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全國上下,迅速聚焦區塊鏈。盡管“區塊鏈不是一項新技術”,大多數人們對于區塊鏈的認知和知識,還是懵懵懂懂。對于為什么說區塊鏈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為什么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不得要領,難得其解。本文是個人(門外漢)初步學習區塊鏈知識的札記與感悟,歡迎議論和指教。
一、區塊鏈是破除因特網霸權的重要發明
區塊鏈(Blockchain)同因特網(Internet)一樣都是外來語,是源自因特網范疇的計算機信息網絡術語。區塊鏈最初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概念出現,英文是“chain of blocks”。本質上是指采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去中心化的一串數據塊,在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的網絡交易批次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數據塊。專業人士指出,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編程和操作數據,是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無論狹義還是廣義,采用密碼學的諸多技術實現其自身的安全,是區塊鏈的基本特點。這是針對因特網先天不足的安全缺陷應運而生的重要創新。被譽為“因特網之父”的萬維網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認為,因特網發展的中心化方式,將是最終導致大規模反人類意外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違背了因特網“為人類服務的初衷”。他認為,區塊鏈技術將能夠改變數據在現有網絡上的收集和傳輸方式、保護用戶的權利等。他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扭轉因特網“壟斷經營”的方向(去中心化)。日本的區塊鏈專家、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認為,區塊鏈的發明與因特網的發明同樣重要。一些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是建立在價值鏈基礎上的“新型互聯網(Internet)”,是“The new Internet”。也有專業人士索性認為,區塊鏈可以發展成為“真互聯網”,從而顛覆“假互聯網(即美國的因特網)”。有專業人員提出,區塊鏈采用的星際文件系統IPFS(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點對點的分布式版本文件系統,目標是為了補充(甚至是取代)目前統治互聯網(Internet)的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即將具有相同文件系統的計算設備全都連接在一起。其原理是,用基于內容的地址替代基于域名的地址,也就是用戶尋找的不是某個地址而是儲存在某個地方(數據塊)的內容,不需要驗證發送者的身份,而只需要驗證內容的哈希(哈希算法,也稱作消息摘要),因此可以讓網頁的速度更快、更安全、更健壯、更持久。如此看來,“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徹底扭轉因特網發展“壟斷經營”的方向,從根本上破除美國推行因特網霸權導致的安全威脅,是創建自主可控的主權與安全網絡空間信息系統的尚方寶劍、最高號令、戰略目標,是我們舉國上下、黨政軍民學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新時代創新的陽光大道。
二、區塊鏈技術的創新點
自日本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白皮書11年以來,區塊鏈已經進入3.0時代。一些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分為比特幣為代表的1.0時代,以太坊為代表的2.0時代,實現資產在區塊鏈上可被追蹤、控制和交易即金融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為3.0時代。世界最權威的標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將因特網模型分為物理層(Physical)、數據鏈路層(Data Link)、網絡層(Network)、傳輸層(Transport)、會話層(Session)、表示層(Presentation)和應用層(Application),共七層。專業人士介紹,區塊鏈系統的模型一般也分為七層,由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組成。雖有相近相似之處,但此七層非彼七層。區塊鏈模型中,基于時間戳的鏈式區塊結構、分布式節點的共識機制、基于共識算力的經濟激勵和靈活可編程的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創新點。其中:——數據層,封裝了底層數據區塊以及相關的數據加密和時間戳等技術;——網絡層,包括分布式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等;——激勵層,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機制和分配機制等,將經濟因素集成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來;——合約層,主要封裝各類腳本、算法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特性的基礎;
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技術不是某種單一技術,而是包括密碼學、數學、經濟學、網絡科學等多種技術的組合技術。不是簡單疊加或套用因特網的七層技術架構,而是重在數據信息安全應用的重新組合分層架構,是建立在相互安全認證基礎上的信用鏈接架構,是改變因特網可信理念與模式、不受制于因特網根域名服務器解析系統的全新互聯互通架構。區塊鏈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著眼于打造一個基于信任的網絡。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激發了人們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辯證邏輯思維,融入了哲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法學、語言學等的大量知識元素,突破了東西方二元哲學的傳統框架,擴大了人類跨學科、跨地域、跨文化的視野。例如,聯盟鏈的提出,就已經超出了區塊鏈純技術(自然科學)的范疇。也許,這也是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發展方向和方法的指引?1、一般認為,區塊鏈首先應用于金融領域,包括國際間清算結算的支付、保險理賠、證券期貨股票交易、數字資產通兌等等,因為金融的“信用”核心與區塊鏈網絡架構的“信用”特性高度融合、本質一致,股權、債券、票據、保單等各類金融資產都可以整合到區塊鏈上進行存儲、轉移、交易、支付。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的底層技術架構,必然在很多方面有利于重塑金融業態,因而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比特幣白皮書》率先推出區塊鏈理念和技術,正因為此。《德國國家區塊鏈戰略》指出,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絕非唯一的應用。有人指出,比特幣價值數千美元,但它們什么也做不了,忽略這一點,其背后的技術令人興奮。專業人士指出,虛擬貨幣不等于法定的數字貨幣、可信任機構發行的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缺乏足夠的實體資產支撐和信用背書,具有很強的投機性,一般是傳銷者、洗錢者、地下錢莊等非法牟利的投機工具。2、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大規模的協作工具,與生俱來地適合運用(靈活使用)于供應鏈領域。供應鏈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共同組成的,是將行業內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批發商)、終端用戶串聯在一起的復雜網鏈結構。區塊鏈技術所記載的資產及其價值不可更改,不可偽造的特性,固定了商品的唯一所有權,可以追溯、證偽所有物流鏈條中的商品且不可篡改,實現物流商品的價值資產化。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物流(尤其是快遞)領域,保證貨物安全、避免丟包爆倉、嚴密溯源防偽等。3、專業人士認為,區塊鏈在物聯網、共享經濟、社會公共服務(如政務、司法、文化、教育、醫療)、公益慈善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例如,西班牙Stampery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幫助司法鑒定、公證、仲裁、審計等權威機構,記錄和存證各項法律文件;國外的PeerTracks和Ujo網站利用以太坊技術,可以讓音樂家在區塊鏈上發布和管理自己的音樂版權,獲得相關收益,合理分配收益;騰訊微信智慧醫院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信息的安全流轉。一些人士認為,區塊鏈在音樂、書籍和電影的防盜版和網絡傳播方面,在合約的信用執行方面,在保護個人隱私防止被盜用方面,在投票和稅收管理與治理方面,在房地產等高價值資產長期保護和管理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和商業應用價值。
四、區塊鏈的主要問題和風險
技術安全。區塊鏈本身核心技術或機制不完善造成的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邏輯漏洞、密碼算法安全、P2P網絡機制安全等技術安全問題突出。針對區塊鏈的安全攻擊“51%”攻擊、女巫攻擊、雙花攻擊、日食攻擊等均有發生,且后果嚴重。生態安全。區塊鏈產業生態中各種安全問題顯而易見。例如,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礦池、網站遭受DDoS攻擊,錢包面臨DNS劫持風險,因交易所安全管理策略不完善或不當導致的各種信息泄漏、被釣魚、賬號被盜等。使用安全。即用戶使用區塊鏈面臨的潛在安全問題。常見的有私鑰管理不善,遭遇病毒木馬、賬戶被竊取等。信息安全。有不法分子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特性將非法信息或文件上鏈,即將源數據和真實信息篡改后的偽數據信息重新發布,從而導致全方位的安全監管問題。解決區塊鏈安全問題,必須突破關鍵技術的缺陷與弊端。區塊鏈平臺性能不足、安全不夠、難以互聯互通等問題對共識算法、密碼學、跨鏈等關鍵技術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自主原創性研發的區塊鏈平臺很少,多是跟隨和模仿國外技術社區提出的方案,基于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等國外開源區塊鏈產品進行開發和完善,國內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辦法不多。當前,社會大眾對區塊鏈的認知還相當模糊、膚淺,最多也只是停留在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層面,對區塊鏈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接觸、感知很少,并有不少誤解。換句話說,區塊鏈在技術、理念、模式等方面的特點與創新優勢還遠沒有落實、體現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多數區塊鏈應用對去中介(心)化、去信任、可追溯、共協作、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探索和融合應用發展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對這些關鍵點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區塊鏈技術找到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的新邏輯、新方法和新模式,有助于解決實體產業實際存在的痛點。看來,主要是缺乏人才,尤其是復合型領軍創新與管理人才。區塊鏈系統開發、推廣、部署等成本較高,相關技術標準以及安全評估、檢測等技術手段不完善,安全風險和隱患難以控制,都限制了區塊鏈規模應用的趨勢。我國在部署推進因特網建設中,由于脫離實際的指標定得過高,一系列關鍵技術被動受制,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等,投資幾百上千億,成效差強人意,許多教訓十分沉痛、發人深省。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項目動輒投入很大,應當加強研究,比較論證,審慎決策;建立國家層面的糾錯機構和機制,對全國性的戰略部署項目強化監督審計,及時糾偏矯枉,防止走彎路。區塊鏈的技術和應用,對美國操縱和控制的因特網具有批判性、矯正性、顛覆性的創新意義。完全跳出因特網的框架,智能化的區塊鏈網絡前景一片光明;徹底擺脫因特網的操控霸權和技術桎梏,真正服務于全人類而不為少數力量所控制的未來網絡世界,廣袤無垠,光輝燦爛。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已經高度重視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研發、應用推進。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創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和途徑上,全球趨向一致。在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確指引下,中國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創新發展,絕不會落后,必將發揮重要的關鍵作用。(作者系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