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不否定”觀點,反映了新中國兩個三十年的真實歷史,凝結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適應了克服歷史虛無主義的現實需要,包含著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邏輯,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寶庫增添了有價值的新東西,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進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堅固基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部理論體系的堅固基石。
中國是具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共是擁有近9000萬成員的大黨。事非親歷不知難,要管理好這樣一個大黨、大國很不容易。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了黨章、憲法,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道,成為全黨全民的行動指南。今年出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提綱挈領、要言不煩,是適應基層民眾閱讀領會的本子。全書分列19專題,涵蓋方方面面,核心內容是8個明確、14個堅持。
筆者喜好的研究方向是政治歷史,所以通讀本書,對政史方面論述印象特別深刻。該內容列在第二專題,正題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副題是《關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本專題,又細分為許多小點。
在第一小點中,習總書記有一段關于怎樣正確認識新中國歷史的精辟論述,給我的印象有如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他是這樣說的:“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fā)展。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1】
黨史學界把這個觀點簡稱為“兩不否定”。這一胸襟博大、高瞻遠矚的英明論斷,意義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
習總書記這段話,是在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就怎樣看待我們黨在新中國執(zhí)政興國的“兩個30年”及其相互之間關系而說的,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前30年,1949-1979年,即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主要是毛澤東時代。政治上,解放了除港澳臺以外全部領土,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中華民族站立起來了,建立并鞏固了獨立自主、多民族、高度統(tǒng)一、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經過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工商業(yè)的所有制改造,創(chuàng)建一整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chuàng)了人民當家作主、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團結奮進的新紀元。經濟上,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恢復國民經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治理大江大河,興修水庫灌渠,建成穩(wěn)產農田,完成5個五年計劃,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農業(yè)生產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市場繁榮、物價低廉,既無外債、又無內債。文化上,掃除文盲,普及小學教育,建成從幼教到高教完整體系,培養(yǎng)了大批又紅又專建設人才,搞成了一批高精尖科技產品。社會上,掃除土匪、娼妓,社會安定,風氣淳樸,積極向上。環(huán)境上,青山綠水,城鄉(xiāng)秀麗,山河壯美。外交上,與社會主義陣營交往密切,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打開中美、中日交往大門,與第三世界呼吸相通,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國防上,建成包括陸??哲?、民兵和大三線的國防體系,搞成兩彈一星,抗美援朝援越、中印中蘇邊境自衛(wèi)反擊、西沙群島保衛(wèi)戰(zhàn),打出了軍威,捍衛(wèi)了和平。民生上,群眾安居樂業(yè),民得溫飽,國有積蓄。
后30年,1980-2011年,即改革開放后的這段時期。政治上,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從鞏固政權優(yōu)先,轉到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上,綜合國力躍升到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文化上,科教文衛(wèi)體突飛猛進,站在世界前列。社會上,抑制改革開放的“副產品”,保持安定團結。環(huán)境上,污染受到重視,開始有效治理。外交上,國際地位持續(xù)躍升。國防上,裁減兵員、升級裝備,以航母列裝為標志,血肉長城變成鋼鐵長城,軍隊正規(guī)化、現代化建設長足發(fā)展。民生上,溫飽有余,步入小康。
從不足看,前一個時期,有對經濟建設重視不足、發(fā)展受影響等問題;后一個時期,也有黨員干部腐敗高發(fā)、自然環(huán)境污染加劇等問題。但是,正確面、光明面、成就面、進步面,始終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主流。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蘇聯東歐共產黨執(zhí)政國家,策動了演變紅色政權的“顏色革命”,取得全面成功,導致各國共產黨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丟失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全面復辟,隨后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并入美國的勢力范圍。歷史學家研究總結,發(fā)現:蘇共在擁有35萬黨員時奪得政權,擁有550萬黨員時打贏衛(wèi)國戰(zhàn)爭,擁有2000萬黨員時亡黨亡國。
習總書記鮮明指出:“蘇聯為什么解體?蘇共為什么垮臺?一個重要原因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最后,蘇聯共產黨偌大一個黨就轟然倒下了,蘇聯偌大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分崩離析了。這是前車之鑒啊!所以,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2】
自從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聯名發(fā)表《共產黨宣言》,迄今170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仍然處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之中,沒有現成的、固定不變的模式。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1917年俄國革命成功,沒過幾年,列寧逝世。斯大林鞏固了蘇維埃,驅逐了法西斯,建成了社會主義,幫助了中國革命。但在他死后不久,蘇共高層離開了馬列主義,直到1991年丟失執(zhí)政權。
在中國,推進社會主義,實行民族復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這項事業(yè),不是要像舊時代的革命那樣,用一種剝削壓迫制度取代另一種剝削壓迫制度,而是要取消一切剝削壓迫制度,解放一切人,致富一切人,發(fā)展一切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以蘇俄為師、以國情為本,搞成功了中國革命。隨后,既以蘇聯為范,又以蘇聯為鑒,仍以國情為本,探索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毛逝世之后,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民接續(xù)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一整套日趨成熟的制度文化。
如果說毛時代特別重視政治,把鞏固政權放在第一位,鄧時代特別重視經濟,把發(fā)展經濟放在第一位,那么,這兩種做法各有道理,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形成,都是有客觀原因的,都是實踐出理論,時勢出政策,而且在完整意義上,也是互不排斥、互為補充的。因為政治與經濟,革命與建設,雖然各有側重,卻不是根本對立的,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表明:無論武裝奪取政權,還是建設富強國家,都需要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進行英勇果敢的實踐探索。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吃一塹,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探索過程中,發(fā)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列寧所說:“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4】
毫無疑問:不只是前人有錯誤,后人也有錯誤;而且今人的后人,后人的后人,也都會犯錯誤。只要是人,只要做事,沒有不犯一點錯誤的。但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建設者、改革者,正確面、成績面、光明面、前進面總是主流和長久起作用的東西,錯誤面、過失面、黑暗面、挫折面總是支流和暫時起作用的東西。一句話說到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5】以此建立我們對自己的基本估價,堅定我們對事業(yè)的必勝信念。
很顯然,習總書記提出的“兩不否定”觀點,正確地處理了政治與經濟、正確與錯誤、主流與支流、一時與長遠的關系,是洋溢著唯物辯證法的英明論斷。
早在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時,鄧小平就深情地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么夸張。……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么夸張。”【6】1980年,在主持制定《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決議》時,他又明確規(guī)定:“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7】在接受意大利女記者專訪時,他又明確表示,中國黨和國家“要把毛主席的像永遠掛在天安門前”,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要把毛主席永遠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樹欲靜而風不止。黨內外、國內外的敵對勢力,為了從根本上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政權,挖空心思,否定毛澤東及其締造的新中國。他們對于《歷史問題決議》,不是從正面“運用”來肯定毛澤東思想,而是從負面“利用”來否定毛澤東思想。對于小平同志的論述,則采取斷章取義、借題發(fā)揮的手法,抓住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文革十年大做文章,放肆污蔑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生平與業(yè)績。他們心里明白:“只要批臭了毛澤東,共產黨、新中國就站不住了。”他們打著“反毛不反共”的幌子,很能迷惑人。在幾十年的歲月里,一批反毛反共大鱷,以某春秋雜志為基地,盤踞輿論場里許多重要陣地,弄得黨史、國史研究領域里一時間黑云壓城、烏煙瘴氣。直到習總書記洞察其奸,當頭棒喝,這些人才有所收斂。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們并不能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歷史,而是在前人遺留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歷史。在被恩格斯譽為“天才的著作”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里,馬克思寫道:“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10】
毛澤東思想認為,共產黨人奪取政權之后,革命并沒有完結,需要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繼續(xù)革命。這就需要培養(yǎng)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接班人,沿著先輩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xù)前進,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防止和平演變,直到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之日,才能宣布中國革命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鄧小平理論認為:“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11】而五十代人,就是一千年。
從上可知,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奔向共產主義,如同無比漫長的馬拉松賽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xù)努力,其間任何一棒的接力和貢獻,都是不可缺少的和應予充分肯定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承揚基因、永續(xù)前進;“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承前啟后、不斷革命,咬定青山、鍥而不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江河萬里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12】“兩不否定”觀點,體現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承前與啟后、繼往與開來的辯證統(tǒng)一,旨在讓后人站在前人肩上,比前人看得更高、做得更好、行得更遠;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復興事業(yè),只有首先做到“根深葉茂”,然后才能“源遠流長”、興旺發(fā)達的內在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它有一個鮮明特征,就是“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從而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貢獻。
“兩不否定”觀點的提出,把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要求,從傳統(tǒng)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發(fā)展到包括歷史觀在內的“四觀”。它引導共產黨人正確處理“昨天、今天、明天”之間關系,正確把握“革命、建設、改革”之間關系;把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孝道”,移植到處理革命事業(yè)承前與啟后的關系上來,糾正了“數典忘祖”,避免了“人亡政息”,堅定了億萬人民對于革命先輩開創(chuàng)的共產主義事業(yè)的信任、信仰、信念和信心。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偨Y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要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既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虛無歷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13】
蘇東巨變的歷史和黨的十八大之前黨員干部腐敗群發(fā)、高發(fā)的現實都表明:“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xié)退讓的余地,必須取得全勝。”【14】
好在習近平總書記洞察一切、高瞻遠矚,總攬全局、高屋建瓴,在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發(fā)展經濟、穩(wěn)定社會的同時,高度重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就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許多方向性、戰(zhàn)略性問題,提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論斷,作出了事關長遠的部署,“從根本上扭轉了意識形態(tài)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使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鞏固和發(fā)展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15】而“兩不否定”,正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進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堅固基石。
在為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好形勢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樹欲靜而風不止”:“意識形態(tài)領域仍不平靜,斗爭和較量”仍在繼續(xù),戰(zhàn)斗未有窮期,“有時十分尖銳”。【16]
可以這樣說,不管是否定了毛澤東開創(chuàng)的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前30年,還是否定了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后30年,都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因而也不會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習總書記的“兩不否定”英明論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部理論體系的堅固基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4.《列寧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
5.《毛澤東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鄧小平文選》第2卷[C],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7.《鄧小平文選》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注 釋:
【1】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第24頁。
【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第32-33頁。
【3】鄧小平:《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和平演變》;載《鄧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第344頁。
【4】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載《列選》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146頁。
【5】毛澤東:《關于重慶談判》;載《毛選》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63頁。
【6】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載《鄧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48-149頁。
【7】鄧小平:《對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意見》;載《鄧選》第2卷,第291頁。
【8】鄧小平:《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問》;載《鄧選》第2卷,第347頁。
【9】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第32頁。
【10】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載《馬恩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第585頁。
【11】鄧小平:《南巡談話》;載《鄧選》第3卷,第379-380頁。
【12】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21頁。
【13】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第33頁。
【14】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第140-141頁。
【15】同注15,第140頁。
【16】同注16。
(作者系高級政工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chuàn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榮生:?“兩不否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固基石
2019-11-08胡鞍鋼 楊竺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yōu)勢
2019-11-02姜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重大意義
2019-09-2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