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當下移動新媒體新時代,機不離手手不離機、眼不離屏屏不離眼、終端隨人走手機刷屏隨時看,一到歲末年初,報刊停刊休刊改版都會成為焦點新聞,她們被一再轉發,在社會上引起層層漣漪,但是對于媒體人而言,她們用最后的倔強或含情或直率地表達對讀者的依依不舍和對傳統媒體的眷戀之情,被迫無奈地接受了這一現實。
2023年元旦,筆者用手機拍攝北京朝陽公園舉辦冰雪風情節活動時,忽然想起新年第一天又有哪些媒體未有度過寒冬而隨著天雪一色的場景在讀者視野中消失。
的確,2023年元旦前后,國內又有幾家報刊卷首語新年告白致讀者。《牡丹江晨報》停刊致讀者寫到:今天,這份報紙,最終定格在第6897期,相伴23年,我們終于要與你在紙上告別過往,相約明天,將轉戰新媒體,2023年我們在威虎新聞客戶端上見,初心不改,扛起新的使命和擔當。伴隨麗水市民三十載《處州晚報》、經典旅游雜志《孤獨星球》發布停刊,《城市畫報》發布休刊公告。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VR/AR、視頻、5G等數字技術為新媒體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智能元素、數據基因,內容傳播從傳統媒體、PC時代、移動三維時代轉入多屏互動、立體移動的新時代,一些傳統媒體停報停刊休刊和業界精英們的離崗,昭示傳統媒體已經進入真正的寒冬季節,正經歷人事陣痛、生存危機、轉型困境,甚至有關紙媒消亡論的預言接近現實,還排出了全球紙媒消亡的時刻表、倒計時。
毋容置疑,新媒體逐步取代傳統媒體原來在廣告市場占據的主導地位,加之數字閱讀新時代受眾人群縮水、自媒體又占據一定的輿論空間,傳統報刊經營確實舉步艱難,導致有的紙質媒體因虧本經營不斷傳來倒閉之聲,破產停報停刊改版在所難免。2018年下半年,《江西商報社》《法制晚報》《生活周刊》《春城地鐵報》《新知訊報》《消防周刊》《郴州新報》《黃山晨刊》《新商報》《新晨報》《京郊日報》《安陽晚報》《華商晨報》《北京晨報》休刊,《亳州新報》《贛州晚報》停刊。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少有17家報紙宣布休刊。其中有,天津《城市快報》《天津廣播電視報》,遼寧《本溪晚報》《北方晨報》,吉林《新文化報》,黑龍江《北方時報》,山東《生活日報》,江西《吉安晚報》,湖北《武漢晨報》,云南《七都晚刊》,四川《天府早報》《自貢晚報》《雅安新報》,西藏《拉薩晚報》,浙江《浙中新報》,上海《上海金融報》。
有的好不容易熬過了2020年寒冬,可是2021年元旦剛過,據不完全統計,又有8家紙媒刊登了停刊、休刊的啟事:《都市消費晨報》調整出刊;《遵義晚報》停刊;《益陽城市報》停刊;安徽宿州《皖北晨報》停刊;《銅陵日報·銅都晨刊》停刊;《廣元晚報》宣布休刊;《內江晚報》宣布休刊;《德陽晚報》宣布休刊。2021年12月30日出版的《重慶晨報》《重慶晚報》《重慶商報》同時發布《敬告讀者》,宣布2022年起實行新一輪改版。截止2022年元旦,北京至少已有《京華時報》《北京娛樂信報》《京郊日報》《法制晚報》《北京文摘》《北京晨報》等六家報紙休刊。
雖然傳統媒體遭遇了寒冬,但并不代表傳統媒體要消亡。傳統媒體的未來發展,在筆者看來有跡可循:內容為王,永遠是傳統媒體的優勢。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報刊向數字端走融合發展道路,既是應對危機的無奈之舉,也是面向未來的唯一選擇,具有內容優勢的傳統媒體發展的新媒體仍是新聞輿論的主力軍。尤其是主流媒體永遠不會停止引導宣傳輿論的車輪,只不過向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將進一步做強做大,堅守并進一步鞏固黨報黨刊陣地。不具備內容優勢的非黨報黨刊,數字優先的終極方向極有可能是“數字唯一”,即最終放棄印刷版,完全在數字端發布內容,并建立基于數字端的商業模式,取消印刷版可能是大多數商業報刊的長期答案。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世界有更多報紙轉向網絡,縮短了很多報紙由“數字優先”走向“數字唯一”的路程。
涓涓細流之所以能匯聚成大海,就是因其能巧妙地避開所有障礙、蜿蜒前行、激流勇進。路不通,拐個彎,繞一繞何嘗不是好辦法,也是一種前進。雖然傳統紙質媒體正在崎嶇的道路上面臨著陸續停刊停報的生存危機,但是傳統媒體不是沒有路了,而是該轉彎了、改道了、轉型了、抱團了,轉型成功之路在腳下。
實踐證明,多家報刊面臨停報停刊休刊危機,他們有的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重新進行結構性調整,尋找生存之策,如縮減出版周期、盤活現有資源、與同行業傳統媒體合并重組、轉型新媒體矩陣再出發、試水數字內容閱讀付費、數字報刊訂閱,等等,為傳統紙媒探索出度過寒冬、轉型發展生存之路。
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傳播格局實行媒體并購與重組、優化與組合,實力強的媒體逐步整合實力弱的同類媒體,實力弱的其他媒體也積極主動轉型互相抱團發展,彼此取長補短,正由以往多家報刊臺網向“一家一報一刊一臺一網”融媒體進軍。
數字新媒體新時代,數字閱讀受到新時代人的歡迎和追捧,既能滿足讀者碎片化時間的消遣娛樂也能滿足其短平快的閱讀需求。目前,除了黨報黨刊提供免費數字產品外,有的商業傳統媒體為了生存,只能對用戶免費數字版說不,開啟付費數字閱讀模式。用戶通過小程序或網站或公號,可以線上付費購買某一期雜志,也可打包購買全年數字產品。2019年初,紐約時報公司確定到2025年達到1000萬訂閱用戶宏偉目標后,開始實現由商業模式逐漸向數字訂閱模式轉變,重點在2011年3月上線的付費墻上發力,2022年2月又收購《大西洋月刊》,數字訂閱年基數已超印刷訂閱10倍,竟然還超過廣告年收入。2022年11月,《紐約時報》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時,對其新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梳理,并重點強調目前正在推行的套餐數字訂閱模式,幾乎囊括《紐約時報》的全線產品,包括游戲、烹飪相關內容、音頻、專業推薦數碼以及家電類產品的網站Wirecutter 。2022年,《紐約時報》套餐訂閱的總數已經超過100萬,新增套餐訂閱用戶占到了新增數據的一半以上,新營銷策略的良好勢頭也讓該公司將目標調整為到2027年底達到1500萬訂閱量。《紐約時報》公司成功的關鍵在于:繼續在新聞領域中保持領先地位,做強做大;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原創內容滿足讀者所需;新聞和其他內容捆綁出售。采取以新聞為核心,以多樣化內容為動力的模式,為《紐約時報》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似乎找到了新的盈利方向。
2023年元旦以后,如果再次傳來傳統媒體停刊休刊改版之聲,那么就說明她們已經找到拐彎之路,車到山前必有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作者系駐京某部機關紀委書記;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