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編技藝是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的一項非遺項目,古稀老人崔毛則是該技藝的傳承人。但由于諸多因素限制,僅憑老人一人之力很難推動這門手藝傳承發展。
柳編制品包括笸籮、簸箕、升和筐等,由韌性強、質地柔軟的柳條經過排列組合和挑壓編織而成。柳條緊密排列,平整又美觀,而且經久耐用,可以使用幾十年,取材天然,符合環保要求。在以前,長子縣的家家戶戶都掌握著柳編技藝,除了自用以外還拿去銷售,有些農村家庭靠這門手藝把日子維持了下來。
但如今,如此美觀實用的制品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其背后有哪些原因呢?一方面,同許多老手藝一樣,柳編技藝費時又費力,一個小簸箕三四個小時編好,賣五六十元,大的則需七八個小時編織,售價八九十元。崔毛則老人編物件時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非常耗時間。年輕人不愿再從事這種費力勞神的工作。另一方面,柳編制品與其他現代工藝制品相比具有很大劣勢,例如比塑料制品成本高得多,所以價格更高,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隨之產生的后果是,由于盈利空間小等原因,年輕后輩不愿意從老人手上接過老手藝。
當老手藝的傳承陷入僵局,文化等相關部門應該加以干預。柳編制品并非一無是處,與塑料制品相比,柳編簸箕更加經久耐用,不會因磕碰而缺損邊角,甚至可以傳承幾代;柳編制品還具有質樸守拙的獨特美感,與當前受大家歡迎的清新簡約家居風格相合,具有開發的潛力。只要針對其特點加以保護、發展,柳編技藝就能夠傳承薪火,在新時代繼續發揮價值。
首先,非遺項目保護協會等機構可以探究柳編技藝與機器生產的結合,加快制作周期,提高生產效率,探索實現大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其次,如果柳編制品作為日用品的優勢不明顯,可以轉換思路,豐富柳編制品的種類,例如制作柳編花籃、小型笸籮作為家居裝飾品,發掘其市場潛力。除此之外,年輕人中的手工藝愛好者數量眾多,如果能將他們吸引到柳編技藝中來,對這一老手藝的傳承將是莫大的助力。非遺項目保護協會和政府文化部門應加大對柳編技藝的宣傳報道,將其魅力發散到更大范圍中去。
作者:王雪婷 工作單位:河北省任丘市石門橋鎮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