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詠慷:從畫像上的主席到心目中的毛澤東
點擊:  作者:詠慷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1-05-17 07:17:59

 

1.webp (14).jpg
 
 
毛澤東是永恒的話題。紀念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和學習黨史,當然離不開紀念毛主席。

對毛主席我從小懷感恩之情,是他領導的人民軍隊給了我生命,并一步步走到今天。

但我最早接觸的,只是畫像上的毛主席——剛記事兒時就聽長輩和幼兒園老師念叨:我們的領袖叫毛澤東,職務是“主席”,同時把他老人家的像指給我看。從此我“認識”了毛主席。當時還聽說他有一個孩子也在八一學校讀書,感覺他和諸多家長一樣,也是我軍一名干部,不過職務最高。

1.webp (15).jpg


漸漸,我發現長輩和老師們對毛主席的崇敬,不是單純憑職務高低所能形成的。原因無他,蓋由于他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心里想的都是人民、人民!

看著毛主席像,我一天天“長大”。識字后,除從課本上讀到不少他的故事,我更感興趣的是其“作品”。上世紀50年代的一個周末,我從遠在京郊的學校回家,見到一本臧克家講解的《毛澤東詩詞十八首》,便饒有興致地讀起來。沒想到一讀就入迷,隨聲唱影地讀過后,有些竟能囫圇吞棗地背誦下來。 

出于好奇,我想,人們越說詩詞“不易學”,我越要探個究竟,看到底有多難。頗長一段時間內,我幾乎每天背誦一首詩詞精品。而毛主席詩詞,正是幾千年源遠流長的詩歌長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恰如高亨教授1965年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水調歌頭》詞中所吟誦的:“細檢詩壇李杜,詞苑蘇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同時又聽說,1936年2月毛主席率紅軍東渡黃河突破閻錫山軍的防線,順利到達山西石樓縣留村,寫下最能代表他豪放風格的《沁園春·雪》,曠達疏宕、雄勁縱橫,凝練明快、揮灑自如,驅辭用典、意豐旨厚,無論在創作時序上還是意蘊上,都可視為毛主席詩詞的一次升華,也是他長征詩詞的一個瑰奇終篇和完美收官。此詞寫罷并未發表。近十年后的1945年9月,毛主席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柳亞子索詩,他才將《沁園春·雪》贈予。柳讀后驚呼“千古絕唱”。《新民報晚刊》編輯吳祖光在“柳詩尹畫聯展”上看到此詞,抄錄后刊出。短時間內重慶十幾家報刊轉載,全國轟動。蔣介石大為震恐,如芒刺在背,立即找來“國民黨一枝筆”陳布雷:你看毛澤東這詞,是他寫的嗎?

陳布雷回答:是的。據我所知毛澤東對中國古代文學和歷史非常精通,填詞作詩,算不得難事。

蔣介石又問:你覺得這首詞寫得如何?

陳答:氣度不凡,真有氣吞山河如虎之感,應該說是詩詞中難得的精品。

蔣介石立即指示國民黨中宣部暗中布置,組織有國學底子的人同寫《沁園春》,企望選出佳作以國民黨領導人名義發表,將毛主席比下去。不長時間,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和詞”幾十首,大肆“圍剿”毛主席“詠雪”詞。但這些唱和與毛澤東詞作的辭藻、立意高下判若云泥。外電評論:“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除文學修養、人生閱歷不同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毛澤東詞作的底蘊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字里行間是“人民信仰“的內涵。

毛主席此時在我心目中,更多的是足以同古今一流詩詞大家媲美的卓越詩人。他卓越在哪里?概因其詩作字里行間無一般詩人作品中易有的“小我”,只有人民這一“大我”。
 
 
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接觸毛主席其他著作,當然也讀其他領導的文章,照樣喜歡比較著讀,越讀越有強烈感覺:同是政治家,毛主席為何高明一籌?我想原因有二:一是毛主席著作的魅力及其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文學修養。他極深厚的文學修養一般領導難以企及。

我曾用各種能擠出的時間,精讀過十幾遍《毛澤東選集》。每當翻開它,就會感到鮮明的個人風格,絕不像有些干部的文章那樣千人一面、明顯出自秘書或寫作班子之手。毛主席倡導領導干部親自動手,把這視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他首先如此,不僅早年辦《湘江評論》,約稿未收齊,曾冒酷暑和蚊叮蟲咬,一月內寫了40篇文章;其間又背著雨傘走村串戶調查數月,寫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為確立革命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后來即使已成為黨的領袖,他照樣不憚勞苦、自己動手,指揮打仗再忙再累,條件再苦再差,都堅持親自起草文章、電報、講話提綱,撰寫社論、新聞通訊……新中國成立后針對一些領導寫報告或講話稿讓秘書代勞,他說:“我寫文章從來不叫別人代勞”,“秘書只能找材料,如果一切都由秘書去辦,那么部長、局長就可以取消”,明確要求“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寫,要自己動手”。(見《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9頁)

毛主席那種風格、語言、做派,浸到骨子里,溢于字表,穿透紙背,非其莫屬。縱橫比較,他堪稱人類歷史上當之無愧的文化巨匠,著述效率之高更是驚人,5萬余字的《論持久戰》,一周內一揮而就。

中國是文章的國度,青史不絕文不絕。人們常說文有漢司馬、唐韓柳、宋三蘇、清康梁,群峰逶迤。毛主席絕對算得上一個,堪稱文章群山中巍峨的險峰。

毛主席文章高明一籌的另一原因,是有著旗幟鮮明的人民性。

1919年4月,他從北京回到家鄉,在斗爭實踐中研究、比較、檢驗了各種學說。次年春,再度赴京,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史》等,宇宙觀、社會觀、人生觀發生根本轉變,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見《學習時報》2021-1-23汪勇《毛澤東是如何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從此,他對中國和世界有了完整、立體的看法,時時清醒地預料時局發展,思索的問題為中國和世界的走勢提供了獨到目光。

如針對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徹底否定斯大林,蘇聯一步步“變修”;美國也不斷鼓吹“和平演變”,企圖通過文化滲透將社會主義國家演變成資本主義國家;毛主席極有預見性地指出:

“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里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見《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斗爭,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和幾十年,中國就可能變顏色。”(毛主席1961年在七千人大會的講話)


一心為人民著想的毛主席生前不惜“得罪”某些對社會主義道路不理解的“同路人”,就是看到中華民族一旦接受惟利是圖的金錢價值觀,失去道德倫理的支撐和約束,偽劣假冒和坑蒙拐騙將充斥整個社會。他甚至寧肯自己“摔得粉碎”也在所不惜!

此時的毛主席,在我心目中,已是完全代表人民利益的一流文學家、政論家、革命家!
 
 
回想起來,我青年時期對毛主席的景仰,受周恩來總理影響最大、最直接。有兩年,因了特殊的歷史條件,我曾多次聆聽周總理面對面教誨,最難忘懷的是其座右銘:對毛主席要“跟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

中學畢業后,我參軍入伍,一氣干了40年。在部隊,特別是在軍校學習期間,我最感興趣的是中共黨史和軍事。

1.webp (16).jpg

大量戰例使我真切感到毛主席堪稱神一般的存在。其用兵如神的原因,蓋由于他代表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的是人民戰爭。正像不少人說:如果沒有毛主席,中華民族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幾十年。的確,世界上有多少共產黨“資歷”跟中共相仿?其如今境遇如何?如一些外國評論家所云:代表人民利益的毛澤東是按鐵血規則,靠硬碰硬的軍事對決贏得成功。他出神入化的戰爭指導,在長期基本無后方、無后勤的極艱難困苦條件下,統率人民軍隊贏得各種類型的戰爭,顛覆了包括《孫子兵法》和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在內的所有兵學圣典規定的軍事法則,不僅實現了恩格斯“無產階級的解放將在軍事上有自己的表現”之預言,而且成為西方軍界長期解不開的迷,聳起軍事史上無與倫比的高峰。

僅從建國后我不少親屬、戰友參與過的戰爭看,1949年開國大典時,解放戰爭尚在繼續;幾乎與抗美援朝同時,國內展開了大規模剿匪作戰,剿滅土匪數千股,2百多萬人,根除了數千年匪患;在東南沿海同蔣軍作戰,持續近20年;贏得中印邊界自衛還擊戰、抗美援越、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收復西沙之戰的勝利。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霸均以中國為敵,大規模侵略戰爭危險空前嚴峻,毛主席又作出“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從1964年到1976年,使我國西部崛起40多座工業城市,基本形成了他所要求的“山、散、洞”戰略布局。許多外國軍事家評論他是“能把沙子擰成繩子的人”,他領導的人民軍隊在軍事上可打一百分!縱觀歷史,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關于中國的歷史幾乎都是灰暗的,只是從毛主席及其率領的黨登上歷史舞臺,中國歷史才有了亮色。他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欺凌的亂局;開創了無吸毒、性病、賭博、黑幫、腐敗等丑惡現象,各族人民親如兄弟、昂揚向上、路不拾遺的新局面。在創立和建設新中國過程中,他以嶄新的文化塑造出煥然一新的中華民族。前巴基斯坦總理布托說得好:像毛澤東這樣的人物,也許1000年只能產生一位;他占領了舞臺,以天才的靈感寫下了歷史的篇章。
 
 
因有親屬長期在軍委辦公廳工作,使我接觸過一些開國將帥及其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黃克誠大將在《關于對毛主席的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態度問題》中說:

毛主席這面鏡子在大家心中是絕對完美無瑕的,因為無論在最艱難的長征時期,還是在稍有好轉的延安時期,一直到解放后,沒有人見過毛主席為自己哪怕是生活中的一絲私利要求過,“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說起來簡單,但是能讓上千萬的黨員干部做到,歷史上除了毛主席沒有第二個。


無數事實可以證明,毛主席永遠是站在最苦最窮的老百姓的立場上說話,在他心里最正確的永遠是人民。……人民群眾的事情沒有商量,人民群眾的利益永遠是第一位,不管誰只要和老百姓為敵就是毛澤東的敵人,這就是毛主席幾十年不變的立場。


(見《解放軍報》1981年4月10日頭版頭條和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黃克誠傳》《南樓往事:301醫院保健醫生的回憶》)


因了毛主席及其帶領的人民軍隊,普通老百姓才開始有了夢想。當舉紅旗的人告訴他們有權利過好生活,他們驚訝、欣喜、沖動,然后跟著打土豪分田地,幫紅軍救治傷員,給紅軍當向導,很多人就這么赤著腳跟上紅旗,無論走到哪里。

1.webp (17).jpg

當然,毛主席的路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坎坷。其百折不撓更多體現在黨內多次蒙冤。他智慧超人、膽識過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黨內因堅持正確主張而孤立,受排擠打擊的事司空見慣。特別是遵義會議前他受到各類處分20多次。但挫折和冤枉都沒動搖過他為人民解放事業忍辱負重、殫精竭慮、攻艱克難的執著。井岡山時期,他曾被撤掉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9年紅四軍召開“七大”,身為領導的毛主席居然落選,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紅四軍,后因病請假不參加“八大”,又被懷疑“鬧情緒”,挨了“黨內警告”,無奈下只能被擔架抬到會場。1932年10月更大的挫折來了,中央政治局全體把毛澤東“選”下臺,理由是共產國際要求打武漢,毛主席說想都別想;打南昌,毛主席說也不行;打贛州,毛主席說那是銅墻鐵壁,也打不下來。這次挫折十分嚴重,連其弟弟、弟妹、夫人賀子珍都受到牽連,很多人有了顧忌,不敢接近毛主席。他為了不牽連別人,也很少和別人談話,說:那段時間鬼都不上門。“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更可怕的是,長征差點沒把毛主席帶走。一直到最后博古才提出“還是要帶毛澤東走”——是為其在長征前所做的最正確決定。

世上最怕的是忠誠的人被誤解,被誤解的人不能堅持到底。毛主席堅持下來是信仰的力量。他一生不是為自己、完全是為人民而活的一生。

如今雖然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真應實打實地了解他的真實經歷,感悟他的初心,看他關鍵時刻如何抉擇,面對困境時如何突破,遇到誘惑時如何自律,遭遇誤解時又如何堅守,去體會他的格局、思想、意志和境界。

拿破侖說過:世界上有兩種力量強大,一種是思想,一種是劍,而思想將最終戰勝劍。毛主席逝去的幾十年里,其形象經歲月磨礪,在我心中越來越血肉豐滿。他帶走了他的劍,卻留下他的思想。他的著作我每看一次,都會對國家、社會、人生的很多認識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歷史曾誤解過毛主席,但人民最終證明了他;今天可能還有一些人誤解他,但歷史最終定會證明他。和毛主席的經歷、成就相比,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但他自己卻甘愿做普通人,其流傳最廣的名言是:為人民服務。

此時的毛主席,在我心目中已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軍事家、戰略家。
 
 
轉眼我到了從部隊退役的年齡,一方面可有更多時間思考有關毛主席的事,另一方面可多回一回家鄉。

我老家是廣東東莞,但過去我卻沒在那里生活過,故鄉之于我,像漫漫銀河系里一顆遙遠的星辰。近年我曾多次回東莞,僅走馬觀花就看到它不僅有濃厚的嶺南風韻,而且已迅速向現代化靠攏:那平坦寬闊的公路、鱗次節比的高樓、五顏六色的燈光、有國際水準的企業……令我仿佛享受一曲旋律優美的音樂,不能不在心底贊嘆:家鄉變化真名不虛傳!

似是一張顯示身份的名片,我的家鄉麻涌鎮是當年陳殘云掛職東莞縣委副書記兼麻涌公社副書記時創作《香飄四季》的所在地。當我回鄉瞻仰,不能不為這位前輩作家的思想和行為所感動,也不能不被其強烈的責任感撞擊靈魂。

麻涌風景每年都在變化,只因地形、交通等客觀條件所限,它前些年沒靠引進外資、發展加工業迅速致富,經濟水平在東莞各鎮屈居末端。然而正像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所云“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其直接效果就是保留下一批越來越顯珍貴的土地、河流,蘊蓄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1.webp (18).jpg


我不禁聯想到當年在延安,毛主席對從新疆輾轉返回的徐向前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雞就有蛋”。(見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徐向前《歷史的回顧》554頁)如今把毛主席頗具哲理的話拈來品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見哲學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可它處處體現在生活中。

家鄉人民不斷克服困難,將幾年前還野草瘋長,垃圾成山,臭氣熏天,惹路人掩面而過的“撂荒地”建設成生態旅游圈。華陽湖濕地逐漸形成日益完整的水上游覽內環線,串聯起芭蕉小筑、古橋遺韻、龍舟競渡等游憩點,日游客量可達數萬人。此外,它還要通過打造十幾公里長的水上生態綠道,依托河涌、祠堂、涼棚、嶺南傳統村落等“麻涌八景”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出頗具規模的景致。華陽湖從此也成為一種象征——它是家鄉人改天換地的戰場,是地域升騰起的故鄉情結。水的氣味彌漫在每一寸生活空間,它濕漉漉地涌來,人們全身都能感覺到暢快。

多年來我曾造訪過中華大地的無數湖泊——浩瀚無垠的青海湖,水光瀲滟的西子湖,傲視“世界屋脊”的那木錯湖,環抱岳陽樓的洞庭湖,映襯滕王閣的鄱陽湖,藏著眾多歷史故事的昆明湖,躋身大學校園的未名湖……有的使人聯想到魯莽的壯漢、富態的貴婦、威武的將軍、睿智的學者、沉吟的詩人……而華陽湖,或許是未施粉黛的淳樸村姑。

從華陽湖沿河前行,經過片片幽深林地,我又走進祖居所在地東太村采風。黨委書記兼村主任陳健新介紹:毛主席關于“組織起來”的思想在廣大群眾中一直深入人心。他們打破原有“東太股份經濟聯合社”土地資源分散在各生產隊手上、難以集中共同發展的制肘,成功完成了新建輕軌車站及其周邊征地項目開發、若干重點項目招標等一系列矛盾錯綜復雜的新任務,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受到市、鎮領導認可。

毛主席在《組織起來》中指出:“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毫無例外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勞動大軍。”“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于永遠的窮苦。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這是人民群眾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窮苦變富裕的必由之路”。(見《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頁)東太村現在這種“組織起來”,顯然已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內容豐富的提升。

我又翻閱了毛主席親自編輯并書寫序言、按語的《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我國農業通過土改解決了農民幾千年的夢想“耕者有其田”后,能否富裕、發展?如不走集體化道路,很多事情不可能做到。單說新中國修建的86000多座水庫,單干能修起來嗎?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沖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重溫毛主席這些文獻及《論十大關系》等著作,對發揮黨的先進性和引領力,調動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積極性、創造力,匯集各方智慧形成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仍具現實意義。

家鄉的巨變使我進一步理解到:對國家治理毛主席有一個基本要求和理念,即共產黨必須堅持的宗旨——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作了經典論述:“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此時的毛主席,在我心目中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經濟學家、改革家。
 
 
1938年毛主席曾給抗大學員題詞:“碰了釘子時,就向釘子學習,問題就解決了。”(見《北京日報》和《福建黨史月刊》2015年第7期)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貿易戰,打醒了中國人,打跑了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啟發人們重新認識毛主席。席卷全球的疫情更加證明,毛主席創立的社會主義是正確道路!它使我聯想到歐洲中世紀曾遭鼠疫襲擊,導致兩千多萬人死亡,是當時歐洲人口的1/3!瘟疫徹底改變了許多、證明了許多。我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勝利,就是因中國共產黨踐行了仁政、善政、為人民服務的傳統理念。

2020年,包括很多西方“自由主義”信徒都驚訝地發現,平時不相信“組織”的力量,也看不到“組織”存在,但一旦遇到災難,“組織”無處不在。可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共產黨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政黨。全世界整個歷史長河中,都找不到這樣的組合。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解讀與認知更加久遠的歷史,讀懂毛主席,無疑有很大價值。他的偉大在于敬重人民,推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人民觀,顛覆千年官吏奴役百姓的傳統,要求干部做人民勤務員、官兵一致、干群平等、男女平等,旗幟鮮明反對搞特權。他針對革命勝利后易產生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傾向,提出凡能勞動的“縣區鄉三級黨政主要干部,每年抽一部分時間下田參加生產”,由此形成了干部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制度,深入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聽民意、察民情、聚民智,增進黨群干群關系,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風……毛主席傾心打造人民當家的人民政府,使人民群眾由衷感到“共產黨好,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說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為了人民立功勞”。他倡導“向雷鋒同志學習”,使全社會呈現出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各條戰線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他大刀闊斧進行“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改革,培養出千百萬又紅又專的革命接班人;他實行“把醫療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醫療改革,極大提高了農民健康水平;他展開“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文藝改革,彰顯了共產黨改天換地的氣魄和扭轉乾坤的膽略……

1.webp (19).jpg

毛主席不僅僅是歷史人物,其豐功偉業,其留給中國人民的思想遺產,已跟當代中國的政治生活緊密地融為一體。特別是以其名命名的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前些年我到北京市重點幫扶的新疆和田采訪,途中曾遇到許多少數民族同胞激動地跑過來跟我握手……情節極其簡單,藏在其后的緣由耐人尋味——他們聽說我當年曾受過毛主席接見,并跟毛主席握過三次手……令人欣慰的是我又一次真切感到廣大人民群眾對毛主席的由衷熱愛和堅定信仰。他像巍峨高山,永遠屹立在人民心中!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文藝報1949”,插畫由作者提供)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