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曾鐵:青銅和青銅器若干信息小綜述
點擊:  作者:曾鐵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8-05-15 16:27:45

 

 1.webp (23).jpg

 

  【引言】我國古代的青銅器豐富且工藝精湛,它讓我們驚詫、嘆服。時下,涉及我國古代青銅器及其相關問題,一些書籍、旅游廣告和新傳媒等的訊息有恙、有偏差,對此教育、文化界等應注意。傳遞知識、文化和擴散文明應力爭無疵、精準,隨意、夸大不應該,實事求是、有一說一和“原汁原味”是文化傳播、文化化人和促進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原則、方向與“技術”;文化慧民、文化中國和美麗中國需用準確、科學的知識、文化滋養、提升國民。基于許些的考古情報和業內公認的觀點,小文就青銅、青銅器之事做點說明。

 

  一、幾千年前國外冶銅和青銅器消息一瞥

 

  (一)約7000年前,歐洲的塞爾維亞已有銅冶煉術

 

  約7000年前,歐洲的巴爾干到亞洲的安納托利亞一帶的先民已開始冶金實踐,此時,塞爾維亞已有銅冶煉術(一個發掘的遺址有此實物證據)。

 

  (二)西亞的古赫梯人是銅錫合金冶煉術——青銅術的發明者

 

  西亞的赫梯王國是一個奴隸制強國,古赫梯人的冶金技術長時間處于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赫梯文明以精良的青銅、鐵質武器和戰車(赫梯人是實用戰車的改良、使用者)而著稱。古代,亞洲西南部安納托利亞的丘陵擁有豐富銅礦、錫礦資源,約6000年前赫梯人發明了紅銅、錫合金冶煉術——青銅術(青銅熔點比銅的熔點低,約為800℃,其硬度高,為銅的兩倍多,它容易融化和鑄造成型;青銅的種類較多,紅銅與錫的合金是一種,因其氧化物顏色青灰,所以有青銅之名),揭開了青銅時代帷幕(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還用鐵礦石等煉出了鐵,開始大規模使用鐵器;赫梯人是最早發現、掌握煉鐵技術與最先走進鐵器時代的人,赫梯王國也是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土耳其安卡拉古城堡西南側的安那托利亞文明博物館(赫梯博物館),其展品主要是赫梯王國時期的文物等;上圖是赫梯文明代表作——赫梯鹿形青銅雕塑之照片。

 

  (三)西亞、中亞地區的錫青銅、砷青銅、銻青銅等和兩種金屬器物鑄造法

 

  公元前3500年,西亞地區已使用銅器。中亞地區的青銅最初是紅銅與砷的混合物,后來,在近公元前3000年時錫取代了砷,中亞的青銅主要是銅、錫合金。西亞、中亞地區出現錫青銅、砷青銅、銻青銅、鉛青銅與含鋅青銅的歷史至少有5000年[1],砷青銅是中亞的主要青銅及其標志性青銅。5000多年前,古波斯(現在的伊朗)進入青銅時代(廣泛使用砷青銅,錫青銅,銻青銅等合金制作工具、武器是標記、象征);由新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緩慢、艱難,邁入青銅時代前西亞、中亞有過一個上千年的銅、石并用或紅銅時代。5000多年前,巴爾干到安納托利亞一帶的先民還發明了鑄造金屬器物的兩種方法:范鑄法(即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圖案、銘文,陰干后再燒制、使之成為母模,然后以母模制泥范,晾干后燒制成陶范;將熔化的金屬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后清理、打磨加工即為金屬器物)和失蠟法(即熔模法,它可精密鑄造青銅等金屬器物。先用蜂蠟做成鑄件模型,再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其空隙和敷成外范,加熱烘烤后蠟模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成空殼,再注入金屬熔液鑄成器物。此法能鏤空器物,讓它玲瓏剔透)。從技術史角度考察,無論紅銅冶煉,還是錫青銅、砷青銅、鉛青銅、錫鉛青銅等以及范鑄法、失蠟法都是西亞早于東亞,而且金、銀、鐵等冶煉(鍛打、使用天然的金、銀和隕鐵不在其列),東亞亦不早于西亞。

 

  (四)5000年前,西亞人鑄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青銅雕像

 

  最早的青銅雕塑5000年前出現在伊拉克兩河流域的美索布達米亞平原,主要以小型雕像為主,后來這種工藝影響到古埃及,再由古埃及傳播到古希臘并影響波斯乃至東亞。[2]公元前2400年,兩河領域誕生了一個強大王國——阿卡德,它的領袖薩爾貢一世以強大的軍力建立了統一王朝,其經濟很快繁榮。于是,薩爾貢一世成為當時藝術表現的焦點,當時的人留下了一些贊美他的藝術作品;右側是阿卡德王薩爾貢的青銅頭像照片,它約創作于公元前2300年,現藏于伊拉克巴格達博物館。

 

  二、由西亞、中亞到東亞(中國)的青銅文化之路

 

  赫梯人是青銅的發明者,青銅冶煉、鑄造是復雜的技術活動,也是一個不斷改善的過程。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是兩河流域和古埃及,始于公元前4000年;波斯的青銅器出現在5000年前左右。史學家普遍認為,青銅冶煉術、青銅器肇始于兩河流域,冶金術(銅、鐵)是從西亞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中外的考古發現,5000年前,西亞、中亞、東亞之間有一條西、中物資、文化交流之路,即青銅之路或青銅文化之路;青銅之路向東傳播的有青銅冶煉術和青銅器,還包括眾多的技術、觀念和車馬具、兵器以及游牧文化等,此乃數千年后絲綢之路的開端或原型。2013年,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張信剛受訪時說:“兩河流域文明傳播很早,農耕與畜牧、楔形文字與天文學、青銅器與鐵器都是源于中東,它們很早就傳到中國”[3]。希臘、中國約于公元前2500年進入青銅時代,上方為我國夏代的青銅器——三腳菱紋鼎。

 

1.webp (24).jpg

 

  東亞的早期青銅器無特色可言,只是西亞、中亞青銅器的翻版,到了商、周時代我國中原地區聰明的先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了西亞、中亞的青銅器鑄造技術,這樣我國古代的青銅器才獨具特色,大放異彩。考古證明,西亞、東亞出現、使用青銅器有2000年左右的時間差,金屬冶煉術公元前2000年左右經高加索(北側東進路線),[4]或伊朗(南側東進路線)傳入東亞(20世紀70年代的考古發現,泰國的班清是東南亞青銅文化的代表,它的歷史久遠甚或是青銅文化的另一個源頭)。史實表明,青銅之路誘發了絲綢之路,青銅之路活躍于我國的商、周時期(此時赫梯王國已進入鐵器時代),商周之際我國青銅文化達到鼎盛期[三星堆遺址(四川)、大甸子遺址(內蒙古)、二里頭遺址(河南)等出土的青銅器是佐證]。我國古墓溝文化(新疆)、四壩文化(甘肅)、齊家文化(甘肅)、朱開溝文化(內蒙古)、夏家店下層文化(內蒙古)遺址和我國中原地區(中原,特別是商、周統治的中心區域缺鉛、少錫,銅錠亦來自周邊)出土過大量的古代青銅器,它們是東亞進入青銅時代的標志物,著名的后母戊鼎、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盤、散氏盤等是其“招牌”與名片。至今,我國出土的最早的青銅器,是甘肅東鄉自治縣林家遺址出土的青銅小刀,年代約為公元前2700年。

 

  三、我國古代黃銅、青銅與青銅器外來元素信息集納

 

  (一)我國出土的最早的黃銅制品

 

  與西亞地區、國家貿易、交流等,我國最早獲得了黃銅;用銅、鋅生產黃銅的技術于公元8世紀由波斯傳到我國。已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銅制品,是陜西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的1件黃銅片和一個由黃銅片卷成的管狀物,年代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

 

  (二)山西、甘肅發現過砷青銅器

 

  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屬龍山文化的晚期,測定顯示其時代約從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200年,早于夏代;陶寺遺址出土了一些金屬器物,其中一個銅環,像齒輪一樣,很規整,經檢測此環材料屬砷青銅(中亞早期的青銅器普遍含砷,考古研究者在我國西北地區有此發現)。在甘肅民樂縣東灰山遺址展現的“四壩文化普遍發現砷青銅,這一特征與西亞、南歐及北非的早期銅制品相同,反映出4000年前,四壩文化有可能與外界存在某種形式的聯系。”[5]

 

  (三)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

 

1.webp (25).jpg

 

  2015年,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館負責人在“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研討會”上說,三星堆古蜀國(約在夏、商之際)借助西南地區連接印巴次大陸的國際交通貿易線——南方絲綢之路,在用絲綢等物換來所需的含海貝、象牙、青銅原料等物資之時,也較多地接觸、吸納了西亞青銅文明中含青銅雕像和黃金權杖、黃金面具等要素,并由此創造出獨特、神秘的三星堆青銅文明[6]。

 

  上圖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頗具代表性且視覺沖擊力強的青銅器照片。

 

  (四)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銅水禽

 

  陜西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幾十件珍貴青銅水禽(鶴、鵝、雁),其制作工藝來源于兩河流域文明。專家們發現秦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銅器上使用了我國罕見、而在地中海區域被廣泛采用的青銅器分鑄工藝、芯撐設置工藝和底部方孔等工藝,尤其是銅片鑲嵌補綴工藝(青銅水禽表面工藝缺陷或鑄造缺陷都是用銅板鑲嵌法補綴的);

 

1.webp (26).jpg

 

  除秦陵陪葬坑的青銅器外,使用上述技術我國先秦的青銅器上少見,這些工藝在公元前6至前5世紀的埃及、希臘和羅馬等地中海地區的青銅雕像上廣泛存在。分析、研究秦陵陪葬坑青銅器的陶范制造和鑄造過程,它們都有失蠟鑄造的特征,由此可認為秦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銅水禽是用失蠟法制作而成的,此乃先秦時期我國有用失蠟法鑄造青銅器工藝的證據。經檢測這批青銅水禽主要由銅、錫構成,其中錫的比例在10%左右,這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地的大型青銅雕像的成分相同,與我國青銅器一般采用銅、錫、鉛合金鑄造不同。根據以上訊息,專家認定秦陵陪葬坑的青銅水禽(見上圖)制作工藝深受地中海地區工藝影響。[7]

 

  四、關涉我國青銅、青銅器的一些情資與評說

 

  (一)約4000年前,新疆部分地區進入青銅時代

 

  4000年前,西亞進入青銅時代的鼎盛期,其青銅冶鑄術等對周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西亞逐步向東擴散其青銅文化,我國中原的青銅器出現在3000或4000年前;過去的人類善于走路,一、兩千年的時差,足以由西到東向我國梯次傳送西亞的青銅文明等。“東方還是有一些重要的想法來自西方(指西亞——筆者),尤其是青銅鑄造。青銅在二里頭(河南洛陽的二里頭文化——筆者注)非常重要,但是青銅并不是首先在發達的伊洛河流域被發現,而是在西北方干旱貧瘠、狂風侵襲的新疆”[8]。天山北路墓地、古墓溝文化遺址的研究揭示,約4000年前新疆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且與西亞、中亞、中原均有聯系[9]。我國中原地區的青銅器制造術是自西向東傳入的,西北,特別是新疆地區青銅時代遺址的發掘、研究,填補了青銅冶、鑄技術由西向東傳播的空白,為我國青銅冶鑄的原始技術來自西亞、中亞提供了有力證據。2013年發現的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是一處馬廠文化晚期至四壩文化時期與早期冶銅有關的聚落遺址,年代約在4100年到3600年。專家們說,大量炭化作物小麥、土坯建筑的顯現證明,在距今4000多年前河西走廊地區與西亞、中亞發生過頻繁接觸;此發現為我們識讀當時河西走廊地區的冶金狀況、特征,探討其冶金人群、產品流通等奠定了基礎。四壩文化、齊家文化、朱開溝文化所在地是青銅文化由西北向西南、東北、中原傳播的中繼站,新疆青銅文化、甘肅青銅文化、內蒙古青銅文化等乃我國青銅文化和中華文明重要的標示和符號。

 

  (二)我國是青銅文明受惠者,又發展出獨特、屬于自己的青銅鑄造和紋飾體系

 

  “科學家研究發現,中國的小麥、黃牛、羊、馬、青銅都是從西亞、中亞傳入”[10]。科研顯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孕育出青銅文明后,向西發展營造了希臘文明,然后向東傳播、發展引發出印度、波斯、中華文明(一部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青銅文明的全球體系。考古學發現,此體系龐大、輝煌燦爛,它非各自生長的集體無意識結果,彼此間有關聯,并且是一個傳輸、放大和完善的結果。我國是青銅文明的受惠者,我們的先人接受、繼承、改造了青銅器鑄造術,進而發展出獨特、屬于自己的青銅鑄造與紋飾體系,許多青銅器上還有歷史、文化價值很高的銘文。歷史學家張光直先生說:“我們古代文明是以青銅器(或是有特殊形制和裝飾花紋的青銅器)為特征的。”我國是青銅文明全球體系的受益者,也是該體系的強力推動者;[11]我們接受了青銅文明,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青銅文明。橫貫歐、亞大陸北部的草原通道比經過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在舊石器時代就是聯系東方、西方的一條要道。青銅時代,東、西方之間通過這條通道人與物的交流多而頻繁,源于西亞的青銅、馬與馬車等,一部分是在此時期經過這條大道傳入我國邊疆,再擴散到我國腹地;現在,中亞和俄羅斯烏拉爾地區流行的青銅器在我國甘肅、青海和中原地區均有發現[12]。大量的考古資料表明,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國與西亞、中亞的聯系出現了高峰;我們的祖先是設計、制造青銅器的高手,他們吸收、采用了來自西亞的青銅冶煉術、青銅器鑄造法并有自己的創制。考古學家、日本中國考古協會副會長宮本一夫說,青銅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慢慢擴散到中國現在的長城一帶;制造青銅器的技術從西邊過來,到了中國后中國人很好地改造了青銅器鑄造術。在大麥等農作物,牛、羊等家畜和金屬冶煉術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過程中,馬家窯文化(距今5200年到4400年,甘肅)及后續的齊家文化發揮了特殊的作用[13]。

 

  結束語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數量多、質量高,造型、外觀精美(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批重量級、精致的我國古代青銅器)。然而,我國的青銅、青銅器非世界上最早的;2015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公布的“85項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的技術發明類中沒有青銅技術。學習、弘揚、傳達優秀的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正確地識讀、理解我國古代的青銅器和青銅文化是子項目和需要;[14]介評、宣傳我國古代的青銅器不能拔高或自大,中小學教學、教育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科普要關注此事,做好相關工作。傳播知識、文化導賞和推進文化建設、發展,從而達致文化惠民、文化強民和圓“中國夢”,當事者要了解有關的微觀消息或專業情報,求真、務實乃關鍵和基礎。互聯網時代,信息多且獲取容易,傳送文化資訊必需嚴肅、嚴謹、嚴密,不能頭腦發熱、信口一說,否則會拉低文化品質、品位,降低文化的傳播力、教育力、影響力。普及歷史知識、文化常識不可隨意、固執,其說法、觀點等要有長長、堅實,令人信服的證據鏈,尊重歷史、事實和對廣大受眾、對社會進步負責是核心與要務。細節決定品質、決定傳播力,增加文化“重量”,讓文化“高大上”、閃亮和增大中華文化的張力及其傳遞效能,監管文化市場,[15]文化執法也要重視、扭轉公共文化產品細部上的跑偏、不實之事。

 

參考文獻

[1]查·辛格,技術史(第1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379,386:表3,387:表4,395—397,422

[2]韓宏,最早源于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兩河文明[N],文匯報,2015年8月26日:5

[3]趙博,讓世人主動學習和親近中華文化[N],文匯報,2013年5月20日:9

[4]文集編輯組,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45,89

[5]韓宏,甘肅發現我國最早小麥標本[N],文匯報,2013年7月15日:2

[6]邱登成,三星堆與南方絲綢之路的邏輯聯系[N],光明日報,2015年12月26日:8

[7]秦始皇陵考古新發現  青銅水禽工藝源于兩河文明[EB/OL],2015-8-26,http://www.tuohuangzu.com/userBlog/Detail?did=1423385

[8]伊.莫里斯,西方將主宰多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33

[9]楊雪,條條大路通羅馬[N],光明日報,2015年6月13日:12

[10]瞿依賢,“一帶一路”是前無古人的創新[N],勞動報(品位周刊),2018年1月8日:5

[11]楊雪,騎馬乘車闖世界[N],光明日報,2014年2月17日:12

[12]翟少東,北方草原大通道上的新發現[N],光明日報,2014年10月15日:14

[13]宋喜群,發掘表明甘肅臨洮馬家窯遺址已非仰韶文化類型[N],光明日報,2015年1月2日:9

[14]青銅”——不能納入“新四大發明”之中[EB/OL],2012-1-12,http://roll.sohu.com/20120112/n331925337.shtml

[15]許旸,不要妄想在游戲中學習歷史[N],文匯報,2018年1月30日:9

 

  (作者系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憲梓教師獎獲得者。研究方向:科技傳播、文化發展和成人教育;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曾鐵:青銅和青銅器若干信息小綜述

    2018-05-15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