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不是我們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許多國民黨官兵愛用這樣的話為自己吃敗仗開脫。而在遼沈戰役解放錦州一戰中,攻打配水池是一場惡仗,配水池堅固陣地上,“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的字樣沒有嚇倒解放軍,反而激發起他們更大的戰斗豪情:“我們正是那打鐵的漢!”
干好工作不需要理由,“佛系”躺平卻可以找N個借口。
工作中,一些人明知一件事情該怎么辦才合情合理,卻總喜歡拿“文件沒發過、上級沒講過、過去沒干過”之類現成話搪塞應對,特別是遇到解決辦法部分有違現有規定時,更是“不越雷池一步”,理直氣壯心安理得地聳肩攤手以示“愛莫能助”。
“遇事不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而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有心人如此提出了破解之道。這無疑是從“工作倫理”上解決“技術判斷”與“價值判斷”相互沖突的一大進步。有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對于合情合理確實應該解決的問題,即便有“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阻滯在前,也完全可以有勇氣沖破羈絆予以解決;反之,對于“價值判斷”“不該辦”的事情,即使“技術判斷”為“可以辦”甚至“必須辦”,也可“槍口抬高一寸”審慎以待。
如果說“價值判斷”強調的是“守正”,那么“技術判斷”注重的則是“創新”。“技術判斷”相對容易,而寄希望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具體的人對不同問題頻作“價值判斷”,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總有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隨意置換“價值判斷”內涵,選擇性執行“技術判斷”:事不關己時愛拿“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作擋箭牌;遇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卻又自有一套“價值判斷”,不惜鉆政策、法規的空子。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最大限度地用盡可能簡單的標準化實現治理的規范化、自動化。如果說“遇事不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而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離不開道德情懷倡導,屬于給定約束條件下求解的戰術決策,那么,通過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將不適應“價值判斷”的“技術判斷”修正過來,則是改變約束條件本身的戰略決策。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注定沒有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改革。欲求發展不止步,必須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改革不停步,不斷推出“升級版”。
然而,改革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所以總還需要“遇事不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而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的道德情懷為不夠盡善盡美的政策、規定作良心兜底。
只有在健全法制的同時,在全社會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讓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才能將“價值判斷”的德治守正與“技術判斷”的法治創新完美結合起來。
(陶余來,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