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宣布伊朗擊落了一架美軍RQ-4“全球鷹”無人戰略偵察機,這架無人機侵入了其南部霍爾木茲甘省附近的領空。美國價值2.4億美元的最先進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被伊朗價值100萬美元的導彈擊落之后,特朗普當日在開始軍事打擊前10分鐘緊急叫停,但同意對伊朗實施網絡攻擊,其目標就是伊朗情報部門和導彈發射系統。美國緊急叫停對伊朗物理摧毀式打擊報復,宣稱啟動頗具彈性的網絡攻擊,是特意演戲還是另有隱情?是有所顧忌還是有所依仗?引起世界極大關注和高度警惕。
分析特朗普扣動實體空間打擊扳機之前10分鐘的緊急叫停,不外乎幾種原因。一是評估了伊朗導彈等武器的反擊能力,怕得不償失不敢采取行動。這種情況在朝鮮半島多次上演,朝鮮不僅擊落過美國搭載31人的偵察飛機,機上人員全部喪生,還繳械了美國偵察船,并打死一名美國軍官,俘虜繳械其他82名船員,目前該軍艦在在朝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激勵國人的實物(見注1、注2)。二是美國發動戰爭之前收到另外有實力的超級大國的警告,嚇阻美國對伊朗開戰。這種情況冷戰時期也許上演過,但從美國對敘利亞、利比亞等多國多次動手的情況來看,似乎沒有那個國家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可以在美國決定開戰前10分鐘嚇阻美國軍事行動。三是美國自信有能力通過網絡攻擊,達到和傳統火力打擊同樣,甚至超過的效果。對這種情況做一個深入分析,有四種途徑:其一、已經在伊朗目標系統中植入惡意代碼,而且有把握不被伊朗發現,很自信可以隨時激活;其二、通過有線無線通道,主要應該是網電一體戰的無線注入,入侵伊朗目標系統,實施網絡攻擊。在我沿海地區常規飛行的美RC-135偵察機就具備無線注入惡意代碼的能力;其三、利用伊朗目標系統中所使用的美國制造核心軟硬件早已預設的后門,實施毀癱目標;其四、利用特戰隊方式,派人直接潛入接近目標系統,接入系統實施網絡攻擊。四是美國不敢貿然開火,但礙于面子,拿彈性較大的網絡攻擊作為攻擊手段。這既可以挽回一定面子,也可以進行實際攻擊,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較大。
據資深網絡安全專家指出,“美國國防東西半球星地一體網絡監控體系早就監控了各國的互聯網,內聯網,基礎設施信息網,軍網和涉密網的關鍵計算設備。包括重要終端。形成了信息戰戰略布局,已經把對方的網絡系統變成了自己需要的資源。因此他們才能狂野的起來。但是他們不會傻乎地毀滅或攻癱瘓對方的網絡系統,除非有毀滅的必要。但毀滅了,對方會重建成與他無關的網絡系統,美國就無法控制了,控制主權,使用權,獲取海量情報信息,巨大高科技市場利益。才是他們要的。”由此可見,美國保持最大的克制,其實是維護自己最核心的利益,這種最切實的利益觀,必將影響美國下一步的選擇。
筆者個人分析判斷,有以下結論和對策建議。
第一、無人機被擊落之后的網絡攻擊叫囂,是更多的虛張聲勢,也是美在伊朗形成實力威懾之后的無奈叫囂,但網絡攻擊選項成為大趨勢。報道稱,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和基礎設施安全局局長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說,伊朗針對美國政府和經濟界的網絡攻擊呈上升趨勢。報道還說,特朗普將于下周一(24日)公布對伊朗新的重要制裁措施,美媒稱新的打擊方式包括網絡戰都在考慮和實驗中。表述的不一致性,其實是網絡攻擊的不確定性,也是美特朗普政府的不靠譜性。但有一點需要肯定的是,美國侵略他國的方式,正越來越多地從導彈等常規武器兼顧網絡攻擊,這既是其網絡攻擊能力提升的結果,也是網絡攻擊代價小后果嚴重的選擇,更是整個戰爭系統信息化的必然結果,網絡攻擊的隱蔽潛伏、滲透擴展、連鎖反應等等特性,使這個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事實上,美國無人機被擊落之后,美國已經不宣而戰,對一個支持上周油輪襲擊事件的伊朗網絡組織,發動了報復性的網絡攻擊。為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積極應變,維護網絡空間新時代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第二、美國如意算盤必然失算,明目張膽的網絡攻擊必將招致包括伊朗導彈在內的全面反擊,但網絡空間規則空白使其心存僥幸。網絡攻擊不同于導彈打擊等行動的特點在于不宣而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且難以確定攻擊來源。特朗普此次批準對伊朗控制導彈發射的電腦網絡的網絡攻擊,可以說讓網絡攻擊的這些特色全無,一旦實施并造成傷害,伊朗的反擊將與應對常規攻擊一樣,可以綜合所有手段,對美實施全方位的反擊。事實上,在網絡空間缺乏國際規則約束的同時,美國在這方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無論是《塔林手冊》,還是《網絡空間聯合作戰條令》,都說明美國已經規劃好網絡作戰的一舉一動。在對外網絡攻擊上,去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新的軍事授權法案,美國防長可以在沒有總統特別批準的前提下授權開展網絡空間的秘密軍事行動。另外,去年特朗普已經升格美軍網絡空間司令部,網軍有權在沒有他批準的前提下展開網絡攻擊。針對這種情況,其他國家應該更加主動,制定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尤其是應對網絡攻擊的規則方面有所作為,不能任由美國為所欲為。
第三、能力國家需要勇于擔當,公開宣布應對網絡攻擊的對等制衡,甚至以核威懾實現網絡空間全覆蓋,建立抗美強網的國際統一戰線。
據外媒23日報道,《華盛頓郵報》指出,作為對伊朗擊落了一架無人偵察機的回應,美總統批準五角大樓本周發動了摧毀伊朗用來控制導彈發射的電腦網絡的網絡攻擊。而且周四晚針對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網絡攻擊已經準備了有一段時間。這是早有預謀。事實上,早在3月9日,委內瑞拉23個州中的21個州發生大停電,原因是向全國提供80%電力的古里水電站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出現混亂。就在委內瑞拉全國大停電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經幸災樂禍地發了一條推文,他說,沒有食物、沒有醫藥、沒有電,下一步就是沒有馬杜羅!6月15日,《紐約時報》說五角大樓正在加大對俄羅斯電網的網絡攻擊,并已在電網系統內植入了可能致使癱瘓的木馬。6月16日,南美洲的阿根廷和烏拉圭也遭遇了全國的大停電,巴西南部、智利部分地區也受到了嚴重影響。為此,阿根廷的能源部長洛佩特吉說,阿根廷不能排除受到網絡攻擊的可能。目前來看,就像一個商人思維主導下的兒戲一般,拿著似乎廉價的網絡攻擊,在全球范圍內大肆制造網絡攻擊恐慌、進行網絡攻擊試驗,其后果堪比美國人自己警惕的“網絡珍珠港”“網絡911”,但美國再也不可能向當年廣島長崎扔下原子彈后自己獨善其身,世界各國,包括美國人民,應該建立統一戰線,進行反對網絡戰的斗爭,避免人類社會陷入網絡攻擊的泥潭。其中最有效的做法,應該是中俄等有核國家,發布核武器應對網絡攻擊的對等原則宣言,一旦遭遇他國實施堪比原子彈攻擊效果的網絡攻擊,可以實施核打擊,以此為威懾手段,將網絡攻擊規制于核威懾的平衡之下,避免人類社會進入失控態勢。
注1:1969年4月15日,從日本沖繩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的一架美國海軍EC-121大型電子偵察機,在日本海朝鮮附近的海域上空執行偵察任務時被發現,朝鮮人民軍空軍的兩架米格—21戰斗機奉命起飛攔截,使用空空導彈將入侵的美機擊落,機上31名人員全部葬身海底。
注2:1968年1月23日,"普韋布洛"號(美國當時最先進的電子偵察船,有83名船員),在朝鮮海域遭遇朝鮮魚雷艇開火,當即打死船員一名,其他82人被俘虜繳械。1968年12月23日,美國政府承認其電子偵察船侵入朝鮮領海,并發表書面聲明進行道歉,完全接受了朝鮮方面提出的"3A"條件,即Acknowledge(承認錯誤)、Apologize(謝罪道歉)、Assure(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同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稱鑒于美國"普韋布洛"號船員"坦白供認"其侵犯朝鮮領海的罪行并一再請求寬恕,而且美國已于當天向朝鮮"賠禮道歉",朝鮮政府宣布沒收該船以及船上所有的設備和武器,將全部船員驅逐出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秦安:強力反擊特朗普網絡空間科技戰猛攻 ——尋找后貿易戰時代的中國對策
2019-05-18秦安: 法國欲先下手為強,小黑客攪起蛙聲一片,中國需打造“網絡民兵”
2019-01-3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