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政策法規 > 閱讀信息
徐實 秦博:我國亟待建立對外國留學生的正向選擇機制
點擊:17819  作者:徐實 秦博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有刪減】  發布時間:2018-05-24 18:26:40

 

 1.webp (10).jpg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科教事業快速發展,在華外國留學生迅速增加。在很多二線城市也能經常見到外國留學生。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17年共有48.92萬名、來自204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在我國共935所高等院校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計約7.58萬人,比2016年增加18.62%。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東部11省市來華留學生共計34.19萬人,占總數的69.88%。


  單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已是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教育部的數據還顯示,2017年共有來自180個國家的5.86萬名外國留學生領取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占總數的11.97%。乍一看這個數據,許多人會認為,絕大部分(近88%)的來華外國留學生都是自掏腰包來中國讀書的。其實不然——教育部對“自費留學生”的定義是沒有拿到中國國家獎學金的留學生。然而實際情況是,對于外國留學生的資助,大部分來自于學校的計劃內支出、省一級的教育部門支出以及其他種類繁多的獎學金項目。申請這些獎學金的難度整體很低,有些甚至容易到了外國留學生只要申請就發放的程度。

 

  毫不客氣地說,除了醫學本科有一些真正自費的留學生之外,我國都是在倒貼錢來供給留學生。

 

  在全球范圍內,以中央和地方財政大規模引進外國留學生的做法,恐怕中國是獨一無二的案例。

 

  外國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

 

  迅速壯大的外國留學生群體,其實處處享受超國民待遇。其待遇水平讓國內莘莘學子難以望其項背。

 

  以北京大學為例。外國留學生在入學前可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獎學金或孔子學院獎學金等資助。入學后,仍有機會憑借學習成績及其他綜合表現申請北京市外國留學生獎學金等資助。全額獎學金都包含學費和生活費。

 

  一些大學不僅大比例地對外來留學生全免學費,而且每年的生活費更高達10萬元以上。相比之下,國內頂尖高校復旦大學發放的博士生津貼僅為每月2300元,也就勉強夠在上海吃飯的。

 

1.webp (11).jpg

 

  留學生享受的超國民待遇遠不止明面兒上的獎學金,還有以下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顯性特權:

 

  住宿:外國留學生公寓都是賓館的水平,多為單人間,最差不過兩人間,擁有獨立衛浴。有的還有專門的廚房和全套家用電器,儼然商務套房。中南大學還規定:“公費留學生每人每月可免費使用160度電、3 噸水,超過部分將按照市價收費。”

 

  餐飲:有的高校在食堂里單獨劃出留學生的座位,甚至給外國師生提供專用餐具。留學生和外籍教師在食堂內享受事實上更好的服務。著名高校北京師范大學的清真餐廳分為東廳和西廳兩部分,西廳只允許穆斯林刷卡吃飯。

 

  學業: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留學生,毫無門檻地進入國內一流高校。在學期末,這些留學生的成績往往不過關,校方只好單獨為他們命題,在中國學生及格分數60分的基礎上再打6折,36分即可及格。如果還有不及格,教務部門會幫助他們修改成績,直至畢業過關。

 

  中國招來了什么樣的留學生?

 

  中國高校給予外國留學生如此奢侈的超國民待遇,可是招來的都是什么樣的留學生呢?

 

  在外國留學生群體中,不學無術甚至不算是太糟糕的狀況。根據筆者調查,許多高校教師不敢招收來自非洲及南亞的留學生,理由包括“撒謊成性”、“有騙簽證的風險”,“領取獎學金后不配合學習,不好畢業,不好管理”。部分外籍男性人口涉嫌嚴重的簽證超期、滯留不歸,已經是公安系統盡人皆知的事情。許多女大學生常受到外國男性留學生(尤其是非洲和南亞裔)的搭訕和糾纏,微信留言則是赤裸裸的性騷擾。筆者在青島大學的友人,是位長相比較萌的女醫生。巴基斯坦男留學生才和她見過幾面,就整天纏著不放,竟然還提出“我想去你的宿舍,就咱們倆,請你給我教教漢語”這樣厚顏無恥、居心不良的要求。好在友人當機立斷,屏蔽此人一切聯系方式,還故意“消失”了好幾天,總算躲過一劫。

 

  是不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就一定不行呢?還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哪怕是發展中國家,按照概率也會產生人才。當年新中國百廢待興,但是派往蘇聯留學的都是一時才俊。他們非常珍惜寶貴的留學機會,抓緊時間刻苦學習,歸國之后全部成為中國工業化的棟梁。留蘇學生中比較著名的有國務院總理李鵬、中國地質大學原校長趙鵬大、農業部原副部長王連錚等等。由此可見,留學生來自發展中國家,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國對留學生缺乏必要的正向選擇機制——以致發展中國家真正的人才沒有來到中國,來到中國的反而是一幫不學無術的八旗子弟。

 

  說到這里,應該反省外事部門和中國高校開展留學宣傳的手段。從背景來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多數留學生,其原生家庭在母國非富即貴,少說也是個小地頭蛇。從筆者的尋訪來看,迄今沒有發現出身貧苦卻因發奮讀書而來華求學的案例。由此可見,我國的留學宣傳還停留在“走上層路線”的低級模式,影響的對象主要是發展中國家的“高衙內”。問題在于,批量引進“高衙內”的意義何在?

 

  全面反思引進留學生的意義

 

  在華外國留學生的狀況,用“亂象叢生”來形容毫不為過。亂象的起因是錯誤的指導思想,外事部門的某些干部,將在華外國留學生數量上的增加等同于“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績;而高校的某些領導,也將留學生數量的增加等同于“提高國際化水平”的政績。上述政績觀不僅十分荒謬,而且極為危險。

 

  上述政績觀的荒謬之處,在于完全忽視國家利益,舍本逐末。大量外國留學生享受著超國民待遇,擠占了本應屬于中國年輕人的受教育機會,卻并未做出什么實際貢獻;更有甚者整日游手好閑、放蕩形骸,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要說投資回報率,投資中國學生的回報率可真是高太多了。2017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中,本科、碩士、博士的起薪平均水平分別為4854元/月、6791元/月、9982元/月。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勞動生產率,因為薪酬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被拿走剩余價值之后的部分。由此推算,中國高校培養出的一個中國博士,每年至少創造20萬元以上的產值。

 

  有人或許以為,多招收一些外國留學生有利于開展民間外交。那么我們要負責任地說,按照現在這種亂象叢生的模式運作,肯定達不到推動民間外交的目的。

 

  至于把留學生數量和所謂的“高校國際化水平”掛鉤,則是國內某些頭腦不清醒的學者制造的偽概念。

 

  英國政府因財政赤字嚴重,近年來不斷削減大學科研經費,中國內地留學生(語言學校、本科、一年制授課碩士)已成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教育產業最大搖錢樹。換句話說,英澳等國在作為公共資源的高等教育配置方面,完全沒有節操,完全不考慮公平,僅僅在意的是出售教育產品,高額賺取外國學生利潤。教育是生財工具,大學是“商業中心”,將大學當作公司來經營,盈利為上。

 

  英國大學的學費往往分為多個等級:本地人學費最為廉價,而歐盟以外留學生的學費是本地人的5倍以上。某些英語系國家留學生多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其國內生源不足轉而尋求國際生源來給高校續命的辦法,而不是什么有意營造的國際化,和高校的辦學水平更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片面地將外國留學生的數量當作政績,更是一種無視社會公平的危險價值取向。中國的高等教育資源還談不上充裕,大多數年輕人并沒有機會就讀一流高校。以“亞洲最大高考工廠”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中學為例,應屆一本達線率為52.06%,本科達線率為90.09%。而我國非重點高中的高考整體成績遠低于毛坦廠中學的水平。消耗大量的國家資源讓“高衙內”們在中國高校鍍金,就意味著剝奪了許多中國年輕人的上升空間乃至改變命運的機會。用這種手段來實現所謂的“提高國際化水平”,難道不可恥嗎?

 

  中國的外國留學生政策,已經到了積弊叢生、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綱舉目張,正向選擇外國留學生

 

  外國留學生政策的癥結在于缺乏明確的價值取向。某些頭腦不清醒的學者和教育官員,片面鼓吹“提高國際化水平”,卻完全不清楚這樣做有什么用。當務之急,是為外國留學生政策建立明確的價值取向;綱舉目張,在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建立對外國留學生的正向選擇機制。

 

  外國留學生政策應該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大道至簡:

 

  1、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服務。外國留學生應該充當民間外交的橋梁。這意味著,他們回到母國之后應該發展得很不錯,成為棟梁之才。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掌握足夠的社會資源,進一步推進與中國的交流。


  2、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服務。外國留學生必須掌握真才實學。他們在華期間。要么做出有意義的科研成果,要么在中國企業發揮重要作用、實實在在地創造價值。

 

  要做到以上任何一點,外國留學生都必須具備極高的素質。由此可知,正向選擇外國留學生的出發點只能是:唯才是舉,擇優錄取。現行的外國留學生政策,本質上是“想來就能來,就怕你不來”,荒誕而且無用,必須從根本上推倒重建。

 

  建立對留學生的正向選擇機制,其實早有先例。在這方面,美國其實是做得最成功的。盡管美國高校也會出于盈利的目的招收外國留學生,但是主要限于本科以下的階段。對于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錄取,美國高校普遍建立非常嚴格的正向選擇機制,對申請者先前的學業成績和科研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20多年來,美國高校能夠持續吸引中國一流大學的優秀學生前往美國深造,這種現象已經說明正向選擇機制行之有效。美國高校對博士生的管理高度正規化,不可能讓外國留學生享受什么特權,在學業的要求上一視同仁。在這里還要澄清一個認識誤區——美國高校為博士生提供的不是什么“全額獎學金”,正式的說法是Stipend,準確譯成中文應該叫做“研究生津貼”。雖然研究生津貼意味著免除學費、并發放生活費,但是美國高校提供研究生津貼的前提,是要求博士生提供實實在在的勞動。這些勞動既包括助教工作,也包括在實驗室里的研究活動。所以權利和責任是嚴格對等的,不存在天天逛街還照樣拿津貼的現象。

 

  美國政府同樣很精明,對于外國留學生的出路做出了有差別的明確規劃,為此專門搞了一個“STEM計劃”。STEM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數學(Mathematics)首字母組成,是美國鼓勵學生主修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的一項計劃。在美國國土安全局網站上可以查到屬于STEM計劃的專業列表,比如化工、計算機科學、物理、數學、生物科學和航空航天等理工科專業。按照美國現行法規,STEM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拿到正式的工作簽證之前,最多在美國合法工作36個月。這36個月其實就是用于讓美國企業選擇真正能干的人才,而對人才感興趣的美國企業肯定會在此期間幫助雇員解決工作簽證的問題??梢哉f,美國政府非常清楚哪部分人是他們真正需要的。STEM計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吸引外國高端人才,保住美國在高端產業的優勢地位。至于哲學、文學、藝術史等專業的畢業生,由于與高端產業無關,美國政府隱藏的態度其實是“最好從哪兒來,回哪兒去”。

 

  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我國也應該建立對外國留學生的正向選擇機制。可操作性很強的途徑包括:

 

  1、從根本上改變招生途徑。堅持“唯才是舉,擇優錄取”的導向,通過學術交流訪問等途徑進入別國的頂尖學府開展宣傳活動,讓別國真正意義上的有志青年產生來華留學的興趣。在海外的央企,也可以推薦優秀的本地員工來華接受深造,讓他們學成之后為中國做出更多貢獻。如果中國高校希望盡快在海外擴大影響力,也可以與留學中介和代理機構合作,但是必須采取法家的手段加以嚴格管理——招來優秀人才有賞,招來沒落青年必罰,賞罰分明才能立下規矩。

 

  2、終結不合理的留學生特權。留學生來華是為了求學,而不是為了享受。留學生獲得的超國民待遇,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而且已經招致我國高校師生的普遍反感,應予果斷廢除。對于留學生在學業上的要求,應當與中國學生一視同仁——對于學業不合格的留學生,應果斷清退;必須引入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才能保證留學生教育良性發展。

 

  3、加強對留學生的日常管理。外事部門的某些干部經常要求高校教師給予留學生額外關照,甚至對于某些留學生的劣跡采取袒護的態度,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新中國沒有治外法權,更不可能承認治外法權。外國留學生既然身在中國,就有義務遵守中國法律,遵循中國的道德規范和傳統習俗。如有違法亂紀行為,照樣進看守所走法律程序。

 

  4、加強對留學生的思想教育。忽視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教學是自尋死路。不少調查研究表明,外國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較低,完全忽視了當代中國的社會風尚與價值觀念。所以,要以文化自信為導向發展在華留學生教育。應當聯系我國的內政以及外交政策,制訂體現中國特色、維護中國利益的留學生教育路線。應當有計劃地在留學生教育中增加中國文化的內容作為通識教育,使留學生日后能夠在文化傳播方面發揮一定作用。

 

  5、對留學生的出路進行有差別的規劃。對于學習理工科專業、有真才實學的留學生,應該為他們畢業之后在華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對于做出優秀研究成果的留學生,應有獎勵和延攬的政策。對于其他專業的留學生則應加強管控,防止其畢業之后,以非法身分長期滯留中國。

 

  除此之外,我國外事部門和高校領導應該及時轉變觀念,不應將增加外國留學生的數量作為一種“政績”來炫耀。中國高校沒有必要去討外國留學生的歡心,倒是應該先把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中國學生照顧好。真正的政績是為中國的國家利益服務、為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服務。

 

 ?。▉碓矗豪霾呔W【作者來稿,有刪減】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