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哲三是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治活動家、日共領導人,長期以來,他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研究,尤其是經典作家關于未來社會理論的研究,發表了一系列見解與主張,對日共理論與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不破哲三未來社會探索的時段與特點
不破哲三對資本主義之后未來社會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時段。
第一個時段是世紀之交到2004年。
冷戰結束以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歷史終結論”大行其道,似乎社會主義已經失敗,更遑論共產主義社會了。然而,就在這種論調盛行之際,西方開始進入經濟危機時期,西方國家普遍陷入經濟衰退、精神迷茫與社會動蕩之中。于是,在所謂“反思現代性”的總口號下,對資本主義破壞性與反人性的揭露,成為西方的主流思潮。世界向何處去,成為擺在世人面前的又一道思考題。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不破哲三敏銳地看到了這一涉及全球發展的根本問題,由此切入,展開了他新的理論思考。
不破哲三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回答世界向何處去問題的理論工具,他呼吁世界上的馬克思主義者正視并研究這一時代課題。但在他看來,正是這一個他認為最值得抓住的核心問題,卻成了20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研究中“最滯后的領域”[1]。為此,不破哲三大致從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社會問題,在1998年10月至2001年5月發表了連載文章《列寧與〈資本論〉》;2003~2004年,他又帶領日本共產黨有關機構開展集體探討,其有關研究成果被吸收進2004年修改的日共新黨綱中。
日共修改黨綱后,不破哲三關于未來社會的研究闡述進入第二時段。
在這一階段,他結合日共新黨綱內容,2004年出版了研究闡述性著作《經典研究:馬克思未來社會論》《讀新日本共產黨綱領》;2015年出版了《關于黨綱領理論上的突破點》和《馬克思〈資本論〉發掘、追蹤、探究》;自2018年5月起,他在日共中央委員會主辦發行的《學習》雜志上連續三期發表題為《讀黨綱領中的未來社會理論》的連載文章;同年10月起,他又在日共中央機關刊物《前衛》上連續四期發表題為《〈資本論〉中的未來社會論》的連載文章,并于2019年3月將上述文章結集出版。不破哲三上述著述的一個主題就是未來社會。通過這些論著,不破哲三試圖以返本開新的方式,對馬克思主義未來社會理論進行重新闡述,就“世界向何處去”“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體現出堅忍不拔的理論追求與社會擔當精神。
不破哲三關于未來社會的思考有一個特點,就是面對理論問題,回到馬克思恩格斯原典,通過對原典文本的仔細重讀,并結合新的世界形勢,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科學揭示代替資本主義社會的下一個社會的特點和原則,是貫穿《資本論》的主題。因此,他把《資本論》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了深入的爬梳與研讀,努力在“返本”中探尋理論依據、思想資源和現實靈感。為了做到對文本的精準把握,他甚至帶領日本共產黨中央附屬社會科學研究所監修出版新版《資本論》,設計總冊數達12冊,從2019年9月起發行,預計到2021年完成出版。
二、不破哲三未來社會探索的主要觀點
總起來講,不破哲三關于未來社會的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未來社會的特征。
不破哲三認為,多年以來人們在描述共產主義社會的特征時,都是從分配方面來進行界定的,不過這樣的界定忽略了馬克思寫作《哥達綱領批判》的背景與目的。他說,馬克思當時的目的是為了批判拉薩爾派的分配決定論,正是在此特定背景下才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以“計算與監督”為主的論述。
通過對《哥達綱領批判》進行重新解讀,不破哲三指出以分配方式為標準劃分社會階段的兩階段論是不準確的:分配的前提是物質的豐富,但物質的豐富不應成為衡量人類社會“本史”的核心標準。[2]
第二,關于未來社會劃分標準。
不破哲三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論述指出,馬克思劃定未來社會的標準就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化”。
不破哲三認為,《資本論》的理論骨架、核心線索,正是未來社會論。馬克思豐富繁雜的學術與思想歷程,都是為了證明未來社會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則。為此,馬克思如同研究自然科學一樣,不僅給出了論證的過程,而且給出了科學的答案。為了防止這一答案被繁復的論證過程所淹沒,被人們對論證過程的過度關注所忽視,馬克思還特別將這一科學的答案鉤稽出來。《資本論》的各種手稿到發表的正式文本,都凸顯“生產資料的社會化”的核心概念意義。只有以“生產資料的社會化”為標準,才能科學地劃分社會發展階段。
不破哲三認為,未來社會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化”,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所謂生產資料社會化,就是主要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統統交由社會掌管,而且社會化的主體必須是聯合起來的勞動者。[3]
第三,關于走向未來社會的途徑。
不破哲三認為,無論是20世紀,還是21世紀,都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共存的時代,時代將考驗這兩種制度的優劣、決定它們的存亡;21世紀是質疑資本主義制度是否存續的時代,是全球制度變革的時代。21世紀將有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通過不同的路徑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
不破哲三把世界劃分成四個部分,即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謀求社會主義的國家、亞非拉國家、舊體制崩潰后的蘇聯東歐國家,指出這四類國家在21世紀都有可能發生社會變革。[4] 但是主要是兩類國家和兩種途徑。
一類是中國、越南等國家。不破哲三認為,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從沒有建成人民主權的民主政治體制,因此只能通過暴力革命或內戰走上革命道路,這對革命后的政治體制產生了巨大影響。[5]
另一類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過,不破哲三認為,要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社會主義,自始就是一個難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論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問題時,對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的結論都下得過早。[6]
第四,關于過渡時期。
他認為,從進入未來社會到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過渡期,他將這個過渡時期稱為“新社會”。他認為,在過渡時期和完成時期,生產資料社會化程度并不一定完全一樣,但社會化性質是一致的。他主張,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讓生產資料從資本家手里解脫出來,移交給個人聯合體。
進入過渡時期以后,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將逐步消滅剝削、消除貧困,提高所有人的生活品質,從根本上縮短勞動時間,創造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發展基礎,使勞動的性質從根本上發生變化,生產者成為社會主人公,從而根本改變人的生活方式。
在上述根本改變的帶動下,生產和經濟的推動力也將從資本的逐利行為轉移到推進社會及社會成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發展上來,通過實行對經濟的有計劃管理,消除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有效控制環境破壞、社會差距拉大等問題,從而使得人的自由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目的,最終為實現支撐人類社會運行的物質生產力的新的飛躍性發展創造條件,從此開啟人類歷史的真正(本史)階段。
在不破哲三看來,在過渡時期,判斷一個國家是否“通過革命脫離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有三個標準:在經濟制度上,生產資料社會化的主體必須是“聯合的勞動者”;在政治制度上,實行民主;在國際關系上,建立平等、對等的關系。
如果說過去不破哲三比較強調“脫離資本主義體制的國家”,例如中國、越南、古巴等在向未來社會過渡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近兩年,不破哲三更多地強調在像日本這樣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變革的可行性。
第五,關于日本走向社會主義的問題。
作為一名日本共產黨人,不破哲三關心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前途,但他更關心日本社會主義發展前景。不破哲三期待在21世紀較早的時期能夠在日本開始社會主義變革。
他認為,相對于中國、越南等國家,日本的社會性質完全不同。在日本,存在有依靠國民多數的意志決定政治方向的所謂民主政治體制,因此也就存在“從根本上進行”社會主義變革的現實條件。這些條件是在發達資本主義的體制范圍內準備妥當的。[7] 只要堅守獲得議會多數贊同的革命路線,分階段地前進,就可以實現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8]
顯然,不破哲三堅持的依然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主張。雖然不破哲三表現了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高昂的革命斗志,但他對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反動本性和頑固性認識未免過于樂觀。
他認為,一方面,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變革,是20世紀未曾有過的“21世紀的新的世界史課題”[9];另一方面,在像日本這樣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社會變革運動要面臨的問題,是與之前已經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截然不同的,也就是存在著與現實中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國家曾經或正在經歷的困難性質不同的困難。[10] 因此必須按照現行黨綱規定的那樣,
“在為日本社會各個階段所必需的各項改革課題的順利推行而努力的同時,致力于營造沒有剝削和壓迫的共同社會,爭取把21世紀建設成為人類發生歷史性前進的世紀”。[11]
2019年11月5日,日共二十七屆八中全會通過黨綱部分修訂案,擬在2020年召開的二十八大上再次修改的黨綱中增加以下內容:
“至今,世界上還沒有過在資本主義時代高度的經濟、社會成果基礎上,真正進行社會主義變革的經驗。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邁進的嘗試,是21世紀新的世界史課題。”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變革,具有特別的困難性,同時也是具有豐富的強大的可能性的事業。這個變革的實現,將以生產資料社會化為基礎,繼承和發展資本主義創造的高度發展的生產力、社會調節管理經濟的運作方式、維護國民生活和權利的規則、各種自由和民主主義的制度及國民斗爭的歷史經驗以及人的豐富的個性等成果。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變革,是通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大道。日本共產黨應該發揮的作用,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13]
很明顯,黨綱部分修訂案從精神到表述都充分吸納了不破哲三的研究成果。黨綱部分修訂案清楚地表明,日共主張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有效利用市場經濟,在資本主義框架內獲得議會多數進行民主主義改革,最終促使資本主義向社會建設上轉變,從而為真正實現社會主義創造條件。
綜上可知,不破哲三實際上試圖回答美國、西歐國家以及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怎樣走向并實現共產主義的問題。為此,他探討了這些國家在走向共產主義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具備的條件以及可能的實現路徑。
總起來看,他堅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未來的必然歸途,資本主義為實現人類的這一未來目標儲備了生產力等諸多方面的條件,但是,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在理論上進行解答。
目前來看,不破哲三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探索的影響,主要還體現在日共內部,還沒有在國際上產生大的國際影響。但是,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整體狀況看,他的這一理論探索,無疑值得重視和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因為,在21世紀,無論對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講,還是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講,其社會發展的目標,無疑都會產生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巨大變化,對此作出預測和回答,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時代責任。
注 釋:
[1]〔日〕不破哲三:《關于黨綱領理論上的突破點》,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出版局2005年版,第109頁。
[2]〔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3]〔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下,《學習》2018年第7期。
[4]〔日〕不破哲三:《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的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9期。
[5]〔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6]鄭萍:《日本共產黨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方法——訪日本共產黨前主席不破哲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10日。
[7]〔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8]〔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下,《學習》2018年第7期。
[9]〔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10]〔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11]俞可平叢書主編、朱艷圣分冊主編:《世界主要政黨規章制度文獻·日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第439頁。
[12]〔日〕不破哲三:《讀黨綱領的未來社會論》上,《學習》2018年第5期。
[13]日本共產黨綱領部分改訂案,《赤旗報》2019年11月6日,http://www.jcp.or.jp/akahata/aik19/2019-11-06/2019110614_01_0.html。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來源:“思想火炬”微信公號,轉自“《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9年第十二期”)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