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國資國企改革 > 閱讀信息
白津夫:經濟大變局中的國有企業改革
點擊:  作者:白津夫    來源:“新浪財經”  發布時間:2021-01-18 09:42:13

 

1.webp (11).jpg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類先后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信息革命開啟了全新數字時代,推動數字革命蓬勃興起。“數字革命對世界的貢獻類似于工業革命時期自動化機器所做的事情”(參見:《商業新模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推動經濟發生格局性變化,企業形態發生深刻變革,并推動“全球競爭格局重塑”。

因此,要從大的視野格局、新的戰略方位,來認識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新形勢,用數字化理念重新定義企業改革、重建改革邏輯。

一、企業形態發生深刻變革

(一)從工業化思維轉向數字化思維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加快推進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轉型,要求我們必須從工業化思維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用數字思維深化對產業數字化的理解和企業模式創新的認知。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工業化思維以個體競爭為原則,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創造“更多、更快、更經濟”的產品為目標,以大規模生產為特征,奉行產出至上、市場為王。

數字化思維突出互聯共享為原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服務為目標,以小規模定制為特點,奉行質量第一,效益至上。

核心體現的是由“生產導向”到“客戶導向”,工業時代的競爭是規模最大化的競爭,企業通過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從而形成市場競爭優勢。與之相適應的是企業規模越來越大,以保持競爭的絕對優勢。

而數字時代是通過開放合作實現效益最大化,企業通過貼近客戶、理解需求,實行小規模定制、精益化制作,形成供需合理匹配,從而實現效率最大化,實現包括消費者在內的各自效益最優化。美國學者帕拉格·康納在《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一書中指出:科斯等經濟學家致力于確定最佳規模,以求降低交易成本。但今天的網絡結構能夠充分利用日益無障礙的連接優勢,在公司規模無須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實現業績擴張。

這方面實踐已經走在前面,大量涌現的互聯網企業、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業態,之所以能夠快速高效成長,很重要一點就是堅持數字化邏輯。

(二)企業組織從層級化結構到網絡化結構

這是數字時代企業組織形態變化的大趨勢。正如凱文·凱利指出的:傳統企業的科層制組織結構,已不適應數字時代企業跨界融合、市場驅動、信息交互、業務協同的要求,去中心化、平臺化、無邊界是企業組織變革的重要趨向。所有的產業都在向分散式結構靠攏,未來這個趨勢會持續發展。

在數字創新時代,企業由過去一個個相對封閉的獨立組織變成通過各種信息和合作關系聯結的網絡和生態,并且逐步形成跨界的各類產業共同體,在共同體內每個企業都是其中的平等成員。同時,創新的快速迭代要求企業組織變得更加靈活,不同部門和個人之間能實現快速結合、快速調整。這些都要求數字創新時代的企業重構新的組織模式。

阿里研究院把數字時代的企業組織形態稱之為數字經濟體,這一超大規模經濟組織。認為現代經濟正在從“公司”向“數字經濟體”演化。數字經濟體就是眾多商業模式的集合體,是超大規模協作組織方式。

對此,有學者指出:以無邊界、自組織為特征的企業組織形態,是數字時代企業組織變革的大趨勢。這其中無邊界是變革的邏輯基點,表現為通過信息技術,以各種經濟聯接為紐帶進行組織形態優化,基于新型分工協作進行跨企業邊界的資源整合,構建集聚各方優勢、激發人的創造活力的無邊界組織。使企業組織形態呈現組織功能單元虛擬化、組織要素分散化、組織形式彈性化和網絡化,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邊界模糊化。

同樣,以自組織為特征的價值網絡是企業組織形態的重要發展方向,網狀自組織是扁平化組織的進一步深化,突破了組織結構的有形界限,推動高度集中的決策中心組織轉變為分散的多中心決策組織,有利于內部分工合作,也有利于整合外部資源。

(三)“傳統供應鏈轉型價值鏈”

我們已經進入“供應鏈世界”,何謂“供應鏈世界”?這就是康納先生所講的:“任何需求都會有相應的供給,任何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獲得實物或虛擬供給”,這種狀態就是“供應鏈世界”。供應鏈世界最有意義的就是傳統供應鏈轉型價值鏈。

首先,提高價值性。簡單地說,“供應鏈是各種交易組成的體系”,是將產品和服務從生產方轉移到涉及消費者的組織、人、技術活動、信息和資源系統。而“全球價值鏈更加側重表達生產附加值的過程”。在供應鏈重構世界格局的大背景下,企業商業模式變革,除了要參與構建供應鏈體系之外,還要提升供應鏈的內涵,注重供應鏈價值實現,也就是更加注重價值鏈的構建。

其次,建設數字供應鏈。數字時代促進從傳統供應鏈向價值鏈轉型的關鍵是要建設數字供應鏈,康納在《超級版圖》書中設專章論述“數字供應鏈”。通過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構建線上線下、全流程、一體化的供應鏈體系。促進在地理互聯、經濟互聯、數字互聯上深度參與全球資源、資本、人才和其他有價值的資產流,構筑“無邊界”合作共同體。阿里、eBay等國內外電商企業,其跨境電商業務遍布全球各個國家,形成龐大的“數字供應鏈”,在提供有價值服務的同時,也不斷提升全球價值鏈。“數字流動越是超越實體流動,互聯互通就越能惠及人人”。

再次,共同創造價值。基于互聯網的“傳統供應鏈轉型價值鏈”,其核心路徑是“供應商將變為整個生產過程價值創造的合作者”。一方面,要使供應鏈全流程加入價值創造;另一方面,要促進產業鏈與供應鏈融合發展,共同推升價值鏈。

最后,建設數字自貿區。通過電子服務平臺,將貿易便利數字化,形成線上線下融合、全流程無縫對接,數據驅動、平臺支撐、高效協同響應的經濟生態系統,打造價值鏈的實現載體。

(四)從中心化向平臺化轉變

平臺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織方式,也是產業組織的重大創新。

第一,從過去的生產中心、銷售中心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平臺體系,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聯程設計、協同制造、聯動市場。比如,海爾的互聯工廠。

第二,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促進基于數據的跨區域、分布式生產、運營,提升全產業鏈資源要素配置效率。搭建工業云平臺,強化技術軟件化云服務。

推進制造技術軟件化提升,并根據技術需求進行軟件化創新。把知識技能、核心技術系統集成、封裝為軟件包,使技術軟件化,應用平臺化,工程模塊化。用軟件定義工業流程,推動流程再造、體系創新,全面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

第三,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1.創新定制化,讓用戶參與產品設計開發,把消費者的創意轉變為設計產品;

2.大企業內部創新(如海爾的崗位創新);

3.建立研發眾包、開放創新交互、在線設計等平臺。

(五)從集聚型總部經濟轉向平臺型總部經濟

總部經濟因工業化而生,因全球化而興,是經濟現代化的重要路徑。目前,總部經濟的極化效應仍然突出,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仍很明顯。

第一,總部經濟的漸變。通常意義上的總部經濟,是指在特定優勢區域,企業總部集群布局,帶動生產制造基地建設和關聯產業發展,形成區域經濟的增長極。總部經濟更多呈現的是商務園區、中心商務區(CBD),具有產業物理空間集聚、關聯要素集成的特征,是工業時代的標志性經濟現象。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的滲透,產業集群的地理、環節界限正在淡化,產業集群逐漸升級為平臺生態,產業合作方式更加共享、開放,以物理空間集聚為特征的總部經濟正面臨新的挑戰。從歐美國家的老工業區從銹帶向智帶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伴隨著這些產業集聚區的智能轉型,也透視了總部經濟的漸變。創新集群和新的產業集聚形態,正在替代過去的產業集聚形式,這些創新集群型園區突出創新性、功能性特點,形成智力共享生態系統。吸引優質生產要素集中集聚,將高度競爭的企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網絡,“一種全新的制造業形態正在美國興起”[1]。由此重新定義產業集群,也將重新定義總部經濟。

第二,平臺型總部經濟興起。隨著互聯網廣泛應用和平臺經濟的涌現,平臺型總部經濟應運而生。平臺型總部經濟以其特有的優勢放大極化效應,并且正在重塑產業邊界、重構空間格局、再造產業生態。

第三,平臺型總部經濟特點。平臺型總部經濟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總部經濟,工業時代的總部經濟基本上遵循的是線性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組織方式和流程,瞄準產業鏈條的銜接和渠道組合。而平臺型總部經濟是依托“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創造全新商業環境,它“超越了傳統的渠道組合”,平臺、消費者、服務商構成網狀協作,著力做大“朋友圈”,做好價值的“加法”,形成產業鏈各環節互聯互通、線上線下融合、資源與要素協同的經濟形態。平臺一般由一家或幾家公司構成(平臺領導者),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基礎,為消費者、商家提供信息、交易、物流等基礎設施。大量的消費者和服務商是平臺經濟的主體,通過平臺進行連接,完成信息交換、需求匹配、資金收付、貨物交付等經濟活動。體系內的企業能夠互相影響、協同治理、相互合作,共同實現價值最大化。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距離大大縮短,溝通成本降低,支撐了大規模協作的形成和“共生關系”的建立。

(六)從集團化向產業生態圈轉變

依托“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創造全新商業環境,平臺、消費者、服務商構成網狀協作,形成開放、共享、普惠的在線經濟生態系統。

第一,推動企業從過去的“空間集聚”向“功能集群”轉變,即依托核心企業,形成優勢互補、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產業生態圈。其中核心企業是技術轉化的承擔者、制造創新的先行者、產業集群的引領者。

第二,從產能合作向產業鏈合作延伸,形成產業鏈互補鏈接、上下游融合發展的產業共同體,以共創、相互賦能、共享的合作模式實現產業形態升維。其特點是以需求為導向、反向供應鏈的產業組織方式,更多注重數據驅動、實時鏈接、智能配對和利益共享。

第三,從自成體系向融合發展轉型

(1)生產服務一體化,服務制造化和制造服務化,到2020年服務占比將達到58%;

(2)產業間跨界融合和基于互聯網的多業態融合。

第四,“把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建立智能經濟體系,智慧環保、智慧物流、智慧裝備、智慧服務。智能產業是數字經濟的集中體現,因為“大數據帶來人工智能”。

二、重新定義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不可能游離于全球大變局之外,必須融入大變革當中,順應時代變革的大勢,把握轉型發展的大局,用創新思維、數字邏輯重新定義企業改革。國有企業不僅要做大做強,還要做新。大而不強不行,大而不新更不行。

在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下,在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中,重新認識國有企業改革,有許多值得研究探討的問題,需要做更深層次的思考。

(一)當前國有企業改革觀察與思考

一,企業改革是資本化取向而不是數字化取向。國資監管從管企業、管資產到管資本,資產資本化拓寬了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新路徑。國有企業以“混”促“改”,推動國有資本與非公有資本等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各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提高資本增值能力。這些改革是建立在資本化基礎上的。

在數字化大趨勢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通過網絡協同、數據智能,重組流程、賦能組織,推動業務創新和管理變革,數字化打開了企業的邊界,重建企業互利合作關系,形成基于數字的改革架構和組織體系。國有企業改革如何在資本化與數字化深度融合中實現新突破?這對于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新的路徑選擇。

第二,企業改革追求的目標是“公司化”而不是“平臺化”。企業改革資本化取向要求公司化為目標選擇,因為公司是資本化的載體,國有企業改革以公司制為目標,這是國企改革的重大進步。但是,應當看到,公司制度是工業時代最典型的制度模式。而在數字時代,企業架構以平臺化為特征,以“平臺+生態”為標志。兩者的差別是企業組織從有層級、有邊界,到去中心、無邊界。因此,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如何融合公司化和平臺化優勢,重建改革秩序,放大改革效應,這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第三,改革邏輯仍是“競爭邏輯”而非“共生邏輯”。工業時代是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企業通行的邏輯就是“競爭邏輯”,一切以競爭最大化為原則。而數字時代是以開放、共享、互惠為原則的,企業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建立在“共生邏輯”基礎上,這已成為新興企業成長的基本遵循。國有企業要依此構建新的改革邏輯,我認為這對于破解改革難題、走出企業改革困擾具有現實意義。

(二)數字資源成為戰略資源,對于企業資源優勢需要重新評估,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資源壟斷優勢需要重新界定

凱文·凱利指出:物體會從本身固有的狀態變成流動的狀態,甚至變成流動的數據。不管你處于什么行業,都和數據相關。數據需要關聯起來,需要流動起來,否則它就是無效的。隨著資源數字化我們對資產形態也需要重新認識,特別是在資產整合中,如何判定資源資產優勢、資產增值和流失等,都要有做更深入的研究。在數字資源方面,國有企業并非占有絕對資源優勢,相反一些平臺企業擁有巨大的數據資源優勢,在企業間進行戰略合作時也存在如何評估資源權重的問題。

(三)發展共享經濟讓使用成為重要,這需要重新認識所有權和使用權

從實踐層面看,共享模式淡化所有權而放大使用權,或者說共享是使用權的共享,所有權被虛置。隨著共享經濟深入發展,所有權可能更加存在于理論意義上。

凱文·凱利在講到未來趨勢時,專門強調“使用”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擁有物品的性質將轉變為:你不是擁有,而是使用這個物品。比如Uber優步,讓你覺得不擁有車也可以使用車的服務,Facebook網站也沒有實體,阿里巴巴也沒有實體,沒有庫存。這些公司雖然售賣產品,但它們并不擁有自己售賣的產品。產品從客戶來,消費者扮演生產者,這造成一個結果就是:使用權比所有權更加重要。凱文·凱利預測:共享在過去20年已經有所發展了,但在這個領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那么,共享效應的進一步放大,會帶來更深層意義的結果是什么?會如何破解改革中的所有權困惑?值得認真加以研究。

(四)平臺經濟發展將深化聯通功能、放大公平效應

企業無論規模多大在平臺上只是平等成員,公平原則是平臺準則,每個成員分享機會、共有權利。搞任何特殊都是對平臺規則的破壞。這意味著國有企業的特殊壟斷優勢將被弱化,特別是隨著工業云平臺的建立,工業APP上線,所有企業都可以自由地下載所需的軟件程序,優勢的轉換將改變企業行為。這對國有企業將是一個全新考驗。

(五)“在線”使場景革命真實發生,聯結更為便利

從PC互聯到移動互聯再到智能互聯(萬物互聯),標志人類已經進入“在線社會”:實時在線、全程連接、全域覆蓋,使線上線下真正融為一體,將全面提升平臺經濟的功能和水平,給經濟社會帶來深刻變革。傳統計算技術把物理的離線世界變成數字化的離線世界,互聯網技術把離線變成在線,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化不亞于人類第一次使用火[2]。加上5G技術的應用,場景革命將真實發生,終端和場景將更為豐富,最終形成萬物互聯的全新生態。推動產業全流程變革,強化基于在線平臺的互動合作,為國有企業改革拓展新空間。國有企業準備好了嗎?

三、東北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

(一)必須認清東北國企特殊經濟背景和生成機理

表現為“三個固化”:一是資源固化了產業,依托資源優勢形成產業優勢。二是產業固化了市場,資源型產業的特殊性,使其市場化受到一定制約。三是市場固化成為格局,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

1.產業的特性和發展的慣性,既降低了人力資源使用的門檻,弱化了創新的動力支撐,導致創新活力不足,創新型人才集聚度低,新產業、新業態成長滯后。

2.十年東北振興取得積極成果,但由于側重點是裝備制造業,許多面臨轉型,其結果是長板更長了、短板更短了,傳統增長點仍占較大比重,而新增長點明顯不足。

3.加上“熟人社會”效應制約市場經濟發展,市場規則和法治建設往往被各種關系所替代,體制成本過高,營商環境亟待改善。

(二)實施國有企業數字化戰略

有兩條路徑:一是反應型數字化,主要還是復制一種數字化戰略以應對競爭對手的數字化成功;二是變革型數字化,著力改變商業模式、用戶體驗和運營流程,更加體現客戶的參與互動,這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標志。國企要主動變革,通過數字化再創競爭新優勢、造就企業新文明。

1.推動產業數字化。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推動體系重構、流程再造,形成新的數字化場景。

2.推進數字產業化。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培育大數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3.以工業數字化為重點,加快工業云平臺建設。實現技術軟件化、軟件平臺化、應用模塊化。

(三)打造數字園區,構建開放載體,提高整合產業技術資源的能力

強化平臺支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現個性定制、聯程設計、協同制造、延伸服務。形成優勢互補、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產業生態體系。面向東北亞深化開放合作,加強創新互動和產業融合,放大合作效應,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

1.要整體規劃設計、全面優化布局、系統改造提升。要對園區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監測和運營維護的全過程使用數字化手段進行管理,形成平臺、孵化器、核心企業一體的開放空間,使得園區整體數據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

2.要技術方案與商業模式相匹配。因為數字化實質上是技術經濟化過程,“任何用信息連接人與人、機器與機器或人與機器的技術都是數字化的”,這是一個“商業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新興技術概念”[3]。數字園區建設不能為數字而數字,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要實現技術優勢最大化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統一。

3.服務“數字一帶一路”建設,園區也要“走出去”。結合特色產業優勢,與境內外優勢大企業聯合共建“境外合作園區”“離岸創新園區”,搭建開放式跨境合作平臺,促進遠程研發、離岸孵化、協同發展。

數字化大潮勢不可擋,必將引領新時代、開辟新紀元。這要求我們必須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主動融入數字化大潮當中。“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安東尼范阿格塔米爾,(美)弗雷德·巴克著,徐一洲譯.智能轉型:從銹帶到智帶的經濟奇跡[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王堅著.在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
[3](美)賈森·艾博年,(美)布萊恩·曼寧著,邵真譯.商業新模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作者:白津夫,東北財經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專家與學術委員會委員;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新浪財經”)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