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1979年賀子珍秘訪主席紀念堂:他只是睡著了…
點擊:  作者:孔東梅    來源:《聽外婆講那過去的事情-毛澤東與賀子珍》  發布時間:2021-02-07 08:34:31

 

1.webp.jpg 


曾幾何時,從井岡山到延安的蘇區上空閃耀著兩顆明亮的星——毛澤東與賀子珍,我的外公外婆。他們同生共死,度過中國革命最艱難的十年。

后來,累累傷痕使外婆偏離了原有軌道,從外公身旁消失了。外婆是西沉的彎月,外公是東升的旭日,再難相見。然而,月到半夜,日在中天,他們其實都是寂寞的。外婆記掛著天界的安危,外公思念著人間的冷暖,無奈為時已晚!外公外婆的傳奇成為永久的愛情悲劇。

1.webp (1).jpg

【1937年春,毛澤東和賀子珍在延安。】

1979年,外婆想去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30年了。外公已與世長辭,他安眠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毛主席紀念堂中。朱德、陳毅、彭德懷,這些外婆井岡山時期的戰友也已去世。物在人去,好不傷感。

然而,外婆堅持要去北京,盡管高齡而且臥床不起,她剛強的性格一如當年,沒有改變。現在看來,我認為北京之于外婆,其象征意義應該大于實際意義。外婆所堅持的,是一個老黨員、老戰士和老公民的權利,是一個母親和妻子的權利。

外婆一生中,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紅都瑞金工作、生活過,長征之后在陜北的紅都保安工作、生活過,還到蘇聯紅都莫斯科留過學。如果在革命勝利后,卻進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顯然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至于外公,人雖然已經不在了,但從延安離別的42年——特別是廬山相會以來的20年間,他與外婆的精神聯系早已超越了物質層次。能夠到外公生活過的地方看一看,對外婆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媽媽理解外婆,她知道外婆想來北京,想實現自己本應有的權利,想看看外公,想經常見到女兒和孫子孫女。只是外婆這樣一位人物的行動,往往要驚動許多部門,媽媽必須各處落實。首先是外婆的住處。

1.webp (2).jpg

【上世紀70年代,賀子珍(中)、李敏、孔東梅三代人】


70年代末,我們一家住在景山后面的部隊大院。媽媽聽說這里本要用作軍委大樓,后來外公不同意,“挨批了”,就改為宿舍。這樣的“軍轉民”建筑當然談不上適用,實際上就是高級筒子樓。把需要臥床的外婆接到這里顯然是不妥當的。

本來,媽媽是想讓外婆到北京后住進像上海湖南路一樣的“家”而非醫院里。但是原來選定的地方一直住著別人,騰不出來。最后還是選定了解放軍總醫院。
1.webp (3).jpg
【1947年賀子珍在沈陽】

媽媽說:去解放軍總醫院安排外婆從華東醫院轉院事宜時,她遇到過馮文彬(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外婆在紅四軍的戰友)和葉劍英(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弟弟,向他們談起外婆來京一事,表達了外婆希望來京的心情。他們對此是支持的。中央的態度則是:外婆可以隨時來往京、滬兩地,想住多久住多久。

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爸爸——外婆非常滿意的女婿“小孔”,為外婆來京一事默默做過大量工作。只是他已于1999年突然去世,同時帶走了多少沒來得及說的話。每當想到這里,我的心都會作痛。

1979年9月3日,也就是媽媽帶我回京上學的第三天,中央派專機把外婆接到了北京。這個日子離9月9日外公逝世三周年紀念日還有六天,離10月7日外婆70歲生日還有一個月。

在北京機場,外婆見到了前來迎接自己的井岡山姐妹曾志,她當時擔任中組部副部長。30年前,外婆即將進京時被組織部門阻止。現在,中央組織部門的代表歡迎她回家。外婆的漫長等待終于有了結果。

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我們全家都會去毛主席紀念堂。據統計:1979年毛主席紀念堂接待國內外來賓和各地群眾153萬人。然而那年9月8日迎來的,必將是最特殊的一位——那就是與我外公毛澤東有過十年患難夫妻生活的外婆賀子珍。

1958年在一次中央會議期間,外公在提議身后火化的倡議書上第一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后幾乎所有高級干部和重要民主人士紛紛簽字。1976年外公去世后,中共中央決定興建毛主席紀念堂,永久保留外公遺體。這一決定自有后人評說,但確實給了我外婆再次見到外公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她不幸中的萬幸。

1978年,中央開始安排各地老紅軍、老干部專程來京瞻仰毛主席遺容,很快就有25000多名老同志實現了再見一次毛主席的心愿。外婆則在上海足足等待了一年多。她剛剛乘專機到達北京,就要求前往紀念堂。媽媽、爸爸和醫護人員很是為難。經過勸說,外婆同意再等幾天。

在出發前兩天,大家對她做起了工作:
姨媽,到了毛主席紀念堂,不能發出任何響動,更不能大聲哭,這是紀律!

姨媽,你一定要答應哦,不能哭,要聽組織上的安排!我們就在您的身邊。

外婆頻頻點頭。她這一輩子是最遵守紀律的人,她聽組織的話。

外婆的紀念堂之行是保密的。《偉人安息的地方——毛主席紀念堂紀實》一書的附錄“毛主席紀念堂大事記”詳細記錄了自1977年到1992年來紀念堂參觀的中外重要人物,其中1979年9月只有一條記錄:“9月27日,盧森堡大公讓殿下,由宋之光副部長陪同,前來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外婆一行從位于北京西郊十里長街上的解放軍總醫院出發了。外婆用她可以活動的右手,緊緊握著一條精心挑選的白手絹。

外婆是坐著輪椅從面對天安門城樓的毛主席紀念堂北門進去的。媽媽和爸爸代她向北大廳毛主席坐像獻上一個心形花圈,左右緞帶上分別寫著:
永遠繼承您的革命遺志

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花圈的形狀,緞帶的文字,媽媽都是征求過外婆意見的。心的形狀可以代表外婆、媽媽、爸爸對外公的一片心和幾十年來的思念。“革命”和“戰友”,則是對外婆與外公一生的概括。

1.webp (4).jpg

媽媽和爸爸一左一右陪伴著外婆,在外公漢白玉坐像前合影。此時外婆和外公都坐著,目光望著前方的天安門。照片留下這個歷史性的瞬間:自1937年延安鳳凰山合影后,賀子珍與毛澤東又坐到了一起。外婆紀念堂之行照片作者為《人民日報》攝影記者呂相友。

20世紀50、60年代,呂相友在很多重大國事場合為我外公拍照。外公逝世后,他又和我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次他應我父親之托,全程跟隨,盡心盡力地拍攝了外婆當天在京的全部活動。惟一的遺憾就是呂伯伯本想采訪我外婆,談談在紀念堂活動的感受和心情,但因外婆中風后講話困難而未能實現。

隨后,外婆被緩緩推進瞻仰廳。升降機緩緩托起水晶棺,外公又出現在外婆眼前。

其實,不用親人和醫護人員提醒,我想外婆自己也下過決心:不能哭。20年前,在突如其來出現的外公眼前,外婆雙淚長流,不能自已。那次,丈夫坐在自己對面,叫自己不要哭。而她甚至沒有看清他的面龐、眉眼,還有那著名的下頜上的痦子……這次,她決心好好看看他!不能哭,千萬不能哭。

這次,丈夫躺在自己面前。一層透明但冰冷的水晶,將外婆所在的人間與外公所在的真空隔絕開來。外婆覺得:外公只是睡著了。他不是神,他是人,他也需要睡覺。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在罩子外面,包括他的妻子、女兒。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外婆更熟悉外公的睡姿,也沒有誰對他的睡眠更有感情。從井岡山到鳳凰山,十年來一個個不眠之夜,他們共同度過。她一天所忙碌的,為之付出半生的,無非就是讓失眠的丈夫睡個好覺。現在,他終于睡著了,而且睡得很沉。

淚水不聽外婆的,它又涌出來了。外婆緊咬著那塊白手絹,不讓自己哭出聲來。外婆聽組織的,整個參觀過程中,外婆無語。幾十年來,為了丈夫毛澤東,為了愛情,為了家庭,她流過多少次淚,只有自己知道。今天,70歲的外婆流下的,可能是人生最后的眼淚。現在,這滴淚正含在她的心中。

媽媽也哭了。她想起三年前,自己最后一次見到父親的那天。

當時的外公,已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情。他發現女兒站在自己面前,想說卻又說不出來,左手便用食指和拇指做了一個圈,給媽媽看。淚水模糊眼簾的媽媽不解其意,她起初以為外公是在問女婿孔令華(“令”諧音“零”,代表圓圈)的情況,但不敢確認。但她知道,外公的時間不多了。

外公去世后,她把此事講給朋友聽,有人幫她分析:“圓圈是否代表你母親的名字桂圓呢?他放心不下她吧?”媽媽覺得很有道理。

然而,近年我從民間又聽到了這樣的說法:外公去世那天,正是中秋月圓之時。1976年是閏年,9月8日是八月十五,9月9日是八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兩天都可以說是中秋節。八月中秋,正是外婆的生日。桂子飄香,花好月圓,所以得名桂圓。

在人生的最后時刻,外公所想起的,是月亮,還是桂圓?也可能是盼望親人團圓!

外公是個與月有緣的詩人,他的詩詞中,有直接提到月字的,如“一彎新月向西流”、“望橫塘半天殘月”;有直接描寫中秋的,如“佳節隨令至”;有間接描寫月亮的,如“寂寞嫦娥舒廣袖”……但每首均與女性,特別是妻子有關……

“紅太陽”毛澤東,此時想起了向人間灑下柔美銀光的月亮,想起了給予他家庭溫暖和兒女親情的妻子。據說,在病危前夕,他還想起了故鄉韶山沖,想回到終生疼愛自己,自己終生摯愛的母親身邊,頤養天年。

然而,時間結束了。就在媽媽淚別外公后的幾個小時,1976年9月9日0時10分,他在月光照耀下離開人世。此時,中秋剛剛過去十分鐘。

外婆與外公的北京相會就要結束了,一共也還沒有十分鐘。輪椅緩緩前行……

大家把外婆送到休息室,那里懸掛著按外公手跡復制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外婆是最有資格評論此詩的人之一。

這,不單因為她為長征痛別了父親、母親和愛子,她還是中央紅軍走過萬里長征的女戰士之一,是領導紅軍長征勝利者毛澤東的夫人,也不單因為她在長征中生下并送走了自己的女兒,在長征中為掩護戰友身中17塊彈片……

因為,這首《七律·長征》,是外公在1935年9月29日在甘肅渭南向全軍朗誦的。而那一天,正是八月中秋,是外婆26歲生日。

1.webp (5).jpg

【1937年春,賀子珍和毛澤東在延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外公獻給妻子的禮物,是千萬人用血淚凝成的笑。

望著丈夫龍飛鳳舞的字跡,外婆默然無語。這滴淚,已經在她的心中打轉。她耳邊仿佛響起了“十送紅軍”的樂曲,“幾時里各人馬,該支個再回山?”拿山、五斗江、望月亭……

時間似乎在此凝固。

1.webp (6).jpg

不知過了多久,媽媽和爸爸才緩緩推起輪椅。外婆被女兒、女婿推著,出了休息室,離紀念堂越來越遠。此時,記者為他們三人照了一張相。外婆意識道:要離開天安門,離開外公了。

1.webp (7).jpg

被人扶下輪椅,外婆坐進車里。媽媽也在母親左邊座位坐下,母女不約而同望著窗外。此時,媽媽已是淚流滿面。外婆的眼眶也濕了,淚水卻落不下來。

她看見了,“臺高里各十丈白玉柱”,遠遠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望紅臺。她一輩子都在守望的地方,千萬人一輩子都在守望的地方。

1.webp (8).jpg

(作者:孔東梅;來源:昆侖策網,本文節選自《聽外婆講那過去的事情-毛澤東與賀子珍》)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