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輸血”的霍英東,“吸血”的李嘉誠
點擊:  作者:蔣校長    來源:世界局勢網  發布時間:2019-11-17 11:00:44

 

       為暴徒發聲的風波還未散盡,李嘉誠先生又以一種更不光彩的方式走入人們的視線中。

 

在暴徒補給線被切斷的時候,李摘瓜老爺子旗下的百佳超市,向暴徒派出了補給車

被暴徒愛稱為誠哥的李嘉誠,其名下企業百佳超市,曝出向暴徒運送物資,更有人起底稱,發放給暴徒的酬金就是百佳超市的代金券。

 

得到物資補給的暴徒

而另一邊,澳門賭王何鴻燊則在被人們頌揚。他自掏腰包6910萬港元,買下遺失在海外的圓明園馬首,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的禮物,獻給國家文物局。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兩大港商(何鴻燊的生意主要為澳門賭場,但出生在香港)格局和境界的差距,堪稱云泥之別。

曾被看作財富神話的李超人,晚年竟做此齟齬之事,而重疾之中的何鴻燊,還在奮力為國家尋回文物。

而比起這兩位仍然在世的大富豪,還有一個名字,在我們談及愛國港商之時,始終無法繞過。

那就是霍英東

滿腔熱血,盡為紅色。

真正的白手起家

1923年,霍英東在一艘破舊的小船上出生。

這條不到三米長的小船,是他的家,更是一家人淘食的營生。

白天,父親和兩個哥哥人力搖船,往返于香港各島嶼間送貨。

而晚上,一家人睡覺的就是這艘小船的舢板。不到三米長的舢板,要人擠人地躺滿一家七口。

 

這樣的破船,就是和霍家一樣的底層疍(dan)民的

可就連這樣的生活,也好景不長

七歲那年,父親霍耀容患重病去世,兩個哥哥出海時又遭遇臺風,葬身于大海中,霍英東成為了家中唯一的男丁。

家庭的重擔被母親挑起,在多番奔走之下,霍英東被送入了帆船義學,漂泊在浪濤之上的破舊漁船,就是霍英東的學堂。帆船學堂隨波而動沒有固定位置,霍英東經常跑到了碼頭卻不知學校漂向了何處。

但即便是條件如此艱苦,霍英東仍然憑借不懈的努力考入香港最好的皇仁書院。

 

皇仁書院是香港最負盛名的官立學校,孫中山、廖仲愷、何鴻燊都畢業于該校。

1941128日,日軍悍然入侵香港,還將駐港總部設在了皇仁書院,霍英東只能離開學校,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日軍鐵蹄下的香港,陷入了三年多的至暗時刻,底層港民的生活更是墮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去輪船上鏟煤、機場做苦力、雜貨店打雜,活下去,這是年輕的霍英東唯一的愿望。

在初代港商中,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起點比他更低,也只有他一個人,才能真的配稱白手起家

一直以超人形象示人的李嘉誠,最早創辦塑膠花廠的時候,得到了岳父家里的一大筆資助。

 

李嘉誠的塑膠廠剛剛成立時,就有一百多平廠房,十幾名工人,還買入了一批二手機器

這樣的起點,對霍英東而言簡直是奢望。

抗日戰爭結束后,霍英東報著撞大運的心態,參加了一場二手機械輪機的投標,由于招標書以英文發布,所以應者寥寥,最終他以一萬八的價格中標。

而當機會真擺在面前之時,霍英東反而慌了。

因為他根本沒錢支付這一萬八,他連參與投標的一百塊保證金都是找人借來的。

最后,他只能四處托人,將中標的機會轉讓給一個華人老板,以四萬的價格成交,一來一回,霍英東凈賺兩萬二。

 

這份帶有投機性質的第一桶金,在霍英東自傳中由他親自講述

憑借著英語優勢,他開始頻繁參與拍賣并中標,幾年的時間里迅速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很快,歷史的風云突變帶給了霍英東一個更大的機會。也是從那個時候起,霍英東第一次與內地產生了交集。

這個機會,就是朝鮮戰爭。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操縱聯合國對中國實施全面封鎖禁運的決議,43個國家支持這一決議,英國就是其中之一。

國內工業百廢待興,前方戰場又消耗巨大,新中國迫切需要外部物資的支持。

香港,就這樣成為了封鎖線的突破口。

霍英東的船隊用雙手和肩膀組成人肉傳送帶,將軍用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到內地。

 

上世紀50年代初,進出羅湖為國內轉運物資的人

而港英政府為了更好的貫徹美國的封鎖策略,嚴查轉運物資。

和炮火紛飛的前線一樣,后方的每一場較量也都危機四伏。

為了避開英國海關的嚴格緝查,減少中轉時間,霍英東和工人們就守在碼頭蹲守,一夜只睡三四個小時,確保到貨后一小時就完成裝船。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碼頭,工人們全部以人力完成卸貨

同時,船隊還要應付江湖幫派的搶劫勒索,繳足過路費后才能放行。

三年時間,如同在在刀尖上舔血般驚險,霍英東為內地輸送了源源不斷的物資,也逐步積累起更加雄厚的資本。他的個人命運,開始緊緊與祖國的崛起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

也是這一段戰火情義,為日后霍氏一族擁抱內地埋下了綿長的契機。

全球首創的偉大發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黃金年代

世界進入二百年以來最長的和平時期,香港作為當時內地對外的唯一窗口,憑借著絕佳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政治體制,成為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具活力的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

 

上世紀50年代以來,香港高樓紛紛興建,二十年的時間里,第一高樓平均每三年就被刷新一次

一面是產業與人口的高速擴張,另一面是狹窄逼仄的空間劣勢,在需求倒逼之下,房地產迅速成為香港最炙手可熱的支柱行業。

霍英東敏銳的嗅到了地產市場的前景,如同旋風一般在英國財團壟斷之下殺出一條血路,為后來的二代香港地產巨頭鋪平了道路,這些二代地產大亨,其實都是站在霍英東肩頭之上的受益者。

 

左起:趙世曾、馮景禧、李嘉誠、霍英東、郭炳湘、陳曾壽,這些六七十年代崛起的地產商,都是霍英東的后輩

亦或者說,今日所有的地產商,都萌受霍公福澤。

霍英東有三大創舉。

一是為樓盤編寫說明書。

涵蓋在售樓宇的戶型、面積、價格等必要信息,大大提高了樓盤信息的輻射面積,普通人買樓再也不必在售樓處前排長隊問詢信息。

二是將整樓買賣拆為分層出售。

按照當時的政策,商業樓盤只允許整棟買賣,而霍英東敏銳的察覺到:隨著經濟的發展,分層出售將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他積極參與到政策的修訂當中,推動政府放開分層售樓,霍英東也順勢成為該政策的第一批受益人。

 

三是發明了按揭買房的辦法

預付定金,按揭購買期房,今天司空見慣的賣樓花正是霍英東的首創。

本質上來說,全世界所有的房地產開發商,都是霍家班的門徒。

 

即便霍英東的初衷是為了加快資金籌措,但卻帶來了極為深遠的成果。是他讓中國人居有其所的執念有了一處安放之地,讓無數人窮極一生的夢想提前幾十年實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霍英東可以稱為全世界平民的恩人。

當然,按揭貸款買房極大地促進了房地產交易,因為人們的需求被完全釋放了,也就造成了房價高企和上漲過快,同時也為炒房提供了便利。

在引領地產市場的創舉上,不僅是霍英東做出了革命性發明,李超人同樣是不遑多讓。

李嘉誠旗下的長實最早發明套外面積這一概念,本應由開發商和物業負責的公共區域,被轉嫁到購房者身上,李嘉誠先是用多出來的套外面積多賺一筆房款,然后再用公攤費用降低了物業成本。

 

長實開發出的套內16平米的小戶型,還要負擔將近4平米的公攤

好一手開源節流啊!

霍英東發明了按揭買房,安放了全世界對家庭和居所的向往;

李嘉誠推廣了公攤面積,給沉重的購房負擔又加了一層壓力。

二人為商之格局,不言自明。

非凡的格局再加上超人的魄力,霍英東在樓市縱橫而行,攪動風云,成為了冠絕香港的樓市大王。

據統計,在一年的時間里,僅在油麻地一片區域,霍英東建起的住宅數量就超過一百棟,共計600余層。在極盛之時,香港一年中超過70%的新建樓盤都與霍家有關。

 

時至今日,油麻地還有很多霍英東建造的老樓

這是一代屬于霍家的光榮歲月,港媒用以八個字形容:氣勢如虹,笑傲港九。

擁抱祖國,義無反顧

在香港開創商業帝國的同時,霍英東從未忘記故土祖國,他一直在關注著祖國內地的發展。

很快,念念不忘祖國的霍英東,收到了祖國的回應。

19649月底,霍英東收到了一張秘密請柬,請柬的內容是邀他參加新中國成立15周年國慶大典,并擔任香港觀禮臺副團長。

據說祖國內地向香港多人發出邀約,但受于當時的國際形勢,敢于赴約者寥寥,霍英東正是其中之一。

為了避開海關和出入境管理處的緝查,他先是坐船抵達澳門,然后中轉到廣州,最后坐火車北上,一路顛簸幾十個小時才抵達北京。

41歲的霍英東,第一次踏上了讓他魂牽夢縈的祖國熱土。

他在北京接受到了超高規格的禮遇。

930日晚,鄧小平同志在人大宴會廳接見了霍英東。

 

二人第一次見面時的情節,這張照片,鄧小平在92年南巡的時候簽名贈給霍英東

101日,霍英東作為觀禮嘉賓出席國慶大典,血脈深處的愛國情感再一次涌上心頭。

但是很快危機也隨之而來。

霍英東秘赴北京參加國慶盛典的事情被英方查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將他抗美援朝時支援內地的舊事翻出來。

 

▲ 2000年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大會,霍英東是唯一一個受邀的香港人,并且位列主席臺之上

霍英東被定性為反動港商。很快,港英政府就開始了陰險的報復。

先是禁止霍家旗下地產公司參與投標,然后已中標的地塊也要求退回。

緊接著,制裁更全面升級,他名下的大樓被無限期停電,逼迫他低價賣出。

壓力之下,霍英東無奈屈服,只能將剛剛建成的星光行大廈低價賣給英姿地產公司。

 

位于九龍腹地尖沙咀的星光行大廈,如今仍是老港人最愛去的商區

而所謂的低價轉讓,他最終只拿回來一張欠條而已。

在港英政府的重壓制裁之下,霍英東很快就意識到,隨著政治歧視的處處掣肘,他很難拿到更多的機會,霍家在香港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

霍英東選擇了放手,即便霍家仍然有著極為雄厚的資本實力,即便香港的地產市場還有著非常大的潛力可挖。

1967年開始,霍英東逐漸淡出香港地產界,也是從這個時候起,李嘉誠開始購入香港土地,大肆囤積等待地價上漲,同樣的事情,在祖國內地、在英國、在加拿大多番上演。

 

▲ “摘瓜李在全球四處出擊,誰家有瓜去誰家

在李嘉誠身上,是商人無國界的逐利而行;而在霍英東身上,是有所不為的瀟灑放手。

霍英東為何在黃金年代選擇了抽身止步?

也許在霍英東眼中,香港并不是他真正的家鄉,他的根并不在這里,所以他義無反顧的離開,轉身擁抱內地。

那里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著他完成。

中國體育大使

彼時的內地,正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港商背景的身份不便直接參與到過多的政治經濟事務當中來,但霍英東又實在難以按捺心中的愛國理想。

他迫切的想要為祖國做出一些事情。

體育外交,成為了他實現愛國理想的突破口。

 

霍英東是資深體育迷,在球王貝利面前秒變迷弟

整個七十年代,霍英東奔走呼號的主戰場就是恢復中國在國際體壇上的合法地位,中國體育在亞洲的14個單項組織中攻城拔寨,霍英東就是不遺余力的開路先鋒。

1975年,霍英東以私人名義邀請時任國際足聯黨主席的阿維蘭熱訪華,當談判陷入僵局之后,他更是在雙方之間多輪協調,擔當起傳聲筒的角色。

在國家與國際組織的誤解與矛盾中,霍英東就是最好的潤滑劑。

正是在他的斡旋努力之下,中國才得以重返國際足聯、國際籃聯、國際自行車協會等多個體育組織。

中國體育大使之名,霍英東當之無愧。

 

時任香港足球總會會長的霍英東向中國女足頒發亞洲杯冠軍獎杯

單純的在體育事業上做貢獻,并不能滿足霍英東對祖國的赤子之心,他想要在更多地方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很快,改革開放全面實施,霍英東等來了他翹首以往的春風。

李嘉誠在觀望時,他早已出手

1978年,當李嘉誠猶猶豫豫的趕往北京出席國慶大典時,霍英東在中山投資的溫泉酒店,已經破土動工。

這是當時內地第一個外商投資的項目,也是當時內地第一個現代化的旅游賓館。

 

八十年代的中山溫泉酒店

當年投資條件是:外方(霍英東)投資全部3000萬港元用于賓館建設;合作期滿后歸還全部本金,無利息;全部資產及經營利潤移交國家所有。

3000萬投資,不為任何回報。

而在出席開國大典之后的15年后,李嘉誠一直在觀望內地的動向。

一直到1993年,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才入股深圳鹽田港。然后,他又和鹽田港共同注資梧桐山隧道,成立隧道公司,收取高額過路費。

為了收回隧道,深圳市政府和隧道公司展開了38輪艱苦談判,最終都因為對方要價過高無法談妥(收回隧道的價格與新建一條價格幾乎接近)。

 

深鹽二通道建成后免費通行,梧桐山隧道幾乎沒有車過,商業價值大大降低,出資方才同意放手

為何隧道公司漫天要價?

鹽田港是國企,背后的大股東是深圳國資委,究竟獅子大開口的人是誰,不言自明。

同樣是投資,霍英東為內地輸血,而李嘉誠,說其為吸血,并不為過。

更讓人動容的是:中山溫泉賓館交還國家后,霍英東仍然將一些必要的接待活動安排在這里。

而每一筆支出,都是由他個人原價支付。

在敲定了中山溫泉賓館后,霍英東開始籌劃一筆更大的酒店投資——兩個億,興建廣州白天鵝酒店。

 

在白天鵝工地上的霍英東

實際上,早在溫泉賓館開工后沒多久,投資白天鵝賓館的事宜便已敲定。這是一項更加浩大、繁瑣的工程,所以涉及到的問題也更多。

一同開工的其它八家涉外酒店都是多家國外財團共同參與的,只有白天鵝,是霍英東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內地幾十年來計劃經濟下的體制和思維,如同一根緊緊的韁繩束縛著他。哪些變化合理,哪些變化不行,變化的尺度有多大,即便實行了改革開放,但由于沒有先例可以參考,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小問題的掣肘可以在緩慢推進中得到解決,而大環境的開放穩定則是他更加關心的問題。

在時局中激蕩沉浮幾十年的霍英東,一直密切關注著高層的態度。

1979年,新建成的北京首都機場出現了一副壁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畫面上表現的是少數民族歡慶潑水節場面。

 

這幅畫在當時來看還非常新潮,一時間內引起很大爭議。

那段時間,霍英東每次到北京都要看看這幅畫還在不在,如果在,我心里就會比較踏實

 

經過四年的緊張籌備,19832月,一只白天鵝在珠江口振翅起飛。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下榻白天鵝后,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住過美國和全世界許多酒店的總統套房,但我認為沒有一間能夠超過白天鵝賓館。

霍英東的奧運情節

白天鵝建成后,當年即開始盈利,均攤年成本結算,年獲純利潤1282萬元。

白天鵝賓館,是霍英東從商四十年中最艱難的一場勝利,但這場勝利為所有來內地投資的港商打入了一針強心劑,有力的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方向正確。

 

白天鵝曾接待過英國女王

依托隆隆而起的內地市場,霍英東有機會締造一個更加輝煌的商業神話。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這場戰役勝利后,霍英東的身體突然垮塌。

1983年,霍英東查出淋巴癌。在香港完成手術后,他居住在北京接受長期療養。

花甲之年的霍英東,躺在病床上開始回望自己的人生,出身貧苦的他在戰亂中乞食而活,踏著時局風云在而立之年搏下巨大財富,然后又斡旋中英之間步步驚心。

 

1984年元旦,尚未完全康復的霍英東在白天鵝與鄧小平合影,鄧小平對他說:白天鵝,好,謝謝你。

幾十年的風云激蕩,霍英東早已看開,攢下的財富終究會隨人飄搖入土,不復存在。

讓他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心中的家國情節。他仍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繼續為祖國做更多的事情。

19847月,尚未完全康復的他攜全家前往洛杉磯,在奧運賽場上,他被許海峰、李寧、女排姑娘們的矯健身姿所深深震撼。從洛杉磯歸來后,隨即捐出1億港幣,成立霍英東體育基金會。

 

霍英東去世后,基金會仍然在由霍家后人打理

緊接著19849月,北京擊敗廣島,拿下1990年亞運會舉辦權。他馬上又全力參與到北京亞運會的籌辦工作中去。

他以個人名義邀請奧委會成員來到北京,為籌辦工作獻言獻策;

他捐贈1億港元,為亞運村修建全亞洲最大的游泳館;

 

英東游泳館——1990年游泳及跳水比賽主場館,2008年奧運會水球與現代五項部分比賽場館

為了配合亞運會的組織和接待工作,他又興建北京貴賓樓。

成功舉辦亞運會之后,霍英東似乎還沒有過癮,看著北京這座美麗的城市,看著賽場上拼搏的中國健兒,他萌生出一個強烈的愿望:中國一定要舉辦一次奧運會。

為了配合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年過七十的霍英東再次上路。他以顧問的身份奔波在臺前幕后,不遺余力地參與到申奧活動中來。

他以私人名義多次宴請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

 

霍英東與薩馬蘭奇

他個人出資并冠以中國奧委會名義,在瑞士洛桑興建奧林匹克博物館;

同時,他高調宣布,北京申奧成功,他將捐資10億興建至少容納10萬人的奧運主場館。

他實在是太想把奧運會帶回祖國了。

只可惜,他的努力并未得償所愿。

北京最后卻以兩票之差輸給悉尼,霍英東連報紙版面都已包好,最后卻以遺憾收場。

親赴蒙特卡洛現場的他,連夜離開了他入住的賓館。因為他羞赧的不知道如何與中國奧委會的人交待。

申奧,已經成為了霍英東的一份執念與夙愿。

 

2001年,北京再次申奧,終于獲得成功。霍英東激動的凌晨跑到街頭上和群眾一起游行,回到家中后,仍然激動的無法入眠,只能跳到游泳池中才能稍稍冷卻下來。

這時,他已經七十八歲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所有場館中,水立方作為唯一一座接受港澳臺同胞及海外華人捐款的奧運場館,最大的一筆捐款,仍然來自于霍英東。

 

吸血的李嘉誠,輸血的霍英東

當霍英東為奧運事業奔走之時,超人開始搭上了內地快速發展的順風車。

1993年,李嘉誠拿下了長安街一號,開始開發東方廣場,大舉進軍內地地產。

然后,李家的財產開始爆發性增長。

1995年,李家總資產420億港元,2000年,1850億港元,到2008年時,已經達到萬億。

1993年之前,李嘉誠的財富是靠他辛苦打拼或投機而來;1993年之后,則是充分享受了內地發展帶來的紅利。

 

李嘉誠在內地巨額套現

及到晚年,霍英東桑梓情節日重。

在生命的最后十八年,除了體育事業,他最大的精力都放在了家鄉的開發上。

在他的家鄉番禺,最南端有一個21平方公里的小島南沙島,這片荒蕪的土地,承載了霍英東的全部心血。

 

霍英東心系南沙

1988年到2004年,霍英東參加的南沙島工作會議多達508次,只要身體狀況允許,每逢周三他都會親登南沙島,現場指導工作。

修輪渡、建公路、平耕地,先后投入40億元,曾經的荒涼的灘涂上,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拔地而起。

到今天,南沙已經成為以深水港為中心,交通運輸、工業加工、旅游服務綜合發展的國家級新區,霍英東為南沙勾勒出的美好藍圖,有些實現了,有些還需要假以時日。

 

▲ 2005413日,霍英東出席南沙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廈落成儀式

而對這片土地的情結與熱愛,是霍家傳承下去的家風與堅持。如今,開發南沙的重任由長子霍震霆扛起。

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霍震霆用了這樣一句話:轟轟烈烈做夢,踏踏實實圓夢。

霍家第三代霍啟文,也從香港進入內地,將商業的重心放在番禺。

滿門拳拳之心,數代家國之義。

霍英東、李嘉誠,這兩個僅差五歲的香港富商,祖籍都是中國內地,也都近乎于白手起家打下一代江山,但是行事風格卻大不相同。

前者滿腔愛國之情,一生熱血難涼;后者則是在商言商,事事逐利而行。

李嘉誠對自己的總結:我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不賺錢的商人不是好商人

賺錢?賺更多的錢,這并不是霍英東的追求。

 

瑰麗的香港盡收于眼底腳下,三十二歲的霍英東就已經感受過

1955年,霍英東站在他名下的蟾宮大廈(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筑)上俯視香港,睥睨眾生一般的成就感他早已體驗過,攫取更多的財富又有什么意義呢?

所以他為了祖國發展得罪港英政府,為了改革開放沖在前方甘領損失,為了體育事業耗盡后半生心血,更為了家鄉的建設傾盡所有。

 

2006年,霍英東靈柩覆蓋國旗返港,董建華、何鴻燊、李兆基10人扶靈,規格之高,堪比國葬

到今天,霍家資產是30億美元,僅為李家的十分之一。

如何描述霍英東這一生,或許用這句話最為合適——這是霍英東基金會的會歌,也是他時常掛在嘴邊上哼唱的:

最是夢縈家國,鄉土豈可遺忘?

來源:蔣校長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