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最近,中央一臺正在播放《跨過鴨綠江》,這是近年來,我看到過的最具有英雄血性的電視劇,除了既有劇情本身的魅力,這部電視劇還把中國人重新帶回了七十年前硝煙迷漫的抗美援朝戰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英雄形象,那是志愿軍英雄的回歸,那是民族精神的回歸。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從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短短兩年九個月時間,志愿軍涌現出302724名英雄人物,有5989個集體立功受獎。涌現出楊根思、邱少云、黃繼光、孫占元、張計發、羅盛教、胡修道、柴云振等享譽中外的英雄。其中楊根思、黃繼光(一個連長、一個士兵分獲最高級別的功勛)分別被志愿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英雄”稱號;朝鮮授予他們“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各一枚。這不能不說是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是我軍戰斗精神和軍人血性的集中迸發,成為人民軍隊精神高地的新標高。
1月28日拂曉,六十師占據了古土水以北兩側高地,奉命阻敵南逃北援。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倒在鴨綠江彼岸的英雄兒女們。2009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為慶祝建國60周年組織的近1億人參加投票的“雙百”評選活動中,楊根思和毛岸英、羅盛教、黃繼光、邱少云同時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這種大規模的集體緬懷,意味著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的光輝形象已深植在我們這個民族的記憶中。
01
“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
聽黨指揮,是革命軍人人生坐標中永恒的定位,也是我軍光榮傳統豐富內涵中最核心的部分。黨員干部始終發揚“跟我上”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危險和困難關頭,扛最重擔子的是黨員干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沖在最前面的也是黨員干部。
楊根思,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58師172團3連的連長,1944年參軍。他對黨無比忠誠,作戰勇猛,屢立戰功。1950年9、10月間,他參加了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1950年10月,楊根思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1950年11月24日,美國遠東司令官麥克阿瑟宣布開始發動總攻勢并狂妄地宣稱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因此,這次總攻勢又被稱為“圣誕節回國攻勢”。志愿軍決定采取誘敵深入,運動中殲敵的方針,于11月25日,發起了第二次戰役。
戰場環境異常惡劣,戰士們吃不上熱食,以凍成冰塊的土豆充饑。
當從柳潭里敗退下來的美陸戰第1師,試圖突破下碣隅里志愿軍的防線向南突圍,他們的必經之路正是楊根思率領的3排堅守的小高嶺陣地。
美陸戰第1師已有175年歷史,據說曾四次出國作戰,從沒吃過敗仗。這個師的官兵都十分狂妄。仁川登陸前,美國合眾社記者米勒報道:“這些海軍陸戰隊承認他們也許有一天會被打敗——是的,如果那一天太陽從西邊出來的話。”
然而11月29日這天沒太陽,美國人在小高嶺碰到了一個更強硬的對手——楊根思。這位新四軍老戰士、老英雄,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火的淬煉,向以機智勇敢、戰斗作風頑強而著稱。
一整天,三排連續擊退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七次連、排規模的進攻。臨近黃昏,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帶著子彈打完的重機槍撤下去,決不能讓武器成為敵人的戰利品。
兩位傷員剛撤走,40多個美國兵又發起了第八次進攻。但就在他們接近小高嶺頂部時,埋伏在彈坑中的楊根思突然躍起,挾著一個已經拉開導火索的炸藥包,沖進敵群。美國兵被驚呆了,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只聽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年僅二十八歲的楊根思與敵同歸于盡。
1950年11月27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發起。圖為第二次戰役中,連隊官兵冒著嚴寒在雪地中向下碣隅里匍匐前進。
這就是軍人,這就是中國軍魂。楊根思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踐行了毛澤東主席倡導的戰斗作風:“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
戰后,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
翻開黨史軍史,我黨我軍受挫折而不斷奮起,經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堅定執著的革命理想。楊根思是位老英雄,受黨教育多年,在南征北戰的戰斗生活中鑄就了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信仰追求,事事處處敢于喊出“向我看齊”“跟我上”的口號。他的座右銘就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1945年6月楊根思用兩枚手榴彈炸掉敵人重機槍扼守的哨口,為連隊開辟了進攻道路,被評選為團戰斗模范。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以后在攻打泰安天主堂的戰斗中,楊根思用18顆手榴彈攻下了全城的制高點,獲得“戰斗英雄”稱號;在魯南郭里集戰斗中,他連續三次運送拉雷,炸毀敵前沿陣地地堡,被譽為“爆破大王”;在魯南戰役齊村戰斗中,他連續爆破國民黨守軍碉堡群,炸毀敵旅部核心工事,俘虜守敵一個排,立大功一次,被評為“華東一級戰斗英雄”;1948年底淮海戰役中,他奉命率一個加強排,機智地摧毀一組暗堡群,殲敵一個排,被評為“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稱號。
特等功臣趙毛臣動員戰士們堅守坑道
同樣在二次戰役中,松骨峰阻擊美9軍2師的我38軍335團3連讓美軍成為夢黡。
335團3連在解放戰爭中曾榮獲“戰斗模范連”“搶渡長江突擊連”榮譽稱號。此時,它像一枚鋼釘死死的釘在松骨峰上。
戰至11月30日下午1時30分,200人左右的3連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彈藥耗盡的3連官兵紛紛沖出彈坑,與蜂擁而來的美國兵拼起了刺刀。刺刀拼彎了,他們就用石塊、拳頭,甚至用牙齒肉搏。指導員楊少成刺刀捅斷了,順手撿起一把工兵鍬與敵人廝打。拼搏中,這位優秀指導員被六七個美國兵包圍。他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他留在松骨峰上的最后一句話是:“同志們,一定要守住陣地!”
就這樣,3連在滿山烈焰,遍地炮火中頑強阻擊8小時,殲敵300多名,拼得僅剩7個人也決不撤退。這種永不撤退的陣地意識,是開赴戰場時,就與槍支彈藥一起武裝上身的,是從我軍代代相傳的血脈中繼承下來的――堅定信念。
戴著“印第安酋長”頭像臂章的第2師是美軍歷史最悠久的步兵師之一,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被美國人稱為“英勇善戰”的部隊。但他們從未經歷過這樣激烈的戰斗,從未遇到過如此血性的對手,從未承受過這般巨大的損失。美軍第2師的最后一次進攻,幾乎是被3連官兵血脈賁張,視死如歸的戰斗精神嚇退的。直到黃昏來臨,他們再未能組織起一場像樣的進攻,驚恐萬狀的美第2師士兵拒絕再上松骨峰。
五十九師踏著積雪,趕至死鷹嶺地區,占領了阻擊陣地。
如今,許多人難以想象,志愿軍真的是靠步槍、機槍和手榴彈,以及數量有限的手雷和爆破筒,擊潰武裝到牙齒的敵人的嗎?是的,志愿軍用比鋼鐵還堅硬的信仰、意志和精神,擊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聯合國軍”。
02
“向死而生”從來不是一道哲學命題
人民軍隊的血脈基因為何如此鮮明,長傳不衰?因為那是在無數次生死考驗中鑄就和傳承的。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很多時候與敵作戰面臨的不是狹路而是絕路,之所以能夠起死回生,是因為官兵們能夠向死而生。在極度困苦和艱險的環境下,我軍官兵憑著“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精神,殺出了一條血路、闖出了一條勝途。
宋阿毛絕筆詩
邱少云,1949年12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2年10月11日夜晚,執行戰術反擊任務的志愿軍第44師精心謀劃了一場500人的潛伏戰,邱少云正是這支潛伏部隊中的一員。
上午九點多鐘,守敵向我軍潛伏陣地打來幾排炮彈進行火力警戒時,一發燃燒彈在邱少云的身旁爆炸,濺上燃燒彈油液的邱少云身上著了火。此時只要邱少云就地打個滾,就能撲滅身上的火焰。
邱少云沒動,因為他明白,只要動一下,敵人就會發現潛伏的部隊,后果不堪設想。烈火燃燒了半個多小時,為了潛伏作戰的最后勝利,邱少云以人類罕見的意志力,突破了人體承受的痛苦極限,在烈火中一聲不吭,紋絲不動地死去。如今他留給世人的,只有那塊燒的僅剩巴掌大的軍衣殘片,在無聲地訴說著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最堅韌的潛伏。
此后,中朝兩國政府都將邱少云的事跡編進了小學教科書。朝鮮人民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刻下一行字:“為整體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潛伏雕像
犧牲的是生命,延續的是血脈。
邱少云是一面旗幟,他的英魂不斷地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志愿軍戰士們為了祖國為了民族不畏犧牲、勇猛向前。
僅過了8個月,1953年6月,志愿軍第60軍在北漢江以東部署了3500余人的大規模潛伏行動。
白天,韓軍曾多次對陣地前沿進行火力偵察,發射了幾百發子彈、幾十發炮彈,造成第60軍潛伏部隊15人傷亡。但負傷官兵無一人因傷動彈,因痛呻吟。一天里便涌現出了10多名邱少云式的鋼鐵戰士。
最先負傷的戰士叫司振江。腿被炸斷,劇烈的疼痛讓他幾次昏死過去,雙手將身下堅實的土層摳出兩個深坑??伤粍游磩?,咬牙堅持到總攻開始。
第535團5連戰士張寶才,被一塊拳頭大的彈片擊中大腿動脈,鮮血汩汩涌出。極度疼痛中,他的兩只衣袖全被咬爛了。但趴在血泊中的張寶才,任憑血液緩緩流淌,生命慢慢消失,沒發出一絲聲響。他在總攻前夕心臟停止了跳動。
潛伏了19個小時后,總攻信號發出,僅用一小時十分鐘,我軍一舉攻占了兩個高地,并創下了朝鮮戰場上一次殲敵一個團和最大規模潛伏作戰的奇跡。
在我軍歷史上,邱少云、黃繼光式的英雄有許許多多!
胡修道
在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連隊,每天集合點名時,第一個被點到的必然是這些英雄的名字,而異口同聲地做出響亮回答的,則是全連官兵。聽到震耳欲聾的“到”聲時,你就會感受到,什么叫做“傳承的力量”!
03
是軍人,就要有“堵槍眼”的舍生忘死
一支勇于擔當的軍隊首先是一支信念堅定的忠誠之師??姑涝瘧馉幹?,黨組織的堅強領導和我軍政治工作的獨特優勢,是人民軍隊忠誠勇敢、英雄輩出的強大力量源泉。據統計,在朝鮮戰場上,共有30多萬志愿軍將士立功授獎和獲得榮譽稱號,約占入朝參戰志愿軍總數的15%;其中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的志愿軍將士就有12位,顯現出蔚為壯觀的英雄氣象。
黃繼光,無疑是最耀人眼目的英雄之一。他1951年3月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被分配在第15軍45師135團2營6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黃繼光所在的部隊奉命到五圣山前沿陣地接防。
黃繼光
舍生忘死、為國盡忠并非與生俱來,也不產生于一瞬間,而是長期的思想教育和靈魂洗禮。
上甘嶺戰役打響前,部隊經常利用空閑時間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多次播放表現蘇聯戰斗英雄馬特洛索夫的電影《普通一兵》,他深受戰斗英雄馬特洛索夫的感染,不只一次對戰友們講,“馬特洛索夫是好樣的,有機會我也會像他那樣子。”殺敵立功,當英雄的種子,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扎下了根,也使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穿上軍裝,生命就與使命緊密相連;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甘于為使命犧牲奉獻。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了。10月19日夜晚,志愿軍第45師多路反擊上甘嶺。
在6連的勇猛攻擊下,6連的勇猛攻擊下,筑堡據守的美第2師第17團――“水牛團”的一個連隊不到一小時就被打垮,連長坎特雷爾陣亡。然而6連也傷亡得只剩下連長、指導員和兩個通信員了。
此時離天亮不到一小時,整個597.9高地上,就剩0號陣地還被美軍控制。如果不能迅速拿下0號陣地,天一亮敵人就會以此為依托反撲主峰。
黃繼光心急如焚,他請戰批準后帶著兩名通信員沖向了陣地。三人分別炸掉了主堡東西兩側的子堡。然而,通信員一人犧牲,一人負了重傷。
黃繼光一個人利用彈坑向最后一個地堡躍進中,中彈負傷了。但他仍然艱難地向前爬著接近地堡。當機槍眼再次吐出火舌時,多處負傷、赤手空拳的他用自己的身軀撲了上去。這一撲,讓部隊贏得戰機,打開勝利了通道——當有限的武器用盡后,黃繼光選擇讓自己成為最后的武器。
1953年1月7日,第15軍政治部決定:在五圣山正面的一方巨大石壁上,鐫刻“中國人民志愿軍馬特洛索夫式的戰斗英雄黃繼光以身許國永垂不朽”;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決定,為黃繼光烈士追記特等功一次,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勇于擔當是革命軍人的優秀品格。黃繼光雖然入伍僅一年多,但在部隊大熔爐的熏陶和黨員干部的言傳身教下,很快學到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練就了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前他在決心書里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他肩負著責任和擔當,在人民需要的時候,以身許國,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擔當。
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把彈藥運往前沿陣地
連死都不怕的軍隊,還有什么可畏懼的?上甘嶺戰役中,世人皆知黃繼光,但鮮有人知的是,黃繼光犧牲10天后,接任他的班長呂慕祥再次演繹了這一壯舉,多處負傷的他,拉響手雷撲向敵人地堡。15軍《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史》有這樣一句話:“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什么叫“普遍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先后有40多名官兵拉響手雷、爆破筒與敵人同歸于盡。這意味著,如此壯烈的犧牲,每天都在發生。
在主峰陣地上,來自貴州的苗家戰士龍世昌拖著根爆破筒和一條血乎乎的斷腿,匍匐著接近大地堡,用胸膛死死抵住插進射孔的爆破筒,毅然決然地與敵同歸于盡。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哪國軍隊能這樣自豪地宣稱“與敵同歸于盡”的驚天壯舉為“普遍現象”?如此壯烈的獻身,使得人類不能不重新認識和表述生命的意義。時至今日,“上甘嶺”依然是當代中國軍人英勇頑強的代名詞,革命英雄主義的同義語,我軍光榮傳統的關鍵詞。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浴血奮戰,殊死抗擊,將許多原本無名或未聞的山川城鄉,打成著名戰地。云山城、龍源里、松骨峰、長津湖、小高嶺等,都已成為抗美援朝戰爭醒目的歷史符號。
它不只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戰爭地標,更是一座巍然聳立的精神高地。
長津湖志愿軍
抗美援朝,這是中國軍人留給對手的永久疼痛。一些西方軍事家認為,只有弄清楚上甘嶺防線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隊。到現在,美國人還在運用各種手段研究上甘嶺戰役,西點軍校多次試圖用電腦模擬求解這個“東方之謎”,同樣不得結果。因為他們忽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強大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在上甘嶺被集中地釋放出來。它的標高是無法計量的,當然也是無法逾越的。
“我軍人民軍隊的性質永遠不能變,老紅軍的的傳統永遠不能丟,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不能改。”這是習近平主席對全軍官兵的勉勵,更是人民軍隊薪火相傳、向世界一流軍隊奮進的精神之源。“堅決完成任務!”我們的戰士以落后的武器、以血肉之軀打退美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堅守陣地,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那是何等蕩氣回腸、氣壯山河的英雄豪氣,那是何等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精神。
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倒、壓不垮的。
(作者是軍史專家)
來源:補壹刀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抗美援朝僅一次!彭德懷向軍長鞠躬,毛主席:“60熊”變“50兇”!
2021-01-18張興德:為什么要辨析抗美援朝重大史實?——回答沈志華等諸位先生的一封公開信
2021-01-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