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用茅臺酒治療傷口的雕塑(圖片來自新華社)
自古以來,酒就與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鼓舞激勵士兵英勇殺敵,大凡交戰雙方的將士,都會在出征前痛飲壯行酒,勝利凱旋之后還要狂飲豪喝以示慶賀,這種軍中酒文化的古老習俗一直從古傳承至今,也在我們紅軍隊伍中得到了延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是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它有別于中外任何一支軍隊的根本就在于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無疑決定了這支軍隊能夠戰無不勝勇往向前的行動支撐就是紅軍戰士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嚴格自覺的紀律,而不是物資的刺激或激勵。八十多年前,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在被幾十萬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的情況下,為了達成迷惑調動乃至甩掉敵人之目的,實現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戰略企圖,也刻意地把這種古老的軍中酒文化淋漓盡致地演繹了一回。
左傾教條錯誤路線的領導,不僅使中央紅軍丟失了根據地,又導致了自長征以來,不但未能擺脫敵人的追剿,還一步步地將其推向了隨時都有可能被剿滅的險境之中。為了能保住紅軍的有生力量,盡管他們不怕犧牲英勇作戰,連續突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也付出了人員損失過半的慘痛代價,但還是未能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一籌莫展的李德和博古,面對失敗,不總結分析原因汲取教訓,仍不顧實際地堅持要去湘西與二、六軍團會合,硬要往蔣介石設下的口袋里去鉆,在此十分危機的情況下,由于廣大紅軍指戰員據理力爭,強烈要求改變錯誤的進軍方向,迫使其不得不采納毛澤東等人的建議,在通道轉兵,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軍事路線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全軍上下歡欣鼓舞,部隊面貌也為之一新。盡管時下的局勢依然嚴峻,中央紅軍仍處在幾十萬敵人的包圍之中。如果不能盡快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而繼續與其無休止地糾纏打下去,不但消耗著有限的國防力量,更為重要的是被敵人拖拽著腿腳而無法北上,黨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使命任務和戰略目標將不能實現。這使得毛澤東不得不從中國革命之長遠戰略著眼,從紅軍當下的困境著手,謀劃著上演一出能盡快跳出敵人包圍圈的大戲一一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目的就是要調兵,調蔣介石的兵。紅軍經過四次的反復渡河,就是要給剛愎自用的蔣介石制造出一個紅軍已經無路可走,只能北渡長江的假象。毛澤東的神來之筆,使許多紅軍指揮員一時看不透其中的玄機,連林彪這樣的軍團長都沒有看清不能理解,認為不走弓弦走弓背,要拖垮部隊的。為了將紅軍要北渡長江這出假戲唱真,中央紅軍在三渡赤水之前經過茅臺酒鄉的時候,中革軍委就要求各部隊,要利用酒鄉的美酒,不但要盡可能地改善部隊的伙食,讓大家吃飽吃好,還要有意虛張聲勢,大張旗鼓的造勢迷惑敵人,制造出部隊都在喝“出征酒”要決心渡江的假象。許多干部戰士乃至軍團一級的領導都在此飲了酒,而且喝的還全是正宗的茅臺名酒。在軍情如此緊迫的情形之下,能讓這么多紅軍指戰員在行軍間隙親身感受一次只有在過節的時候也都不一定能享受得到的特殊待遇,實屬罕見,留下了紅軍長征史上一個有趣的傳奇故事。
(一)
紅軍喝茅臺酒的故事就發生在中央紅軍整個四渡赤水期間最為關鍵的二渡與三渡之間。
遵義會議雖糾正了左傾錯誤軍事路線,撤銷了李德博古的軍事指揮權,但沒有涉及到政治路線問題,致使部分人的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由于當下最為緊迫的仍是軍事問題,而紅軍被動挨打的局勢依然嚴峻,沒有根本的改變,紅軍仍面臨著隨時都有被敵人圍剿和吃掉的危險,毛澤東接手的被敵人追殺到瀕臨全軍覆沒的這盤殘局,要想把它立馬能走活,談何容易。要擺脫這種危局,變被動為主動,只有逐步地恢復符合紅軍特點的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和作戰原則,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而當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要盡快甩掉并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如何走、怎么走的問題縈繞在了毛澤東的心頭,他在精心地謀劃并實施著如何才能走活這盤殘棋。
中央紅軍要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如果不從當時全國紅軍一盤棋的戰略角度考慮,做不到相互配合也是無法實現的。從當時各路紅軍所處戰略地理位置來看,三大主力紅軍當時所在地域分布情況是:中央紅軍在川黔滇地區,且正處于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全力追剿的狀態;二、六軍團在湘西地區;四方面軍也已到了川西地區,在戰略上看這三點已構成了一個互為犄角的關系,無疑使輕裝上陣的中央紅軍有了一個能夠自由活動的回旋空間,給了中央紅軍利用這種犄角關系來靈活機動地作戰,調動并跳出敵人包圍圈一個絕佳時機。毛澤東胸有成竹運籌帷幄,開始了上演一出現代版的將計就計、聲東西擊、調虎離山的戰爭活話劇。四渡赤水的大幕隨之拉開,紅軍真戲唱假,假戲唱真,機動靈活,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從此便由毛澤東的手指來撥動了。
遵義會議之后,中央紅軍便移師北上,經桐梓、松坎,于1月29日,從猿猴場、土城南北地區一渡赤水,進入了川南古藺、敘永,云南扎西地區后,蔣介石發現了紅軍有北渡長江的企圖,隨之令川軍十二個旅、滇軍3個旅追擊并沿江布防,封堵了長江各渡口,顯然要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在此情況下,紅軍便進行了短暫的休整,之后又于2月18—21日,由川南古藺縣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回師黔北。且五日之內連克桐梓、婁山關,進占遵義城,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三千余人,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有感于婁山關戰斗的勝利,毛澤東以一首《憶秦娥·婁山關》詞,贊揚了紅軍指戰員不畏犧牲敢于勝利的英雄氣概和面對困難從頭越的堅定決心。
中央紅軍經過一渡、二渡赤水之后,蔣介石就判定中央紅軍下一步的行動目標不外乎只有兩個,不是北上去與在川西的四方面軍會合,就是東去與在湘西的二、六軍團會合,而與四方面軍會合的可能性最大。他認為此時的中央紅軍由于人員損失嚴重,也早已是疲憊之師,要想北上,就是插上翅膀也難過去的長江天險,無異于成為了一道阻攔紅軍的天然屏障,蔣介石深信紅軍此舉無疑給了他要將其壓縮在川黔滇地區并一舉剿滅的一個天賜良機。他認為只要先剿滅了中共領導機關和中央紅軍,使得紅軍群龍無首,之后再去剿滅其他根據地的紅軍就易如反掌,即可完成他既定的剿共大業。然而,這只能說是蔣介石的一廂情愿而已,豈料毛澤東早已看透了這一點,他已根據蔣介石的誤判,為其設計好了將計就計的路線圖,且有意示弱不漏聲色一步步的誘其上鉤,加深誤判,最后讓其神不知鬼不覺的不得不鉆進這個為其量身定做好的口袋。
3月11日,川軍潘文華部3個旅占領遵義;周渾元主力集結魯班場地區;吳奇偉縱隊一部已北渡烏江,向鴨溪、遵義推進。3月15日,為了誘敵,紅軍主力圍攻魯班場,經過激戰,隨之撤出戰斗,之后便向茅臺地區機動,相機襲取仁懷,部隊在此進行休整,準備三渡赤水。
16日,毛澤東、朱德等率紅軍前敵司令部到達仁懷縣茅臺鎮。在判明掌握敵情之后,立即向全軍發出了即刻西進再渡赤水的命令。從當晚開始至17日12時前,部隊在茅臺及其附近地區三渡赤水,開始向川南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并集結,并擺出紅軍主力決心北渡長江的態勢,同時,中革軍委也要求四方面軍作出要南下的姿態,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此時中央紅軍已完成了吸引調動國民黨軍主力到赤水河以西地區的任務,為接下來紅軍殺個回馬槍創造了條件。21日至22日,紅軍從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把敵人完全摔在了赤水河以西,之后又在烏江架設浮橋,造成主力要去湘西與二、六軍團會合的態勢。3月24日,蔣介石飛臨貴陽督戰,紅軍佯攻貴陽,蔣介石便急調滇軍來救駕,當最后一支滇軍也被他調出來之后,云南便已完全空虛,紅軍直指云南,甩掉了敵人,跳出了包圍圈,至此,中央紅軍自長征以來因左傾錯誤指揮造成的被動局面才得以結束。這也是毛澤東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筆。
(二)
如果說紅軍一渡赤水就是要北渡長江,那么三渡赤水則是在蔣介石看出了紅軍要北渡的意圖之后而將計就計有意造勢刻意渲染的一次迷惑、制造假象的行動,只有把聲勢造的越大越逼真,才越能使蔣介石完全相信。所以三渡赤水是整個四次渡赤水行動中最為關鍵的一次,完全就是一次大的佯動,毛澤東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有意制造出紅軍決心北渡長江的假象來調動敵人,達到甩掉并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戰略企圖。毛澤東也曾說過“只要能將滇軍調出來,就是勝利”。為此,就必須要把這出假戲唱活唱真。
主力部隊集結仁懷、茅臺地區,正是紅軍經過了二渡赤水、奪取遵義,再克婁山關等戰役之后。由于連續的行軍打仗,部隊已經有了些疲勞,中革軍委本想讓部隊多休整幾日,恢復一下體力。但是,由于紅軍主力必須立即向仁懷、茅臺地區集結為三渡赤水造勢,因而能夠讓紅軍在此停留的時限就只能是從部隊到達仁懷、茅臺,至渡河之前的這么一段時間,連渡河時間計算在內也就只有短短的三天時間,紅軍就必須要利用好這三天時間進行宣傳和造勢。
茅臺鎮位于赤水河東岸,當時約有幾百戶人家,鎮上有三家較大的酒坊和許多家庭釀酒作坊,鎮上到處都彌漫著醇厚的酒香。先期到達茅臺鎮的部隊比較幸運,他們除了做群眾工作,把沒收到土豪地主的財物分發給群眾之外,因為有相對較充足一點的時間,能夠完全放松地休整一下,于是各部隊都利用這個間隙買來了一些酒和其他的副食品,改善部隊的伙食,恢復戰士們的體力;而后期到達的部隊,則因軍情緊迫,只進行了短暫的休整,有的還沒有來得及休整就又馬上出發了,許多戰士只是聞了聞在空氣中彌漫著的酒香,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美酒的甘醇就已匆匆上路了。沒有到茅臺鎮的部隊,自然也就與茅臺酒無緣了。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領導雖也沒有時間來品嘗這個世界名酒的美味,但望著戰士們因急行軍經過酒鄉,卻不能品嘗一下這里的美酒,覺得愧對了我們的戰士。望著戰士們急切趕路的腳步,一隊隊從眼前經過的情境,他們多么渴望我們的戰士都能停下來喝上一杯然后再走,只是因為軍情緊急,不能貽誤軍機,不得已而只能如此了。周恩來在鼓勵戰士們的同時,還答應他們等到將來革命勝利之后,一定要讓大家把這個美酒都喝個夠。
三 四月份的云貴高原,雖然已經春暖花開,但河水依然寒冷刺骨,酒不光喝了能暖身,還有更重要的藥用作用。酒中的酒精,能起到消毒解乏的作用。為使戰士們能夠保存體力,各連隊衛生人員都給戰士們講解如何用酒精進行消毒和解除疲乏的方法。在懷仁、茅臺期間,許多會喝酒的戰士第一次品嘗到了茅臺酒的滋味,但更多不會喝酒的戰士則保存了一些備用起來,以便在行軍途中擦洗腿腳,解除身體的疲乏之用。即使后來經過茅臺鎮卻沒有時間休整的部隊,雖然不能喝到這美酒,但許多人也還是帶了一些,以備在路上擦洗消毒使用。
(三)
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許多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老首長在撰寫長征回憶錄時都對紅軍喝茅臺酒并用其消毒擦腳有過敘述。最先率部隊到達茅臺鎮的蕭勁光將軍曾回憶說:“茅臺鎮很小,茅臺酒卻馳名中外。我們在茅臺駐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參觀了一家酒廠。有很大的酒池,還有一排排的酒桶。我們品嘗了這種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還買了些,用水壺裝著,留在路上擦腳解乏。”。聶榮臻元帥(時任紅一軍團政委)回憶說:“在茅臺休息的時候,為了欣賞一下舉世聞名的茅臺酒,我和羅瑞卿兩個,叫警衛員去買些來嘗嘗。酒剛買回來,敵機就來轟炸。于是我們就又趕緊轉移。”。耿飚將軍(時任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回憶說:“這里是舉世聞名的茅臺酒的產地,到處是燒鍋酒坊,空氣中彌漫著一陣陣醇酒的醬香。盡管戎馬倥傯,指戰員還是向老鄉買來茅臺酒,會喝酒的組織品嘗,不會喝的裝在水壺里,行軍中用來擦腿搓腳,舒筋活血。”。楊成武將軍(時任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回憶說:“我們奉命轉移到茅臺鎮,著名的茅臺酒就產在這里。土豪家里壇壇罐罐都盛滿了茅臺酒。我們把從土豪家里沒收來的財物、糧食和茅臺酒,除部隊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給了群眾。這時候,我們指戰員里會喝酒的,都喝足了癮,不會喝的,也都裝上一壺,留下來洗腳活血,舒舒筋骨。”成訪吾將軍回憶說:“茅臺鎮是茅臺名酒的家鄉,緊靠赤水河邊有好幾個酒廠與作坊。政治部出了布告,不讓人進入這些私人企業,門都關著。大家從門縫往里看,見有一些很大的木桶和成排的水缸。酒香撲鼻而來,熏人欲醉。地主豪紳家都有很多大缸盛著茅臺酒,有的還密封著,大概是多年的陳酒。我們有些人本來喜歡喝幾杯,但因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是弄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臺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贊。”。曾三將軍也回憶說:“在長征路上,我深深感到腳的重要。道理很簡單:長征是要走路的,沒有腳就不能行軍,沒有腳就不能戰斗。大家不是聽說過‘紅軍過茅臺,用酒洗雙腳’的故事嗎?,這不是假的,因為用酒擦洗是最好的保護腳的辦法。”
(四)
中國的茅臺酒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了金獎,從此世界聞名。保護好我們的民族品牌,也是紅軍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1935年3月16日,在中央領導及主力部隊到達茅臺鎮的當天,紅軍總政治部就在以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關于保護茅臺酒的通知》中指出:“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的茅臺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金獎,為人民爭了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因為中國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各部隊不論是先到或后到的都嚴格的遵守和執行了這一通知,沒有因喝酒而發生違反紀律的問題。然而,蔣介石卻以此對紅軍進行了造謠和污蔑。
蔣介石沒能在川、滇、黔地區消滅紅軍反而讓其跳出了包圍圈,使其面子被掃地而無地自容,隨之便拿紅軍喝茅臺酒的事做起了文章,無中生有編造出了個紅軍在酒池洗腳的謠言來誣蔑抹黑紅軍,離間紅軍與老百姓的關系。國民黨惡意的欺騙宣傳,曾使紅軍在之后行軍要經過的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一些受騙的群眾因此而害怕不敢接近紅軍的情況,也給紅軍的北上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好在紅軍能夠嚴格執行上級的紀律,并用自己為窮人打天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實際行動,讓群眾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也有力的回擊了國民黨的謠言和污蔑。長征中紅軍指戰員喝點自己買來的酒,并用其擦洗腿腳解乏的確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但是國民黨總想以此來說事,妄圖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完全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之后又巧渡金沙江、飛躍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終于在10月到達陜北。西安事變之后,尤其是七?七事變爆發之后,國共兩黨開始了第二次合作,紅軍迅速改編為八路軍,開赴了抗日前線。1938年10月,日軍相繼占領了武漢和廣州,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在日本的誘降下,1939年1月國民黨的五屆五中全會也通過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抗戰中的陪都重慶,一度籠罩在彌漫著消極抗日、紙醉金迷的空氣之中。國民黨頑固派在消極抗日的同時,不時地掀起反共高潮,他們利用手中掌管的輿論工具,有目地的在報刊上發表一些造謠中傷在敵后浴血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文章,尤其是不顧事實的發表污蔑長征中紅軍用酒洗腳的文章,詆毀、抹黑共產黨的形象,這一卑劣的手段一時在大后方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蒙騙了許多人使其難以辨別真假。但是對于有良知的、有辨別事實真相能力的大多數中國人、尤其是民主人士來說,就完全不相信國民黨的這類欺騙宣傳。在重慶,有一天時任國民參議員的黃炎培先生,應沈鈞儒之邀,參觀其子沈叔羊畫作的畫展。在兩人看到其中的一幅畫上只畫有一把酒壺、幾只杯子,并寫有茅臺二字時,沈鈞儒便覺得此畫視乎意猶未盡,不盡完美,于是他便請黃炎培先生為其畫題詞。由于黃炎培知道國民黨頑固派利用茅臺酒之事對共產黨制造了許多的謠言,于是他欣然命筆,揮毫潑墨,在畫上題寫了一首七絕諷喻:“喧傳有客過茅臺,釀酒池中洗腳來。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飲三兩杯。”沈叔羊稱此畫僅為其父親“畫以娛之”,不料由于黃炎培題寫了這首詩,其意境和內涵已經遠遠地超出了原作的意義,因而價值也陡然上升。由于此畫涉及到了紅軍,且其政治寓意也非常深刻,隨之便被董必武買下,帶回了重慶中共南方局,最后又輾轉到延安毛澤東的手中。當毛澤東看到了這幅畫時,沉思良久。雖然國民黨妄圖借此污蔑共產黨的這個卑鄙伎倆不值得他去批駁,但更讓他從這幅畫中看到的則是民主人士乃至國人對共產黨人的信賴和期望。為了警示黨的各級干部,這幅畫最終被掛在了楊家嶺中央會客室。凡在此與中共領導人談話或在此開過會的各級干部、民主人士、外國友人等,在看到過這幅畫之后,無不感受到了這幅畫的深刻寓意。
(五)
由黃炎培題詩的這幅畫,不僅起到了對共產黨人的警示作用,由此還引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1938年7月,隨著國民參政會在武漢的成立,國民黨在民主政治方面雖邁出了一步,但獨裁統治的方針沒有變。仍時不時的掀起反共高潮與共產黨搞摩擦。國民參政會為各主要抗日力量共同參與中國政治提供了一個平臺,也成為了在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實施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政策、鞏固國共團結的重要陣地。
在抗戰即將勝利之際,國民黨為了能在戰后繼續實行一黨獨裁,不惜修改參政會《組織條例》,使國民參政會幾乎為國民黨一黨獨占。與此同時,蔣介石又不顧民意,悍然宣布1945年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并決定提交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審議通過。為表示抗議,中共中央決定不參加1945年7月召開的第四屆國民參政會。作為國民參政會提案審查會主席的黃炎培非常著急,他深知共產黨人參加參政會的重要,于是決定與其他參政會議員一起,親赴延安請回中共參議員。
1945年7月1日,在王若飛的陪同下,黃炎培、褚輔成、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鈞等一行六人到達延安。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等到機場迎接。2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人,便請他們六人到楊家嶺會客廳會談。剛一走進會客廳,黃炎培就驚奇的發現,有自己題詩的畫竟掛在了中共的會客廳里,這著實讓他感到意外和驚喜。黃炎培在給中共領導人講了故事的原委,為了“鑒證”一下該詩的真偽,他又把這首詩重新寫給毛澤東、周恩來和陳毅等人看,之后,雙方的談話也就從這幅畫開始。交談中,雙方誠懇坦率地談到了許多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讓毛澤東等中共領袖們不得不思考,乃至今天的中央領導集體也都仍在深思的“如何能夠跳出興盛衰敗歷史周期率問題”的,史稱“窯洞對”的談話。在中共還未取得政權之前,民主人士能夠坦率地提出這個問題,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警覺。當天晚上,中共五大書記就“周期率”問題進行了討論,討論內容雖沒有作為正式文件下發,但作為一個重要信息向黨內高層進行了傳達。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及時地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訓誡,隨后黨中央離開最后一個農村根據地西柏坡進了北京,毛澤東又形象的把我黨由農村到城市比喻為進京趕考,他提醒全黨一定要考出個好成績。解放后,毛澤東讓黃炎培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他要豎起一面使共產黨人永遠不敢懈怠的能夠照見自己的精神鏡子,警示每個共產黨人時刻不忘他對黃炎培“窯洞對”提問的回答,這就是: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用以自省和鞭策全黨。
新中國成立后,茅臺酒被定為了國酒。不是因紅軍在長征路上曾飲過此酒,或因茅臺酒給紅軍解乏、治傷之原因,而是因為它品質上乘為國人乃至世人之喜愛所為。1952年,黃炎培先生來到南京,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前去會晤,并設宴用茅臺酒款待。席間,在飲酒之際,不免使陳毅舊話重提,他在欽佩黃炎培先生當年仗義執言,難能可貴的同時,即席成詩兩首:金陵重逢飲茅臺,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幾杯。金陵重逢飲茅臺,為有嘉賓冒雪來。服務人民數十載, 共祝勝利飲一杯。高度贊揚了這位偉大的民主愛國人士。
紅軍與茅臺酒的故事雖已遠去,但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及優良傳統和作風依然是我們的傳家寶,是人民軍隊能夠戰勝一切敵人的力量所在。而民主人士的真摯話語也無時不刻地不在提醒著我們共產黨人,要牢記初心使命,考出好成績,這對今天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