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
7月19日,黨媒《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仔細一看,竟然提到了“分紅”——“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現人人分紅紀實”。
眾所周知,1978年,“包產到戶”在小崗村實行,其中的18個農戶率先執行,從那以后的五六年間,小崗村確實要比其他地方發展好一些,在吃喝方面富裕了一些。
但在以后的20多年里,小崗村也就一直停留在這里了,他們依然蓋不起樓房、修不起公路、安不起電話、沒有自來水、沒有工廠、甚至連一所學校都沒有!
之所以出現報紙上的分紅盛況,源于實行集體經濟。
小崗村集體資產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在大包干紀念館前舉行。
以率先實行“大包干”聞名的安徽鳳陽小崗村,又嘗試集體主義的道路。
小崗村,作為中國改革第一村,已經載入歷史教科書,但“承包制只能解決溫飽, 并不能帶來富裕”,當初18個按手印成員之一的小崗村原村長嚴俊昌說。
此后在2004年的10月,新官上任的沈浩為尋求小崗村新的發展之路,帶著村干部等13人進行了一次“紅色之旅”,集中參觀了4個走集體經濟道路致富的明星村,大寨、耿莊、紅旗渠、南街村,學習他們集體經濟的經驗,反思小崗的發展之路。
如今40年過去了,由當時的“戶戶包田”到現在的村集體資產“人人持股”,村民們喜笑顏開。
“過去村民總感覺跟村集體關系不大,管不著也不得益。現在成股東了,還真金白銀分紅,一下子就跟村集體親近了。”一位“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深有體會地對記者說。
“大河有水小河滿,能分紅,關鍵是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 ”村民李錦柱說。
村民們樸實的語言中無不透露著喜悅和高興,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集體經濟”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集體化經濟的道路,實踐再一次證明,毛主席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
其實遠不止這一個事例,號稱“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是毛主席早在60年代末看了調查報告后就給出了這樣的批示:“這是農村光明燦爛的希望”。
還有有名的大寨村,“農業學大寨”是當時最有名的一句話,一系列富起來的村莊,都是堅持毛主席思想,走集體化道路的村莊,它們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后人毛主席的偉大與英明!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是毛主席將人民的一切裝在心里,想人民所想,一切為人民服務。所以毛主席時代,從一無所有到農業、工業、科技等各個領域都躍居世界前幾,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因為毛主席為國效力,更因為他的戰略思想和路線的正確。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
毛主席是正確的、英明的、偉大的。
毛主席是我們全中國、
全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英雄!
毛主席更是光照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
毛主席將永遠活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小崗村集體經濟分紅,實踐再次證明,毛主席才是偉大的經濟學家!
2018-07-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