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以此文紀念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字70周年!
看著名戰斗英雄周文江的回憶錄《抹不去的記憶》一書,第四章 “西興里阻擊戰”一節強烈震撼了我:“在西興里陣地上,我們堅守了7天7夜,打退美軍28次進攻,為殲滅美軍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西興里戰斗中,我們俘虜美軍7人,打死打傷美軍400余人,擊毀敵人的坦克4輛、汽車兩輛。在這次戰斗中,5連也付出了巨大代價,70多名干部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文中(第175頁)還配有一幅合影照片,其說明詞是:“5連13個班長赴朝參戰前合影,在西興里阻擊戰中犧牲12個。僅剩李明坤(后排右一)一個班長,還負了傷”,看后更是讓人震撼!
這張照片,看后真是讓人淚目啊!我非常清楚,長津湖戰役時,不僅20軍177團5連,而且整個志愿軍九兵團,都付出了巨大犧牲。可是,當真切地看到一張照片上13張青春面容,想到在半年后就有12張消失,已是滿眼抑制不住的淚水。
從照片上留下的文字看,這張照片拍攝于 1950年“紅五月”。可以想象,當時拍照時正是紀念渡江戰役勝利一周年剛過,紀念上海解放勝利一周年又到的時候。渡江作戰中,177團5連因最先將紅旗插到對岸揚中,而被命名為“渡江英雄連”,記集體一等功。上海戰役時,5連在張家樓連拔碉堡群,攻占多個敵人據點,再立新功。在新中國誕生半年時, 5連在上海迎來這個日子,全體班長拍攝合影并注明“紅五月”,可見何等之喜悅!然而,是美帝打破了他們剛剛平靜的生活,僅僅6個月后,1950年11月底12月初,這13位班長就有12位犧牲在朝鮮長津湖戰役!
這些出生入死打下江山,還未來得及享受新中國好日子就犧牲的年輕人,實在讓人扼腕痛惜!但是,我們雖然為之痛惜,卻不認為這是無謂的犧牲,而認為這是無畏的犧牲!面對美軍王牌陸戰1師這樣強大的敵人,且戰斗打響后發現被圍之敵遠比戰前的估計多得多,且又遭遇四五十年一遇的暴風雪,如果九兵團猶豫了,退卻了,必被美軍看作認慫了,它會得寸進尺繼續北進,從而對我國構成戰略威脅。如果九兵團的攻、阻、追不堅決、不玩命,輕易放跑了它,就是出了三八線,一旦緩過勁來,它還會卷土重來。正因為有177團5連這樣的部隊敢于戰斗,不怕犧牲,才使得美軍膽戰心驚,失魂落魄,不得不撤回三八線,且一去不敢再犯。
看照片,我油然生出一種想弄清這些烈士姓名、讓人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強烈愿望。我隨即從周文江的回憶錄上找這些名字,然而,除唯一幸存的5班長李明坤外,其他都未找到。再查177團團史,寫得粗略,也未見到。通過網上搜索引擎,終于發現了1位:是3班長楊金玉。據《大河報》報道,1920年初春,楊金玉出生于河南省鹿邑縣宋河鎮小楊灣村,由姑姑抱養,隨姑父改名張景雨。1942年,22歲的“張景雨”(楊金玉)與鄰近安徽亳州姑娘王漢芝結婚,1946年生下女兒后,毅然參加解放軍。在朝鮮犧牲時30歲,妻子獨自帶著4歲的女兒生活。如今,已是99歲高齡的王漢芝至今還不知丈夫葬在何處!看了這篇報道,更堅定了我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血染著的名字”的想法。
我曾在20軍59師服役,于是通過曾在177團工作過的戰友協助尋找。我聯系到與我同在師宣傳科工作過的陳榮坤、段盛桃、陳光林3位干事,恰好他們都曾在177團工作過,且陳榮坤當過5連文書,陳光林當過5連指導員。段盛桃當晚在177團幾個戰友群發長帖,吁請首長、戰友提供線索。陳光林不僅找同一個連隊的戰友打聽,還找曾在團機關負責編纂團史和管檔案的戰友詢問。最后,陳榮坤聯系到英雄周文江之子周小平,通過查閱其父生前的筆記,終于把5連西興里戰斗中犧牲的連、排、班干部名單查到了。不久,周小平直接從筆記本上那頁將記錄的名單拍了下來,通過陳榮傳到我。可是,由于周文江筆記本上的字跡潦草,有幾個姓名我怎么也辨認不清。于是,陳榮坤又請周小平設法將姓名查確切。這樣,周小平又查找父親的其他多本筆記,最后終于傳來弄清楚后的12位班長名單:
1、班長嚴志強;2、班長陳正章;3、班長劉生佐;4、班長胡主安;5、班長吳迪吉;6、班長錢程;7、班長紀云才;8、班長楊振興;9、班長劉生儲;10、班長李明坤;11、班長趙希福;12、班長崔洪恩。
不過,按周文江回憶錄里的13個班長照片,尚差1個。我突然想起,周文江回憶錄上講,在11月28日早上美軍對5連的第一輪轟炸中,他的通信員、5連文書和5連文化教員3人被炸犧牲。連部文書相當于班長,如果加上他,照片上的13個班長就全了。這位文書的名字叫張明。
可是,新的問題來了。《大河報》曾報道的3班長名叫 “楊金玉”,而周小平提供的3班長名叫“劉生佐”,究竟誰是誰非?
我認真分析發現,《大河報》提供的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等簽發的“烈士訃告”中,記錄楊金玉犧牲時間是“1950年11月27日”,即總攻發起當天。周文江回憶錄中曾有這樣一段文字:27日晚發起總攻后,2營副營長周文江親率5連向西興里1376高地穿插,其前衛班就是3班,在28日凌晨與美軍偵察分隊遭遇時,是3班發起戰斗,俘虜美軍5人,炸毀汽車1輛,繳獲4支卡賓槍,1支左輪手槍,1部照相機。遺憾的是,文中雖然出現 “3班長”但未寫其名,也未寫是否犧牲。綜合分析,這位犧牲的3班長應該就是楊金玉(可能習慣上將28日凌晨稱為27日)。而此時戰斗正在進行,必須火線任命新的3班長,“劉生佐”可能就是被新任命的。
這使我想到一個問題,當年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戰斗的見證人在世的不多了,我們應該有緊迫感動,抓緊“搶救”史料,讓人們永遠記住那些為共和國獻出了年輕生命的英雄烈士。
(作者曾任20軍政治部新聞干事,湖北知音傳媒集團總編室、編務出版部主任,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湖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