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讓很多人批評中國不韜光養晦,宣傳口整天播放“厲害了,我的國”,引起了美國的注意,引發了貿易戰。
這種腦殘的觀點偏偏很多人都信,讓我也是醉了。以前有個故事大意是砍柴的農民議論皇帝的生活是怎么樣的。
最后農民得出結論——皇帝一定是用金斧頭砍柴。呃,傳播上述的觀點的人基本就是這樣的思維方式。
鍵盤俠通過網絡+新聞聯播獲取信息,他們想當然的認為美國領導人也是通過網絡+新聞聯播獲取中國的信息。
嗯,狹隘限制了某些人的想象力。·
上述觀點我們先按下不表。本篇想講述的是一段完全相反的歷史——從1990年-2010年中國怎樣通過戰略偽裝,成功的掩護了中國的崛起,這個戰略欺騙為中國爭取了整整20年的戰略發展時間,讓美帝錯過了遏制中國最好的戰略時機。
90年代初,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小平同志就確立了“韜光養晦”的戰略——全文如下:
“冷靜應對、穩住腳跟、沉著應付、善于守拙、絕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總結這28個字,就一句話:哭窮裝慫貨,悶聲發大財。
從90年到2014年中國系統的執行這個戰略有二十幾年,創造了史上最成功的戰略欺騙案例。
戰略忽悠之一
GDP數字統計花樣
90年代開始全球衡量一個國家國力主要看GDP。
中國近20年經濟指標增長非常靚麗——然而,這還是中國死死壓住GDP數字的結果(不僅壓著GDP數字,還壓著人民幣匯率)。
目的就一個,就是要將人均GDP數字壓下來,這個數字控制住,那么一些關聯的評價指標比如人類發展指數等等都下來了。
把人均指標做得很難看就能讓美帝等發達國家喪失警惕性。
2005年,當年我們人均GDP1500美元左右,胡總就對外宣稱,爭取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能達到3000美元。
這個“宏偉的目標”與發達國家人均幾萬美元相比真是少得可憐。
結果2017年我們就達到將近9000美元,2020年將超過1萬美元。
呃,這還是當前統計規則的結果。
我們的統計規則非常非常有意思。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們用一個發達國家美國,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來與中國比較,你會發現,中國GDP統計太“苛刻”了。
先看看美國的GDP統計。
我們現在GDP大致占美國70%,但是我們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遠遠超過美國,差距最大就是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統計的花頭就太多了,這方面,中國政府非常“嚴謹”。
比如房地產行業,我們每年房地產銷售面積是美國的十幾倍,但是我們房地產的GDP只是美國的30%,很多美國統計的我們都不統計。
比如美國要把全國住房不管是否出租都要核算一個租金納入GDP,我們這塊根本不算,中國目前房產價值有300萬億+,平均年租金按照5%計算就是15萬億,就這一塊加上去.
即使扣除少部分納稅租金收入,我們的GDP總量也要增長將近20%。
我們每年基礎設施+房建建筑工程量是美國的幾十倍(光是水泥使用量就是美國的30倍)。
但是美國建筑GDP居然是我們的3倍,原因包括我們只統計增量,增量還只統計建筑或者基礎設施完成產值,美國不僅連存量工程的虛擬出租價值都要統計,還要額外統計人工支出、律師費、服務費等等。
第三產業的GDP統計中我們政府采購不算,農村建房不算,民間現金交易、網購交易不開發票不算、小規模定稅納稅人只按照設定的稅收計算營業額(實際營業額遠遠超過)等等。
如果按照美式GDP算法,我們現在的GDP數字至少要增加50%——100%——也就是說,我們在2017年如果按照美式算法人均GDP將達到13000-16000美元。
再看看印度的GDP統計。
這是一個更加奇葩的國家,2015年印度修改了GDP統計規則,讓印度GDP數字暴增。這兩年印度名義GDP增長速度超過中國,然后就有一大批人出來鼓吹,印度未來將超過中國。
好吧,讓我們來看看,印度的GDP有多大的水分。
2016年印度GDP達到2.2萬億美元,與中國2005年的數字基本一致,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2005年中國農業、工業、服務業與2016年印度的指標。
農業:中國2005年名義GDP是2799億美元,印度2016年是3046億美元,數字比中國略高,但是主要農產品產量就不夠看了。
2005年中國糧食產量是2016年印度的2倍、肉類8倍、水產品5倍、蔬菜4倍、水果2倍、棉花持平、糖類印度略高1300萬噸。
總體農業產品產出中國是印度的2.5倍以上。但是印度農業的GDP居然還比中國略高。
工業:2005年中國工業總產值1萬億美元,2016年印度是3200億美元,中國名義數字是印度的3倍。
但是新增電力是印度的4倍+;
基礎類工業品煤炭、鋼鐵、水泥、有色金屬中國都是印度的3倍以上,化肥只有1.2倍;
電子類工業品中國是印度的10倍+;
汽車工業印度略好有400萬臺,只比2005年中國產量少130萬臺;
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就更大了,中國鐵路、公路、高速的增量是印度的幾十倍,存量更不夠看,2016年印度高速才1300公里,中國2005年已經達到4萬公里+。
第三產業:印度2016年第三產業是2005年中國的2倍。
這是印度“高速”增長主要貢獻的行業,印度第三產業包括將貧民窟搭的窩棚、路邊小販的收入、外包提供的勞務、股市市值的增長等等統統納入GDP統計。
按照印度算法,我們GDP至少也要翻上2.5-3倍,人均GDP妥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經超過美國。
華爾街見聞:世界銀行發布的2011年“國際比較項目”報告指曾出,以PPP(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1年已經達到美國的86.9%。根據近幾年中美經濟增速計算,中國在2014年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預計2014年美國的PPP經濟規模總量為17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達到了176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從購買力平價來講,中國已經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但是我們堅決不承認,我們給自己定位就是發展中國家50年不變。就這樣還時不時主動爆出一些某地GDP造假的丑聞。
2017年中國人均GDP排名第70位,讓我們來看看排名在中國前20位的國家:
隨便拿幾個國家來比較比如馬來西亞、墨西哥、土耳其等等,如果有出國生活在這些國家的中國人就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
這些國家的生活水平其實遠不如中國。
隨便列幾組統計局的數據,組合一下你就會發現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
2016年中國人均GDP55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000元,人均消費支出是17000元,同期統計局公布的2016年恩格爾系數(在食物上的支出比例)是0.31。
換算一下就是人均食物支出每年5100元左右,換算成美元大致是780美元,拿到其它排名在中國前面的國家,這點錢混個溫飽都難,在中國卻可以人均年消耗——
60公斤肉(豬肉、牛肉、家禽)(世界第十);
50公斤水產(世界第五);
300個雞蛋(世界第二);
500公斤蔬菜與水果(世界第一);
140公斤糧食;
36公斤牛奶......
這種食物水平就是人均GDP2萬美元的準發達國家也比不了,但是在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國偏偏實現了!
隨便說一下,恩格爾系數在0.3以下是公認的發達國家的一個標準,呃,0.31已經很接近這個數字。
但是我們的人均GDP距離卻只占發達國家標準(人均GDP25000美元)的35%左右。
戰略忽悠之二
暗無天日的網絡輿論
2000-2012年你要是上網看到的信息簡直是暗無天日,什么貪腐、造假、問題、危機等等,讓你感覺中國隨時藥丸。
印象最深的是我2011年在天涯連載《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這是那年最火的天涯頭條熱帖,點擊幾千萬。
谷歌搜索都有1200萬條查詢結果,甚至很多境外的反華網站都紛紛轉載。
很奇怪的是,居然沒有
任何官方機構來管一管。
最后我的帖子還能出版成書,被中宣部要了幾本后也沒有了下文。
后來,我慢慢想明白了這些或者是官方的有意為之。
包括放縱負面言論,公知、帶路黨各種中國崩潰論。
那些年某網站、某論壇簡直就是右派大本營。最有意思的是,官方不但縱容這些負面言論泛濫,時不時還有一些退休官員出來推波助瀾,大談目前我們存在各種嚴重的問題。
那些年,最聳人聽聞的數據都是這些有官方背景的體制內人員放出來的——包括“中國三公消費9000億”
“維穩費用超過軍費”,最嚇人的一個數據則是2010年溫總親口告訴奧巴馬的——“我們的失業人口超過2億人”。
其實這些數據都非常可疑,維穩費用與大部分三公消費都是擺不上臺面的灰色開支,地方政府做賬的時候都不可能直接列維穩、公款旅游這樣的科目,一定是掩蓋在其他正常科目中開支掉。這些費用不是內部人士絕對是不知道底細的。那么,是怎么統計出全國幾千個政府財政開支中這些費用的呢?失業人口2億更是駭人聽聞,當時中國城鎮人口才6億,2億差不多達到33%!
政府還時不時抓幾個小人物,很多時候都莫名其妙,沒啥影響也當個事來處理,抓一批判一批,
同時香港媒體拼命報道,給外界的感覺就是大批“皿煮人士”在前仆后繼的抗爭。
稍微有點名氣的“精英帶路黨”政府總是很配合讓他們保持“熱度”
如果美國情報機構在監控中國的網絡社會輿情,絕對會得出一個結論——不需要在國家戰略層面做太大的動作,只要意識形態滲透再加一把勁就可以推倒中國。
其實都不用專業的情報機構,只要把上述“官方”數據組合一下:失業人口超過2億、維穩費用超過軍費、官員腐敗費用居高不下……再加上網絡輿論鋪天蓋地對ZF的不滿,西方精英階層很容易達成共識:這個國家快完蛋了!
米國前大使洪先生曾經迫不及待親自到王府井散步,預計會出現成百上千的散步人群結果只來了個位數——一個包房都坐不滿。
當年中國為了加入世貿交了門票的。
包括開放雜糧市場給美帝,包括中國優質的金融資產在境外上市出讓部分股權,美資如美林、高盛等都購買了大量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股票。
結果在中國崩潰論影響下,這些美資很快就清空了中國金融股票,包括聲名赫赫的高盛也在2011年中國崩潰論達到頂點時拋掉所有的中國金融機構股票。
雖然它們也大賺了1000億美元,但是如果拿到現在,利潤至少還要翻幾倍。
金教授嘲笑帶路黨
戰略忽悠之三
外交裝慫
90年代-2010年,中國雖然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我們的外交給人的印象總是很慫的感覺。
國際舞臺上象婆婆嘴一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反復嘮叨了20年,國際事務、地區熱點基本聽不到中國的聲音,有點委屈也是軟弱的抗議了事。
活脫脫就是一個國營企業無精打采混日子等退休的好好先生模樣。
口口聲聲不結盟,但是也玩了好幾個小圈子,包括東盟、金磚五國、上合組織(上合成立主題對外宣稱是聯合反恐)。
自己有什么想法絕不出頭,而是通過這些小圈子改頭換面推銷出去。安理會長期投棄權票,雖然該撈的好處一分不少,但是臺面上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
GDP數據欺詐+營造網絡負面輿論環境+外交裝慫,組合戰略欺騙取得非凡的成就,包括:
最艱苦的90年代熬過來了,包括順利承接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
96年最危險的臺海危機也挺過去了;
讓美國放行中國加入世貿;
為中國爭取到20年相對和平安寧的戰略發展時間。
和 平 崛 起
2014年,中國正式提出氣勢磅礴的“一帶一路”戰略。
代表著中國韜光養晦的戰略告一段落,中國進入到“和平崛起”的階段。
那么,為什么不韜光養晦了?
因為你已經長成一頭大象,大象去扮演兔子就是侮辱別人的智商。
不談GDP,不談美國專業的智庫與情報機構,2010年后隨便一個美國政客找幾個跨國公司高管聊一聊就知道不對勁了。
同樣是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蘋果在印度2010年銷售額是30幾億,中國是238億;
福特每年在中國賣400萬臺汽車,大眾也是400萬臺。中國每十萬人年增加汽車數量是臺灣的2倍+;
中國空調滲透率60%,數據與美國相當;
智能手機在中國賣掉全球的50%;
星巴克最大的市場在中國,超過美國;
奢侈品包括歐米茄、浪琴、LV、愛馬仕等等最大的市場在中國。
家用電器、智能手機、汽車、星巴克、奢侈品等等這些商品強勁的消費力代表著什么?
這些數據都是擺在桌面上造不了假的。
所有的跨國公司都不相信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能力。
不能哭窮就開始秀肌肉——不管是一帶一路戰略還是在海外開疆拓土爭奪地盤,光有經濟實力是不夠的,適當的時候露一下“肌肉”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4年之后,中國一方面軍費開支猛漲,五代機、航母、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下餃子一樣出現,同時外交風格突然一變。
2017年3月國防部例行記者招待會
記者:據日媒報道,日本防衛省23日稱,中國海軍2艘護衛艦和1艘補給艦當天從東海通過宮古海峽國際水道駛向太平洋。日本防衛省稱正在分析中國方面的意圖。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吳謙:日方總是喜歡炒作中國軍隊正當合法的訓練活動,依我看這主要是心態沒有調整好,心病還沒有治好。也許是因為以往中國軍艦過宮古海峽過少了,那么今后我們多過幾次,日方習慣了,也就好了。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劉結一:我希望再次提出,英國代表在安理會這個莊嚴的場所,公然歪曲別國的嚴正立場,這是不能容忍的!英國代表的邏輯完全站不住腳,我希望英國代表能夠停止在化學武器這個具有國際共識的問題上,濫用安理會,達到他政治目的的做法。這不是符合敘利亞人們利益的做法,我希望英國代表不要再這樣做。
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中美博弈震撼了整個亞洲。
2016年,菲律賓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投訴中國南海侵犯菲方權益,國際海洋法庭不予受理。但是時任該法庭庭長日本人柳井俊二拉了“四位專業人士”組成一個仲裁庭。
中國拒絕出庭。
2016年6月美國在南海集結2個航母戰斗群,200多架飛機,1.2萬人,以軍事威脅要求中國遵守即將出來的仲裁結果。
中國則集結多艘軍艦聚集三亞,國防部發言人引用一段著名的歌詞警告美國: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7月12日,仲裁庭支持了菲律賓的全部訴求,要求中國立刻停止南海所有的行動。
中國官方回應表態: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同時強硬宣稱美國無權插手南海事務。
美國敢打嗎?
它不敢!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曾經成功預測中國將在朝鮮參戰)就有一個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美軍在全世界基本都可以橫著走,只有一個地方是禁區——2015年中國國境線外500公里以內,這個區域美軍作戰沒有勝利的把握。
到2025年,這個禁區變成中國國境線外1500公里以內——蘭德公司在96年臺海危機也出過一個報告,報告預測美軍只要出動2個飛行聯隊就可以全殲中國全部海空軍。對比一下前后20年蘭德對中國軍力的評估,中國實力增長速度確實令人震撼。
所以,最后美軍灰溜溜的退出南海,留下為了仲裁案前后花費3000萬美元的菲律賓在風中凌亂……
7月25日,中國與東盟發表聯合聲明,只字不提仲裁案。然后菲律賓總統面對中國制裁后港口成千上萬箱腐爛的香蕉屈服了,表態將接受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
(最近一位去過南海的朋友告訴我,中國修建的島嶼快要連到菲律賓了)
今年,美國防長在香格里拉會議上拼命鼓動南海周邊國家聯合反華,結果反應冷淡,菲律賓直接表態將與中國合作開發南海資源——傻子才會再次相信美國人的承諾。
現在,美國朝野的精英階層已經明顯感覺到中國的巨大威脅,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直接挑戰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領導地位。
中國現在適齡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已經將近1億
每年還畢業800萬大學生(包括50萬碩士、5萬博士)。
整個西方世界適齡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人數才2個億,再過20年,中國適齡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將超過整個西方世界的總和。
偏偏中國的體制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所以,2017年美國精英階層已經形成一個共識——必須要全力去遏制中國的崛起。
然而,川普卻靠屌絲逆襲成為美國總統。
這個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與美國精英階層格格不入。對于川普而言,打壓中國不是政績,撈錢才是。川普出手就是亂拳打死老師傅,整個西方世界被拆的七零八落——發達國家的內訌,美國內部的割裂與戰略收縮反而給中國和平崛起提供了一個戰略發展機遇。
- 全文完 -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