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敢于與強敵較量并以弱勝強一向是解放軍的傳統,大到淮海戰役60萬人敢打80萬人,長津湖戰役僅剩的兩干殘軍就敢追著十萬美韓軍到海邊,小到龐國興三個人就敢追著印軍一個營打,“追擊英雄”冷樹國五個人就就敢追殺3000名韓軍,十倍于敵的戰斗意志是解放軍戰無不勝的法寶。
近日,日本方面發布這艘中國航母及其屬艦的位置信息,經過一路向太平洋深處航行,山東艦航母編隊已經現身關島近海。根據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的消息,雖然連續幾天沒有發布山東艦的行蹤信息,但日本自衛隊一直關注著其動態。最新信息顯示,在解放軍圍島軍演結束后的第7天,山東艦航母編隊已經出現在距離關島不到400海里的海域。通過日本方面公布的每日位置信息,可以還原山東艦接近關島的整個過程。在“聯合利劍”軍演于10日結束后,山東艦編隊在臺島東部、距離宮古島200至300海里的范圍內,繼續進行戰備警巡,而055大驅延安艦則脫離編隊單獨執行任務。到了12日,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號加入航母編隊,很可能是為編隊中的艦艇進行補給作業。該艦是我國903A型補給艦,具備橫向、縱向、立體化的綜合補給能力,可為編隊中的驅護艦提供彈藥、食品、淡水、燃油、物資等方面的補給,還可以同時為多艘進行補給,保障編隊的遠洋作戰能力。在綜合補給艦經過1天的伴航后,于13日脫離編隊。而山東艦則率領由兩艘052D驅逐艦、一艘054A護衛艦以及一艘綜合補給艦組成的航母編隊,一路向東南方向的關島駛去。航行期間,山東艦在菲律賓海一周內總共出動艦載機210架次,其中僅殲-15就有140架次。雖然與圍島軍演期間日均起飛約27架次相比,這次航行日均起飛次數降到了20架次,但日常訓練并沒有封鎖演習中那樣的起降需求。而且,山東艦艦載機的出動率,已經不亞于早已形成戰斗力的遼寧艦,更是遠超與有著“血緣關系”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近日,中國海軍“山東”號航母在戰場環境、火力、情報、數量均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突入西太平洋,逼近到比自己強得多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只有幾百公里的距離上,這時“山東”號航母已經失去陸基空軍的支持,而“尼米茲”號航母卻能得到大量基地群的支持,一旦發生軍事沖突,“山東”號航母有多大勝算呢?1996年,美國派遣兩支航母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附近對中國進行威脅,這個時期,美國一個航母作戰群一天可出動200架次F-14重型戰斗機和F/A-18戰斗攻擊機,配備數百枚可以打到中國內陸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護航艦艇擁有先進的宙斯盾防空系統,中國空軍唯一可以用的只有剛剛從俄羅斯購買的24架蘇-27戰斗機,那個時候,中國軍隊的作戰計劃不是對抗美國海軍,而是出動海空軍去對抗一艘美國航空母艦。在中國統一進程中難度都最大的如何阻止美國的軍事介入,由于中國火箭軍的快速發展,美國在第一島鏈的陸地空軍基地都在中國彈道導彈的威脅之下。一旦美軍介入中國統一進程,美空軍經夏威夷至琉球群島或關島單程需要飛行1萬公里,要11小時,每個戰斗機中隊要10架次運輸機和12架次加油機支援轉場,美空軍在全球擁有270架加油機和300架大型運輸機,美軍最多動用25%的大型加油機和運輸機,每2.5天完成一輪轉場,兩周內可部署6波36個戰斗機中隊860多架戰斗機,但美軍戰斗機作戰半徑只有1000公里,空中加油也不過1500公里,在臺灣島1500公里范圍內,美軍僅有韓國、日本和菲律賓機場可用,考慮到韓國菲律賓的政治態度,實際僅有日本普天間和嘉手納基地可用,這兩個基地戰時可部署作戰飛機600架以上。但美國F-16、F-15、F-35戰斗機在技術上和中國空軍的殲-10C、殲-16、殲-20等戰斗機相比沒有什么任何優勢,F-22在殲-20面前也不具備技術優勢和數量,在高強度沖突背景下使用這兩個基地無疑代價沉重,在美軍到達之前,中國必然搶先采取行動,部署在日韓的美國空軍必定會成為首先打擊的目標,駐日美軍的機場和海軍港口在第一輪彈道導彈、航空兵大規模和超飽和的打擊中摧毀,受到重大損失的美國空軍出動架次將會大幅減少,從而其失去價值,中國再在宮古海峽、巴士海峽、濟州島以南、九州島以西區域、舟山群島東南方向部署4個驅護艦隊,以052D型驅逐艦300~400千米探測距離就能封鎖長約1700公里、寬約800公里的東海空域,足以以覆蓋美國航母打擊群在第一島鏈區域的可能發動攻擊區域。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僅能使用關島上的轟炸機、航母打擊群和核潛艇對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快速、靈活地機動的航母可以強行進人前沿,代替陸基航空兵執行攻勢防空作戰,進行縱深打擊能力,為海軍艦艇提供空中支援,為空軍轟炸機提供護航,保護預警機、加油機、通信中繼飛機等任務。在海軍力量方面,美國還是擁有相當大優勢的,美國海軍擁有272艘艦艇,其中包括10艘“尼米茲”級和1艘下水多年無法服役的“福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盡管有一半已是“高齡”艦艇,最老的已經快50歲了,但數量、噸位、紙面戰斗力還是世界第一,11個航母戰斗群中有兩艘處于部署狀態,其中1艘部署于日本,1艘部署于北印度洋,其他部署于美國本土東岸的諾福克和西岸的圣迭戈。這些航母基本處于維護和休整狀態,在西太平洋和中國海軍交手,美軍必將調集大部分航母參戰,戰爭即將爆發狀態下,部署于日本橫須賀的航母戰斗群可在一天內趕到臺灣島以東,部署于北印度洋的航母戰斗群要8天航渡5000海里才趕到菲律賓以東海域,部署在美國本土的航母其中4艘需要30天才完成戰備、1艘要90天才完成戰備,另外4艘因在維護周期無法使用,從東西海岸趕到臺灣島以東的航渡時間分別為17天和8天,假設中國軍隊1周內完成戰爭動員,兩周完成登陸,美軍只有2~3周時間調動航母,也就是說最多能集結2~3個航母戰斗群。為了應對中國越來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問題,美國航母想出了“打了就跑”的作戰構想,也就是航母采用無線電靜默方式以25節航速高速機動,始終距離中國海岸線500~1500公里,在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外緣使用遠程武器有選擇性地打擊中國目標,并頻繁調整部署方位牽制和消耗中國軍隊的偵察和打擊力量,制造打擊機會,美國航母打擊群基本由1艘航母、1~2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和1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攻擊武器配置為44架F/A-18C/D/E/F戰斗攻擊機、5架E/A-18G電子戰機和424個導彈垂直直發射單元,主要攻擊手段為艦載機和護航艦艇的巡航導彈。通常一個航母打擊群的護航艦艇最多可攜帶200枚“戰斧”巡航導彈,理論射程1500千米,實際發射距離500~1000千米,5~7枚巡航導彈可打擊1個戰役目標,200枚“戰斧”巡航導彈則可摧毀29~40個戰役目標,如果美軍有3個航母戰斗群,戰爭開始第一天即可發射約500枚巡航導彈攻擊上海到廣東的沿海地區,然而持續機動12小時560千米再進入新的攻擊位置,這是中國軍隊不能容忍的,中國軍隊要阻止美國航母打擊群的遠程攻擊,就要突破第一島鏈的海峽封鎖,進入廣闊的太平洋。如果中國海軍在開戰前已經臺灣以東500~1000公里的西太平洋部署了航母,搶先占領了美軍航母打擊群的攻擊陣位,使其難以隱蔽進入攻擊位置,如果部署于臺灣島以東370公里的海域,再由殲-15戰斗機在航母以東185公里處組成的巡邏區,就可在距臺灣海峽740公里處攔截來自關島的B-1B、B-52轟炸機,使其無法使用LRASM遠程反艦導彈威脅到正在登陸的運輸船團,這也是近幾年中國航母頻頻沖出第一島鏈練兵的原因,但在西太平洋作戰,不但需要對抗美軍2-3艘甚至4~5艘航母,還要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美軍基地的陸基巡邏機、預警機和轟炸機搜索打擊,尤其航母本身仍會受到防不勝防的LRASM遠程反艦導彈的威脅,4架B-1B轟炸機就可攜帶96枚LRASM遠程反艦導彈。中國航母戰斗群在西太平洋最難完成的任務怎么保存自己,就算沒有其他力量加入,中美航母的戰斗力也相差懸殊。中國現有的“山東”號和“遼寧”號航母飛行甲板長306米,寬73米,機庫面積4000-5000平方米,滿載排水量6.7萬噸,載機最多是24架殲15戰斗機、4架殲15電子戰型機.4架卡-31預警直升機和8架卡-28反潛直升機,而美軍尼米茲級航母飛行甲板長333米,寬76.8米,機庫面積6000平方米,滿載排水量10.8萬噸,美海軍有10個航母艦載機聯隊,每個聯隊編配4個戰斗攻擊機中隊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預警機中隊、1個電子戰飛機中隊,一個標準艦載機聯隊通常擁有70余架艦載機。目前常駐日本的第5艦載機聯隊下轄27.102.115.195戰斗攻擊機中隊,141電子攻擊中隊,115預警機中隊,12海上戰斗直升機中隊,77海上打擊直升機中隊和30后勒支援中隊第5分遣隊,共裝備48架F/A-18E/F戰斗攻擊機,5架EA-18G電子戰飛機,4架E-2C預警機,MH-60S直升機6架,MH-60R直升機5架,C--2A運輸機2架,以2艘航母組成雙航母戰斗群可在185-400千米岀動8架E-2C預警機提供態勢預警,100架F/A-18戰斗攻擊機執行制空作戰、縱深轟炸等任務,8架EA--18G電子戰飛機實施電子干擾和壓制。通常情況下,航母打擊海陸目標時通常在距離目標465一651千米放出攻擊波,艦載機出動有分波作業和連續波作業兩種模式,大規模攻擊時按分波波次起飛,通常分為兩個攻擊波,上下波次之間的接替有兩種方式:一是下一波次在上一波次開始降落之前全部起飛,二是下一波次在上一波次全部降落之后再起飛,2臺蒸汽彈射器每20秒就能將一架飛機彈射上天,每個攻擊波出動要耗時20分鐘,間隔約1~1.5小時,整個出動周期約為4小時,每一波次至少保證1架E-2C型機升空、1批F/A--18執行對空警戒。一艘航母的第1攻擊波通常由1架電子干擾機和16架戰斗機組成,第2攻擊波由16架戰斗機組成,2架電子干擾機,首次分波作業可以出動32架次F/A-18E/F戰斗攻擊機,執行空戰和攻擊任務的飛機比例為1比1,一個攻擊波的8架F/A-18E/F戰斗機可攜帶32枚500千克級炸彈或32枚“捕鯨叉"空艦導彈,尼米茲級航母24小時內最多可進行3次大規模分波作業,出動6個大型攻擊波,日平均飛行時間為16小時,平均每天出動120-130架次。中國航母的滑躍式甲板有限的停機面積比美國航母少停放約30%以上的戰斗機,還不得不把更多的飛機納入機庫,艦載機上甲板起飛的飛機升降機只有兩座,難以在短時間內將更多飛機送上飛行甲板,斜角甲板只能用于飛機降落,這與美式航母4臺蒸汽彈射器在主飛行甲板和斜角甲板均能彈射起飛的出勤效率根本沒法比,大約只有美式航母的三分之一,一個攻擊波只有8架,殲-15戰斗機的性能雖然不輸于F/A-18E戰斗機,但受滑躍式起飛的限很難完全發揮自身性能,載彈量也會受影響。殲-15戰斗機在裝載飛行員、航炮炮彈及2000公斤的備用燃油后,彈藥掛載能力只有不到1000公斤,而一個導彈掛架重190公斤,6個就重達1140公斤,一枚空空導彈重110-250公斤,相對F/A-18E/F戰斗機作戰時可以掛載8000公斤彈藥這個掛載能力太低了,在同等著艦重量下,殲-15戰斗機攻擊能力和航程都不如F/A-18E/F戰斗機,F/A-18E/F在掛載1個副油箱、2枚907千克炸彈和2枚AIM-120空空導彈作戰半徑達720千米,殲-15戰斗機輕載的作戰半徑也不到700千米。如果只看數據,山東號航母沖出第一島鏈和尼米茲級航母較量無疑是找死,山東號航母為什么非要沖出第一島鏈呢?美軍在西太平洋作戰最大的優勢是地利,中國軍隊雖然擁有兵力優勢,但受空間的制約,遠程戰役偵察監視和打擊能力只達到第一島鏈,美軍在開戰前會評估戰爭風險,其中最重要的是評估中國軍隊防御美軍航母打擊群的能力,如果中國軍隊無法察覺美軍航母進入攻擊發起地帶,或者中國軍隊的偵察監視可以輕松擺脫,那么介入戰爭的風險較低,美國進行軍事干涉的可能性就會增強。美軍擁有強大的遠程打擊力量,能夠在第一島鏈外自己選定的時間和地點對發動進攻,始終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美軍可能從臺灣東南方向以艦載機進行防空巡邏,1~2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和20余架轟炸機分別在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附近發射空射巡航導彈打擊中國東南沿海目標,這樣第一波攻擊就可發射600余枚巡航導彈,摧毀百余個目標,中國軍隊要遏制美軍進攻必須將主戰場放到西太平洋地區,加強對航母打擊群的偵察監視能力,通過增強對美國航母風險,迫使其后撤,無法完成攻擊任務。但這并不容易做到,菲律賓到琉球群島海域海域開闊,便于航母打擊群大范圍機動,有臺灣島阻隔,容易規避我軍偵察打擊力量,中國軍隊雖然擁有光學偵察衛星、海洋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氣象衛星可以偵察第一島鏈外,但受衛星過頂間隔,美軍反衛星能力限制,偵察船以及配有北斗導航/雙向通信系統的民船或商船也無法在沒制海權的第一島鏈外航行,以運-8、轟-6改裝的偵察機航程難以在西太平洋執行大范圍搜索任務,而且雷達反射截面積大,速度慢,很容易被從關島起飛的E-3預警機和戰斗機發現和攔截,依靠潛艇偵察也難以奏效。西太平洋面積廣闊,美軍航母群活動范圍長達2000公里,一艘潛艇只能監控直徑50公里的海域,2000公里就需要40艘,而且常規潛艇難以在遠洋上執行任務,使用核潛艇又超過出國核潛艇的總量,島鏈南部和臺灣空域又是中國海軍驅護艦隊。預警機的雷達警戒區空當。假設中國軍隊的天其和陸基偵察系統均無法運作,就要強行突破第--島鏈尋找美國航母打擊群,空軍要組織兩個戰斗機群分別從巴士海峽和宮古海峽進入擊落美軍預警機和巡邏戰斗機,使美航母失去對西太平洋空情掌握,無法攔截中國軍隊偵察機群,預警機引導護航機群和遠程偵察機對航母打擊群可能在的海域進行搜索,假設偵察機機場距離該海域1000千米,運-8系列偵察機1.5小時就能抵達,正好趕在美軍航母打擊群第2攻擊波出動之時,迫使美軍停止出動。按照美軍雙航母打擊群參與防空攔截的戰斗機有60架,中國空軍一次要出動10戰斗機團,美軍發現大規模機群之后,可能派戰斗機進行攔截,也可能后撒躲避,等待中國戰斗機油盡,無法為偵察機進行全程護航,這種行動都需要調集大量兵力,不可能持續進行,持續數天大規模強行偵察行動空軍就被拖垮,而美航母打擊群可以持續機動,中國軍隊只能發現美軍攻擊攻擊意圖之后才可能組織這種行動。中國現在只有航母才可以突破第一島鏈持續尋找美國航母打擊群,中中國航母可使用卡-31預警直升機對航母探測距離為300千米,在一小時內巡邏25萬平方千米的海面,即使被摧毀,也能在摧毀前發出預警,殲-15戰斗機也能在航母800千米以外進行偵察,偵察扇形區寬度在1000千米以上,對方也不可能通過戰斗機的位置來判斷航母打擊群所在,如果山東號航母外推至1000千米,就足以迫使美軍航母群在從菲律賓到關島、從日本到印度尼西亞的1000萬平方千米的空間內謹慎行動。中國的東風21反艦彈道導彈在射程1500千米時,導彈部隊整備要10分鐘,從發射到命中只有8分鐘,在得到美國航母打擊群大致航向和方位后,只需要保持3分鐘的跟蹤就可以完成一次攻擊,當美軍航母保持無線電靜默時,偵察機只能在半徑90千米范圍內才能發現對方航母打擊群,美國航母連起飛第一波攻擊波也不夠時間就完了,中國空軍同時立即組織偵察機趕來進行密集搜索,并使用戰斗機的進行補充打擊,為提防中國航母打擊群的突襲,美軍航母必須分出大量戰斗機用于自衛,無力攻擊其他大陸目標,也不敢隨意開啟雷達搜索,美軍無法隨意安排空中加油作業區。部署在關島的F-22戰斗機本來就腿短,從關島飛到中國沿海再返回要6000千米,需在進行4次空中加油和飛行7小時,無法隨意安排空中加油作業區就意味著無法到達臺海上空,攜帶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的B-52H或B-1B轟炸機在失去戰斗機掩護后生存力很低,可以很容易地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將其擊落,無法進入攻擊位置,美軍的遠程打擊能力就會變得不足,從而喪失戰役主動權也會逐步,暴露基地和兵力部署不足的缺陷,這就是為什么“山東”號航母敢追著比自己強得多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跑的原因。當然,美軍的優勢是相對于中國軍隊的缺陷而言的,中國軍隊擅長用謀略和戰術戰勝敵人。而不是西方軍隊依靠技術火力裝備頂牛,“山東”號航母在完全不利的戰場環境中追著比自己強得多的美國“尼米茲”號航母跑也是存在巨大風險的,這只是所有偵察手段失效的不得手段。隨著中國遠程戰役偵察監視能力的加強,隱身戰斗機,空中加油機,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在中低空無人隱偵察機和巡邏機的數量大幅增加,反介人/區域拒止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密度越來越大,當能對距離中國大陸2000千米范圍內海域進行嚴密的戰役偵察監視并引導數百枚反艦彈道導彈和組織上百架攻擊機群對美國航母發起攻擊時,就不用航母前出西太平洋了擔任這種角色了。就在中國航母現身關島海域的同時,五角大樓專門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防長科林·卡爾表示,五角大樓多次打電話到北京,但中方基本全部不予理會。卡爾還將責任甩給中方,聲稱,“美方與中國進行軍事接觸的努力,不被中方理會,不能對中國擴大影響力坐視不理”。由此可見,美國軍方仍然沒有認清兩國對話渠道中斷的根源所在。在佩洛西“竄臺”后,中方被迫暫停了兩軍戰區級通話、國防部工作會晤、海上安全磋商機制等軍事對話渠道。我們只是暫停而不是徹底切斷通話的可能性,就是給美方認識錯誤言行的機會,如果美方能停止圍堵中國,停止在中國周邊進行軍事挑釁,同時以相互尊重的態度打來電話,中方不是沒有接聽的可能。但美方執意炒作所謂“氣球事件”表明,美軍并沒有對話誠意,因此中方也沒有接電話的必要。此后五角大樓多次給中方打電話,但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透露,中方“相當一段時間”沒有接電話了。由于當前世界安全形勢不斷升級,美方已經明確表示不希望俄烏之間停火,同時還在臺海方向不斷挑釁中國。現在五角大樓急著與中方通話,背后不排除有害人之心。此前奧斯汀多次要求與中方通話,甚至把電話直接打給了中方的軍委副主席。從外交禮節上說,奧斯汀應該直接與中方防長通話,這種越級通話的請求中方自然不會接聽。美方就是以這種手法,將中美之間無法溝通的責任甩給中方。另一方面,當今世界和平與恢復關系的大潮,正是中方努力斡旋推動實現的。這對于美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此美國是有可能通過制造一些襲擊事件挑撥各方之間矛盾的,比如在歐洲、烏克蘭和中東方向搞破壞,惡化安全形勢。那么如果五角大樓與中方通話后,在烏克蘭等地繼續挑動軍事對抗,有讓國際社會認為中美之間“達成某種妥協”的可能,這對中方來說是非常被動的,也給中方積極推動世界和平帶來不利的影響。除非美方公開作出明確表態,會尊重中方的主權和利益,同時與中方相向而行,一起推動世界和平,在俄烏之間積極勸和促談。否則,美方一邊挑釁中國,一邊破壞世界和平,打再多電話都是徒勞。
(來源:“察局”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