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 最后關頭,美國為啥放棄打伊朗?》咱說到了美伊摩拳擦掌正熱,特朗普卻率先放棄了戰爭選項,仿佛尖爪利喙的白頭鷹突然宣告自己改“吃素”了一般,讓我等瓜眾瞬間感覺世界變得不真實了,呵呵,其實這事還沒那么簡單,具體原因老蔣寫在昨天的文章里了,還沒看的快去看啊。話說中東那嘎鬧得火熱,咱這臺灣省也沒閑著,這不,最近這位臺灣商業大鱷又有新動作了。
一、政治素人走上舞臺
2019年6月21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公司股東會上正式宣布卸任。將公司管理委托給新任董事長劉揚偉和“9人管理委員會”,以便專心投入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這次股東會,或可看作是郭臺銘競選宣言發表會,而郭臺銘于會上發表題為《我的轉換跑道將是臺灣起飛的新航道》的演講,卻讓世人很明顯看見他對大陸政治“切割”的痕跡!
《我的轉換跑道將是臺灣起飛的新航道》這篇演講 ,大體上說,臺灣的經濟出了問題,臺灣的社會也出了問題,因此臺灣應該從一條新的跑道上尋找到出路。
而臺灣一切問題的根源,落腳在臺灣的政治,郭臺銘的倡議是:“我們就應該從政治改革做起!”。
對于臺灣現實問題的抨擊,郭臺銘說:“現在臺灣經濟差,風氣壞,沒有正義公理,只有政客賠光了國家”!
對臺灣政治改革的推動力,郭臺銘著眼于“庶民”:“我也懂庶民內心的期盼,過好日子,過有尊嚴的好日子,過能讓世界羨慕的好日子”。
意思很明白:選哥、選哥,跟著哥有肉吃!
▲ 吃完肉還能舔盤子呢
整個演講的字里行間,我們隱隱可以看出一個復制“臺灣特朗普”的策劃案,就差喊一聲“讓臺灣再次偉大”了。
當然,跟特朗普一樣,郭臺銘也是個不打折扣的政治“素人”。
二、來者不善,郭引發黨內混戰
臺灣最新民調顯示,郭臺銘的民調支持率還相差高雄市長韓國瑜8個百分點(8%)。
遠在臺灣國民黨2020候選人初選戰之前,因為韓國瑜領先郭臺銘太多,于是郭臺銘及其“郭粉”,直接將攻擊矛頭對準韓國瑜。
在郭臺銘成功厘定國民黨初選候選人資格之時曾明確表態:只接受初選,不接受征召。
當時,這個表態就劍指韓國瑜的“軟肋”,因為韓國瑜要達成2020代表國民黨征戰臺灣領導人選戰,就必須要具備一個“被征召”的程序才能夠補足個人經歷上的“短板”。
這是郭臺銘對黨內其他競爭者發動的第一波攻擊。
之后,郭還說韓國瑜只會喊口號,根本不懂“庶民經濟”,這是對韓的一種攻擊;界定韓國瑜的“才具”只夠當個市長是另一攻擊。
郭臺銘發動的露骨攻擊,也讓國民黨內部集體嚇了一大跳。
因為初選時期的候選人之間攻擊烈度太高,會影響進入正式選戰時刻國民黨黨內力量的順利整合,屆時黨派不能一致對外,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大前提和大利益就會被損害。
以至于國民黨內部趕緊委托另一個參選人朱立倫站出來呼吁:黨內同志之間的競賽,要“比好不比爛”!
而郭臺銘提前的“封官許愿”,也是大問題,封朱立倫為“行政院長”這件事,確實讓朱立倫有“吃不消”的感覺,也太過讓朱立倫“受寵若驚”了!
原則上,郭臺銘提前封朱立倫為臺灣第二把手“行政院長”,應該是他很看得起朱立倫了,但是,這個“封官”的對象和時機卻是問題:
其一,朱立倫也是國民黨參與初選的代表之一,郭臺銘這樣大剌剌的送別人一尊“官位”,就相當于提前“宣布”別人初選失敗!這樣的事情也是郭抑制不住的“攻擊性”證據。
其二,“封官許愿”,應該是初選代表人塵埃落定之后,“當選代表”為整合黨內資源而行的“大計”。郭臺銘這樣將“大計”提前的策略,不管是否是一種舍我其誰的戰略安排,原則上都是一種對參與競逐的所有對手的威脅和“攻擊”,在國民黨內的多數人眼中逃不過一個“壞”規矩的評價。
如此種種,其實已經可以看清商人手段與政治家手段的關鍵區別了。
雖然,在外界眼中,郭臺銘參與2020年臺灣領導人競逐,是國民黨大佬馬英九的“指導棋”,而且,郭與國民黨一眾大佬“相交甚密”,但是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看來郭臺銘個人的政治修行確實是有待進步的。
沒看見韓國瑜在郭臺銘的全面攻擊之下都沒有回嗆發惡聲嗎?沒見朱立倫“被宣布”初選終結也一副“感激涕零”嗎?
風度,風度啊,政治并不是個人包打天下的游戲,團隊、黨派的力量才是關鍵!郭臺銘這樣,還沒真正出發就打算將自己黨內“同志”得罪光,算是哪門子策略?
“無所顧忌”的特朗普之路,可不是那么好復制的,或許郭臺銘在政治策劃的關鍵問題上犯了一個錯誤:特朗普的成功在“西方”;而臺灣是“東方”意識形態的傳承地。
兩種不同文化的傳承,對待同一事件肯定應該有不同的方法,生搬硬套絕對不是個好主意!
三、商業大鱷漸露“臺獨”本相
從《我的轉換跑道將是臺灣起飛的新航道》這篇郭臺銘的“準競選宣言”中,我們明顯能看見郭的“國際化視野”。
其中,郭對自己國際化的公司運作,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基于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化人脈,郭臺銘覺得輕易就能讓臺灣達成與國際市場的全面接軌。
但是,要怎樣“接軌”這件事情,他是這樣描述的:“當我把中華民國國旗和日本國旗一起掛在國際媒體的面前,當我把中華民國國旗帶進白宮,我知道我還可以做得更多”。
這樣的表述你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
沒錯,這樣的表述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兩,國,論”。
這樣的表述是郭臺銘在主動引導自己對大陸的一場政治“切割”。
這樣的表述已經擊穿馬英九時代國民黨“一中各表”的底線。
強化臺灣的國際地位,謀求將臺灣從一個“地區”性地位拔高到與(日本、美國)這些“國”齊平的高度,本質上就是“兩國論”。
而“兩國論”,確定也是李登輝、蔡英文、賴清德之流“臺獨”政客奉為圭臬的政治訴求!
郭臺銘這是要干什么?以“兩國論”的政治方向去領導臺灣嗎?確信可以據此解決臺灣民進黨到死也解決不了的臺海兩岸關系問題?
在這里,我倒是可以肯定:“兩國論”絕對會將臺灣帶進深不見底的政治泥潭,而且爬都爬不出來!
在這里,也基本可以判定,郭臺銘的“國際視野”里面,看見的全是西方世界,根本看不見中國大陸所倡導“一帶一路”的廣闊市場前景。
不知郭臺銘先生能否看見,對臺灣來說,拒絕大陸就意味著拒絕市場,而拒絕市場就意味著拒絕未來。而“一帶一路”的光明前景才應該是臺灣真正的“國際視野”。
民進黨“臺獨”政策,以及所搞的什么“新南向”政策,以及甘當域外西方勢力制衡大陸工具的勾當,大概率會將臺灣帶入火坑。
而郭臺銘謀劃這場與大陸的政治切割,真的能夠避開臺灣民進黨當局的“抹紅”與殘酷的政治追殺嗎?在我看來,郭確實想多了,既然避不開被“抹紅”這件事,還試圖用“投機”的方式與大陸切割來應對,政治格調上就很LOW,兩面不討好是唯一的結果!本質上大大方方無視“綠營”威脅才是高端的手腕。
“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能夠大勝,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民進黨當局執政能力太差;二是臺灣人心思變。
這樣的背景之下,郭臺銘拋出一個相對“模糊”的“兩國論”,真的能夠模糊掉自己的一些“背景”嗎?可以結論,這樣的手段不會湊效。
能夠想到一個現實的局面,如果郭臺銘黨內初選出線,代表國民黨征戰2020臺灣領導人選舉。那時,郭臺銘的一切經歷和根底,很可能會被民進黨這個政治對手翻個底朝天。
在經歷了攻擊與反思的過程之后,為了彌合自己多點出擊在國民黨內部產生的“傷害”,郭臺銘呼吁建立“抗英聯盟”這件事,本質上也是一記政治大“敗招”。
郭臺銘這樣高調吁請聯合韓國瑜、朱立倫、王金平建立針對蔡英文的所謂“抗英聯盟”,很明顯這樣的呼吁是在拔高蔡英文的聲望,看起來場面上好像所有國民黨候選人加一塊也打不過蔡英文一人似的。
這是在給“敵人”送彈藥啊,老大!
強勢、高效是郭臺銘的優點,但是基于強勢而在身上長太多的刺,會成為別人不能靠近的“異類”。不能團結、融洽、協作,或許也會招致郭臺銘乃至整個國民黨2020選戰的滑鐵盧。
時至當下,郭臺銘先生如果拒絕調整,可以預見,他的競選之路應該很難走得長遠!
姑且不說郭臺銘那個還算“模糊”的“兩國論”,就算2020國民黨勝選,其政治底線大概率還是會停留在“一中各表”的層次。
即便這樣,也沒關系!
只要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厚度在增加,大勢就不會被扭轉。
中華民族的統一之志,就必將走進那條成功的路徑!誰也無法阻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