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曹應旺: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
點擊:  作者:曹應旺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0-01-03 10:22:11

 

1.webp (2).jpg

 

新中國成立前夜,在香山,周恩來是毛澤東籌劃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籌劃發展經濟,從軍事上“宜將剩勇追窮寇”籌劃統一全中國的得力助手。此間,周恩來還就如何學習毛澤東和他的思想,如何維護毛澤東這個核心和他的領袖地位,進行了重要探討。這個探討的成果,集中體現在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中。他在演講中闡明了核心意識:“我們必須有一個大家共同承認的領袖,這樣的領袖能夠帶著我們前進。”他說:“絕大多數同志都承認毛澤東這個領袖,都心悅誠服地信服這個領袖;在人民中也擁護這個領袖。”可以說,周恩來是心悅誠服地信服毛澤東這個領袖,自覺維護毛澤東核心領導地位的。

一、毛澤東是一步步走出來的領袖

在周恩來同毛澤東一起離開西柏坡來到香山時,他腦子里不斷回響著路上與毛澤東“進京趕考”的對話,毛澤東鏗鏘有力地宣誓:“我們決不當李自成”。面臨著管理國家、建設國家的新使命,周恩來認為我們需要學習毛澤東,但決不能神化毛澤東。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時,鄭重指出:“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領袖。如果這樣,我們承認我們的領袖就成了空談。既然是誰也不能學習,那么毛澤東不就被大家孤立起來了嗎?我們不就把毛澤東當成一個孤立的神了嗎?那是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社會所宣傳的領袖。”

偉人之路是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磨礪出來的,絕對沒有與生俱來、一點缺點都沒有、從不犯錯誤的純而又純的偉人。孔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他也承認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周恩來舉了三個例子,說明毛澤東不是與人不一樣的神,不是天生的、神秘的領袖,而是一步步走出來的領袖。

第一個例子,周恩來轉述毛澤東的回憶,說明少年毛澤東是從農村生長出來的孩子,開始也有某些落后的思想,也燒香拜佛,相信迷信。

周恩來說:毛主席“最不同意晉察冀一個課本描寫他在十歲的時候就反對迷信,說他從小就不信神。他說恰恰相反,他在小時候也是相信神的,而且信得很厲害。當他媽媽生病的時候,他去求神拜佛。你看這樣還不夠迷信嗎?那個課本寫毛主席的故事,把事情反過來,說他從小就不迷信,打破迷信,生而知之。毛主席說,這是不合事實的。”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講,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小時候信佛,父親不信佛,他和母親試過很多辦法想讓父親信佛。

中國歷史上有些后來成為大人物的人,不愿意提過去賤時的事。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就是這樣的人。陳勝起義稱王后,曾經與陳勝一起受人雇傭耕田的伙伴來找陳勝,因口無遮攔,說陳勝賤時的事,被陳勝殺了。結果是:“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毛澤東與陳勝恰成鮮明的對比。毛澤東要求實事求是地講他小時候的事,堅決反對不合實際的粉飾和吹捧。周恩來與毛澤東的態度完全一致。他說:“昨天迷信的孩子可以變成今天的毛主席(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毛主席)。迷信是可以打破的。早兩年你不是迷信!你年輕時還不是有丑鼻涕!不要進步了對小孩時的丑事就不愿正視了。”

第二個例子,周恩來轉述毛澤東對自己的介紹:“毛主席常說,他也是讀古書的人。”這說明毛澤東不是也不可能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是經過新文化和五四運動的洗禮,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特別是他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后,重視對古書上的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由此說出的馬克思主義道理就帶上了濃濃的中國味。

 

1.webp (3).jpg
◆毛澤東和周恩來合影

毛澤東曾對斯諾說:“我八歲那年開始在本地一個小學里讀書,一直在那里讀到十三歲。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勞動。白天我讀儒家的《論語》等四書。”后來,毛澤東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的演講中說:“我幼年沒有進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校,學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套,這種學習的內容陳舊了,但是對我也有好處,因為我識字便是從這里學來的。”

只知道死讀古書,顯然是有缺點、有片面性的,不可能走上革命道路。但是,將古書讀活,棄其糟粕、吸其精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用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中國話語講出來,就開辟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天地。自然,這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得到的,而要經歷一個艱辛的探索過程。周恩來說:“讀古書看你會讀不會讀。毛主席開始很喜歡讀古書,現在做文章、講話常常運用歷史經驗教訓,運用得最熟練。讀古書使他的知識更廣更博,更增加了他的偉大。”

第三個例子,周恩來轉述毛澤東對自己的評價,曾經研究問題開始只注重一個方面。也就是說,毛澤東在開始參加革命時,也同許多人一樣有過盲目性,也犯過片面性和主觀性的錯誤。

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28年歷史時,認為抗日時期以前“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帶著很大的盲目性的”。他說:“如果有人說,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說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說我自己,對于中國革命的規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完全認識了,那是吹牛,你們切記不要信,沒有那回事。過去,特別是開始時期,我們只是一股勁兒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個階段才革,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沒有弄清楚,或者說沒有完全弄清楚。”

中國革命發動和依靠農民,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血的教訓后摸索出來的。但一開始毛澤東本人也是向蘇聯學習,以在城市搞工人運動為中心。毛澤東的偉大是碰壁之后,很快看清了中國是農民占全國人口80%的國家,中國革命只能走不同于蘇聯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且看準了就不畏艱難困苦堅定不移地開辟這條道路。

1944年3月,周恩來在延安中央黨校作《關于黨的“六大”的研究》報告,談到以鄉村為中心的認識有一個發展過程,毛澤東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也有一個發展過程。第一次大革命前,毛澤東沒有看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也是以城市工人運動為中心的。周恩來說:“一九二五年他回家養病,在湖南作了一些農村調查,才開始注意農民問題。在‘六大’那時候,關于要重視鄉村工作、在農村搞武裝割據的重要與可能等問題,毛澤東同志是認識到了的,而‘六大’則沒有認識。但是,關于把工作中心放在鄉村,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來領導農民游擊戰爭,我認為當時毛澤東同志也還沒有這些思想,他也還是認為要以城市工作為中心的。開始他還主張在閩浙贛邊創造蘇區來影響城市工作,配合城市工作,到給林彪的信中才明確指出要創造紅色區域,實行武裝割據,認為這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鄉村為中心。所以,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是發展的。”

1949年5月7日的報告中,周恩來說:“‘五四’以后,毛主席參加了革命運動,就先在城市專心致志地搞工人運動。那時陶行知先生提倡鄉村運動。惲代英同志給毛主席寫信說,我們也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里搞一搞。毛主席說,現在城市工作還忙不過來,怎么能再去搞鄉村呢?這就說明毛主席當時沒有顧到另一方面。但后來毛主席很快就轉到鄉村,又把農民運動搞通了,使城市和鄉村的革命運動結合起來。以后又搞軍事,都搞通了,并且全面了。”周恩來的這段話與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講的那段話,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天生的圣人”“生而知之”的神是不存在的。周恩來說:“把自己說得簡直什么錯誤都沒有,什么缺點都沒有。人家這樣說他,他也喜歡聽。那就危險之至。”

周恩來講這三個例子,是要說明毛澤東是偉人,但不是神。“毛主席也是封建社會農民家庭出身的一個孩子,也曾經迷信過,也曾經讀過古書,也曾經研究問題開始只注重一個方面。他之所以偉大,在于他能夠從迷信中覺悟出來,否定舊的東西;他之所以偉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認舊的過去。”周恩來認為這樣認識毛澤東,既符合實際,對我們每一個人反驕破滿也有教育作用。“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么驕傲的呢?哪一個人沒有錯誤沒有缺點?還值得驕傲?比毛主席差得遠?”

二、毛澤東是在中國大地、歷史和人民中生長的領袖


毛澤東是怎樣的一位偉人呢?周恩來認為“毛澤東是在中國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巨大人物”。 “我們的領袖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是從中國近百年來和‘五四’以來的革命運動、多少年革命歷史的經驗教訓中產生的人民領袖。” “毛主席是從幾千年的歷史經驗教訓、近百年的革命運動、近三十年的直接奮斗中生長出來的人民領袖。”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中國大地、中國土壤上的毛澤東。這是毛澤東中國根的地理基礎。

中國的大地是一個廣大的大地。毛澤東說:“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國家之一,它的領土和整個歐洲的面積差不多相等。在這個廣大的領土之上,有廣大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縱橫全國的大小山脈,給我們生長了廣大的森林,貯藏了豐富的礦產;有很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這個廣大的土地使毛澤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有了廣大的回旋余地。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們總有道路。”

中國的大地是一個雄偉的大地。雄偉的井岡山、武夷山,雄偉的昆侖山、六盤山,雄偉的長江、黃河,雄偉的萬里長城……這些都是滋養毛澤東的山川奇氣。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寫道:“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1.webp (4).jpg
◆毛澤東和周恩來

中國的山河大地是毛澤東詩詞的依托,也是毛澤東事業的依托。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經過幾千年歷史積淀,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的中華民族精神培育下的毛澤東。這是毛澤東中國根的歷史基礎。

中國的歷史在古代曾有幾千年領先世界的輝煌。毛澤東說:“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還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板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鹚幍膽?,也在歐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周恩來說:“我們有幾千年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是值得驕傲的。”

毛澤東在熟讀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基礎上,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同時,又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融合起來,形成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如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艱苦奮斗,既有馬克思主義的魂,又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又如毛澤東總結的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運用,又是對孔子重視“足食、足兵、民信”,對孟子重視“土地、人民、政事”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的歷史在近代鴉片戰爭以來的百余年,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探索救國之路的抗爭史。落后就落后在腐敗的封建制度障礙了工業化。挨打就挨打在帝國主義以其強大的工業化,欺負沒有工業化的中國,并將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探索,先是林則徐、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接著是李鴻章主持開展了師法西方“船堅炮利”的洋務運動。但甲午戰爭的慘敗證明只學習西方技術是救不了國的。于是推動了先進人士從制度上解決問題的探索,先是康有為、梁啟超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的變法維新運動,接著是孫中山、黃興領導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運動。辛亥革命的失敗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從技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到思想文化落后于人的思索。于是產生了反對封建文化,倡導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接著與五四反帝運動結合,以俄國十月革命為榜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產生了以毛澤東為創始人之一的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產生后,中國革命出現了開天辟地的大變化。但也不是一帆風順,在不重視領導權、不重視武裝斗爭、不重視農民、不重視團結民族資產階級的右傾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下,也曾幾次陷入絕境。毛澤東總結近代歷史經驗和教訓,特別是總結建黨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路線;總結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三個戰勝敵人的主要法寶;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變農業國為工業國的道路和奮斗目標。

1949年9月30日,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草了這樣的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個碑文,是由周恩來手書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1840年以來的歷史和犧牲的英雄們永遠矗立在毛澤東、周恩來的心上。

周恩來深知是中國古代輝煌的歷史,中國近代探索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浴血奮斗的歷史,滋養和錘煉了毛澤東。

周恩來熟知在中華民族跌落到歷史低谷時,毛澤東卻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從中國人民中生長出來,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有著強大的前進定力的毛澤東。這是毛澤東的人民基礎。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毛澤東說:“我們中國現在擁有四億五千萬人口,差不多占了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近代中國由于社會制度腐敗,民眾一盤散沙。這是除生產力落后沒有工業化之外,受帝國主義欺負的另一個原因。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分析道:“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所以他指出:“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怎樣才能把人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那就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憂患人民的憂患,歡樂人民的歡樂,擁護人民擁護的,反對人民反對的。正如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所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41年陜甘寧邊區征收公糧太重,引起部分群眾不滿,一個農婦發出了“雷公咋不打死毛澤東”的罵聲。面對這一事件,毛澤東認為應該反省一下政策。“這就迫使我們研究財政經濟問題,下決心搞大生產運動,一九四二年公糧減少了。” 1950年淮河大水,有的地方人和蛇都爬到樹上,有的人被毒蛇咬死。毛澤東為此傷心流淚,作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戰略決定。

中國人民勤勞智慧,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毛澤東認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是幼稚可笑的。毛澤東是向人民學習,從人民中吸取智慧,在人民中生長起來的領袖。他在黨的七大會議上說:“要講務農不如吳滿有,要講做工不如趙占魁,要講當兵不如張治國。幾萬萬樣事情我們只能作一兩樣,那是有限度的,我們不知道的、不會做的東西多得很。”“老百姓的許多東西我們要學,我們的知識很差,首先我的知識很差,運鹽怎么運,我不大了了,合作社怎么辦,我不大了了,我沒有辦過合作社。因此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任務,就是要學習。”

毛澤東是書法大家。在他的所有題詞中,影響最大的是“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人民擁護、熱愛毛澤東,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澤東是人民領袖,是從人民中生長起來,為人民服務的。周恩來說:在中國共產黨內“絕大多數同志都承認毛澤東這個領袖,都心悅誠服地信服這個領袖;在人民中也擁護這個領袖。”

 

1.webp (5).jpg
◆毛澤東與周恩來

晚年周恩來胸前一直佩戴著一枚像章,上面有毛澤東頭像和占70%面積的毛澤東字體“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在周恩來心目中忠誠于人民與忠誠于領袖是一致的。

三、如何學習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上,有一幅鮮明的會標:“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前進”。1949年5月7日,周恩來在報告中說:“我們這次全國青年代表大會的口號也是‘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前進’。我們決心舉著這面旗幟前進。”接著,周恩來闡述了如何學習毛澤東,實際上也是闡述了毛澤東是怎樣的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領袖。概言之,毛澤東是一位善于“把普遍真理具體化”,善于“團結百分之九十”,善于“日夜不息地學習”的領袖。我們學習毛澤東,需要從這些方面來學習。

第一,我們學習毛澤東,就要像他那樣善于“把普遍真理具體化”。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最能堅持原則又最能靈活運用的領袖。”周恩來說:“毛主席把世界革命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運用到中國,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成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特點,就是把普遍真理具體化,運用到中國的土壤上。”

普遍真理具體化離不開實踐。

毛澤東不是空談真理,而是使真理和實踐相結合,使它具體化。“毛主席不但能夠堅持真理,指示方向,而且還擬定了許多具體政策、策略來貫徹這個真理、原則。”“我們青年人學習毛澤東,不僅要懂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原則、真理,還要研究他的具體的政策、策略,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深入實際。”

普遍真理具體化離不開群眾。

只有一個人懂或者少數人贊成是不成的,要在群眾中實現。使它能得到多數人的同意,多數人都來執行。周恩來說:“毛主席使普遍的真理具體化,實現在中國的土壤上的時候,并不是說定出辦法來就算了,不管大家懂不懂,接受不接受,說做就由幾個人孤立地去做。不是這樣的。毛主席總是再三再四地舌敝唇焦地講,反復地講,使這個真理為大家接受,變成了力量。”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毛主席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具體化在中國土壤上,生長出來成為群眾的力量,所以中國革命得到如此偉大的勝利。”

普遍真理具體化離不開迂回、等待。

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變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絕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子實現的,常常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周恩來說:“要想把領導者的覺悟、領導者的智慧變成群眾的力量,需要經過教育的過程,說服的過程,有時需要經過等待的過程,等待群眾的覺悟。毛主席當著他的意見沒有被大家接受時,他就等待,有機會他就又講,又教育,又說服。”“在十年內戰的時候就是如此。我們主張打大城市,毛主席認為我們的力量小,不應該打大城市,應該集中力量建設根據地。但是毛主席的意見大多數不贊成,大家要打,他也只好跟著打。結果打敗了,毛主席趕快在會議上提出:打敗了證明這個辦法不行,換一換吧!大家還不接受,他只好再等待,又跟著大家走。”“正確的意見常常是要經過許多等待、迂回才能取得勝利,為大家所接受。”周恩來認為,學習毛澤東,就要學習他在真理具體化過程中善于迂回、善于等待的堅耐性。“這不是急躁所能做好的,要有很大的堅持性忍耐性,不屈不撓地把革命推向前進,這樣才能達到最后的勝利。”

第二,我們學習毛澤東,就要像他那樣善于“團結百分之九十”。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提出原則總是照顧大多數,為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著想的領袖。他說:“毛主席對我們共產黨的許多干部談:你們每天寫日記不要寫別的,就只寫一句‘團結百分之九十’就行了。我想,在毛主席領導下,爭取大多數,為著共同事業奮斗,消滅反動統治,這一政策的運用,是我們最大的成就。”這一政策就是統一戰線的政策,就是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斗爭的矛頭對著最主要的敵人的政策。

團結,不是只靠先鋒隊辦事。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工人階級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中國的小農經濟占中國經濟的比例達80%以上,現代工業占比不到10%,工人階級力量很小。周恩來說:“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同時今天大家也都承認他是全國人民的領袖。從中國共產黨的范圍來說,他是代表無產階級的。中國的無產階級數量只有幾百萬,在全中國的人口中連百分之一還不到。代表這樣一個階級的共產黨怎樣才能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毛主席的根本著眼點就是把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用到中國,爭取最廣大的人民大眾團結在無產階級周圍來取得革命的勝利,而不是把自己縮小到最小的圈子里來空談革命。”

1.webp (6).jpg
晚年毛澤東與周恩來

團結,就要依靠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

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農民的革命,離開了農民就失去了革命的力量,就不可能有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會議上告誡全黨:“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周恩來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時指出:“在大革命時,毛主席就看到農民是最廣大的同盟軍,不依靠農民,人民革命是不能勝利的。果然,不聽他的話,革命就失敗。”

團結,就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對上層分子采取又團結又斗爭的政策

毛澤東一再批評把民族資產階級當作革命對象的“左”傾錯誤。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策略》的報告,主張建立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提出任何民族資本家只要他不贊助帝國主義和中國賣國賊,我們就要保護他、團結他。毛澤東也一再批評抗戰中對蔣介石上層分子只團結不斗爭的右傾錯誤。“毛主席說,這些人是我們國內的敵人,為了打民族敵人,要團結他,但他并不是可靠的合作者、同盟者,還要提防他,如果不加提防,他反過頭來就會咬你。當時毛主席就防止了右,防止了無條件妥協。”

第三,我們學習毛澤東,就要像他那樣“日夜不息地學習”,兢兢業業地奮斗。

毛澤東曾經講過,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這正是毛澤東對自己“學而不厭”和重視全黨學習的認識基礎。周恩來長期陪伴毛澤東,對毛澤東的學習精神、學習態度、學習作風親見、親聞,感觸良多。他說:“學習也正是毛主席的一個特點。他就是日夜不息地學習,他從來也沒有感到滿足過,他常常說這方面不會還要學習,那方面不會還要學習。”

“日夜不休地學習”,這是一種刻苦耐勞、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學習包括讀書和使用(實踐)兩個方面。毛澤東認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這兩方面來看,毛澤東的學習態度、學習作風是怎樣的?周恩來說:“毛主席的學習態度,他自己的口號是‘實事求是’。他是最老實的,是則是,非則非。他是最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運動中,他就是在反對驕傲反對急躁的斗爭中成熟起來的。他的作風也是謙虛而又謹慎的。”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就是毛澤東在七大會議上講的不偷、不裝、不吹,即不要把別人的著作說是自己的;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報實數,不夸大實情。謙虛謹慎的學習作風,就是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說的,“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

周恩來認為毛澤東是“日夜不休地學習”的榜樣,也是兢兢業業地奮斗的榜樣,我們要像毛澤東那樣,兢兢業業地工作,兢兢業業地奮斗。周恩來說:“我們在革命斗爭中不知流過多少血,遭受過多少挫折,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在最困難的時候,不要喪氣,正如毛主席所說的,從地下爬起來,擦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繼續前進。要有這樣的志氣,要有這樣的勇氣。”建設國家仍然需要兢兢業業地奮斗。“毛主席說,奪取全國勝利才走完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很多很艱苦困難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做。”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排除急躁、驕傲、氣餒、灰心、喪氣,學習毛澤東的學習作風和工作作風,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步而又勇敢地前進。”

周恩來心目中的毛澤東,是偉人,但不是神;是立足于中國大地、中國歷史、中國人民中的領袖;是善于將普遍真理具體化,善于團結百分之九十,善于學習和兢兢業業奮斗的領袖;是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尊敬的領袖。在革命已經走向全國勝利,建設新中國的事業擺在面前的時候,周恩來認為,“我們必須有一個大家共同承認的領袖,這樣的領袖能夠帶著我們前進。”這樣科學地確立核心意識,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們今天自覺搞好“兩個維護”,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黨史博采”)

 

10.webp (1).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