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以“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為題講授“七一”專題黨課。詳情>>
報道刊發后,各地各部門青年干部圍繞黨課主題踴躍學習思考,撰寫體會文章。本期摘編部分與大家分享。
黨的領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關鍵
中央辦公廳法規局 陳亞杰
就“社會主義”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就“集中力量”而言,黨的領導是團結凝聚全黨全國力量的“主心骨”;就“辦大事”而言,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巨大理論優勢、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我們黨所擁有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都決定了黨的堅強領導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關鍵。
黨的科學理論指導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思想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黨對中國這樣的后發現代化國家實現趕超式、跨越式發展的理論自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黨的全面領導地位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政治基礎。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機制,能夠將黨的決策部署充分落到實處。黨的全面領導地位、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前提和保證。
黨的嚴密組織體系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組織基礎。黨的最大力量在于組織。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組織力量,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了堅實基礎。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都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黨的豐富執政經驗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奠定了實踐基礎。我們黨在全國執政70多年來,積累了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深化了對黨執政規律的探索。在領導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實踐中,形成和把握了一些規律性認識。這些經驗和做法,是70多年來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實踐智慧,對于新時代認識和處理好“國之大者”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發揮制度優越性 扛起應急救援政治責任
應急管理部規劃財務司 馬守業
對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丁薛祥同志在專題黨課中總結了“五個得益于”,并強調“說到底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取得的”,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總結,同樣指導著新時期搶險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
我國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的國家,安全生產還處于脆弱期、爬坡期、過坎期,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積累的安全風險日益顯現。2018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強調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組建以來,成功應對和處置了金沙江和雅魯藏布江4次堰塞湖、江蘇響水“3·21”爆炸、山西沁源“3·29”森林火災、四川長寧6.0級地震、貴州水城“7·23”山體滑坡、“利奇馬”超強臺風等重特大災害事故,圓滿完成“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等的重大消防安保任務。
2020年是1998年以來汛情形勢最嚴重的一年,長江、淮河防汛啟動Ⅱ級響應后,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上海、浙江、山東、河南消防救援總隊及南京訓練總隊的1500名消防指戰員,馳援安徽蕪湖、滁州等地抗洪搶險一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應急管理系統與消防救援隊伍堅持全國一盤棋,彰顯制度優勢,注重團隊協作,區域協調聯動,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精神,取得了防汛救災工作重大勝利。
在奉獻大事中鍛造過硬政治品質
山東省委組織部研究室 王鑫
丁薛祥同志在專題黨課中強調,“要在深化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巨大優越性的認識中增強黨性”,“自覺培養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
黨的組織紀律越嚴明,黨的凝聚力戰斗力就越強,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就越強,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就更加明顯。
黨員干部的組織性紀律性不是天生具備而是后天實踐養成的,是教育、學習和鍛煉的結果。青年黨員干部必須增強黨的意識,始終與黨同心同德,時刻與黨中央部署要求對標對表,把對黨忠誠的黨性自覺內化為精神動力、外化為具體行動,確保工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必須增強組織意識,時刻牢記自己是黨組織的一員,時刻不忘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站在黨性的高度理解黨的紀律,自覺接受組織安排和紀律約束;必須增強黨員意識,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把個人前途命運與黨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全力以赴履職盡責,帶頭樹立良好形象,在奉獻大事中鍛造過硬政治品質,為黨和國家更好地集中力量辦大事獻計獻策、添磚加瓦。
脫貧攻堅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生動實踐
甘肅隴南市委政策研究室 張絢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消除貧困擺在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舉全黨全社會之力集中脫貧攻堅,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中國奇跡。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我在甘肅隴中農村長大,從小對貧困深有體會。工作后到了隴南,2017年參加駐村幫扶,3年時間輾轉兩個貧困縣。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吃住在村、工作到戶,按照“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挨家挨戶走訪核查,擰開水龍頭,看用水有沒有保障;丈量住房,看面積達不達標;坐下來聊聊天,看教育、醫療等各項惠農政策有沒有落實到位;一起算算賬,看收入有沒有穩定超過標準。
單位同事隔三岔五下村和我們一起到幫扶的貧困戶家里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想盡辦法發展扶貧產業。市縣和行業部門的領導經常到村上,對我們說“有什么問題盡管說”……這一切都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為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大家都在鉚著一股勁兒。
黨和國家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五級書記”一起抓,政策、工作、責任不間斷地下沉落實,廣闊農村向“貧”而戰的“逆行者”越來越多,路通了、房子修好了、自來水入戶了、產業發展起來了,群眾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變化,愿意跟著一起干。
“上下同欲者勝”。我只是眾多扶貧干部中的一個,在中國這片幸福而廣袤的土地上,有那么多的人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中,大家只要共同努力,擰成一股繩,就一定能夠把這件史無前例的大事辦成辦好。
來源:秘書工作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