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加慶10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中國北斗目前已實現關鍵器部件、用戶設備全面國產化,走出了一條國家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道路。
2018年10月15日1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九、四十顆北斗導航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兼具特有的短報文通信能力。
15日,兩顆北斗三號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中國北斗朝著全球組網的目標又近一步。馬加慶說:“在自主可控方面,我們強化政策導向,建立長效機制,突破瓶頸環節,已經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用戶設備全面國產化,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工程自主可控發展路子。”
自1994年正式立項以來,中國北斗就始終堅持頂層謀劃,將自主可控要求落實到關鍵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競爭采購等各環節中,在發布的標準規范、質量管理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自主可控”要求。
“寧可指標低點、價格高點,也要大膽使用國產化產品。”馬加慶表示,“理念上的創新,觀念上的轉變,也為自主可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優質土壤。”
與此同時,中國北斗在建設的過程始終強化應用驗證。他介紹說,在衛星方面,從器件、板卡、單機和在軌使用等多層級全面考核器部件的可用性,加大應用驗證力度;在應用方面,在集中組織研發北斗芯片、模塊基礎上,大力推廣使用自主芯片、模塊、軟件產品,邊建邊用、反復迭代,有效提高了產品質量水平。
“目前,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他說。
馬加慶表示,中國北斗未來將繼續緊跟世界先進技術步伐,持續發展,不停滯,不斷提升自主可控產品性能。
根據計劃,我國將于2018年年底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來源:新華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