國在臺面下的咨商和交手。
賴清德也可能和他的前任一樣,面臨邦交生變的情形。就在賴清德就職演說后的21日,梵蒂岡國務卿、樞機主教帕羅林(Pietro Parolin)表示,梵蒂岡希望在中國設立常設辦事處,
這會是梵蒂岡與中國外交關系的重大升級。
其實這些年,梵蒂岡一直希望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但中國并沒有答應。梵蒂岡是臺灣地區在歐洲唯一的“邦交”,梵蒂岡此舉讓民進黨大為緊張。
這一次中國是否會松口,值得觀察。由于賴清德的“臺獨”動作更甚于蔡英文,賴清德任內很有可能會“循例”,丟失一些邦交關系。
除了兩岸的反應外,美國又會有何種反應?
在解放軍展開演習后,美軍印太司令部副司令說:中國這次的軍演令人“憂慮”,但屬“意料之中”。
既然美軍覺得憂慮,又何必讓賴清德宣告新兩國論?然后,美軍有說在意料之中,這是要裝著沒事?
美軍的確需要憂慮,因為戰火一來,美軍若參戰,那就免不了被解放軍炮火打擊。
如果這一次解放軍軍演是開啟了鍘刀,落在“臺獨”勢力的同時,也落在了美軍身上,賴清德和美軍都要有所覺悟。
來源:楊風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