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授予上將軍銜中最后一個離世的老將軍,享年106歲。他既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也是新中國的鐵路建設的開拓者。他有勇有謀,有膽有識,用一生的操練,為新中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初心“操練”:立誓保家衛國,操練本領,改名為“正操”。
1905年1月4日,呂正操出生在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后村,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母親生他的時候,把他藏到隱蔽地方。戰后,南滿鐵路歸日本人占有。
南滿鐵路就從山后村西經過,和呂正操家的菜地緊挨著。少年時代,呂正操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人民的壓榨和殺害的情景。上學時,老師曾給他取學名“正言”,他聽后感到不對心思,邊走邊琢磨,這言語的“言”字,跟軍事打仗沒啥關系。上學讀書為的是求知識,長大要當兵,操練好了才能打日本。于是,他打定主意,自己改名為“正操”。
也正是呂正操這個名字,在抗日戰爭時期,使日本軍隊聞風喪膽。
膽略“操練”:小樵易幟,在冀中樹起了第一面共產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
七七事變的槍聲,讓時任國民黨五十三軍一三○師六九一團團長的呂正操清醒了許多,眼看日本侵略軍在華北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采取消極抵抗的態度,以至節節敗退,任憑他無論如何死守陣地,卻無力喚回假抗戰的人心,無奈之下,撤回小樵鎮。
在小學堂里,呂正操主持召開軍官和士兵代表會議,他說:“今天不是普通的會議,而是商討決定我們大家的前途命運。時局變化還不到半個月,日本人就占領了華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軍還是一味撤退。如果我們繼續跟著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人,而且還有斷送部隊的危險。作為愛國軍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負有保衛國土、收復失地的責任。形勢已經不允許我們有任何別的選擇,面前只有一條路:回師北上,像紅軍那樣,到敵后打游擊去!”
從此,呂正操率部脫離國民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改稱“人民自衛軍”。自衛軍最初編為三個總隊,各級領導由共產黨員和進步分子擔任。冀中平原上,樹起了第一面共產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半年時間內,他廣泛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汲取群眾的智慧,帶領部隊與日偽軍作戰100余次。在開辟大清河北根據地以后,配合冀中區委,加快建設冀中抗日根據地,根據地很快發展到幾十個縣、人口約700萬,建立了冀中抗戰學院,軍區部隊發展到約10萬人。
1940年秋,呂正操率冀中部隊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組織部隊發動破襲正太路戰役,對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以及石德路、滄石路等進行了廣泛的破擊,共毀公路、鐵路500多公里,炸毀橋梁20座,收割電線27000多斤,斃傷日偽軍1300多人,有效地阻止了平漢路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組織指揮了任丘、河間、大城、肅寧地區戰役,先后殲滅日偽軍1500多人,拔掉敵據點29個,摧毀了這一地區大部分敵偽組織,粉碎了敵人在冀中中心地區建立統治的陰謀。呂正操率領部隊英勇作戰、不怕犧牲,取得了輝煌戰果,為百團大戰全面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受到總部的通令嘉獎。
智謀“操練”:創立了地道戰、地雷戰,被稱為抗戰時期的活化石。
毛澤東主席曾評價呂正操說:“堅持平原游擊戰爭的模范,堅持人民武裝斗爭的模范。”
在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地道戰、地雷戰等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抗日故事。這些經典的游擊戰戰術,正是來源于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就是呂正操。
1941年至1943年,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進攻和大“掃蕩”,呂正操帶領部隊官兵和人民群眾,在無險可據的平原上和極端殘酷的環境中,表現出來的頑強的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靈活運用地雷戰、地道戰、蘑菇戰、頂牛戰等新戰法,使敵人吃盡苦頭,時時處于惶恐之中。
這些行之有效的游擊戰術,很快就在各抗日根據地擴展開來,有效地打擊了日軍。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戰術最大程度的發動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真正起到了全民皆兵的效果,使敵后抗日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呂正操大名威震晉察冀。《地雷戰》《地道戰》《平原游擊隊》等一批大家熟知的電視影視作品,正是他以及冀中軍民抗日戰爭的真實寫照。
情懷“操練”:為新中國鐵路事業殫精竭慮。
呂正操在鐵道部主要領導崗位長達17年之久,為新中國鐵路事業殫精竭慮,不遺余力。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提出既要研究鐵路運輸,也要研究鐵路建設。呂正操為落實毛主席指示、發展新中國鐵路建設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
他進行鐵路建設和鐵路運輸管理工作的研究。他親自起草的《關于東北解放區鐵路工作向中央的報告》、撰寫的《論乘務負責制》等文章引起了黨中央及毛主席的關注和鼓勵。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建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為支援我軍作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保障。
從研究制定了全國“一五”計劃鐵路建設規劃,到參與領導建成了擁有多項世界領先技術的武漢長江大橋,從完成了成渝、天蘭、湘貴、蘭新、寶成、豐沙、鷹廈等一系列干線、支線鐵路工程建設任務到大西南鐵路建設、青藏鐵路的開通,從此山不再高,水不再長,有力促進了青海西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鐵路的建設和管理正規化、科學化,為中國鐵路建設事業作出了開拓性的卓越貢獻。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原載《學習時報》2019年10月28日第A6版)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