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李慎明:全球化與第三世界
點擊:  作者:李慎明    來源:思想火炬  發布時間:2019-12-31 10:48:09

 

       編者按:由于全球范圍的貧富兩極極度分化和中國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興起,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經濟全球化也開始朝著有利于多數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方向發展。正因如此,極個別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和霸凌主義,企圖逆全球化而行。經濟全球化究竟下一步向何方向發展,人類再次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本公眾賬號轉發了李慎明于1999年撰寫的《世界格局變化與國際戰略問題研究》一文,引起了一些讀者的關注。如何認識當今正在深入發展的經濟全球化現象?有讀者建議重發2000年作者撰寫的《全球化與第三世界》一文。該文是作者于2000125日在古巴哈瓦那第二屆經濟全球化與發展問題經濟學家國際研討會上的演講稿,原載《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201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際戰略》一書收錄。

 該文提出:西方強國所說的經濟全球化或經濟一體化從本質上說,是指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以實現全球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資本征服整個世界的現象和過程。西方強國所要達到的全球化,絕不僅僅是要在經濟上維護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的舊秩序,而是圖謀建立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謂國際經濟新秩序;絕不僅僅是國際間的經濟聯系、合作與交流,更是社會生產關系和財產所有制,其中包括社會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趨同與質同。

 該文中指出:為了反映豐富多彩的當今世界的多樣性,還應增加一個新概念,即相對于西方全球化的東方全球化的概念。東方全球化即是當今第三世界所應主張的全球化,它的本質內涵應是積極適應、參與和利用經濟國際化的大趨勢,趨利避害,并逐步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

該文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這是西方所期待和要達到的全球化,其實質是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進一步侵害和和平戕伐。第三世界四分五裂,是西方強國十分愿意看到并希望永遠保持的狀況,也是他們竭力想要達到的結果。

 該文在近20年前的2000年提出:近些年,西方全球化仍可能是進一步擴張之勢。這是因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對西方全球化浪潮的制衡和牽制力有限”;“西方全球化有可能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長達數十年”;西方全球化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前景,那就是在其洋洋得意的行進中產生間歇性的中斷。西方全球化能否一路高歌猛進,主要看美國。美國經濟有潛伏著嚴重危機的一面。美國經濟的大衰落是極有可能的,只是不知其確切的時間。10年內會不會?10年不會,1520年呢?30年呢?”;“美國經濟若發生大問題,對第三世界乃至全球都將是一場十分嚴重的災難,其烈度極可能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第三世界在制定自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時,應把這一嚴重征兆考慮進去。”“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假若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左右,美國經濟遭受大的災難,那么,這個世界將極不平靜,將會孕育和觸發各種各樣的局部戰爭,甚至有可能爆發大規模(不一定是世界大戰)的戰爭有西方的全球化,便會有反西方的全球化“150余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至今仍具有振聾發聵的意義。今天,我們仍十分需要疾呼: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我們認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包括美國人民是最為基本的依靠力量,第二世界國家是爭取團結的對象,全世界結成最廣泛的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統一戰線,才能孤立世界的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者,才能最有力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該文還指出:我們應積極主動參與,制定相應對策,善于趨利避害在當今世界,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還不具備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條件,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根本任務,決不是要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而首要和根本的是進行爭取民族的真正獨立和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面對西方強國的封鎖、欺侮和干涉,不信邪、不怕鬼、不彎腰、不示弱的民族精神就愈加顯得重要。只有敢于和善于斗爭,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被西方全球化過去,而且會保持自己國家和民族在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獨立性,并日益強大起來 “ 21世紀中葉前后,極可能是全球范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次中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定能夠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 全球化與西方新經濟殖民主義的擴張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階段;而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則是西方新經濟殖民主義向全球擴張的表現。

1.首先應界定全球化的本質內涵。對相同的字眼和詞句,有著不同利益的人、集團、政黨、階級和國家,往往會賦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內涵。何況現在全球化的提法,僅從字眼和詞句上看,也是五花八門,不盡相同。如既有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全球化、西方全球化,也有市場全球化、競爭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術全球化,還有法律全球化、生活方式、消費行為與文化生活的全球化,等等。在討論“全球化與第三世界”之前,界定有關全球化的本質內涵十分重要。本文是在賦予全球化以下本質內涵的基礎上展開論述的。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或經濟國際化,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導致運輸和通訊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從而直接推動了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和高新科技的廣泛傳播,使整個世界經濟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西方強國所說的經濟全球化或經濟一體化,第三世界國家所說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或西方全球化,從本質上說,是指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以實現全球少數人利益為目的的資本征服整個世界的現象和過程。西方強國所要達到的全球化,絕不僅僅是要在經濟上維護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的舊秩序,而是圖謀建立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謂國際經濟新秩序;絕不僅僅是國際間的經濟聯系、合作與交流,更是社會生產關系和財產所有制,其中包括社會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趨同與質同。筆者認為,僅有上述字眼、詞句或概念,還不盡反映豐富多彩的當今世界的多樣性,還應增加一個新概念,即相對于西方全球化的東方全球化的概念。東方全球化即是當今第三世界所應主張的全球化,它的本質內涵應是積極適應、參與和利用經濟國際化的大趨勢,趨利避害,并逐步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貿易往來、經濟技術合作和科學文化交流,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

2.全球化的現象早已有之。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便對全球化本質就有所論述。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1]列寧關于帝國主義的定義,實質上同樣涉及了全球化的本質內容。毛澤東在1935年也曾指出:“自從帝國主義這個怪物出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聯成一氣了,要想割開也不可能了。”[2] 盡管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都沒有明確使用“全球化”這個字眼,但其論述中的“世界性”、“聯成一氣了”、“要想割開也不可能了”,均涉及到了目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所說的全球化的本質內涵。

3.近十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對全球化的興趣驟增,是因為它們在全球重新推行新殖民主義的信心驟增。19世紀后幾十年,隨著遠洋輪船、鐵路、電報和蘇伊士運河等的出現,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轟轟烈烈地展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大幅提高關稅,標志著戰后世界進入一個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嚴格限制資本活動的時期。同時,由于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也阻止了世界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嚴重受阻。尤其是龐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后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運動風起云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異軍崛起,老殖民主義體系土崩瓦解,舊有的資本主義全球化進程甚至發生了逆轉。此后,由于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蘇聯的演變和中美關系的松動,特別是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大大加強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經濟聯系,使經濟全球化勢頭重新顯現并逐步高揚。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東歐劇變后,西方發達國家為所謂共產主義在全球的最終失敗和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最終勝利彈冠相慶,為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已指日可待歡呼雀躍。加之以高新技術其中包括交通工具特別是通訊工具(如因特網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在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的革命性進步,面對已經和即將失而復得的廣大第三世界的資源和市場,新殖民主義者描摹未來時的那種異乎尋常的自信、激動和興奮是可以想見的。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4.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毫無疑問,新一輪的經濟全球化的空前復興和發展,絕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資產階級思想家頭腦里的憑空杜撰,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這種經濟全球化既反映了當前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狀況,又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向全球擴張的集中表現。作為人類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階段,在一定歷史范疇內,它直接推動了包括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國際金融和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人類生產力的顯著進步。從一定意義上講,它將造福于人類,并為將來共產主義的實現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因此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西方所期待和要達到的全球化,從本質上說,是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圍內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民主運動的反向清算和逆向報復,是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進一步侵害和“和平”戕伐。因此,在更大的歷史范疇內,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全球的擴張,隨著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基本矛盾的加劇,“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必然成為新的蓬勃發展的社會生產力的根本桎梏和障礙。

(二)西方全球化對第三世界的消極影響

馬克思早就指出:“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還裝出一副很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3]馬克思這一論述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盡管經濟全球化對第三世界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等無疑有正面效應,但從第三世界的角度看,蘇東劇變后資本主義全球化在理論和實踐上最轟轟烈烈的近10年間,實質上是對第三世界重新殖民化的過程。這種全球化給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造成了災難性后果,并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至少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國際地位弱化。近代以來人類苦難的最大承受者,應是與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同時出現的第三世界。20世紀初,這種狀況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并開始全面建設,先后進入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以多種聯合協調的形式積極活躍于世界舞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少數大國操縱聯合國的局面逐步有所改觀。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地位不斷削弱,第三世界國家成為反對戰爭、維護和平、構建公平合理的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的生力軍。但是,80年代末以來,隨著蘇東劇變和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順利進展,西方世界對第三世界越來越不屑一顧。美國官員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歷史的終結》一書中居然提出,第三世界“不是世界歷史的組成部分”[4]。一些西方媒體干脆冠以《第三世界完了》[5]、《我們廢除第三世界》[6]等駭人聽聞的標題,撰文咒罵第三世界是“搗亂國家”、“無賴國家”和“人類中派不上用場的殘物”、“垃圾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然繞過聯合國赤裸裸地入侵南聯盟,本質上是對廣大第三世界的蔑視。

2.疆域人口擴大化。蘇東劇變前的10年前,世界上約有19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第三世界國家約有163個左右。隨著蘇聯等國解體,所謂的“轉軌國家”從原有的9個變為28個。蘇聯解體后的1998年的俄羅斯,與解體前相比,GDP下降55%,工農業生產總值分別下降70%和50%,基本建設投資下降90%,外債由1550億美元增至2250億美元,居民平均收入下降2/3,人均壽命從1990年的64歲降至1998年的59歲。前不久,法國的一位科學院院士撰文說,俄羅斯近十年來在國際舞臺上連遭失敗。目前俄自身地位已變得十分虛弱,“它現在已只能在國內對付分裂主義勢力了”。[7]被肢解的蘇聯正在從第一世界淪為第三世界。東歐絕大部分原社會主義國家也急劇衰落,正在從第二世界淪為第三世界。這使全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10個左右;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增加到近180個,其中人口增加了4億,土地面積增加2500多萬平方公里。

3.國家職能退化。國家的根本職能是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包括維護作為核心內容之一的本國的經濟利益。而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是以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為條件、世界市場為基礎、國際金融為核心的。199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估計超過2.5萬億美元,其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國公司占1/3;有90%的國家和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都低于跨國公司的銷售額;當今世界最大的100個經濟單位中,51個是企業,只有49個是國家。國際外匯市場上交易額每天約2萬億美元,為世界進出口貿易額的60倍。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超越國家界限的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等各種新勢力越來越強大。國際上的很多決定已經不是由國家,而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控制的全球經濟的中堅勢力發布。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下,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越來越遭到削弱。在作為新勢力的超越國家界限的跨國公司中,美國的公司起著并將在今后較長時間內起著主導作用。1999年,全球前1000家最大的公司中,西方占99%,美國占494家,比1998年增加了14家;前20強中,美國就占了17家。[8]美國國家和政府的部分職能已由其跨國公司取代。美國政府和其跨國公司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且是壟斷資本的集中代表。從本質上說,美國跨國公司的壯大是加強而不是削弱了其政府的職能,并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干預和管理經濟的職能(包括對其跨國公司的制約)也正在進一步得到加強。美國要削弱的和實際上被削弱的是其他國家的政府職能。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奈最近明確提出要“重新定義國家利益”,說什么美國希望在“分享資源和環境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上影響遠方的政府和組織”[9]。西方政府和各種媒介也連篇累牘地宣傳,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主權已弱化”、“主權概念已過時”,要“放棄國家干預”,強調“資本應打破國界自由流動”。最近有位美國學者撰刊《跨越袖珍國的邊界》一文,宣稱“由于20世紀也許被稱為極權主義世紀,其象征是有刺鐵絲網,那么21世紀也許將被稱為袖珍國的世紀”[10]。這種宣傳,已在不少發展中國家變為事實。國家和政府的干預是維護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利益的最后盾牌。第三世界國家職能的進一步削弱,乃至經濟獨立性和國家主權的喪失,必然進一步有利于發達國家恣肆妄為的劫掠。

4.綜合國力衰退化。鑒于筆者手頭沒有更權威的綜合數據能簡潔明了地說明這一問題,相信有能力統計這一數據的國家或集團對這一統計興趣也不大,故筆者僅從幾個側面加以說明。

首先是糧食。最能說明一個國家國力的恐怕首推人民的溫飽。按照1996年在意大利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公布的數據,20世紀80年代,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處于饑餓狀態的人數為5.9億,1996年則上升為8.41億之多。耐人尋味的是,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產量連續兩年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1996年國際市場小麥的價格每噸為200美元,玉米每噸150美元,而1998年小麥已降至不到100美元,玉米為80美元左右,主要谷物低廉之價格是11年來從未有過的。然而,就在世界谷物產量增加和糧價下跌的背景下,世界上缺糧的國家和地區由1996年的26個增加到1998年的43個,增加60%多。當今第三世界國家每一分鐘就有125歲以下兒童因營養不良而死亡。[11]

其次是經濟增長率和人均收入下降。20世紀90年代初,非洲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為5%,但現在已經下降到2.6%。[12]在過去的10多年中,第三世界100多個國家人均收入減少,60多個國家的人均消費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遞減。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有些國家經濟增長率在增加,但其利潤卻是被外國資本攫取,于改善本國人民生活無補。以烏干達為例,盡管政府聲稱連續10年經濟增長達到了6%,但還是有2/3的人口生活在絕對貧困之中,人均收入剛剛回升到1970年的水平。[13]

再次是發達國家制造和利用金融危機,使第三世界資產嚴重縮水,并廉價收購其資源、市場、勞動力和經濟成果等。19世紀以來,西方資本主義主要靠侵略瓜分市場來創造繁榮,現在已開始注重利用金融及其衍生物這一新的投機方式掠奪更多的財富。1998年世界經濟增幅下滑,但全球金融資產總額卻上升了30%,外匯交易同貿易額的比率從8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60:1。這種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和一體化,是造成近幾年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據保守估計,截至到199811月,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被殃及的國家和地區,資產“縮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億美元流入美國。[14]在非洲,金融、能源、電訊、礦業、交通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大多廉價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從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國公司搶占了57.3%的市場銷售額。在俄羅斯,實際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企業,被西方以72億美元的價格買走;僅1996年一年的經濟損失,就比衛國戰爭多1.5倍。[15]另外,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高新科技人才也源源不斷地流失到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目前有3萬名非洲藉博士在非洲以外的世界闖蕩。這種潛在的經濟損失是無法估算的。

5.貧富兩極分化。先看發達國家與第三世界之間的兩極分化。1998年,全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28.86萬億美元。占世界人口約17%24個發達國家,擁有世界生產總值的79%;而占世界人口83%的發展中國家,僅占世界生產總值的21%。生活在高收入國家的人群占世界人口的20%,卻消費著全世界86%的商品、45%的肉和魚、74%的電話線路和84%的紙張。[16]美國人口不到世界的5%,卻擁有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計算機和26%的因特網使用者。當美國25%的家庭能上因特網時,上過因特網的俄羅斯人還不到3%,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的使用者還不到1%。發達國家公司股票的票面價值從199810月到19994月半年多的時間里,便上漲了近7萬億美元,這一數字輕而易舉地超過了第三世界國內生產總值5萬億美元的總額。[17]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透露,“世界上20%最貧困人口今天只可憐地占有世界收入的1.1%,而1991年所占比例為1.4%,1960年為2.3%。”目前,世界前10位巨富的資產已達1330億美元,相當于所有不發達國家國民收入的1.5倍。[18]另外,第三世界國家的外債總額2.2萬多億美元,其中2/3是長期國債,平均每人欠西方約420美元。發達國家也曾扯起減免債務的旗幟,但為最窮國家債務減免計劃提供的50億到70億美元——大致是美國公民每年買運動鞋所花的錢——只占最可能獲得債務減免的1/5國家的債務總額的5%。[19]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內部和第三世界國家內部兩極分化的現象也十分驚人。就在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都是歷年最低的美國,最底層的40%的家庭擁有的財富僅占美國全部財富的0.2%;從1983年到1995年,這些家庭失去了其財富的80%,其債務已超過資產。而占1%的最富有的家庭的財富卻增加了17%,占美國總財富的近40%。[20]這就是說,在最富有的美國,也結出了全球化的惡果。在非洲、在拉美(古巴除外),在東歐、中亞地區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內部,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現象已經十分嚴重,且有進一步加劇之勢。據美國《福布斯》雜志1994年第7期公布,世界上擁有億萬美元以上的巨富中,1987年拉美只有6名,但短短六七年后,便劇增為42名;而拉美的貧困人口卻從60年代的9000萬增加到90年代的1.9億,全地區人均收入下降到70年代初的水平。伴隨著西方全球化的進程,一些發展中國家腐敗成風,一些權勢階層不擇手段地聚斂財富,成為第三世界中暴富起來的新貴。在全球范圍內,巨富數目與貧困數目聯袂上升。

6.生態環境惡化。199899日聯合國《人文發展報告》宣布:“一名今年在美國、法國或英國出生的嬰兒在一生中的消費、浪費和造成的污染將超過在發展中國家出生的50名嬰兒。”“由于燃燒礦物燃料所產生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美國每年為21公噸,而在中國每年只有3公噸。”這就是說,資本主義全球化和發達國家的發展不僅依賴著第三世界國家的廉價資源、廉價市場、廉價商品和廉價勞動力,而且還依賴著其生態環境的惡化。發達國家還把污染環境的第二產業大量遷移至第三世界國家。20世紀90年代造紙所耗木材為50年代的兩倍,而美國、日本、歐洲紙制品消費占世界的2/3,所用木材幾乎全部來自第三世界。世界森林2/3被毀,并正以每年1600萬公頃(約為一個英國或半個德國)的面積遭受消亡。這便使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環境急劇惡化。第三世界每年死于空氣污染人數占全世界因此死亡人數270萬人中的90%,此外每年另有2500萬人因農藥中毒,500萬人死于污水引起的疾病,相當多的城市的幼兒都患有對大腦有破壞作用的鉛濃縮癥。[21]

7.文化意識西化。西方所說的全球化,本來就是全球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的一體化。馬克思主義有一個基本的觀點,任何統治階級的思想總是社會的統治思想。可以說,在當今世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政治、科技和軍事實力,不僅從整體上統治著全球的經濟政治“新秩序”,而且在思想文化上同樣從整體上統治著全球。這在科學技術驚人發展特別是由美國主宰的信息技術進步的時代更是如此。文化和意識形態必須有載體,如報刊、書籍、電腦軟件、電影、電視和互聯網等,而這些載體是需要巨額投資的。美國有對外進行思想文化宣傳的強大國家機器,特別是高功率、高覆蓋率的廣播、衛星電視使世界縮小,數億人在同一時間享有同一個重要新聞信息,并產生交流和互動。這種時空上的同時性和同位性,使強大的西方傳媒輿論可以輕而易舉地進入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影響、干擾任何一個民族的輿論和情緒,甚至破壞一個國家的政局穩定。在因特網上占支配地位的當然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另外,當今世界各地的娛樂界充斥著美國制造的產品,流行文化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行業。1996年,美國軟件和娛樂產品在國際上的銷售額高達602億美元,超過該國其他任何行業。美國一位社會學家稱:“美國流行文化的傳播是長久以來人們為實現全球統一而作出的一連串努力中最近的一次行動。它代替了羅馬帝國和基督教徒推行的拉丁語以及(共產黨政府推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22]美國的文化霸權主義已引起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包括第三世界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關注和嚴重不安。作為美國全球化戰略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著意在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普遍制造對美國的迷戀、膜拜和奴性,從而使人們心甘情愿地永遠處于附庸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廣大第三世界被剝奪的絕不僅僅是資源、市場、勞動力,更重要的是堅強而美好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西方全球化的前景

1.近些年,西方全球化仍可能是進一步擴張之勢。馬克思說過:“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23]美國經濟自1991年第二季度以來已持續增長近9年,有望成為戰后最長增長期。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用“和平演變”等手法,搞垮了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搞垮了與其對峙的世界上另一個最大的經濟、政治、軍事集團。這樣,美國等于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它在資金、技術、商品原材料市場、人才智力資源諸方面所獲得的直接和間接收益是無可估量的。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一是美國是最早并最多投資于計算機和信息時代其他高新技術的國家,因而率先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信息經濟時代,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優勢效應更為突出。1997年美國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有1/3以上是用于“信息處理和與之有關的設備”的。從1991年到1997年的增長總額中,有將近2/3與計算機有關。[24]因特網在全球剛剛起步,市場還大得很。1998年,全球因電子商務的應用而節約的成本有170億美元,而預計2002年將上升到1.25萬億美元,美國公司將獲取這些長期利潤的一半。[25]二是美國金融業實行改革和重組,由此帶來股市繁榮,從而進一步刺激了消費和投資。美國股市從19921月的2000點飆升到19996月的1.1萬點,上漲5.5倍。僅股市上漲便獲紅利10多萬億美元。三是由于蘇聯和華約的解體,近十年來,美國共節省軍費約1萬億美元。四是其政府采取了符合美國經濟實際的一系列新舉措。美國是西方全球化的心臟和發動機,其潛在的生產力還尚未全部釋放。在近些年,世界上所有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實力上與美國相比,仍無人能夠望其項背。西方其他發達國家盡管與美國有著各方面的利害沖突,但它們在對付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國家上,又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它們既有爭奪,又有合作,但一般來說,其根本利益往往是一致的,合作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西方全球化的勢頭在近些年仍將會是發展擴張之勢。

2.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對西方全球化浪潮的制衡和牽制力有限。第三世界愈加貧窮的總趨勢在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尤其是近些年來第三世界各國間協調一致行動、互相聲援、互相支持的凝聚力已經并將繼續下降。這本來應是制衡和牽制西方全球化的最根本的力量。這種狀況反證了西方全球化勢頭在短時期內難以受到有力的遏制。

3.西方全球化有可能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長達數十年。在全球竭力推行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是西方全球化的根本目標之一。20世紀初,最大的事件便是社會主義從思想、運動變為制度。此后,帝國主義多次聯合對其武力圍剿,結果卻失敗了。后來改為實施以“和平演變”為主的戰略。20世紀末,最大的事件莫過于是蘇聯、東歐的劇變。蘇、東劇變給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和制度,同時也給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現在世界上僅存的社會主義國家屈指可數。社會主義國家是抵御西方全球化的中堅力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緊對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19971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其第二任期的第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說:“我仍相信,從長期以來,同中國接觸,極有可能對中國產生積極的影響,就像柏林墻倒塌一樣。”[26]克林頓主張對中國要以接觸為主,通過接觸這一橋梁,達到遏制與和平顛覆之目的。但是,由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立場堅定,策略靈活,堅持以兩手對兩手,使美國近年對我國“接觸加遏制”及其和平演變的戰略收效甚微。因此,美國因對華“久攻不下”產生了急躁心態。但是,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無論誰上臺,還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對中國“和平演變”的戰略。這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誰也不敢對中國輕易動手。二是其對中國和平演變的希望尚未最終破滅。如果中共這樣的大黨、中國這樣的大國今后幾代乃至數代的黨和國家領導集體,始終像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一樣,巍巍然頂住八面來風,通過改革更加煥發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那么,西方全球化便會碰到一個啃不動、嚼不爛的硬釘子,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這便十分有助于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和制度在今后幾十年內在全球的復興。但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即資本主義在較長時期內仍然具有強勁的自我調節能力,倘若中國黨的今后幾代乃至數代打不破西方和平顛覆的圖謀,那便極有可能像蘇聯、東歐劇變一樣,又一次給社會主義思想、運動和制度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那時,世界范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就可能跌入真正的谷底。那么,西方全球化的勢頭不僅在近些年內方興未艾,而且其企圖建立的極不公正、極不合理的所謂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便有可能在今后數十年內占據主導地位。這是西方強國最為期待的一種前景。當然,在他們看來,這種“新秩序”是永久的和凝固不變的。

這樣看問題是不是過于悲觀了呢?不是的。封建主義社會曾延續了幾千年,資本主義社會尚且只有數百年。毋庸諱言,資本主義制度在今后幾十年內,從經濟、政治到科技、軍事等諸方面都可能會處于優勢;多極化的發展和第三世界的中興,都可能會是一個較長時期的歷史過程。因此,在西方強國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和第三世界中興的時間問題上,在第三世界中興過程中的困難程度上,寧肯估計得長些、重些,不要估計短了、輕了。

4.西方全球化可能還有另外一種前景,那就是在其洋洋得意的行進中產生間歇性的中斷。西方全球化能否一路高歌猛進,主要看美國。美國經濟有潛伏著嚴重危機的一面。一是1999年中期,其股市價格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80%,泡沫經濟成分顯而易見。1929年經濟危機的前夜,其股市價格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2%。若美國股市下跌10%,即要“縮水”1.4萬億美元,這對其經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二是美國現在有近6萬億美元的內外債,其債權債務相抵,凈外債多達1.5萬億美元。三是美元是國際貨幣,其總量的2/3 在其境外流通和儲備。四是1994年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逐年升高。1998年已達到2540億美元,1999年預計有近3000億美元。五是消費者掀起借貸熱潮。1998年的個人儲蓄幾乎跌到只占收入的0.5%,這是自1933年以來的最低點。而1997年是2.1%。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人借貸炒股。[27]若凈資產與債務相抵,有近20%的家庭沒有凈資產甚至是負資產。美國家庭現在的全部債務幾乎占全部可供支配的年收入的98%。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美國人,現在正是拼命工作、肆意消費的時候,這一代將從2010年開始陸續退休,其后勞動者相對于非勞動者的比例將迅速下降。另外,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和民間退休收入保障制度還都沒有作好應對的準備。這對美國的經濟也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國像條肥碩的螞蟥一樣,是依靠吮吸別國和透支子孫后代的血液來維持其現在的生命的。正因為如此,美國乃至世界各界近一年來,紛紛在談論著美國近一二十年的前景。美國對沖基金掌門人喬治·索羅斯說:“美國經濟正呈現80年代后期類似日本的資產泡沫。”[28]麻省理工學院一教授說,嗅到了30年代大蕭條時的味道。[29]19991028日出版的英國某周刊甚至預言美國今后數月“有可能發生股市大崩潰”,“隨其后的是長達10年的全球經濟衰退”[30]。美國經濟的大衰落是極有可能的,只是不知其確切的時間。10年內會不會?10年不會,1520年呢?30年呢?曾控制全球1/4版圖、貿易和制造業產值占全球1/4、對外投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總和的“日不落”大英帝國的太陽落下了,誰能保證現在的美國永遠如日中天呢?美國經濟若發生大問題,對第三世界乃至全球都將是一場十分嚴重的災難,其烈度極可能超過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第三世界在制定自己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時,應把這一嚴重征兆考慮進去。當然,從根本上說,美國經濟若遇到大的災難,將有利于第三世界在經濟政治上的重新崛起乃至全球范圍內的社會主義的復興。

5.西方全球化可能引發并加劇局部戰爭。應該看到,從當前來說,經濟全球化是制止世界大戰的根本因素之一。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整個世界日益連結為有機的整體,有能力發動戰爭的強國都已是世界經濟鏈條上的重要環節。而任何一個環節斷裂,各個強國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次,美國的綜合實力遠遠超過其他西方強國,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的爭奪,在近些年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世界大戰在較長時期內打不起來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世界大戰與局部戰爭并不對立。在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的過程中,西方強國主要靠所謂“文明”的貿易、投資、資本自由流動等“巧取”的方式達到目的。但暴力這種流血的政治,仍然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其本身就是一種經濟力。若需要暴力出面,“豪奪”戰略主動和具體財富時,這些強國就會毫不猶豫地喚來戰爭。從一定意義上講,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如為了維持和擴張對國際壟斷資本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和戰略資源產地的控制權,海灣戰爭是一個實證。如為了對其主要敵手進行“預防性遏制”,對南聯盟的入侵是一個實證。如對受壓迫受剝削人民、民族和國家的反抗,在采用其他手段無效的情況下,西方強國也會施以戰爭。另外,西方全球化的自由競爭必然帶來西方強國在經濟、政治、科技和軍事實力上的新的不平衡。為了求得按照實力重新分配在全球的利益,資本主義世界內部有可能運用局部戰爭的手段去加以解決。據1999824日美國《華盛頓時報》刊文披露,美國“白宮為下個世紀擬定了一項新的全球戰略,為美國在一系列麻煩地區進行軍事干預提供依據。”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假若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左右,美國經濟遭受大的災難,那么,這個世界將極不平靜,將會孕育和觸發各種各樣的局部戰爭,甚至有可能爆發大規模(不一定是世界大戰)的戰爭。

6.有西方的全球化,便會有反西方的全球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是戰后國際政治經濟中的頭等大事。作為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一支新興政治力量,第三世界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力量和生力軍。近些年來,盡管這一力量有所減弱,但廣大第三世界絕不甘心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的任意擺布,他們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展各種各樣的斗爭。西方全球化已經并必將繼續遭到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抵制。可以斷言,由于西方全球化的一時成功,全球范圍內巨大的財富和資本必然會進一步向極少數人手里集中,西方全球化的暢通無阻也必然會進一步加劇少數強國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貧富不均的兩極化,全球絕大多數人民和民族的生活境遇有可能更加悲慘,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的基本矛盾必然會更加尖銳。西方全球化的過程是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體膚不斷遭受熬煎和心靈不斷覺醒的過程,他們在覺醒中必然反抗,并進一步聯合和斗爭。這就在全世界范圍內,不僅為新的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準備了相當的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條件,而且促進了民族的階級的充分覺醒和充分準備。因此,新一輪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維護平等互利和共同發展,建立真正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斗爭必然會蓬勃興起,新的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就必然在全球到處突破狹窄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新一輪的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即東方全球化運動,必然得到新的蓬勃發展。21世紀中葉前后,極可能是全球范圍內民族民主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又一次中興。我們中國有句俗話:“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21世紀中葉左右民族民主和社會主義運動中興之后,也可能還會遇到新的曲折和挫折,但歷史是在螺旋式的曲折中上升和前進的。徹底的民族民主運動,必然發展到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主義革命不能靠輸出,但社會主義是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必然的內在要求和共同歸宿。我們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那么,從根本上說,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最終拯救第三世界。西方全球化的對立物當然是《共產黨宣言》所說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全球化。正如古巴卡斯特羅主席199873日在哈瓦那舉行的“98”經濟年會上所說,“唯一可以代替‘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是‘社會主義全球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全球化同樣不是任何時代和任何階級的思想家的臆造和杜撰,而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必然的階段,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的最終歸宿。這同樣是不以任何人、任何集團、任何階級、任何國家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高新科技全球化的發展將永葆其無限美妙之青春,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美國主導下的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絕不會萬古長青。西方全球化徹底死亡了,共產主義全球化才能萬歲。當然,我們十分清醒,這需要一個十分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和思想文化水平的極大提高。盡管這一過程十分漫長和異常艱辛,但是,我們的先輩已給我們作了十分有意義的探索,并成功地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我們會義無返顧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們還十分清楚的是,在當今世界,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還不具備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條件,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根本任務,決不是要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而首要和根本的是進行爭取民族的真正獨立和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四)利用經濟全球化發展第三世界 

1.要參與。以西方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生產力首先是科學技術這一“第一生產力”發展的突出表現。它對第三世界是一種災難,但也是全球生產力的一種進步和飛躍。這種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對此,我們除了正視之外,沒有別的選擇。我們決不能因為這樣的全球化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種種的弊端和可能的風險,而試圖置身之外。我們既應看到西方全球化對我們的嚴峻挑戰,同時也更應看到其中給我們帶來的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應積極主動參與,制定相應對策,善于趨利避害。通過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吸納外資和利用國外資源,以彌補國內建設資金和資源的不足;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實現技術和管理現代化上的超越;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學習和借鑒世界上各國、各民族的高新科技知識和優秀文化,培養各方面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2.要斗爭。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主要是由西方強國引導和推動的,現在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國際慣例和規則主要是由西方強國制定的。其中有相當多的歧視、欺負、損害第三世界國家的極不合理、極不公正的條款。例如,柏林墻倒塌之后,出現了所謂的烏拉圭回合協議框架下的關貿配額。又如,農產品是第三世界國家出口最多的產品,而西方強國卻對之課以重稅。西方強國向最貧困國家的商品實施的平均關稅比他們之間的關稅還重,在美國和加拿大,這種關稅甚至重兩倍。再如,西方將生產過程納入所謂的國際“公平貿易標準”,認為第三世界在簡陋生產條件下使用廉價勞動力生產的商品不是標準生產,并拒絕進口,那么,請問西方強國使用高科技手段生產的產品是不是標準生產呢?19991127日,英國一家報紙刊文認為:“在公眾眼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和世界銀行起碼仍然是西方機構”,但世貿組織“也許是這三個機構中最具有包容性的;它是通過達成一致意見來作出決定的。烏拉圭回合雖然也偏向于西方,但部分原因是發展中國家沒有作出足夠的努力來推進自己的利益”[31]。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曾在聯合國舞臺上叱咤風云,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捍衛自己利益的活劇。世貿組織是當今世界上的經濟聯合國,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若能在世貿組織和國際上適當的時候及場合,敢于和善于對現存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有秩序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積極參與各項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規則的制定,積極呼吁修改不公正、不合理的規則,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利益的真正合理、公平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這就可以更好地維護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和根本的利益。面對西方強國的封鎖、欺侮和干涉,不信邪、不怕鬼、不彎腰、不示弱的民族精神就愈加顯得重要。只有敢于和善于斗爭,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被西方全球化“化”過去,而且會保持自己國家和民族在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獨立性,并日益強大起來。新中國成立50年來,就是在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堅強領導下,在任何國際壓力面前,堅持原則,敢于斗爭,伸張正義,逐步成長壯大的,并贏得了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人民的歡迎和尊敬。在卡斯特羅總統的領導下,古巴人民決不屈服、勇往直前的精神,不僅受到第三世界的高度贊譽,而且連西方的有識之士和媒體也經常稱贊。199984日,英國《獨立報》在一篇文章中贊許道:“古巴革命40年后,古巴試驗依然存在,而且在政治、體育、音樂和文化方面一派生機勃勃”;“古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無論從經濟上說,還是從精神上說,也要比美國及其公司強加給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的生活好得多”;“古巴島對第三世界各國人民來說仍然是希望的燈塔”[32]

3.要聯合。既然資本的流動和統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對資本的剝削和統治也同樣日益具有全球性。第三世界國家在獨立前,有著受奴役受壓迫的共同命運,獨立后又面臨著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任務。面對西方全球化的復興,第三世界國家也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困難和問題。第三世界無論就其擁有的國家、人口、地域面積,還是擁有的戰略交通線、陸地海洋資源等,都具有絕對的優勢。第三世界有著團結合作、互相支援的優良傳統,至今仍有“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這兩個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進行斗爭的工具。只要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能進一步認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堅持相互尊重各國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互相合作,求同存異,就一定能夠妥善解決各種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聯合起來,團結奮斗;就一定能夠進一步加強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就一定能夠有力地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150余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至今仍具有振聾發聵的意義。今天,我們仍十分需要疾呼:“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第三世界四分五裂,是西方強國十分愿意看到并希望永遠保持的狀況,也是他們竭力想要達到的結果。

4.要探討。毋庸諱言,同全球范圍內的社會主義運動一樣,第三世界的發展運動現在已步入低潮。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要有力遏制西方全球化的負面效應,要使第三世界發展運動步入自為的運動,就必須加強對西方全球化動態的認識、預測和應對,就必須對全球化及其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馬克思主義原理至今未變,但是西方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使第三世界的發展面臨著許許多多從未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符合第三世界發展實際的正確理論,決不會產生在諾貝爾獎金的證書上和西方議會的講壇上,而是需要第三世界各國及其人民的艱辛實踐和成功創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論家的總結與提高。與此同時,我們還急需對西方首腦和媒體大肆宣傳的“新干涉主義”、“新國際主義”、“民主國家國際組織”、“民族國家終結”、“國家主權走向消亡”、“人權高于主權”等一系列理論觀點進行剖析、反駁和批判。另外,對第三世界相當一部分人天真地深信只有“徹底的私有化”、只有“完全依賴外國人的直接投資”、只有“以兩極分化為代價”才能富起來的糊涂認識,也急需釋疑解惑。哈瓦那“第一屆研究全球化與發展問題經濟學家國際研討會”對有關重大的理論問題作了有益的探討。相信哈瓦那第二屆同樣的研討會一定會結出更加豐碩的理論之果。

5.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袖人物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一直十分關注世界經濟政治形勢,以及西方全球化的進程和第三世界的處境與發展。毛澤東不僅明確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重大理論,而且還明確宣布“中國屬于第三世界”[33]。鄧小平進一步指出:“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34]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又莊嚴宣布,中國將“進一步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我們堅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一定能夠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作出更大的貢獻。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276頁。

[2]《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61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72頁。

[4]參見《美國國家利益》,1989年夏季號。

[5]美國《華盛頓郵報》1990718日。

[6]美國《新聞周刊》1992427日。

[7][]埃萊娜·長雷爾·當科斯:《俄羅斯復興的代價》,法國《費加羅報》19991112日。

[8]《全球1000家公司》,美國《商業周刊》1999712日。

[9]美國《外交》雜志,199978月。

[10]美國《華盛頓時報》專欄作家阿諾德·比奇曼文章文章,1999923日。

[11]《世界仍有8億多人在挨餓》,日本《讀者新聞》1999105日。

[12]《一個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貧窮的人》,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9954日。

[13]《窮人的境況:美國必須增加開發援助》,美國《外交》雜志,19995-6月。

[14]《全球化對第三世界的影響》,《國外理論動態》,1999年第6期。

[15]《全球化對第三世界的影響》,《國外理論動態》,1999年第6期。

[16]聯合國《人文發展報告》,路透社聯合國199899日英文電。

[17]《一個更加富裕的世界,但也有更加貧窮的人》,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9954日。

[18]《發展無國界》,阿根廷《民族報》1998121日。

[19]《窮人雙倍負擔第三世界債務》,美國《洛杉磯時報》1997115日。

[20]《使強勁經濟受損的5個問題》,美國《紐約時報》199914日。

[21]參見衛建林:《歷史沒有句號》,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302-303頁。

[22]《美國流行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地》,美國《華盛頓郵報》19981025日。

[2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3頁。

[24]《問題和答案:美國為什么如此繁榮?》,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1999317日。

[25]《因特網經濟:世界發展的新引擎》,美國《商業周刊》1999104日。

[26]參見新華社《參考資料》,1997130日。

[27]參見《美國在制造債務炸彈嗎?》,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99111日。 

[28]參見新華社《參考資料》1999125日。

[29]參見新華社《參考資料》1999215日。

[30]參見《1999年會發生股市大崩潰嗎?》,英國《外事報道》周刊19991028日。

[31]《對資本主義持批評態度的人》,英國《金融時報》19991127日。

[32]《向社會主義的最后一個和最出色的獨裁者致意》,英國《獨立報》199984日。

[33]參見1977111日《人民日報》。

[34]《鄧小平文選》3卷,第56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三期。;作者:李慎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