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顧海良: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歷程和歷史主題
點擊:  作者:顧海良    來源:宏國智庫  發布時間:2019-11-17 10:46:00

 

          新中國70華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偉大歷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他深刻指出:“70年來我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回溯七秩歲月,既有歷史的縈懷,也有未來的展望。習近平總書記對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作出的四個只有的概括,揭示了我們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經歷的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特征,也闡明了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揭示了這一過程中蘊含的從第二次結合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的思想歷程和理論特征。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遇與第二次結合的啟程

  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事件。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不失時機地推進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辟了一條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新的道路,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道路的第一步;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理論作出了多方面的創新性探索,發展馬克思主義,拉開了新中國70 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序幕

  新中國70年,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過程,就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的,貫穿其中的就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基于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和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已經形成的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認識,在新中國站起來的基點上,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尋,是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為起點的。

  195112月,毛澤東在《實行增產節約,反對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中就提出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注重農業發展的思想,強調為了完成國家工業化,必須發展農業,并逐步完成農業社會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帶動輕工業和農業向前發展的是建設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頁)

  195312月發布的《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正式提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就可以促進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就可以建立和鞏固現代化的國防,就可以保證逐步完成非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的改造。(《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704頁)

  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提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后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頁)

  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形成,為鞏固和發展站起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基礎,提供了強大動力和發展方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的重要結論。 

  1956年,在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之際,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問題,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根本課題。19563-4月間,面對蘇共二十大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可能出現的變局,毛澤東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他認為要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在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毛澤東年譜》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557頁)進行第二次結合,成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選擇關鍵時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逆轉時期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成為探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旗幟,也成為新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遵循。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推進,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目標的認識也日益深化。19573月,毛澤東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奮斗目標。19603月,毛澤東明確提出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的奮斗目標。196412月,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正式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目標。四個現代化明確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任務,是富有中國特征和標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也是第二次結合的最富有代表性的理論成果。

自此,四個現代化成為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宏偉目標,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持續地堅持了這一奮斗目標,19751月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再次明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以工業化和現代化為起點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接續過程的標識和主題。

10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偉大復興方陣(前)。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飛躍與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新中國成立后30年間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集中體現,構成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重要思想特征。

  197911月,鄧小平指出: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方針和目標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生前提出的,由于四人幫的干擾,實際上沒有真正地做起來。(《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頁)這一期間,鄧小平還強調: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中國現實的條件下,搞好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163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頁)

  面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這年3月,鄧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問題,強調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頁)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是對四個現代化思想的新的闡釋。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凸顯了對第二次結合的思想遵循,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歷史過程。

  從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探索過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辟的一條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的嶄新的道路,是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發展的道路,也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的道路。

  發展馬克思主義,著重體現在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課題的回答中。

  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就是對這些重大課題回答的思想精萃和理論結晶,構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華彩樂章。

  19985月,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就號召廣大青年向著新世紀前進,向著現代化的光輝目標前進,向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進

  20014月,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9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江澤民再次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新時期鄧小平理論的貢獻,就可以概括為為黨和國家重新走在時代潮流前面,為中華民族以更強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規劃了嶄新的和切合實際的宏偉藍圖。(《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0頁)

  同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之際,江澤民指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卓越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前赴后繼、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結果。(《江澤民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9頁)

  革命”“建設改革的概括,最為凝煉地揭示了近百年來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主題,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階段性特征。

  20117月,在回溯中國共產黨90年奮斗歷程時,胡錦濤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從三件大事上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邏輯作出新的概括。這三件大事,一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二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三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32-433頁)三件大事,展示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輝煌成就和光明前景,凸顯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主題。特別是后兩件大事,更是凸顯了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主題和思想特征。

  三、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奮斗歷史,就是一部帶領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以此為歷史主題而不斷向前發展的。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來講,這是滄桑巨變、換了人間的70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0167月,在回顧中國共產黨95年光輝歷程和歷史貢獻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從三個歷史階段三次偉大飛躍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作了概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作了新的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所概述的這三次偉大飛躍,一是從1921年至1949年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用28年時間,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此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二是從1949年至1978年的歷史階段,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三是1978年以來的歷史階段,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42-343頁)以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為特征的三次偉大飛躍,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能忘卻、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歷史畫卷,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歷史標識。這一歷史記憶、歷史畫卷和歷史標識,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內在根據和根本動力。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高度,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內涵作了新的闡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思想內核在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從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到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上,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從而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主題的思想特征。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基礎上進一步展開了四個偉大的新思想。要完成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必須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跨越雄關漫道,去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四個偉大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作為一個整體,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2頁)四個偉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立場和原則及其目標、路徑和保證的整體闡釋,展現了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四、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旗幟

  七秩歲月、砥礪奮進,才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逐步實現;與時偕行、因時而進,也才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一思想的顯著特征就在于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

  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共產黨宣言》的時候,提出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全過程,要在根本上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不斷開辟通向真理的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進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要始終堅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也是從大歷史觀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結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只有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才能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423頁)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從來沒有離開過世界歷史發展的大道,從來都是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歷史發展過程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堅守這種大歷史觀。

  2016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近代以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近百年的大歷史,提出不忘初心、不斷前進,強調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從這一大歷史觀來看,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維度的概括,也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實發展空間維度的概括。歷史總是現實的。在現實中,強起來總是以站起來為基礎的,強起來無論在其深度還是在其廣度上,始終要堅持并不斷夯實站起來的堅實基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從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根基上,越來越堅強和堅挺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在現實中,強起來也總是以富起來為條件的,無論在其現實還是在其未來中,始終要堅持筑牢富起來的現實條件,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這就是在強起來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主題的理論境界和思想意蘊。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勇于探索、不斷實踐,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中國人民意氣風發走在了時代前列!七秩歲月,與時偕行、因勢而新。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第二次結合思想遵循和理論指導的新的闡釋,使第二次結合的思想遵循和理論指導獲得了新時代的思想感召力和理論影響力。從第二次結合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生動地刻畫了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歷程和理論特征。

(作者: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和首席專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于紅旗文稿 ,作者顧海良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