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這是毛澤東同志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指標》的指示。
此件即刻印發軍委會議各同志。
很好的一個文件,值得認真一讀。可以大開眼界。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沒有現代化的工業,那有現代化的國防?
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 獨立自主的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
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一一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經濟戰線如此,軍事戰線上也完全應當如此。
反對這條路線的人們, 如果不能說服我們,他們就應當接受這條路線。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走進死胡同。請問有什么出路呢?
注: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
出自《孟子》中齊景公說的話:“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意思是既不能發號施令,又不能安然受命,便只有絕路一條。
職場中有兩種角色: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所謂“令”,可以理解為領導者和管理者;所謂“受命”,可以理解為被領導者。
根據令和受命,可以把人分成四種類型:
第一種:既能令,還能受命
這種人既能領導別人,也能受別人領導;既能帶領團隊沖鋒陷陣,也能退居次位輔助落地執行。是典型的智商、情商、能力、格局俱優的人。
第二種:能令,不受命
能領導別人,但是不愿意接受別人的領導,這種人一般能力比較強,為人較為傲氣,所以較難忍受別人對他的領導。
第三種:不能令,但是可以受命
不能領導別人,但是可以接受別人的領導,能出謀劃策,把輔助類、支持類的工作做好。
第四種: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就是既不能做好管理和領導者的角色,又不愿意接受別人領導的人。
前三種人,在不同的組織,會有不同的發揮空間,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唯獨第四種,如齊景公所說:“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只有絕路一條了。
“令”是能力問題;“受命”是意愿問題。一個人,如果既不能令、又不受命,那么就是能力和意愿都不及格,就是“低意愿、弱能力”,結果就是被淘汰。
來源:格物筆記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