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釋放重磅信號!
有些數據,已經是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系統和完整,而且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拼圖,我們才能更加準確地對未來做出分析與預判。某種意義上說,真正懂的人,一定能看出其中蘊含的能量與信號。
我們先來看兩個最重要的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2023年,中國GDP增長了5.2%,CPI同比卻僅僅增長了0.2%。這樣的增長,真的是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鋼鐵混泥土”,就是扎實。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果中國和自己的過去比,這個增速的確不算高,但考慮到現在的體量,以及其他大國的增長情況,那才能看出數據的價值。
同樣是大國,2023年美國GDP增速為2.6%,但CPI卻高達3.4%。歐盟就更慘了,2023年GDP增速僅為0.5%,CPI更是高達5.4%,歐盟主力德國負增長,法國零增長。日本情況比歐洲好一點,2023年GDP同比增長1.9%,CPI同比增長3.1%,通脹率創1982年以來的新高。日本的物價在加速上漲,但實際工資卻在持續下降。另外,由于2023年日元對美元匯率貶值8%,結果負增長的德國名義GDP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三,而日本GDP則降為世界第四。相比日本,韓國也比較慘,2023年GDP增速1.4%,CPI同比卻增長了3.6%。
大家發現沒有,只有中國是極低的通脹,卻有中高速的增長。發達國家呢?增速普遍較慢甚至負增長,通脹率都很高。為啥發達國家低增長高通脹?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經濟嚴重空心化,都是虛擬經濟,貨幣很多,產業很少、資源不夠、商品不充足,所以哪怕石油漲價都能輕松把CPI拉起來。反觀中國,產業發達,產能甚至有些過剩,于是就出現了在5.2%增長的情況下,CPI卻只有0.2%。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雖然我們也有這樣或那樣待解決的問題,但這樣的經濟增長和通脹率意味著,中國是全球經濟的定海神針,是所有國家當中經濟發展最扎實的一個,中長期看也是潛力最大、發展機會最多的國家。
單看GDP和CPI的數據,當然還是不能清晰判斷當下形勢和未來趨勢,所以我們還要看一些核心關鍵的數據。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時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主糧必須得能做到自給。我們2023年糧食產量高達1.39萬億斤,人均差不多1000斤糧食,人均每天兩斤多,這足夠我們保障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了。為啥我們國家物價穩定,除了是我們工業產能過剩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主糧能夠自給,誰也別想敲中國竹杠。
我們再來看一下關乎未來發展的關鍵產業的一些核心數據。汽車產業是全球最大的產業,全球每年至少超過4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2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一騎絕塵,全年產銷占全球比重超過60%,2023年底更是解禁70%。可以預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未來必然席卷全球,市場占有率繼續大幅提升。
為什么還能繼續高增長?因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質優價廉,性價比極高,直接對美西方主導的燃油車形成了巨大挑戰。不僅如此,中國的產業布局和預期產能,已經封死了其他國家追趕中國之路。根據媒體的報道,原本準備造車的蘋果公司放棄了造車,原本準備未來放棄油車的德國奔馳放棄了全電車,歐洲巨頭已經被逼得節節敗退,甚至已有全面潰敗之勢。中國已經在全球最大的單品市場成了全球的領頭羊,無論產銷規模、出口規模都是世界第一,并且還在快速擴張之中。美國雖然想攔住中國,但那不可能!
除了電動車外,中國在鋰電池、光伏等新能源領域都擁有強大的市場占有率,其中電動車、鋰電池和光伏出口增長都超過30%。過去,美西方借氣候問題大力推進低碳與減排,結果現在西方國家紛紛退出減排計劃,放棄減排目標。反觀中國,則是正在加速推進“雙碳”工作,從產業發展情況看,中國完成目標必然提前。“雙碳”目標意味著未來全球經濟規則的制定權,所以美西方退出只是不想陷入困境,但也意味著他們不但失去了未來全球經濟游戲規則制定的先機,甚至他們已經失去了根本。
中國在代表未來的新能源領域就是全球的扛把子,這就是美西方對中國最大的戰略焦慮!與美西方的戰略焦慮相比,中國戰略上要淡定的多,中國亟待解決的都是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而不是戰略問題。
最尖端領域,掰腕子的就剩中美兩國了!
當今世界,最大的消費品產業主要就是汽車、手機、客機等,汽車、手機都被中國拿下,客機正在被中國拿下。在這些主要產業當中,還有兩個產業是核心中的核心,一個傳統的核心之核心——芯片,另一個是新核心——人工智能。而在這兩個領域,真正的玩家就只有中國與美國。
芯片領域,中國已經打破了美國的封鎖,高端芯片咱們已經可以做了,只是工藝水平還趕不上最先進制程而已。至于中低端芯片,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的天下。這個領域,最終中國必然打贏!
人工智能領域,很顯然美國在芯片、算法、算力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然而,人工智能芯片被華為拿下了,我們連美國芯片企業減配版的人工智能芯片都不要,我們能買自己的;算法方面,ChatGPT肯定是比中國強一截的,但我們也正在加速追趕;算力方面,我們也在加速投資,中國最終不但不會落后,還會后來居上。
事實上,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在技術上暫時還落后于美國,但在應用需求和場景方面卻是領先美國的,換句話說就是中國在產業應用方面是領先美國的。所以,未來到底誰的人工智能更能引領世界,這需要我們繼續觀察,但至少中國面對美國沒有掉隊。
中國有市場,有技術,有資金,有人才,人工智能在中國必然會獲得大發展,這同樣是美國想攔也攔不住的。未來中美的人工智能,占豪認為發展的取向方面會有明顯不同,所以不一定短期內出現誰輸誰贏,但很有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路線。美國很可能以虛擬入口為主,中國則以場景應用為主。
中國經濟未來將非常強大,我們現在為啥感覺不到?
當前經濟形勢的確看起來不太好,全球都很差,相比過去的增長情況,中國只是比美西方更好而已,和咱們過去的增速相比的確不如,但那也是因為當時體量小,以及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的原因。過去是粗放型發展,現在是高質量發展。現在是增速不如過去快,但發展的質量乃至我們的生活品質,比過去都是強不少的。我們的感受是壓力更大了,生意更難做了,錢更難賺了。
然而,事實上,所謂的這種感覺在很多高增長領域是不存在的,不少高增長的行業發展很快、增速很快。看看中國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就知道,中國經濟正在突破,新的產業、新的業務形態都在形成過程中。與美西方的增長要靠虛擬經濟,中國經濟的增長則是靠扎扎實實的實體經濟。
可能很多戰友會問,那我感受為啥不好?
是的,不止你的感受不太好,世界各國感受都不好,相比中國,其他國家更差。哪怕最發達的美國,自疫情以來深受通脹之苦。所以,這種感受不好,主要來源于3個原因:
一是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的時候,就是利益重新分配的時候,你爭我奪的消耗,肯定會讓很多人都很難受,看看美國過去些年針對中國的打壓,看看美國挑起的沖突與戰爭,大家在這樣的全球環境下能感受輕松嗎?
二是產業在快速的重組和升級。重組是全球性、數百年周期的重組,升級是從自動化、信息化向智能化的升級,所有的行業都在用互聯網重做一遍,所有的產業都將被人工智能重新賦能。如此一來,必然有產業的升級迭代和優勝劣汰,一些舊產業升級過程中必然很難過,被淘汰的當然更難過,再加上中國一些產能過剩,大家體驗當然會不太好。但想想看,其他國家之所以更難受,原因就在于產能不夠,當然更難受。
三是新興產業的高利潤和高增長,還沒有反哺更多行業,尤其是各種服務業,整個國家的分配機制還沒有調整到位。
上述三點,都注定了當下現實肯定不舒服,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在占豪看來,在這樣的時間段如果能大力修煉,找準自己的角色,未來形勢一旦好起來,就能獲利巨大,實現自己事業和人生的大躍升。
當下這個時代,很多人很喜歡躺平,因為躺平了舒服,可以不必承受更多壓力。但是,占豪一直說不要躺平,要堅持奮斗,因為要戴王冠必先承其重,現在就是我們修煉如何讓自己承受其重的關鍵時刻。中國經濟前景非常光明,主要源于三個方面:一是中國14億人口的巨大需求潛力;二是中國產業升級的空間和產業發展的形勢;三是中國的科技能力與工業產能。就憑這三點,中國未來必是世界第一強國。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未來一旦中國掌握了更多的制定規則的權力,并且也制定出了更多全球政治經濟規則,我們就能在經濟循環中分到更大的蛋糕。就當下而言,占豪認為,我們就是再難幾年的事,未來中國的發展空間巨大,機會也很多,好日子在后邊!
當下,是堅定信心,破解難題的關鍵時刻,是我們為接下來的爆發加快蓄力的階段,大家要堅持“終日乾乾”,不要錯失秩序大重組的好局!
(來源:“占豪”微信公眾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全國政協委員李毅中:四組數據證明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性,建議應該組織力量研究“十三五”規劃,研究工業在國民經濟多大比重為宜
2017-03-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