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孫經先 | 駁“官方首次承認餓死3860萬”
點擊:  作者:孫經先    來源:“思想火炬”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21-02-06 13:53:59

 

這些話是“《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偽造的。他偽造了這些話,然后又聳人聽聞的編造了“官方首次承認餓死3860萬”的謊言,并把制造這一謠言的責任強加到金沖及身上。


1.webp (6).jpg

 

最近,一篇題名為《官方首次承認“三年自然災害”餓死3860萬人》(以下簡稱“《首次承認》”)的文章在網絡和不少微信群中流傳。這篇文章公然采取偽造的方法,編造了“官方首次承認餓死3860萬人的”重大謠言。

 

一個偽造的說法

 

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著名黨史研究專家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一書中,首次披露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餓死的民眾達3860萬人。


這篇文章說:金沖及的這部書指出:“按照1950年中期以后毛澤東鼓勵增加人口準備打仗情況下的官方人口統計資料,大陸每年增加人口數字都在千萬以上。但到了1960年的大陸人口不僅沒有增加,還減少了1000萬人,1961年又進一步減少340多萬人。僅兩年的數字相加,不僅少增加2560萬人,反而還減少了1300萬人口。除去育齡婦女因病弱減少生育外,中國大陸因缺少糧食死亡了3860萬人……。”

 

為此,我們專門查證了金沖及的這部書。經查證,金沖及的原文如下:

 

在這個時期(指三年困難時期)內,“全國因缺糧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大幅度增加,加上育齡婦女因病弱者增多而使嬰兒出生率大大減少,導致新中國成立后總人數第一次出現下降。據現有統計資料看:中國人口總數(未包括臺灣、港澳和華僑)在一九五四年首次突破六億人。一九五八年為六億五千九百九十四萬人,比上年增加一千三百四十一萬人。一九五九年為六億七千二百零七萬人,增加一千二百十三萬人。而到一九六〇年只有六億六千二百零七萬人,下降一千萬人。一九六一年為六億五千八百五十九萬人,又下降三百四十八萬人。這兩年共下降一千三百多萬人。(到一九六二年經濟情況有了好轉,才上升至六億七千二百九十五萬人,比上年增長一千四百三十六萬人,超過了大饑荒前的人口總數)”

 

由此可以知道,金沖及的這段話中沒有“按照1950年中期以后毛澤東鼓勵增加人口準備打仗情況下”這些文字,更沒有“中國大陸因缺少糧食死亡了3860萬人”這句話。這些話是“《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偽造的。他偽造了這些話,然后又聳人聽聞的編造了“官方首次承認餓死3860萬”的謊言,并把制造這一謠言的責任強加到金沖及身上。


我們還要指出,金沖及上面這段話中所提供的人口數據都不是“首次披露”的,這些數據早在1983年就已經由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的。

 

關于兩個基本數據

 

那么《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是怎樣編造“餓死3860萬”這一數字的呢?由于他用于編造餓死人數的方法具有代表性,我們對他的方法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該作者使用了兩個基本數據:


基本數據(1):1958年和1959年我國人口增加了2560萬人;

基本數據(2):1960年和1961年我國人口減少了1300萬人。

根據這兩個數據,該文作者編造了“餓死3860萬人”。

 

為了揭露這一謠言,我們需要指出,這兩個基本數據都是錯誤的。

 

1983年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949—1982年期間我國的戶籍統計人口數據(隨后國家統計局和公安部又在1988年公布了這一期間我國更完整人口統計數據)。按照這些數據,可以計算出我國這一期間每年人口增加的數字。

 

這一期間每一年的人口增加的數字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計算:

 

第一種方法:用這一年的歲末人口減去上一年的歲末人口數;

第二種方法:用這一年的出生人數減去這一年的死亡人數。

 

由于我國這一期間國際移民人數很少。對人口數字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按照上述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每年人口增加的數字應當是相等的。


但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就是:按照上述兩種方法計算得到的每年人口增加的數字出現了不相等的情況,并且這兩個應當相等的數字之間在許多年都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這種情況就是“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

 

從1983年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公布以后直到2010年這近三十年的時間內,上述這一重大矛盾始終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這種情況為“餓死三千萬”的炮制者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他們充分利用了這個想象空間,隨心所欲的編造各種餓死人的“大數字”。


所以,為了正確的研究三年困難時期的人口變動問題,首先就必須對上述這個“國家統計局人口數據中的重大矛盾”做出完整的科學解釋。

 

我們在2010年前后,用了很大的精力研究這一問題。最終對這一“重大矛盾”做出了完整、系統的科學解釋。這就從根本上擊中了“餓死三千萬”的要害。

 

《首次承認》的作者首先計算了我國1958、1959、1960、1961年的人口增長的數字。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計算這些數字可以由兩種方法。用第一種方法和第二種方法計算這幾年人口增長數的數字分別見下面的表1和表2中的第二列(“第一組數字”)和第三列(“第二組數字”)


表1  1958、1959年人口增長的兩組數字(單位:萬人)

 

第一組數字

第二組數字

兩組數字之差

1958

1,341

1,124

217

1959

1,213

677

536

合計

2554 

1801 

753

 

表2  1960、1961年人口增長的兩組數字(單位:萬人)

 

第一組數字

第二組數字

兩組數字之差

1960

-1000

-304

-696

1961

-348

249

-597

合計

-1348

-55

-1293

  

這兩組數字之差見第四列。作為嚴肅的學者,要研究這一期間的人口變動, 就應當實事求是的同時列出這兩組數據,并且對這兩組數據之間為什么出現巨大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但是《首次承認》一文作者故意向讀者隱瞞了第二組數據(而只給出第一組數據計算得到的結果),隱瞞了這兩組數據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一基本事實,從而回避了對下面這兩個關鍵問題做出回答:


(1)這兩組數據為什么存在巨大差異?

(2)這兩組數據究竟哪一個更符合實際情況?


 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我們得到的結論是:


結論1  在1954—1959年(主要是1956—1959年)期間,由于工業發展的需要和大躍進運動的發動,我國出現了從農村到市鎮的人口大遷移活動,至少有3,000萬以上農村人口遷移到市鎮,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大批遷移重報戶籍人口。截止到1959年年底為止這類人口的數量約為1,162萬人。其中在1958年和1959年產生的這類“遷移重報戶籍人口”的數量分別為217萬人和536萬人,合計753萬(即表1中最后一列的數字。)按照《首次承認》一文作者的方法,這753萬人被計算到餓死人數的數字之中了。

 

結論2   我國在1960年前后進行了實施《戶口登記條例》的工作,1964年進行了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這是兩次戶籍整頓工作,在這些工作中上述結論1中的1,162萬遷移重報人口的戶籍在1960年年到1964年這一期間被注銷了(這種情況我們稱為“遷移重報注銷”)。

 

結論3    由于我國經濟出現重大困難,我國在1960年下半年到1963年期間開展了大規模精簡市鎮人口的運動,2,300萬以上的市鎮人口被精簡返回農村。在這一過程中產生漏報戶籍人口數為1,482萬人,即這些人從市鎮被精簡并注銷戶籍,但他們沒有及時在農村辦理戶籍遷入手續,成為沒有戶籍的人。(這種情況稱為“遷移漏報”


結論4   由于上述結論2和結論3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1960年到1964年期間,我國人口統計數據減少2644萬人,其中1960減少696萬人,1961年減少597萬人,合計減少1293萬人(即表2中最后一列的數字)。按照《首次承認》一文作者的方法,這1293萬人也被計算到餓死人數的數字之中了。


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研究》2011年第六期發表的文章《關于我國20世紀60年代人口變動問題的研究》中對這些結論進行了詳細論證。這里不再重復。


由此可以知道,在表1和表2的兩組數據中,第一組數據是錯誤,而第二組數據是符合實際的。由此可以知道,在“《首次承認》一文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數據1”(1958年和1959年我國人口增加了2560萬人)中包括了這兩年產生的“遷移重報人口753萬人”(這一數字應該從這兩年增加的2560萬中扣除);“基本數據2”(1960年和1961年我國人口減少了1300萬人)中包括了由于上述結論4中所敘述的兩個原因造成的人口減少的1293萬人(這個數字也應該從這兩年減少的數字的中扣除)。

 

《首次承認》的作者是怎樣編造“餓死3860萬”的?

 

按照《首次承認》作者的思維邏輯,他由第一組數據(我們已經指出這組數據是錯誤的)得到,我國1958、1959年這兩年的人口增加了2554萬人(他把這個數字寫成了2560萬)。他認為1960、1961年 這兩年也應當增加這么些人,但是這兩年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1348萬人。(他把這個數字寫成了1300萬)

 

如果假定以上數據和計算都是正確的,按照正常的邏輯可以得到“1960、1961年(比1958年和1959年)多死亡人口+少出生人口”的數量為3902萬(=2554萬+1348萬)人(《首次承認》的作者把3902萬寫成了3860萬,他出現了計算錯誤)。

 

下一步計算該文作者出現了邏輯混亂,他得到的3860萬(應為3902萬),應當是1960、1961年(與1958、1959年相比,下同)多死亡人數+少出生人數。為了得到1960、1961年的“多死亡人數”,還應當減去這兩年的“少出生人數”。

 

我國1958——1961年的人口出生情況見下表。

 

表3.  1958—1961年人口出情況

 

出生人口(萬人)

1958

1905

1959

1647

1960

1389

1961

1189

1960、1961年少出生

974

 

由此可以知道,1960年和1961年(比1958年和1959年)少出生了974萬人。所以《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在得到了上述的3860萬(應為3902萬)之后,他還應當從這個數字中減去974萬。但是他為了得到更加聳人聽聞的數字,卻故意不做這個減法運算。僅此一條,他就把餓死人數又擴大了974萬人。

 

按照第二組數據計算的結果

 

 

我們前面已經指出,關于1958—1961年期間的人口增加的情況,存在兩組數據。《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故意向讀者隱瞞了第二組數據,他故意只用第一組數據計算。下面我們看一下用第二組數據計算的結果。

 

按照他的計算方法,如果使用表1和表2中的第二組數據,計算的結果如下:

 

我國1958、1959年這兩年的人口增加了1801萬人。1960、1961年 這兩年也應當增加這么些人,但是這兩年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55萬人。所以,“1960、1961年(比1958年和1959年)多死亡人口+少出生人口”的數量為1856萬(1801萬+55萬)人。扣除這兩年少出生的947萬人。1960、1961年(比1958年和1959年)多死亡人述為882萬人。

 

三年困難時期我國許多地區出現了由于缺糧現象導致的浮腫病、干瘦病這一類疾病流行的情況。由此導致了非正常死亡現象的出現,這就是一些人所說的“餓死”。


根據許多地區地方志和檔案館的記載,可以估計出這類非正常死亡人數占“多死亡人數”的百分比約為30%左右。《首次承認》一文作者把“多死亡人數”全部計入“餓死人數”,這是他的又一個錯誤,由于這一原因。他又把“餓死人數”有夸大了500—600萬人。

 

由此可知,按照第二組數據計算1960、1961年(比1958年和1959年)多死亡人口為882萬人;按照第一組數據計算,得到的結果應為2928萬,但是由于《首次承認》一文的作者故意少進行了一次減法運算,同時他的計算出現了一些偏差,他得到的數字是3860萬人。《首次承認》一文的結果比用第二組數據得到的數字多了約3000萬人左右。

 

綜上所述,在《首次承認》一文作者所得到的“餓死3860萬人”這一數字中,包括了

 

(1)1958年和1959年產生的遷移重報人口753萬人;

(2) 1960年和1961年出現的遷移重報注銷人口和遷移漏報人口1293萬人;

(3)1960年和1961年的少出生人口974萬人。

 

這三方面的人口合計3020萬。由此他把這一期間的“餓死人數”夸大了3020萬人。

 

然后該文作者把它自己使用完全錯誤的方法計算得到的數字強加到金沖及先生身上,編造了“官方首次承認‘三年自然災害’餓死3860萬人”的謠言。

 

 “餓死三千萬”的一個基本的錯誤思維邏輯

 

通過上述這個例子,我們把“餓死三千萬”的炮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個荒謬的邏輯做一個總結。

 

三年困難時期我國確實出現了人口統計數據大量減少的情況。這種減少的情況可以總結如下:

 

(1)在1954—1959年(主要是1956—1959年)期間,我國出現了遷移重報戶籍人口1,162萬人。這些人口在1960—1964年期間被清理,造成我國戶籍人口統計數據減少1162萬人;

 

(2)我國在三年困難時期進行了市鎮人口大精簡運動,在這一過程中產生遷移漏報戶籍人口數1,482萬人,造成我國戶籍人口統計數據減少1482萬人;

 

(3)我國三年困難時期出現了出生人口減少的情況。由于這一原因造成我國戶籍人口統計數據減少大約1000萬人(根據計算基準的不同,數字有所不同)。

 

由于以上三方面原因。造成我國三年困難時期的人口統計數據的數字減少約3600萬人。

 

這種情況的出現為“餓死三千萬”的炮制者們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他們炮制“餓死三千萬”的基本手段就是千方百計的使用各種方法,把由于以上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統計數據減少的3600萬人(中的全部、或者絕大多數)計算到“餓死人數”的數字之中。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來源:“思想火炬”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