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7.59億。數據表明,我國已經成為公眾網絡服務與市場應用大國。但是,我國遠遠不是網絡強國。美國不擇手段地打壓中興、華為等我國優秀的IT企業,意在搞垮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基礎建設的根基;我國黨政機關電子政務外網的服務器幾乎全被“托管”到境外(主要是美國),美國實際上控制了因特網中國區域的數據;等等。報告并未涉及。美國迫使中興支付10億美元罰款、強令改組董事會、直接向中興派駐任期十年的監察人員,美國封殺華為的5G技術、抓捕孟晚舟、單方面將華為等一批中國的企業機構列入“黑名單”,美國亞馬遜公司受命于、服務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AWS系統公開在中國招募“客戶”、組織培訓;等等。我國人民痛切地感到受制于美國的屈辱,激起了極大義憤和愛國熱情。審視過去二三十年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實踐,展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網絡強國的愿景,我國還只是個網絡弱國。我國要成為網絡強國任重道遠。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因特網以來,我國公眾網絡空間信息領域長期選擇和推行“韜光養晦”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網絡設計、規劃到建設、發展,從基礎設施、關鍵設備到重要系統結構,從硬件到軟件、從服務到管理、從教材到教育、從認識到實踐、從策略到戰略,無不唯美國因特網是從,以美國因特網為“中國互聯網”,尊美國政府操控的民間網絡組織為“最權威的互聯網國際機構”惟命是從,國家、地方政府有的主管部門和主管人員在“自主可控、不受制于人(美國)”方面或不作為、或難以作為、或盲目作為。等等。在建國70年、改革開放40年,DF17、DF41導彈亮相大漲軍威、國威的今天,我們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是時候全面、深刻地反省,不能再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了。近些年,某些“追隨”專家奉美國民間網絡組織推出的協議標準為“唯一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商用解決方案”,“互聯網升級演進不可逾越的階段”,違反客觀規律、不遺余力地推進規模部署、加速發展,越來越深地陷入了“美國利益至上”、“美國優先”的網絡信息陷阱,陷入了嚴重危及我國網絡安全、國家安全乃至全局性安全的政治陷阱。某“規模部署專家委員會”,違背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原則,以非科學、反科學、逆科學的立場方法和思維邏輯,抱團抓辮子、扣帽子、打棍子、搗糨糊,誣稱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在國家主管部門支持下研制并公布的科研成果是“假的”,對美國制造與操控因特網“兩個中國”并公然侵犯和藐視我國網絡空間主權、治權、法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故意視而不見、避重就輕、欲蓋彌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誤讀、誤判、誤導、失誤和不正之風,若不堅決予以糾正、矯枉過正,必然成為我國新時代創新創業網絡強國的最大阻力和嚴重桎梏,必然令我們繼續不斷地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付出得不償失的巨大代價,必然導致我國越來越滯后并背離于全球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未來科學發展的主流。創新,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渴求,也是世界各國的期盼。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更是全球競爭激烈的主要創新平臺。
在我國,長期以來,對網絡(Network)、網絡空間(Network space)、網絡空間信息領域(Network space information domain)的認知,幾乎完全局限于、束縛于、羈絆于美國宣揚和灌輸的互聯網(Internet)、賽博空間(Cyberspace)和賽博空間信息領域(Cyberspace information domain)的概念、定義、框架。
當因特網在實際應用的豐富與發展中暴露出越來越多先天不足導致的缺陷、漏洞、安全威脅、技術掣肘的時候,大家越來越深刻地感悟到,因特網(Internet)并不是包打天下的“互聯網(interconnection network)”,因特網不過是大千世界各種網絡(Network)的一種,因特網和基于因特網勾畫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實際就是美國一意孤行推行和鞏固其網絡霸權(Network hegemony)的工具。創建新時代的網絡強國,我們不能不重新審視、梳理和認識網絡(Network)和因特網(Internet)、網絡空間(Network space)和賽博空間(Cyberspace)、網絡空間信息領域(Network space information domain)和賽博空間信息領域(Cyberspace information domain)之間的范疇、異同、聯系、區別、定義和概念等等。這對于我們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解放思想、撥亂反正、大力推進新時代網絡強國創新創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實踐和助力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中國是因特網(Internet)的全球最大用戶、最大市場,也是最大的技術應用試驗平臺。因特網成就中國成為網絡大國,中國也成就因特網“一網天下”。同時,因特網也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主權問題、安全問題、關鍵技術和設備被動受制等一系列、一整套問題。如果不從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基本要素、基礎設施、設計規劃等涉及全局性的范疇、框架、結構,不從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利益和普惠原則,去深層次、多角度、多元化地解剖與重新認識因特網,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極有可能深深落入美國設計的因特網陷阱難以自拔。例如,我國建設和使用的因特網(Internet),域名地址、根域名服務器以及由此構成的DNS(Domain Name Server)解析系統,規則(標準、協議、路由等)都是美國確定的,規劃、布局、操控、運行、調整、升級等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中,中國必須依照美國的霸王條款租用域名地址、接受付費服務。IPv4如此,IPv6也是如此。
2019年9月3日,因特網(Internet)的L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在上海上線。美國因特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公告稱:“這是我們在中國安裝的第三個IMRS(國際相互響應系統International Mutual Response System)根節點,也是在中國東部地區安裝的首個根節點。”“任何對根區內容進行的修改都會受到DNS協議中的一部分,即域名系統安全擴展(DNSSEC,DNS Security Extensions)的限制”。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坦承,域名系統(DNS)是互聯網的重要基礎服務和“中樞神經”,域名根系統則是整個域名系統的核心樞紐,也是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重中之重,目前,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已部署1164個根服務器鏡像節點。
對照我國某些“互聯網(Internet)專家”關于“我國的‘雪人計劃’已經有了自主的根服務器”、“DNS是互聯網(Internet)的主要應用服務,離開DNS,仍然可以正常工作”等不負責任的說教,在上述事實和ICANN、CNNIC的聲明面前,這些“專家”的所謂“權威意見”,豈不是無法自圓其說,不攻自破?數學是不是科學?爭論頗多,爭議頗大。但數學是科學的工具,似乎有比較廣泛的共識。圍繞0、1、2、3、4、5、6、7、8、9這十個數字,二進制可以轉換成十進制,十進制也可以轉換成二進制。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升華再造九九歸原。以0-1的阿拉伯數字編制的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域名地址,未必就只能是IPv4、IPv6,未必2的128次方地址規模賦予“每一粒沙子都有一個地址”就一定是真的, 2的256次方地址規模賦予“每一滴水一個地址”就一定是假的。即便在美國限定的IPv4、IPv6既有框架內,IPv4、IPv6也未見得就只能是美國公布的一種編程分配解析方法。作為工具,地還是那塊地,天還是那片天,刀耕火種、老牛拉犁、拖拉機等都是九九歸一的農具。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已有研究人員指出,解除信息化應用存在的問題、矛盾和危害的唯一途徑,就是回歸信息化的原始根本,即重新審視和定義現實事物對象的名稱代碼規范,從信息化應用源頭根除一切弊端。研究人員建議,以現代科學技術,回歸人類原始蒙昧時期,重新設計一個全球通用的信息網絡系統,即在基本不改變現有基礎設施和關鍵技術的原則下,面向網絡空間信息領域重新定義、設計事物的名稱信息代碼結構,形成廣義事物名稱代碼編碼方案(Universal Code,簡稱“廣碼”)。廣碼將真正有利于、有助于物聯(連)網(Object networks或Content networking,不是Internet of Things)的構成、推廣和應用。這是對半個多世紀不變的IPv4、IPv6等“互聯網(Internet)”方案的顛覆性創新建議,是對美國因特網(Internet)域名地址的釜底抽薪,是打破美國域名地址的編制權、主導權、分配權、話語權、操控權“一網獨霸天下”的勇敢挑戰。科學就是試錯和驗證的過程。中國人自己的網絡發明,中國人自主的科技創新,為什么不可以試試?該不該鼓勵和扶持?國家主管部門怎么說?我國業界怎么說?107年前,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經濟發展是創新的結果。“創造性破壞”和“新組合”,是熊彼得經濟發展理論的精華,是對創新本質、動力和目標的精辟概括。熊彼得認為,“創新”不是技術發明,而是把技術革新引入經濟組織,以新的經濟模式破壞舊的經濟模式并取代創造新的經濟能力。熊彼得認為,創新就是將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是企業對原有發展能力“創造性破壞”引發的經濟增長“第二次浪潮”。今天看來,熊彼得1912年明確指出的五種創新“新組合”,仍然很有啟發:
第一,產品創新,即采用一種新的產品(消費者還不熟悉的產品)或一種產品的新特征;
第二,工藝創新,即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也就是在有關制造部門中尚未通過經驗檢定的方法,這種新方法并不需要建立在新的科學發現基礎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業上處理一種產品的新的方式之中;第三,市場創新,即開辟一個新的市場,也就是國家的某一制造部門以前不曾進入的市場,不管這個市場以前是否存在過;第四,供應鏈創新,即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也不問這種來源是已經存在的,還是第一次創造出來的;第五,生產組織創新,即實現一種新的工業組織(新的企業組合),造成一種新的壟斷地位,或打破一種傳統的(舊的)壟斷地位。 按照熊彼得創新思維、創造邏輯和“創造性破壞”的結果(歸宿)來推斷,回歸信息化的原始根本,設計、推動廣碼方案(或其他創新域名地址的方案),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引入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般的創新效應。幾十年捆綁于TCP/IP通信協議不變的IPv4、IPv6等范疇、架構的因特網(Internet)科研、運營、服務(全生產鏈)方案,因此將退出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歷史舞臺,讓位于更具創新活力、更有利于促進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未來發展的“新組合”方案。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朝著建設網絡強國目標不懈努力。”六個“加快”中,提綱挈領的是“加快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目標是“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御能力、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是自主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措施(新舊動能轉換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熊彼得的創新理論,突出了金融對創新的支持作用,衍生了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熊彼得認為,企業家僅有創新意愿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創新行為,引導生產要素向企業家集中,且必須借助金融手段。沒有與企業家創新相匹配的金融體系,經濟發展將無從談起。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資本運作的投資機制,很不適應網絡空間信息領域(Network space information domain)的創新,不適應新時代網絡強國(Network Power,不是Internet Power)創新創業的迫切需要。近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積極引導大舉投資因特網(Internet)的“規模部署”、“加速發展”,忽略和滯緩了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基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新組合”具有“創造性破壞”的全局性、根本性、顛覆性創新。實際上,一味盲目地追隨美國的戰略和策略,嚴重束縛了國人的思想和手腳,壓制和打擊了我國網絡信息業界的自主創新。歐洲科學家和金融家說,網絡技術有邊界,但任何網絡都是為人類服務的,沒有國界,因此,對于中國人的網絡空間發明創造(新),我們(歐洲各國)也可以合作、可以投資。中國政府已經決策金融業對外(國際社會)大開放,接連出臺積極舉措。“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國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漩渦中心。中國政府果斷調整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規模部署”的追隨戰略和策略,順應世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快速創新發展,已經箭在弦上、勢在必行。2014年,世界最權威的國際標準組織ISO/IEC在TR 29181《未來網絡問題陳述與要求》報告中,對未來網絡的明確表述是:The FN is the network of the future which is made on clean-slate approach well as incremental design approach. It should provide futuristic capabilities and services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network including the Internet.表述的中(漢語)譯文是:采用清晰的白板方式以及增量設計方法重新設計的未來網絡(FN,Future Network),應該超越包括因特網的當前網絡的局限性提供未來的能力和服務。顯然,未來網絡不是因特網(Internet),不受因特網定義、理念和技術的限制,是突破因特網范疇、架構和運營服務模式的創新組合,是適應未來社會生態環境變化、需求與發展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全新組合。2008年,歐洲350名科學家就聯合發表布萊德宣言,呼吁脫離現有因特網陳舊結構,重新設計全新的框架體系(clean slate design)。2014年2月,德國總理默克爾呼吁建立與美國隔離的歐洲自己的網絡。此后,歐盟牽頭從保護數據切入,務實地從應用層面、采用商業手段展開對因特網的主權治理和安全制約。2019年3月,伊朗為通過歐洲特殊支付渠道INSTEX與其進行貿易,注冊了一家鏡像公司,伊朗央行宣布將“很快”公布與INSTEX相對應的貿易工具,稱為STFI。5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以及法國、德國、英國三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將繼續與其他歐洲伙伴共同努力,維護對伊合法貿易,包括通過INSTEX結算機制保障對伊貿易。10月初,莫蓋里尼的特別顧問托奇告訴記者,除了建立該機制的法、德、英國外,還有八個歐盟成員國決定加入,還可能有兩個國家加入。據悉,INSTEX支持各國以本國主權貨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與美國控制的只是支持美元結算的SWIFT 銀行結算機制形成制衡,是歐洲各國加入INSTEX的主要因素。英國電信(BT,British Telecom)已經成為第一家獲得我國全國經營許可證的國際電信公司。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G Bank N.V.)控股與北京銀行共同成立合資銀行也已經獲得我國政府的批準。2018世界500強BT排名377,ING排名171。它們率先進入中國,對促進中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創新有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歐洲更多的金融銀行機構,不甘落后于美國的花旗銀行(擬在中國設立獨資證券公司)、摩根大通(擬在中國設立控股證券公司)等,競相進入中國發展,INSTEX進中國也不會太遠了。據悉,歐洲金融界愿與中國、俄羅斯等聯手,創建獨立于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WB,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全新國際金融中心。在此基礎上開發研制的結算、運維、數據、網管(網絡信息)系統,也必然形成對依附于、依賴于美國因特網(Internet)系統的全局性、根本性、顛覆性創新。解放思想,大力促進我國網絡空間信息領域的新時代創新創業,舉國協力創新網絡強國,我們還能糾結多久?在網絡空間信息領域,我國已經落后于美國至少三十年,繼續滯后,也許又將被全球未來智能化的網際空間科學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甩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網絡強國,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任何理由再拖拉、再等待、再推諉、再觀望、再追隨、再彷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盛大慶典上,習近平主席號召:“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把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一句話,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作者系南京華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原總裁,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